• 1、如图甲所示为神奇的魔术————“浇不灭的蜡烛”:实验时准备两支蜡烛,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玻璃板后面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烧杯内。向烧杯内慢慢加水,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火焰并没有被水浇灭(如图乙)。下列做法会导致魔术不成功是(   )

    A、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两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选择大小相等的两支蜡烛 D、玻璃板倾斜放置在桌面上
  • 2、如图所示为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C、若B 能与A 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像与物等大 D、只要能看到玻璃板后方的棋子,玻璃板很厚也能正常进行实验
  • 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A 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坐在 B 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  ( )

    A、1 B、∠2 C、  3 D、∠4
  • 4、小海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的激光笔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光的入射角为90° B、②号光线的颜色为蓝色 C、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纸板不需要垂直于平面镜放置 D、将纸板 F 沿红光所在直线向后折,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现象消失
  • 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会跳跃的声音

    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距爆炸地点 70km 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但是距爆炸地点70~160 km范围内的人们却听不到爆炸的轰鸣声,奇怪的是,距爆炸地点160~300 km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声音怎么会跳跃呢?

    研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温有关。气温高,声速大;气温低,声速小。地面上方不同高度的气温不同,声速也不同,且声音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时总喜欢“拣”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到温度低的空气中去(如图所示)。这就像一列由小孩和大人组成的队列,小孩和大人手挽手以相同的节奏向前行进,由于小孩的步距小于大人的步距,结果整个队伍前进的方向便会偏向小孩一侧。

    如果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气温有高有低,那么声音经过的时候,就会一会儿拐向高空,一会儿又拐向地面。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声音会跳跃的现象。

    (1)、文中提到的三个区域,哪个区域的近地面气温最高?请说明理由。
    (2)、《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诗人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试运用短文中提到的知识,说明远处寒山寺的钟声能传到枫桥江畔绝非诗人的臆造。
  • 6、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对于这两个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音调一定不同 B、音色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可能相同
  • 7、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下列关于扩音器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 8、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晕车是由于位于耳中的[④]和半规管,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
    (2)、幼儿的咽鼓管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填“外”“中”或“内”)耳发炎。
    (3)、某人因意外听小骨受损,此人听到外界传来的声音与正常时相比,影响最大的是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 9、 夏季某日的凌晨,某市遭遇狂风暴雨,许多市民在睡梦中被雷鸣声惊醒。下列有关人耳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外耳道能收集声波 B、鼓膜能带动听小骨振动 C、半规管能放大振动 D、耳蜗能产生听觉
  • 10、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   )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静止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丙:行军宿营的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更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甲、乙、丁
  • 11、如图所示,实验甲中,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实验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分别重做甲、乙两个实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B、甲中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中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C、乙中右边音叉被敲击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能发出声音 D、能听到甲中音叉发出的声音
  • 12、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 , 提出原子是可分的,并建立了原子模型,如图甲所示。
    (2)、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预期这些α粒子会毫不费力地击穿金原子,到达对面的探测板上,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①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乙四条运动轨迹中不可能出现的是(填序号)

    ②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3)、我国国产化碳-14批量生产已经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启动。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原子结构的是____(填字母)。
    A、 B、 C、 D、
  • 13、小实在学习托盘天平相关内容后,使用天平测量了矿泉水瓶内剩余水的质量.还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自制了一款简易天平。

    【实验过程】调节天平平衡,进行相关测量,得到部分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

    (1)、为使测量更精确,图甲中的实验顺序应为 。(填数字序号)
    (2)、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时,加入一定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发现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计算矿泉水瓶内剩余水的质量为克。
    (4)、【材料准备】均匀木杆、支架、燕尾夹、细绳、小桶(桶上划有均匀刻度)、水等。

    【结构设计】自制简易天平如图丁所示。细绳连接小桶,在木杆上的位置固定且到O点距离相同,燕尾夹可在木杆上移动。

    燕尾夹的功能与托盘天平中的结构功能相同。

    (5)、【天平测量】天平平衡后,在左边小桶内放置待测物体,在右边小桶内逐滴滴加水至天平平衡。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待测物体的质量。

    往右边小桶加水这一操作作用与托盘天平使用时的操作作用相同。

  • 14、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某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

    (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 ____;
    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从地(选填“甲”或“乙”)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 15、如图甲所示,医生在为患有近视眼的小红同学检查视力,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 m,同时小红看到她的电子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为乙图,它的实际时间是.当小红检查完视力后慢慢靠近平面镜,她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如图甲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不一样,小科同学发现:从左往右依次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吹笔套时发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2)、小科在课余时间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制作了一个竹笛如图乙,在竹管开口①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可以改变笛声的音调,则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低的位置是(选填“a”、“b”或“c”)。
  • 17、为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小舟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用小植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叫作“共振”这一现象可以验证可以传声(选填“音叉”、“小槌”、“乒乓球”或“空气”);
    (2)、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抖的音叉产生的声波也会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模型
  • 18、2007年经过测量发现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了约50微克。若使用减轻的国际千克原器测量物体质量,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量前后,被测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 19、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下同)。
    (2)、属于阴离子的是
    (3)、B和E 两种原子的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20、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
    (1)、2CO 中 2 表示的意义
    (2)、 氯化钠
    (3)、 氩气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