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如图甲所示为伽利略彩球温度计,观察发现里面的小球在一天中不同时刻所处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小东感到好奇,于是进行了研究制作。
〔原理分析〕彩球温度计中的特殊液体的密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小球浮沉状态发生变化,当小球悬浮时,标记的温度与液体温度相等。
〔项目研究〕小东用a、b、c三个体积不变的小球和特殊液体制成简易温度计,用以研究液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观察记录〕在 时,a、b、c三个小球的浮沉状态如图乙所示。
〔信息处理〕
(1)、小球c 对应的温度标记为(填“15℃”“19 ℃”或“23 ℃”)。(2)、液体温度在15~23 ℃范围内,小球b 所受浮力与液体温度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填字母)。(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4)、当环境温度为25 ℃时,请在图乙D中画出三个小球的浮沉状态。 -
2、某基地引入的单柱半潜式养殖网箱的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图中的中央柱形容器是由足够高的镀锌铁皮(不计铁皮体积和质量)制成的空心圆柱体,可进水或充气,使整个网箱按要求上浮或下沉,网箱与海水相通,是养鱼的空间,并与空心圆柱体固定在一起,网箱的底部悬挂着铸铁块(不与河底接触),铸铁块相当于“船锚”,起稳定作用。(1)、要使该网箱下沉,需要在气阀处(填“充气”或“抽气”),其原因是。(2)、已知冬天海水的密度比夏天海水的密度大。请判断:当空心圆柱体未进水、整个网箱漂浮在海面上时,整个网箱露出水面的部分,冬天与夏天比(填“冬天多”“夏天多”或“一样多”),原因是。(3)、已知制作网箱的材料和铸铁块的总重力为3×105 N,它们能够排开海水的最大体积为 , 空心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 2 m2 , 海水密度按 计算。当进入空心圆柱体内海水的重力为 时,已经浸没在海水中的网箱,它的底部在海面以下多少米处?
-
3、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所示)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该系统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仪表盘上的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1)、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2)、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3)、汽车平视显示系统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填“厚度”或“透明度”)。(4)、为避免成的像出现重影,厂方对前挡风玻璃进行了改造,应选用图中(填字母)图所示的玻璃。
-
4、天气瓶是一种简单的手工艺品,可以通过瓶内溶液结晶变化反映天气的变化情况,某小组同学拟制作天气瓶并检验其使用效果。
Ⅰ.制作天气瓶
〔查阅资料〕制作天气瓶需要的药品:硝酸钾、氯化铵、无水酒精、樟脑丸等。
20℃时制作天气瓶的步骤如下:①向35.0g水中依次加入2.5g 硝酸钾和 xg氯化铵,充分溶解后制得溶液甲;②将10.0 g樟脑丸充分溶解于
40.0mL无水酒精中制得溶液乙;③将甲、乙两种溶液倒入容器中混合,密封。制得的天气瓶如图所示。
(1)、溶液乙中的溶剂为。(2)、已知樟脑丸微溶于水,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天气瓶中出现结晶时,气温的变化情况是(填“升高”或“降低”)。(3)、溶液甲中氯化铵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25%,则x 的值为。(4)、Ⅱ.验证天气瓶能否预测天气变化〔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将制得的天气瓶置于不同的温度和大气压下,并记录析出晶体的情况如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大气压强/kPa
101.3
大量晶体
少量晶体
无晶体
100.5
大量晶体
少量晶体
无晶体
99.7
大量晶体
少量晶体
无晶体
对比101.3 kPa时不同温度下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5)、请结合表格内容分析,天气瓶能否准确预测天气变化并说明理由:。 -
5、某学校举行了潜艇制作大赛,如图甲、乙所示为参赛选手的作品,比赛相关信息如下:
〔制作要求〕①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分开;②生活舱体积大于水舱。
〔比赛任务〕①完成从水面下潜到指定位置悬浮;②完成从水底上浮到指定位置悬浮。
〔制作材料〕带盖的饮用水瓶(380 mL)4个、500g配重物、注射器、塑料管、热熔胶、剪刀、刻刀、透明胶等。
(1)、A组同学的参赛作品如图甲所示,请根据制作要求分析,该作品(填“符合”或“不符合”)参赛要求。(2)、B组同学的参赛作品如图乙所示,生活舱(可加配重不进水)为2个饮用水瓶,水舱为1个饮用水瓶(均未裁剪),潜艇自重为100g。在实践中,B组同学发现,即使加入所有配重,无论怎么抽拉注射器,潜艇始终漂浮,无法下沉至水底。请通过计算说明原因。(饮用水瓶厚度不计,塑料软管、热熔胶体积均忽略不计,g 取10 N/ kg)(3)、B组同学经过思考,想要通过改变生活舱的体积来对潜艇进行改进,你认为若想要完成比赛,生活舱的体积范围应为(潜艇自重变化忽略不计)。(4)、C组同学选择用一个饮用水瓶制作,其作品及轮廓如图丙所示,在完成任务时,潜艇经过的几个位置如图丁所示(潜艇用图丙中的轮廓图表示)。O点开始向水舱中注水,潜艇开始下沉;A点开始向外排水;B点潜艇顶端恰好到达水 -
6、某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新能源汽车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表所示的评价量表,请结合该评价量表,设计一款电动小车。
电动小车评价量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小车能前进和后退
小车只能前进或后退
小车不能运动
指标二
车速随电门踏板踩下距离变大而变大
电门踏板踩下距离变大,但车速稳定不变
电门踏板踩下距离变大,但车速变小
指标三
速度表与电门踏板踩下距离成正比
速度表随电门踏板踩下距离变大而变大,但不成正比
速度表不随电门踏板踩下距离变大而变大
