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锰(Mn)和镍(Ni)是两种不常见的金属,为了比较锰、镍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项目

    加金属锰

    加金属铁

    加金属镍

    硝酸锰溶液

     

    有金属析出

    无金属出现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

    A、Fe> Ni> Mn B、Mn> Fe> Ni C、Ni> Mn> Fe D、Fe> Mn> Ni
  • 2、如图是小科组装的实验装置,小科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金属锌,将针管中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 b 装置中液面____(填“左高右低”“左低右高”或“不变”);下列药品组合也能产生同样现象的是____(填字母)。

    A、稀盐酸和金属铜 B、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 3、将质量相等的 Mg、 Al、 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是图中的    (   )
    A、 B、 C、 D、
  • 4、将 A、B 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等质量且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金属活动性:A>B B、相对原子质量:A<B C、与金属 A 反应的硫酸一定是过量的 D、与金属B反应的硫酸一定是过量的
  •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对错误的说法分析指正。
    (1)、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分析指正: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都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分析指正:

    (3)、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比铝少

    分析指正:

    (4)、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分析指正:

    (5)、铝比铁耐腐蚀是因为铝不如铁活泼

    分析指正:

    (6)、氢气、一氧化碳、炭粉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分析指正:

    (7)、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

    分析指正:

    (8)、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即为氧化物

    分析指正:

    (9)、混合物一定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

    分析指正:

  • 7、

    反应类型

    概念

    特点

    形式

    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

    A+B+……→C

    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

    A→B+C+……

    反应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单换单

    AB+C→A+CB

    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两交换价不变

    AB+CD→AD+CB

  • 8、

    (1)、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就越
    (2)、排在氢的金属可以把酸(非氧化性酸)里的氢置换出来,而排在氢的金属不能把酸(非氧化性酸)里的氢置换出来。这里的酸通常指盐酸和稀硫酸而不是浓硫酸(或硝酸),因为金属与浓硫酸(或硝酸)等反应不产生氢气。
    (3)、一种活动性较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4)、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太强,在与盐溶液反应时,会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 H2 , 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注意:①置换反应中金属(钾、钙、钠除外)的活动性必须要强于盐中金属阳离子对应的金属;盐必须

    ②Fe若参与反应,一定生成(填‘“Fe2+”或 Fe3+)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距离的优先置换(例:将铁加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铁先置换出银)。

  • 9、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以稀硫酸为例)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无色

     

    打磨过的铝放入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无色

     

    反应较快,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无色

     

    有少量气泡产生,反应慢,溶液由无色变为

     

    无任何现象

     

  • 10、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反应条件

    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常温

    打磨过的镁带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

     

    打磨过的铝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生成一层致密的

     

    点燃或加热

    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点燃后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生成 , 放出大量的热

     

    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反应,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生成黑色物质

     

    高温下不反应

    在空气中加热不变色

     
  • 11、自然界中有许多“电鱼”,它们身体中的发电器官能产生电。研究表明,某电鱼在水中放电时(图甲),身体AB 段可看成电源和电阻(R1)两部分串联而成,其余部分和水的电阻为 R2 , 它们共同构成闭合电路,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电鱼放电时的电压(即电源电压)为U,电阻 R1=1.0×104Ω为获得U 的大小,研究人员通过在水里加入氯化钠来改变R2 , 得到 A、B 两点间电压UAB和电路中电流I 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电鱼每次放电电压视为相同,电鱼的电阻不变。

    请回答:

