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剂,将它的水溶液倒入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拧紧瓶盖,振荡,可以观察到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因此,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
2、绣球花是一种有趣的植物,花瓣中含有一种叫飞燕草素的色素,能使花瓣的颜色在蓝色和红色之间相互转化。飞燕草素与从土壤中吸收的铝离子结合,呈现蓝色,但土壤中铝离子含量会受土壤酸碱性影响,在酸性土壤中自由移动的铝离子较多。当土壤pH为4.5~6时,飞燕草素与大量的铝离子结合,使绣球花的蓝色最“艳丽”。在弱碱性土壤中因自由移动的铝离子不足,飞燕草素呈现红色。(1)、当绣球花的蓝色最“艳丽”时,此时的土壤最适合种植下表中的。
常见植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
植物名称
适宜pH 范围
植物名称
适宜pH范围
石竹
7.0~8.0
菠萝
4.4~6.0
君子兰
6.7~7.0
桃树
6.0~8.0
(2)、氢氧化钙常被作为绣球花的调红剂,若其和调节土壤酸碱性的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同时施用,会导致土壤碱性过强,从而使调红效果变差,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若想绣球花从红色变成“艳丽”的蓝色,可在土壤中添加____。A、水 B、醋酸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
3、小明研究酸碱反应中的变化情况,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此过程烧杯中水的质量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
4、小科利用如图1-5-4 甲所示的装置对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探究,测量结果如图乙和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仪器A 盛放的是 NaOH 溶液 B、图乙中 a→d 所示溶液中 NaCl 的质量不断增加 C、图丙中 V 的数值最接近12 D、图丙中 f→g温度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5、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滴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B、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无色 C、加入氧化铜粉末,溶液变为蓝色 D、测得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
6、某同学要在一块空地上种植作物,于是对这块空地的土壤酸碱性进行测定。(1)、在空地上确定5~6个位置进行取样,测定土壤酸碱性。如图所示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A、
B、
C、
(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在上,将其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空地土壤的 pH约为7。查阅资料,常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下表,那么这块空地上适合种植的作物是。作物
大蒜
丝瓜
茄子
沙枣
最适pH 范围
5.6~6.0
6.0~6.5
6.8~7.3
8.0~8.7
-
7、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 Al(OH)3 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溶液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 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
8、如图甲,某同学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图乙是该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下列关于酸和碱反应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图中酸碱反应结束后,溶液 pH=0 B、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C、酸和碱的质量需相等才能发生反应 D、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
9、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精炼石油时用氢氧化钠来中和过量的硫酸:。(2)、医学上用氢氧化铝除去过多的胃酸:。(3)、用熟石灰处理含盐酸的酸性工业废水:。(4)、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5)、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
10、某同学在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时,用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图中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NaOH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B、NaOH溶液、石蕊试液、稀盐酸 C、稀盐酸、石蕊试液、NaOH 溶液 D、稀盐酸、酚酞试液、NaOH 溶液
-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电离出了 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Ⅰ是为了探究。(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3)、实验Ⅲ滴入 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入过量的 CaCl2 溶液,红色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其实 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 CO2-与 H2O发生了反应,产生了OH-。
-
12、小明将14.4g含杂质的纯碱样品(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与90 g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s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气体质量/g
0
0.88
1.76
2.64
3.52
4.4
x
4.4
(1)、表中x 的值为。(2)、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3)、计算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3、洗衣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发生在公元前600年,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最原始的肥皂,也就是洗衣皂。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小科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化学性质相似,A试管中溶液变。(2)、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 A、B、C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
14、浙江省博物馆近期展出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重量级文物————青铜面具。青铜面具上的铜绿 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
15、溶液中的溶质常以离子形式存在,根据图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确定其中含有盐的是( )A、
B、
C、
D、
-
16、人的汗液中含有氯化钠,手摸过物体后,手指纹线上的汗液就留在物体上。因此,法医做指纹鉴定时,可选用的试剂是 ( )A、酸碱指示剂 B、Ca(OH)2溶液 C、AgNO3溶液 D、碘酒
-
17、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B、小苏打——焙制糕点 C、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纯碱——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
18、蒸馒头时某同学为了探究食用碱的主要成分,向其中加入了稀盐酸,发现产生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食用碱中可能含有( )A、H2SO4 B、Na2CO3 C、NaOH D、CO2
-
19、纯碱又称苏打,是碳酸钠(Na2CO3)的俗名。它的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色,可见其水溶液呈碱性。当碳酸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量的水分子,因此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为 , 它曝露在干燥的空气里易失去结晶水而最后变成粉末,此变化为变化。
-
20、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 Cl]就是一种混盐。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A、 B、 C、KAl(SO4)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