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其他物体的是 , 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常用来搅拌的是 , 可以用来直接加热的容器是 , 用来添加少量固体的是 , 能用来加热但不能直接加热的容器是。(填序号)

    ①烧杯  ②胶头滴管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玻璃棒  ⑥药匙

  • 2、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了《生物的多样性》,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 3、某同学在用排水法测量某个物体的体积,在物体放入量筒前后分别读取量筒对应的示数,从而确定物体的体积,以下四种操作方法中会导致测量结果比物体真实体积偏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4、如图所示圆圈表示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F可以表示陆生动物 B、Q可以表示动物 C、E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D、P可以表示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生活在陆地上
  • 5、在探究某种水稻的白化病(叶呈现黄白色)时,以光照为变量的组合是(  )

    组别

    水稻苗

    光照

    温度

    200株

    25℃

    200株

    25℃

    100株

    10℃

    100株

    10℃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6、小科同学前往动物园参观的研学旅行活动,①老虎、②鳄鱼、③孔雀这三种动物在小科的参观路线(如图)中,它们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 7、项目化学习小组观察到冷水泡苋菜水仍清澈,热水泡苋菜就能得到红色汤。如图甲表示热水温度与汤变红程度的关联。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和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是图乙中的(  )

    A、1;70℃ B、2;70℃ C、3;60℃ D、4;70℃
  • 8、珊瑚虫的分泌物堆积会构成珊瑚礁。珊瑚虫(如图所示)属于刺胞动物,其显著特征是(  )

    A、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节 B、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 D、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 9、科学课堂上,同学们开展“自制水滴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调试、改进四个环节。

    【设计】

    同学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杯子和可伸缩支架等材料设计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

    (1)对A处结构的选材,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看法,分别为:玻璃片、木片、铁片。请结合装置功能,选择合适材料并说明选材依据。

    【制作】

    (2)根据设计,小组制作模型,其中“水滴”对应的显微镜结构为

    【调试】

    (3)实验小组将标本放置好后进行观测,看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为使像更清晰,接下来需进行的操作为

    【改进】

    (4)各小组展示“自制水滴显微镜”后,老师指出,该模型无法改变物像的放大倍数。请结合设计,提出改进措施。

  • 10、小金观察记录了校园内不同品种的桂花叶片特点,如图所示,并用二歧分类法制作检索表,请帮助他将以下检索表填写完整。

  • 11、听长辈说制作生伴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食阅资料】

    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mL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mL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mL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mL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的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锥形瓶

    淀粉碘溶液十青椒和黄瓜混合汁

    蓝色不消褪

    B锥形瓶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馏水

    蓝色褪去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__。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锥形瓶的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
  • 12、小金在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1)、小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图中A是(填结构名称)。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三次

    “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

    能否“复原”

    不能

    (2)、接着,小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此时图中箭头①所示的结构名称为: , 老师告诉小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细胞壁具有:作用。小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的关系。

    ②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

  • 13、如图是小刚同学进行的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并先后在视野中看到了如图不同的物像效果,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在步骤c处滴加的溶液是 , 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2)、小明在观察时,先使镜筒下降,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逆时针转动图三中的3,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图三中5,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顺时针转动图三中2,使物镜靠近载玻片,继续寻找物像
    (3)、图二中,要使图像的效果由丁变成乙,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 14、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100mL(设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50mL的液体,对量杯而言,所装液体的液面将h/2(填“>”“<”“=”),如果它们最小刻度都是5mL,则当量取90mL液体时,选用测量要准确.
  • 15、野鸡尾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有清热降火、解毒等功效。

    (1)野鸡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如图是植物二歧分类检索表,野鸡尾是蕨类植物,它对应检索表中字母

    (3)植物P与S的亲缘关系比P与Q的。(选填“远”或“近”)

  • 16、2023年12月30日,宁波东钱湖迎新跨年冬捕节“第一网”在烟波浩渺的南湖网基起网,共收获花鲢、青鱼等各类鱼共计一万多斤,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与这一盛会。图甲为冬捕活动盛况,图乙为湖中部分生物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宁波东钱湖可以看成是一个。(选填“食物网”“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2)、该食物网中总共有条食物链,请例举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17、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如图,其示数为℃。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测量乙同学的体温,已知乙同学的实际体温是36.5℃,那么测量乙同学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为℃。

  • 18、完成单位的换算或填入合适的单位符号。
    (1)、2500cm3=L;
    (2)、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0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4)、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1
  • 19、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宣布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从纸上的目标到现实的行动,需要汇聚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丰富资源时不能盲目、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B、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20、大豆发芽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某同学为了研究温度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播下大豆种子并且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向阳处

    20℃

    充足

    阴暗处

    0℃

    充足

    A、温度都应当是2O℃ B、都应当不浇水 C、温度都应当是O℃ D、都应在向阳处
上一页 201 202 203 204 20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