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实现接在同一电路中的两灯既可串联,又可并联,小明和小芳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图甲中,只闭合开关时,两灯串联;图乙中,当开关S1连接端且 S2时,两灯并联。对比甲、乙两图的结构可知,小芳的设计比小明的设计更合理之处是

  • 2、如图所示,用导线连接接线柱A、B、C、D、E,可使灯 L1 和L2组成并联电路的是(   )

    A、先连接A、E,再连接C、E B、先连接A、C,再连接C、E C、先连接A、B,再连接C、E D、先连接A、C,再连接B、E
  • 3、多普勒效应是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观察者与声源发生相对运动,靠近声源时声音变尖细,远离声源时声音变低沉。这是由于单位时间内到达耳朵的波峰数不同。如图所示,A点为发出固定频率声波的声源(通常情况下,声波的频率不变,其波长也不变,也就是说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也不变),圆弧可代表每一个波峰数,小车 B 靠近A 时与远离A 时在单位时间内碰到的波峰数不同。声音的尖细则是波峰数变多造成的。现在小科要探究“多普勒效应现象”。

    步骤一:在水平空地上取A 点,放置能发出固定频率声波的发声装置。

    步骤二:小科坐在能匀速运动的小车 B 上,从某一点径直向 A 点靠近,记录听到的声音变化情况。

    步骤三:……

    对比步骤二、三,得出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小科设计步骤三:
    (2)、有公式v=λf,v为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λ为波长,f为声波的频率。当观察者靠近声源时,在观察者看来声源的波长将(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 4、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琴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他们选择了四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①、②、③、④,分别在各玻璃杯中装入不等量的水,如图甲所示;他们拿金属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四只玻璃杯的杯口,发现不同的玻璃杯发出的声音的特征不同,于是他们进行了合理的猜想,并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小组同学将四只玻璃杯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中,观察到四只玻璃杯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分别如图乙中 A、B、C、D所示。

    (1)、根据实验的过程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四只玻璃杯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玻璃杯是为了控制因素相同。
    (2)、由该小组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分析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 5、如图所示的场景为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判断行进路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路上汽车里传出的歌声对盲人而言是乐音 B、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盲人在耳内形成听觉
  • 6、“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其方法是演唱者首先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然后巧妙地调节舌尖的空隙,用一股气息冲击发出高音(类似于吹口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演唱,可以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高音、低音是由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 7、如图所示为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有一个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 处塞入,在A 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可改变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可改变哨音的响度
  • 8、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⑦是人的听觉感受器 B、⑪耳郭属于外耳,负责收集声波 C、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D、听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可确保②内外的气压平衡
  • 9、某人在半岁时,由于药物导致神经性耳聋,左耳听力损失大于105dB,右耳听力完全丧失。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他耳聋的原因可能是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的损伤 B、他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位于耳蜗 C、听觉形成的流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 D、他如果接受人工耳蜗治疗,听力可能会得到改善
  • 10、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相同的音叉,B是粘在甲音叉叉股上的小平面镜,C为一较大的平面镜,A为固定的激光笔,D为天花板。实验时,用橡皮锤敲打音叉乙,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天花板上的光斑发生晃动。

    (1)、光斑晃动说明音叉甲发生了
    (2)、该实验说明音叉乙发声的(填“能量”或“信息”)可以传递给音叉甲。若在月球上做该实验,光斑(填“会”或“不会”)发生晃动。
    (3)、若增加橡皮锤敲击音叉乙的力度,可看见光斑在天花板上晃动的幅度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衣架挂在绳子中间,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小明能听到敲击声;然后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如图乙所示),小华用相同的力再次敲击衣架,此时小明听到的敲击声更大、更清晰。

    (1)、该实验说明声音在(填“固体”或“气体”)中的传播效果更好。
    (2)、小明用食指堵住双耳后仍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____(填字母)。
    A、没有将双耳完全堵住,有声波从空隙间传入人耳 B、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手的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C、声波经细绳、食指传入人耳,使人听到声音 D、衣架离耳朵更近,经过空气传入的声音更大
  • 12、2025年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健康聆听,无碍沟通”。如图所示为一种骨传导耳机,配戴时将它紧贴颞骨,通过骨头将声音直接传至内耳就可听到耳机里的音乐,同时也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听到这两种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气体 气体 B、液体 气体 C、固体 气体 D、固体 固体
  • 13、下列实验或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碎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有来电时,能看到指示灯闪烁,但听不到铃声

    ③用硬纸片在木梳齿上分别快速和缓慢划过,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4、有一直线状物体AB 经平面镜MN 成像,在图中 DMNE 的区域内可以看到AB 的完整的像,在CMD 和ENF 区域内可看见其部分像,其他区域看不到AB 的像,请通过作图来确定物体AB 的位置。

  • 15、如图所示,平面镜OA 与OB B的夹角为α,若平行于平面镜OB 的光线 PQ 经过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恰好平行于平面镜OA,则两平面镜之间的夹角α为

  • 16、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 cm,则(   )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B、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 cm 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 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
  • 17、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小华沿与镜面平行的直线从A走到D,从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AD 直线所作垂线的交点分别为B 和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华只有行走到 BC段才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像 B、小华在AB 段或CD 段行走时,平面镜中无法形成自己的像 C、小华在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所在的平面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此过程中,小华相对于自己的像位置是变化的
  • 18、如图所示,在一面竖直立着的平面镜左侧水平放置一个九格的棋盘,平面镜右侧表示镜中的像,将棋子“馬”由图中甲处移到乙处,则平面镜中所显示的棋子“馬”的像的移动路径是(   )

    A、P→S B、S→P C、Q→R D、R→Q
  • 19、如图所示为液面高度控制仪的原理图。由激光笔产生的一束激光AO以固定的入射角i 照射到液面上,反射光OB 射到水平光屏 P 上,并通过光电管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输入控制系统就可以自动调控液面的高度。由图可以判断(   )

    A、若光点B在屏上向左移动,则液面升高 B、若光点B 在屏上匀速移动,则液面加速下降 C、若液面下降,则反射光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增大 D、若液面上升,则反射光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减小
  • 20、如图甲所示,在x轴上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为a 处放一不透光的棱长为a 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 处放一平行于x 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请通过准确的作图画出物块右侧x轴上能被光照亮的范围(保留作图的痕迹)。

上一页 170 171 172 173 1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