查阅资料:①改变电动机中的电流方向,可以使电动机正转或反转;②电动机转动的速度可以由电流大小来控制;③可以将电流表改装成速度表。
(1)、〔选材〕如图甲所示为电门踏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利用旋钮变阻器实现对转速的控制,图中O、E、F为旋钮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驾驶员踩下电门,电动小车加速运动,则旋钮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为。(2)、〔设计〕如图乙所示为项目化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实现电动小车前进的电路图,当开关S1、S2分别接①和③时电动小车前进,要求开关S1、S2分别接②和④时电动小车后退,请在图乙中补全电路。(3)、〔调试〕如图丙所示为电动小车前进时的简略电路图,电源电压为9 V,保护电阻R1的阻值为5Ω,R2是总阻值为25 Ω、长度为20cm 的均匀电阻丝。调试时,将踏板由图丙中所示的位置踩下12 cm,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4)、〔评价〕该项目能否被评为优秀?请说出你的理由。。 -
7、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装有水的透明大桶、剪去底部的塑料瓶、50g钩码4个、金属块、刻度尺、记号笔等器材设计了一个“浮力秤”(如图所示)。
Ⅰ.将装有金属块的去底塑料瓶头朝下放入大桶内,使其漂浮,用记号笔将质量的刻度标在塑料瓶壁上。具体做法:①标定“0g”刻度,将塑料瓶漂浮在透明大桶的水里,用记号笔在塑料瓶外壁上画出此时水面的位置,即为“0 g”刻度;②标定“50g ”刻度,在①操作后,往塑料瓶内加入50g钩码一个,用记号笔在塑料瓶外壁上画出此时水面的位置,即为“50g”刻度;③依次类推,分别标定刻度“100g”“150g”“200g”。
Ⅱ.用刻度尺量出每条刻度线到瓶底的距离(如图中“0g”刻度线到瓶底的距离为10.40 cm),记在表格中。
实验次序
刻度线
刻度线到瓶底的距离/cm
1
0g
10.40
2
50g
8.70
3
100g
7.01
4
150g
5.29
5
200g
3.60
Ⅲ.为了进一步完善作品,同学们制定了如表所示的评价量表。
自制“浮力秤”评价量表(部分)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一
有刻 度 线 且 均匀(±0.05 cm 属于正常误差)
有刻度线但不均匀
没有刻度线
指标二
每隔 1 cm 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小于 20g
每隔 1 cm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在20g到50g之间
每隔 1 cm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质量差大于50g
(1)、“浮力秤”中金属块的作用是。(2)、根据评价量表,同学们的“浮力秤”在“指标一”中应被评为(填“优秀”“良好”或“待改进”),理由是。(3)、根据表中实验1和2 中的数据估算出塑料瓶的底面积为。(结果精确到0.1,g 取10 N/ kg)(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浮力秤”的最大刻度应标为g。(结果精确到整数)(5)、同学们制作的“浮力秤”在“指标二”中被评为良好,想要达到优秀,你的改进建议是(写出一条)。 -
8、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量程为 0~3 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 Ω 1 A”,依次将阻值为 5 Ω、10 Ω、20 Ω的定值电阻接入 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4
0.2
0.1
(1)、完成第一组实验,断开开关,拆下5 Ω的电阻,改接 10 Ω的电阻。继续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四步: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③记录电流表的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适当位置的依据是。(3)、依据表中数据作出了下列图像,其中正确的是(多选,填字母)。(4)、要完成本次实验,最多只能将节干电池串联作为电源。 -
9、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U为3 V。(1)、小明根据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乙所示),但有一处连接错误,请在连接错误的那根导线上打“×”,并画出正确的连接方法。(2)、连接正确后,小明分别将阻值为 5 Ω、10 Ω和20Ω的定值电阻R0接入电路,测得电阻R0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的电流I,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
组别
1
2
3
R0/Ω
5
10
20
U/V
1.0
2.0
2.5
1.2
1.8
2.4
1.6
2.4
2.8
I/A
0.20
0.40
0.50
0.12
0.18
0.24
0.08
0.12
0.14
(3)、小明想进一步探究电阻R0两端电压的变化量△U0与通过电流的变化量△I0的关系,根据数据计算,发现两者的比值始终等于 。(4)、小刚认为可将定值电阻替换成小灯泡,也能得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
10、要求用一个阻值为 10 Ω的定值电阻、两个开关、若干导线和一个电压表设计一个能测定如图所示的电源箱电源内阻r 的阻值的实验方案(已知电压表内阻很大,其量程大于电源电压,r约为几欧)。(1)、画出实验电路图。(2)、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3)、写出用测得的量计算r 的表达式。
-
