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如图甲乙丙为云云同学在实验室里进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过程。在70℃水中,边加硫酸铜粉末边搅拌,边搅拌的目的是 , 图甲乙丙为70℃硫酸铜饱和溶液静置、冷却过程,根据现象可以知道,温度降低,硫酸铜的溶解度(填“增大”或“减小”);把一个鸡蛋放在甲图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漂浮一段时间后,鸡蛋的将(选填“下沉”或“上浮”)一些,你的推理过程是。
-
2、老鸭汤是一道以美味著称的传统汤菜,制作原料主要有鸭、水、调料等。(1)、烹饪时,下列调料中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有_________;(选填字母)A、食盐 B、料酒 C、植物油 D、胡椒粉(2)、人们往往会把鸭放入高压锅内烹饪,以缩短加热时间。这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3)、为确定烧好的整锅鸭汤咸淡情况,可用调羹舀一勺汤进行品尝,因为一勺汤与整锅汤的咸淡情况是一致的,这体现了溶液的的特点。
-
3、水电解时,常会在水中加入一些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水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变化),从而加快电解速度。为探究影响水电解快慢的因素,小芸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编号
温度/℃
时间/秒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毫升
①
15
60
2%
22.2
②
15
60
5%
33.1
③
30
60
2%
26.0
④
30
60
5%
38.9
(1)、本实验可以通过比较来反映水电解的快慢。(2)、结合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实验的进行各组产生氢气的速度将 ,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并写出理由。 -
4、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1)、如左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环节中的(选填序号)施加影响。(2)、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对照比较,如题图所示的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_________(选填字母)。A、②⑤⑥⑦ B、①②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⑦
-
5、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千克/米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6、如图所示,在室温下,广口瓶中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木块漂浮在硝酸钾溶液中。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木块上浮 B、瓶底的硝酸钾固体增多 C、U形管的左侧液面下降 D、硝酸钾溶液温度上升
-
7、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向盛有40克氯化钾的烧杯中加入100克水,充分搅拌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溶液温度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烧杯中氯化钾溶液的质量为140克 C、若加热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加热前大 D、若加水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加水前大
-
8、读“我国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关于该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季如春,气温变化小 B、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D、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
9、科学发展一般经过观察现象、解释现象、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现象: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B、解释:中间气压小于两侧气压 C、规律:气流越大,气压越小 D、应用:飞机机翼上平下凸(如下图)
-
10、某科学小组想验证影响气候的因素,小组成员在阴凉处将等质量的沙土和水分别放入两个盒子,将温度计插入盒子中,三十分钟后,观察记录温度。该小组验证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干预
-
11、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小余和小姚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分别如图所示。(1)、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选填“小余”或“小姚”);(2)、小余同学测得木块的长度为cm;(3)、小余另取一刻度尺测量小姚的身高,五次结果分别为160.2cm,160.0cm,166.2cm,160.1cm,159.9c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cm。
-
12、2023年,我国科学家构筑了纳米“蓄水”膜反应器,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一步合成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如图反应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种。(2)、若完全消耗44克二氧化碳,则可合成乙醇多少克?
-
13、如图所示,一轻质杆OA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可绕O点转动,已知 , , 在A点处悬挂一个6千克的重物,若在B处施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线上平衡,求:(1)、重物的重力;(2)、此时拉力F为多少?
-
14、如图所示,工人用150N的力将重为21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m。求:(1)、该过程中工人做的有用功:(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g取10N/kg)
-
15、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100g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1),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x时,共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质量50g。(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1)、随着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观察到_______A、先有气泡后有沉淀 B、无明显现象 C、溶液变红(2)、结合图2,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
-
16、如图所示是中考体育选项仰卧起坐时的场景。已知某同学上半身的重力约为280N,每次仰卧起坐时上半身重心上升30cm,下半身的移动可以忽略不计。该同学在1min内完成了50个仰卧起坐,求:(1)、该同学完成1次仰卧起坐所做的功;(2)、该同学做仰卧起坐过程中的平均功率。
-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铝片与足量浓度为9.8%的稀硫酸反应时气体压强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开始一段时间气体压强不变,其原因是。(2)、计算该铝片中氧化铝的质量。(3)、求该铝片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
18、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材料。某氮化铝样品中含有碳或氧化铝杂质。已知氮化铝和NaOH溶液能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①AlN+NaOH+H2O=NaAlO2+NH3↑② 氧化铝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全部溶解,但不生成气体。现用如图所示中的一些装置来进行相关实验。根据反应中所生成氨气的体积来测定样品中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现象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1)实验操作为:
a.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lN 样品;
b.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
c.检验装置气密性;
d.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用a、b、c、d 字母表示)。
(2)广口瓶中的试剂X 宜选用(填写序号)。
A.稀硫酸 B.酒精 C.植物油 D.水
(3)若广口瓶内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则实验测得NH3体积将(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19、实验室里有瓶久置未用的氢氧化钠固体,瓶内原先存放8克氢氧化钠,为检验其是否变质小科设计了下列实验对其中一瓶的成分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1)、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在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3)、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选填“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
20、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1)、甲、丙两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2)、选用两图探究的是动能与速度的关系;(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4)、如果“探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探究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物体,越大,重力势能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