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华设计了如图 所示电路。L是小灯泡,R是电阻箱,Rp 是滑动变阻器,S是单刀单掷开关,S1 是单刀双掷开关。

    (1)、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电路,连接时开关应 , 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2)、闭合开关 S后,应先把开关 S1 接到触点(填“1”或“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然后把开关S1 接到另一触点,保持滑片不动并调节电阻箱R,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V,读出此时电阻箱的示数为10 Ω,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 2、【方法诠释】在缺少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情况下,用电压表(或电流表)、可读数的电阻箱R、单刀双掷开关测量小灯泡L的电功率。

    ①根据缺少的电表,有两种设计电路(如图所示):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先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L的电流为I1(或用电压表测出灯L两端的电压为UL)。

    ③不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转动单刀双掷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为 R',使电流表的示数再次为IL(或使电压表的示数再次为UL);从而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PL=(或 PL=

  • 3、 某灯泡上标有“7 * 0.5 A”的字样,其中额定电压值不清,估计在7.0~7.9V 之间,因为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必须测出其额定电压。现有实验仪器:一只电压恒定的电源(电压值未知)、一只电流表、一只标有“20 Ω 5 A”的滑动变阻器 R、一只阻值为10 Ω的定值电阻 R0。开关和导线若干。某项目化小组反复讨论后,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并开展实验。

    (1)、滑片位于最左端时,只闭合 S 和 S1 , 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A,电源电压为U。
    (2)、(请补充具体操作),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0.5A,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3)、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不动,闭合开关S 和 S1、断开 S2 , 读出电流表示数为0.6A,求出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
    (4)、小组同学通过计算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 4、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电压表出现了故障不能使用,小明向老师借了一只阻值为10 Ω的定值电阻 R0 ,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 2.5V 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测量时,先闭合开关S、S1 ,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2)、断开所有开关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动,再闭合开关 ,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0.65 A,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3)、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 
  • 5、【方法诠释】在缺少电压表的情况下,用电流表、已知阻值的电阻 R0测量小灯泡 L 的电功率。
    ①设计电路(如图所示),将L与R0并联接入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用电流表分别测出通过L与R0的电流为IL、I0(若测量额定电压为UL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则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通过R0的电流即该支路电流表示数为 I0=ULR0);
    ③利用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可得, UL=U0,从而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PL=ULIL= (用I0、R0、IL表示)

  • 6、小科在做完伏安法测电功率实验后,又设计了一种测灯泡额定功率的方案,如图所示,R0是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请完成下列操作:

    (1)、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将开关S1 拨到触点(填“1”或“2”),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动”),再将开关S1 拨到另一触点,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
    (3)、用U1、U、R0表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则表达式为 P=
  • 7、在用伏安法测量标有“2.5V”字样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小明发现电流表损坏,其他元件完好。

    (1)、小明用已有的器材、5Ω的电阻R。和另一块电压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的元件组合体相当于
    (2)、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整。

    ①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调到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V。

    ③再读出 R。两端的电压为1.5 V。

    (3)、若实验操作正确,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 8、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用试管取6 mL 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 6 mL 稀盐酸后,等分成 A、B两份溶液。

    (1)、[实验证明]往混合液 A 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 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2)、[继续探究]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的 H+参加了反应?于是小组同学往混合液 A中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但无法反映溶液中 H+的数量变少,也就不能证明盐酸中的H+参加了反应。小组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请将步骤补充完整:

    ①往混合液 B中加入足量的镁片。

    ②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标为 C溶液),再加入足量大小相同的镁片。

    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的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

  • 9、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可将 K1、K2关闭,通过推动注射器活塞来判定 B、关闭 K1、K2 , 往 A 中注入少量 NaOH 溶液,注射器活塞会自动下移 C、若A 中物质充分反应后,K2 仍然关闭,打开 K1 , B中无色溶液会倒吸入 A 中,A中一定会产生沉淀且溶液不变色 D、若A 中物质充分反应后,K1 仍然关闭,打开 K2 , C中溶液会倒吸入 A 中,A中可能会有气泡产生
  • 10、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 NaOH 溶液与 CO2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

    甲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进行探究:

    通过上述两组实验证明 CO2 与 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实验一的目的是①

    [备考补充]借助压强差法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如表所示)。

    探究角度

    实验装置图

    实验现象

    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去壳熟鸡蛋⑥

    软塑料瓶⑦

    注意:利用压强差验证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排除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对验证的干扰。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是氢氧化钠和水的混合物,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也会有类似现象。

    思路Ⅱ:验证有新物质生成。

    第一步:明确反应原理。通入二氧化碳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⑧

    第二步:确定需要检验的物质。若要证明NaOH 和 CO2 发生反应,需要检验生成物⑨(填化学式)是否存在。

    第三步:设计方案检验生成物。

    乙组同学分别取反应后的溶液于 A、B、C三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加入的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足量酸,如⑩

    产生气泡

    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发生反应的相关化学方程式为:

    , ⑬

    B

    可 溶 性 碱,如 Ba(OH)2溶液

    C

    可溶性盐,如BaCl2溶液

  • 11、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探究]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步骤一:小明向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无现象。

    (1)、步骤二:小芳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注入约 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 , 由此得到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小明对此提出疑义,他的理由是
    (2)、步骤三:小明向步骤一实验后的液体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 ,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3)、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一是 , 二是
  • 12、 如图为我国古代提纯焰硝(含 KNO3和少量 NaCl、CaCl2等)工艺的主要过程:

    (1)、步骤Ⅰ中,“搅拌”的作用是(写一种)。
    (2)、步骤Ⅲ加小灰水(含 K2CO3)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Ⅴ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过程称为
    (4)、“溶液2”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KCl、。(均填化学式)
  • 13、硫酸钠是制造纸浆的一种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的CaSO4、MgSO4实验室提纯的流程设计如图。

    (1)、写出加入 NaOH 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滤渣中有种成分。
    (3)、若除杂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过量,则后续处理中可滴加什么试剂解决?
  • 14、碳酸锂( Li2CO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图是一种模拟提纯碳酸锂的工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Ⅰ.锂辉矿主要成分为 Li2CO3 , 含泥沙等杂质。

    Ⅱ. Li2CO3(化学性质与 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

    (1)、X是一种酸,其溶质的化学式为 , 常用(填试剂名称)检验气体 Y。
    (2)、②中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有以下三种温度的饱和Na2CO3溶液,③中你选择的是____(填字母)。
    A、0 ℃ B、25 ℃ C、80 ℃
    (4)、将滤液2蒸发,当有(填现象)时,停止加热,可得到其他化工产品。
  • 15、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废弃4亿部手机,这些废旧手机中80%以上的材料都是可回收利用的。如图是回收废旧手机中贵金属金(Au)的简略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Ⅱ中加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2)、滤液a中的阳离子是
    (3)、向滤液b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通过流程图分析,能否得出Fe、Au、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并说明理由:
  • 16、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吸收)CO2 , 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1)、大量CO2 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的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捕捉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往纯碱溶液中加入 X 溶液,得到 NaOH溶液和CaCO3 , X的化学式是
    (3)、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4)、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 CO2 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17、某兴趣小组想从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氯化亚铁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Ⅲ的名称是 , 除去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操作Ⅱ中加入过量的试剂B的目的是
    (3)、写出加入过量试剂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可利用海水中的氯化镁来制取金属镁,其简化后的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工的名称是
    (2)、石灰乳与海水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试剂X为
    (4)、氯化镁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金属镁和一种气体单质,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 19、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某导体的电阻。回答下列问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完成实物图的连接。
    (2)、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被测导体R0的电阻为Ω。
    (3)、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进行多次测量。当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从A 端向 B 端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将(填“变大”或“变小”)。
  • 20、小科用如图电路进行两项实验。

    (1)、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的关系。

    ①按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 R1 的滑片到某处保持不动;

    ②移动 R2 的滑片,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

    ③多次重复实验步骤②。

    (2)、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①先移动R1的滑片到某一位置,再移动 R2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 V,读出此时电流表示数,记录数据;

    ②向右移动 R1 的滑片到另一位置,则他应向移动 R2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 V,读出此时电流表示数,记录数据;

    ③多次重复实验步骤②。小科能否得出“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阻值大小成反比”的结论: , 理由是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