11、学习了欧姆定律后,某班的同学成立了3个实验小组进行未知电阻的测量。(1)、第1小组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当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电压表指针立即发生较大偏转,电流表几乎没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定涉及和两个元件的操作或连接的异常。排除故障后,重新正确操作,将滑片 P 移到某处时,电压表示数为3 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A。此时,电阻 Rx的阻值为Ω。(2)、第2小组同学使用和第1小组同学完全相同的器材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根据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U-I图像,发现两个小组绘制的U-I图像不同,经过对比发现是的连接位置不同造成的。结合第1、2两个实验小组获得的数据及图像信息可以推断,他们所使用的电源电压为V。(3)、第3 小组同学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实际上电流表有很小的电阻,电压表中也有微弱的电流通过,导致前两个小组同学测量结果并不精确。于是他们设计了新的电路,如图丁所示为电路的一部分。当开关接c 时,两电表示数分别为3.9 V 和0.5 A。当开关接d时,两电表示数分别为4 V 和0.4 A。此时,A、B 之间的电压为V,电阻 Rx的阻值为Ω。
-
12、小明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器材来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定量关系,电路中m 为长50cm且粗细均匀的合金丝。实验中,小明多次移动夹片 P 来改变合金丝接入电路的长度L,然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每次电流表示数均为0.5A 后,记录电压表示数U(期间未更换量程),从而通过描点连线作出 U-L图像如图乙中图线a所示。(1)、在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则读数为V。(2)、通过图乙中图线 a 能否得出结论“导体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并说明理由。。(3)、现有另一根合金丝n,与m 材料和长度均相同,但横截面积未知。将两根合金丝紧贴在一起(如图丁所示),采用同样的步骤得到新的U-L图像如图乙中的图线b(电流仍是0.5A)。已知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则由图分析可得,合金丝 n 的横截面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合金丝m的横截面积。
-
13、小明想利用容器中的食盐水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用长方体水槽、一定浓度的食盐水、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及电流表等器材进行了探究。实验电路连接如图所示,将电极 M、N分别固定在水槽左右两侧的底部。(1)、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继续向水槽中添加一定量相同浓度的食盐水,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可知容器中食盐水的电阻(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有关。(2)、小明再次向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降低水槽内食盐水的浓度,结果发现水槽内食盐水的电阻减小,由此得出“食盐水的浓度越低,电阻越小”的结论。你认为这个结论应该是(填“可靠”或“不可靠”)的,原因是。(3)、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电极 MN 之间的距离,小明还能够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有关。
-
14、小柯和小妍分别用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图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实验获得的数据记录在对应的表中。
小柯的实验记录表
I1/A
I2/A
I/A
0.2
0.3
0.5
小妍的实验记录表
电流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I1/A
0.18
0.22
0.24
0.28
I2/A
0.18
0.22
0.24
0.28
I/A
0.36
0.44
0.48
0.56
(1)、综合两名同学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2)、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小妍设计的实验电路与小柯设计的实验电路相比,明显的优点是。小妍在实验中还发现:每次闭合开关时电流表指针迅速偏转到较大角度,然后再慢慢偏回一定角度后,示数才稳定下来,检查电路又一切正常。造成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3)、分析讨论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实验都有缺点,则小柯、小妍的实验应该如何改进?小柯:。
小妍:。
-
15、某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的实验,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并按图甲连接了如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1)、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中有一处错误,使实验无法完成,连接错误的导线是(填“a”“b”或“c”)。(2)、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继续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
①图丙中与图甲电路中电压表 V1 相对应的图线是(填“A”或“B”)。
