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袁隆平院士(图甲)带领的团队研发了高产且耐盐碱的海水稻新品种(如图乙)。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生育期短、根系发达、细胞液浓度高等特点,即使在盐碱地,根也能吸收充足的水分。如图丙为海水稻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

    (1)、图丙中a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图丙中的c过程吸收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是通过图丁中(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
    (3)、海水稻可以在海边盐碱地生长,其根毛区细胞的特点是(写出一点)。
  • 2、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氯化钠溶液实验。

    (1)、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2)、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____(填字母)。
    A、 B、 C、 D、
  • 3、小金用20N的水平推力把图甲中纸箱匀速推往桌面中央,桌子始终保持静止;小金再用120 N的水平推力将桌子沿水平方向匀速推动,纸箱在桌面上没有发生滑动,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方向是
    (2)、图乙中纸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牛。
  • 4、“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材料二:1809年,盖·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反对盖·吕萨克的假说,他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子论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 , 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有____(可多选)。
    A、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 B、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 C、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
  • 5、利用氯化铁溶液浸出废金属(主要成分为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一种特殊形态的单质铜)的某种工艺流程图如图甲所示:

    (1)、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 Fe+2FeCl3=3FeCl2,此反应类型属于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2)、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所示,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 6、双柚汁以“常山胡柚”和“香柚”为核心原料,以其清爽的口感和扑鼻而来的清香深受市场的青睐。

    (1)、胡柚和香柚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2)、胡柚汁最主要来自(填字母)结构。
  • 7、小科利用易拉罐做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图甲将空易拉罐制成简易温度计,为了更加精确地测量温度,应该选择(填“粗”或“细”)的吸管。
    (2)、图乙将易拉罐放在音箱附近,纸屑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声音能传递
    (3)、图丙在易拉罐中加入少量酒精,轻轻晃动易拉罐,按动按钮,产生电火花,罐子飞出去了,这个过程与汽油机的冲程能量转化方式一致。
  • 8、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实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
    (1)、我国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88.18%,人们通过注射疫苗产生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学校落实每日消杀工作,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9、测量体温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某电子测温枪靠近被测者额头后,闭合测温开关 S1,热敏电阻R工作,测温枪的显示屏显示被测者的温度;在环境光线较暗看不清示数时,再闭合开关S2 , 显示屏的补光灯泡L发光;在测温开关S1断开时,只闭合开关 S2, , 灯泡L不发光。该测温枪的简化电路可能是(    )
    A、 B、 C、 D、
  • 10、科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来表示某些量的关系。下列图象中能用阴影面积表示相应的量是(   )
    A、压强 B、路程 C、电功率 D、电功
  • 11、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返回舱经历了减速降低轨道(A点至B点),进入大气层,打开主降落伞,打开反推器,最终顺利返回地面。返回舱表面涂有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高温下升华,防止返回舱温度过高。下列关于返回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减速降低轨道过程,重力势能减小 B、打开降落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C、进入大气层过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进入大气层过程,表层材料升华放热
  • 12、如图为我国首列永磁磁浮列车“兴国号”运行的照片。“兴国号”列车利用永磁体和永磁轨道之间的排斥力,能“悬挂”在空中行驶,大大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转弯时,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永磁轨道是静止的 C、“兴国号”与传统火车相比,减小了行驶时与轨道间的摩擦力 D、列车刹车后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 1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时,在视野内看到一小黑点,如图所示,分别移动玻片标本和目镜,小黑点都不动,则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    )

    A、 B、 C、 D、
  • 14、小科沿水平方向用力推木箱,没能推动,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力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推力小于箱子的重力 B、水平推力等于箱子的重力 C、水平推力等于箱子的摩擦力 D、水平推力小于箱子的摩擦力
  • 15、稀释浓硫酸探究稀硫酸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 16、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两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
    ②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25℃、40℃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
    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③:
    (2)、除温度外,请再列举两个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
    (3)、培养皿垫两层湿滤纸的目的是
    (4)、若实验结果三个培养皿中都没找到发芽的菜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5)、有同学说上述实验材料过于浪费,每个培养皿只需要放1粒菜豆种子就可以了。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明理由。
    (6)、小周同学用另一种植物种子做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4℃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请推测该植物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
  • 17、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想: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

    (1)、A装置的作用是
    (2)、如果观察到现象,那么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3)、请指出D装置的一个优点:
  • 18、小敏观察到,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即叶片边缘上的凹陷)小;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小敏猜想:蒲公英的叶形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她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①选取一根长在向阳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

    ②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6个花盆中,分为A、B两组,每组3盆。

    ③A组花盆放在向阳处,B组花盆放在荫蔽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1)、【预测实验结果】

    如果蒲公英的叶形只与阳光照射有关,那么小敏的实验结果应是 。

    (2)、【交流与讨论】

    小红认为小敏的实验设计不够严密,还应选取 , 同时进行实验。

    (3)、【拓展】

    实验用蒲公英根培育幼苗的生殖方式属于(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4)、由于性状是由决定的,因此蒲公英的叶形还与遗传因素有关。
  • 19、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雷迪的实验:如图甲,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

    尼达姆的实验:如图乙,将煮沸的肉汤放入一瓶内,立刻用软木塞盖住。几天后,打开瓶子,发现肉汤中滋生了大量微生物。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如图丙,将肉汤放入瓶子后,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至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仍发现微生物。第二次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丁,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

    (1)、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
    (2)、尼达姆实验(填“能”或“不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3)、斯巴兰扎尼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改进是基于的猜想。
    (4)、若把巴斯德实验中的瓶颈在A 处折断,几天后,曲颈瓶中(填“会”或“不会”)出现微生物。
  • 20、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溴麝香草酚蓝”和呈弱碱性的 NaHCO3溶液配成蓝色液体,并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液体呈浅绿色。

    步骤2:将等量的浅绿色液体分别加入到4支试管中,2~4号试管中加入金鱼藻,1号试管不加金鱼藻。封闭各试管。

    步骤3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距日光灯的距离(厘米)

    10

    50

    30

    10

    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

    ?

    黄色

    浅绿色

    蓝色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弱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中性环境中呈浅绿色。

    *CO2的水溶液中含有CO2、H2CO3等微粒,当CO2减少时 H2CO3也减少。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2~4号试管中应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
    (3)、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 , 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4)、请解释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
上一页 619 620 621 622 6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