    (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目的是(填“增大”或“减小”)电阻R2
    (2)、求电鱼放电时电压U 的大小。
    (3)、当 R2=1.0×104Ω,求电鱼放电时R2的电功率P2
  • 12、小科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有:电压恒为3 V的电源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如图3-ZM-5甲所示是小科连接的实物电路,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连接正确后,发现接通开关,调节电路后电压表示数为2 V;接下来小科应该如何操作?
    (3)、小科根据记录的多组Ⅰ、U数据,画出了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4)、小科根据小灯泡的 I-U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出小灯泡的电阻在增大,你认为原因是
  • 1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的冰没有内能 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 14、图甲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款“高空修枝”工具的示意图。使用时,一只手握紧杆子保持静止,另一只手用F1的力缓慢拉绳子,带动滑轮组工作,在A 点产生的拉力为 F2 , 从而使修剪刀绕O点转动,其刀口对树枝的力为 F3。某时刻,弹簧处于原长,若修剪刀的刀口对树枝施加的力 F3为960 N,F3'是树枝对刀口的力(图乙),此时绳端需施加的力F1为多大?(已知OB=8cm,OC=2cm,滑轮中各股绳子视为平行,工具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计)

  • 15、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在严冬还是在酷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工程师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拉力系统,其简化原理图如图乙所示。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 120 N。已知某次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至少需要8000 N。

    (1)、A、B、C 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2)、计算至少需要悬挂的水泥块个数。(保留整数)
    (3)、在实际操作中共悬挂了 25 个水泥块,恰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若某段时间内 P 点移动了 20 cm,请求出该过程中水泥块所做的功。
  • 16、厨房里的锅盖架方便使用,如图甲所示。架子质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通过螺丝固定在墙上,就可放置质量更大的锅盖。

    (1)、若放置一个质量为2.4kg的铁质锅盖,如图乙所示。通过计算判断,螺丝固定处所受的总水平拉力为多少?(g 取 10 N/kg)
    (2)、结合杠杆知识,试说明为什么锅盖越大越重,这种架子越容易掉下来?
    (3)、如何改进锅盖架,能够让它承重性能变得更好?
  • 17、《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最大速度≤25 km/h,电动机输出功率≤400 W。质检员小金对某款电动自行车进行测试,沿水平直路从 A 出发骑行至 D 结束,如图所示。测试情况如表格所示。

    路段

    AB

    BC

    CD

    路程/ km

    0.6

    4.8

    0.6

    用时/h

    0.05

    0.2

    0.05

    速度特点

    逐步加速

    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

    逐步减速

    阻力特点

    越来越大

    恒为60 N

    越来越小

    (1)、BC 段,电动自行车的动力做功J,(填“符合”或“不符合”)新《规范》关于电动机输出功率的要求。
    (2)、从A 到 D 全程,电动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km/h。
  • 18、小金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先上升后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从离开手后到落回手中之前,对于此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D、机械能保持不变
  • 1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对错误的说法分析指正。
    (1)、受力平衡的物体机械能保持不变。

    分析指正:

    (2)、只有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才会守恒。

    分析指正:

    (3)、能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但不一定正在做功。

    分析指正:

    (4)、一个物体只有做了功,才能说明它具有能。

    分析指正:

    (5)、使用机械可以省力,可以省距离,也可以省功。

    分析指正:

    (6)、在杠杆中动力的方向一定和阻力方向相反。

    分析指正:

    (7)、使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变。

    分析指正:

    (8)、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分析指正:

    (9)、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改变。

    分析指正:

    (10)、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是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分析指正:

    (11)、热值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成正比,与燃料的质量成反比。

    分析指正:

    (12)、热机做的有用功多,效率就一定高。

    分析指正:

    (13)、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越大,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就越大。

    分析指正:

    (14)、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次数越多,表示电能表所在电路接入的用电器总功率越大。

    分析指正:

    (15)、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分析指正:

    (16)、任何制造永动机的设想,无论它多么巧妙,都是徒劳的。

    分析指正:

  • 20、

    类型

    电功

    电功率

    定义

    所做的功

    电流在②内所做的功

    物理意义

    度量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多少

    表示电流做功的③

    单位换算

    1度=1kW·h=④J

    1kW=⑤W

    公式

    W=⑥

    P=⑦

    推导公式

     W=I2Rt=U2Rt(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W=Pt(同时适用于力学、电学)

     P=I2R=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P=UI(适用于所有电路)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