②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 V,根据探究目的分析如图丙所示的关系图,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同学们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重新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未知),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R0(已知阻值)测量未知定值电阻 Rx的阻值,闭合开关S后,接下来的操作可行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A、先闭合S1、断开S2 ,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再闭合S2、断开S1 ,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 B、先闭合S2、断开S1 ,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再闭合S1、断开S2 ,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 C、先闭合S1、断开S2 ,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后闭合S1、S2 ,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 D、先闭合S1、S2 ,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后闭合S1、断开S2 ,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 -
16、某科学小组的同学从理论上初步探究“从已知质量比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分析提纯方法〕
表一: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S≥10g
1g≤
S<10g
0.01g≤
S<1g
S<
0.01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表二: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7
36
36.6
37.3
38.4
39.8
常温下,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性均为____。
(1)、方案一:计算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约为g(结果精确到0.1),与④中得到晶体的质量进行比较。(2)、方案二:用与95%进行比较。(3)、方案三:。 -
1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填字母)。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2)、操作④的名称是。该操作中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整个粗盐提纯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在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3)、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所得粗盐的产率偏低的有____(多选,填字母)。A、步骤②中加水的量不足 B、滤液浑浊 C、步骤④中没用玻璃棒搅拌 D、步骤④结束时精盐较湿润(4)、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氯化钠溶液。主要的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装瓶、贴标签。
-
18、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氯化钠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硝酸钾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若发现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提纯硝酸钾。对上述提纯后剩余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填字母)。A.剩余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C.剩余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2)、60℃时,向 50g水中加入 6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g。(3)、一木块漂浮于 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图甲中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推断温度在(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19、在实验室里可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50g。(1)、方法一中,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固体时,待天平调节平衡,在左、右托盘各放上大小相同的称量纸后,需用镊子移动游码至相应位置:在图乙横梁标尺上画出游码应移至的位置。(2)、方法二中,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3)、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和。
-
20、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包括如下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使用到的仪器,除图中所示,还需补充。(2)、溶解 时用 玻 璃 棒 搅 拌 的 目 的 是。(3)、该实验中量取水时,应选择(填“2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4)、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填字母)。A、④②⑤①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④⑤②③①(5)、下列因素会造成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A、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 B、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 C、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至烧杯时,氯化钠洒落 D、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部分溶液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