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表示司机在倒车时通过后视镜看到右后方的行人A,P点是司机的眼睛,请你画出司机看到A 点的光路图。

  • 2、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图中数字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顺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竖立一平面镜MN,人直立在平面镜前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已知此时他看不见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为了能观察到自己的脚在平面镜中的像,他应该(   )

    ①将脚抬起一些  ②让自己蹲下一些  ③让自己后退一些  ④将平面镜位置向上移动一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 能绕垂直于 CD 的ON 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 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线。此现象说明了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 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线____(填字母)。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能做到。你认为其原因是
  • 5、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下移动 B、竖直向上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 6、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哪种液体对光的折射本领强”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适量的水和油(如图乙所示),再用光分别斜射入水和油中,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1)、如图乙所示,小明已经完成了在水中的实验,要实现探究目标,请画出小明在油中进行实验的示意图。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的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
    (3)、某小组的同学根据正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所记录的两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在空水槽的实验中光斑的位置应该在水 和油实验中 光斑的(填“左侧”“中间”或“右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 7、如图所示,小明在水槽右侧竖直放置一个光屏,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底部出现一个亮点A,同时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亮点 P1 , 其中 P1 点形成的原因是光的(填“反射”或“折射”)。欲使亮点 P1下移至 P2处,应使入射光线绕着入射点O沿(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由 A 点可能会移到(填“B”或“C)”点。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亮点 A 左移至 B 点,应使水面(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8、雨过天晴后常能看见一道彩虹挂在天上,但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人们可以看见“倒彩虹”,即颜色顺序相反的彩虹。这是特定角度的阳光在高空小冰晶内部发生多次偏折而形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倒彩虹”自下而上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B、“倒彩虹”现象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 C、“倒彩虹”现象说明阳光是复色光 D、“倒彩虹”现象说明红光偏折程度大于紫光
  • 9、如图所示,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 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 点处 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 点上方 C、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 点处 D、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 点处
  • 10、一束光自水池底部射出,在岸边的天花板上的A 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和法线。若水池发生深浅变化,这一束光在天花板上形成的光斑从 A 点移动到B 点,在图中根据光路折射规律画出变化后的水面(图中虚线为原来水面位置)。

  • 11、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四个角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
  • 1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当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时,他不断增大入射角,发现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于是小明得出“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入射角总是大于折射角”的结论。请你只利用图中装置设计实验证明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并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 1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一些规律,请任意写出其中的三条。

    空气中的入射角α/°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β/°

    0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γ/°

    0

    17

    24

    30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 14、在天宫课堂中,某航天员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 与入射点O1 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 B、 C、 D、
  • 15、在信息化时代,数码照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
    (1)、用数码照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填“实”或“虚”)像,镜头靠近人时,像将变(填“大”或“小”),此时像会(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用数码照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影像传感器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
    (2)、小敏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

    次序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 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A、5cm B、0.5cm C、0.05 cm D、0.005 c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
  • 16、小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他移动蜡烛和光屏,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镜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放置镜片前,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放置镜片前,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 17、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 f,由此可判断    (   )

    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 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 f
  • 18、小明发现自己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块凹透镜,于是他查阅相关资料得知:①物体通过凹透镜成缩小的像,且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小;②同一物体,物距相同时,通过焦距越小的凹透镜,所成的像越小;③近视眼镜的镜片度数与其焦距的关系如下表:

    焦距/m

    镜片度数/度

    2

    50

    1

    100

    0.5

    200

    0.2

    500

    (1)、分析表格数据中近视眼镜的镜片度数与其焦距的数量关系,可得结论:
    (2)、小明将近视眼镜逐渐靠近纸上文字时,看到的文字大小将逐渐(填“增大”或“减小”)。
    (3)、小明分别将A、B两副不同度数的近视眼镜,放置在书籍前相同位置,通过镜片观察到不同的像,如图所示。请判断哪副眼镜的镜片度数较高,并说明理由:
  • 19、眼睛中的眼球在观察某一事物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那么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就大,即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列四种情形中,眼睛看到的最高的物体是(   )
    A、20 m远的1.7 m高的人 B、40 m远的1.7 m高的竹竿 C、2 0 m远的1.7 m高的栏杆 D、18m远的1.7 m高的小树
  • 20、如图所示为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的光路图,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关于眼睛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远离眼睛,晶状体变薄,视网膜上能形成物体的像 B、物体远离眼睛,晶状体变厚,视网膜上能形成物体的像 C、物体靠近眼睛,像远离晶状体,物体的像变大 D、物体靠近眼睛,像靠近晶状体,物体的像变大
上一页 171 172 173 174 17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