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聪同学在江边捡到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它的密度。

    (1)、如图甲所示,小聪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是
    (2)、纠正错误后小聪正确测量出了鹅卵石的质量,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克。
    (3)、纠正错误后,小聪将鹅卵石放入盛有50毫升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的密度为 千克/立方米。
    (4)、小聪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点 B,若PA、PB分别代表鹅卵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 (填“>”“=”或“<”)ρB。
  • 2、室内温度为20℃,此时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各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读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 3、小胡同学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合理的安装顺序为(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3)、点燃酒精灯时,打开灯帽,可闻到淡淡的酒精味,这是现象,说明液态酒精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
    (4)、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情形如图丙所示,则图(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5)、图丁是 A组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 T-t图像,则该地水的沸点为℃,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6)、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但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 4、在探究影响硫酸铜溶解快慢的因素、比较等量硫酸铜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时,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完全溶解所需时间/秒

    60

    35

    5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设计实验2和实验3的目的是 
  • 5、
    (1)、如图所示为某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该物质由图乙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2)、戴口罩、隔离、喷洒消毒液,都能有效阻止流感病毒的蔓延。同学们戴上口罩返校开学,当同学们进入教室,闻到了浓浓的消毒液的气味,戴眼镜的同学的镜片上有了雾气。有的同学在手上、文具上喷洒酒精进行消毒,发现不一会儿酒精干了。手上喷洒酒精后有一点凉凉的感觉……请你根据上面的描述和所学知识提出两个相关问题并回答。

    示例:

    问题:镜片上的雾气是怎样形成的?回答: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①问题:?回答:

    ②问题:?回答: 

    (3)、中国的高铁全部采用无缝轨道。焊机将两根钢轨相邻两端升温至1000℃以上,然后进行挤压焊接,这不仅消除了列车行驶中因铁轨缝隙产生的“哐当”声,还可以降低脱轨的风险。高铁的动车组采用全新铝合金车体结构轻量化设计。

    ①无缝轨道的挤压焊接过程主要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②车体结构轻量化设计主要利用了铝合金材料小的物理特性。

  • 6、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1)、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了
    (2)、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冰的温度 /°C

    5

    4

    3

    2

    1

    0

    0

    1

    2

    3

    4

    海波的温度 /°C

    25

    33

    41

    46

    48

    48

    48

    48

    51

    57

    63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 。

  • 7、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气温下降,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石头裂开是由于水结冰后(   )
    A、密度不变,体积增大 B、质量不变,体积增大 C、密度增大,体积增大 D、质量增大,体积增大
  • 8、如图所示,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的是(   )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固体有剩余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水味道很甜
  • 9、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 10、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 11、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来反映气温变化状况。如图所示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 12、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如图所示的警示性标志牌:“熄火加油”“禁打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而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 13、镓是一种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常温下将一小块镓放在手心,它很快就变成了一颗晶莹的液珠。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 14、某兴趣小组需要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

    已知: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立方厘米,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密度为1.07克/立方厘米。

    (1)、计算: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毫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加水毫升。
    (2)、量取:用量筒分别量取浓硫酸和水。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写出该实验的步骤:
  •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和过滤 B、图乙为电解水实验,试管2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图乙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D、图丙为海水淡化,其淡化原理类似于通过蒸馏净化水
  • 16、在科学实验操作考查时,小阳抽到的考题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小阳的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量取水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B.

    称取氯化钠后,将剩余的氯化钠放回原试剂瓶

    节约药品

    C.

    称取氯化钠时,在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

    整洁美观

    D.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A、A B、B C、C D、D
  • 17、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活动时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 B、 C、 D、
  • 18、化学让我们感受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中,溶于水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CuSO4 B、KMnO4 C、MgCl2 D、FeCl3
  • 19、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的是操作。
    (2)、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滤纸的边缘要(填“高于”或“低于”)液面,主要目的是
    (3)、该操作用于净水,可除去水中的杂质。若要进一步使水净化,接下来可进行(填“吸附”或“蒸馏”)操作。
    (4)、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有哪些?
  • 20、
    (1)、实验室欲除去粗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泥沙,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用品: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和滤纸。
    (2)、在实验室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45克,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克。将45克 1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成0.9%的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克。
上一页 542 543 544 545 5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