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4章 能代谢与平衡 专题3 项目化学习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4章 能代谢与平衡 专题2 技术、工程与社会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4章 能代谢与平衡 专题1 基础复习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监测 科学(1-2章)
- 浙江省嘉兴市北师大南湖附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卷 科学(1-2章)
- 浙江省海宁市硖石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科学试题(到第3章)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十二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试卷 科学( 1-2章)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部区域联考中部区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试卷 科学(到第2章)
- 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科学(到第2章)
-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监测 科学(1-2章)
-
1、小科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如图所示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如图情形,是因为实验中哪个步骤不当引起。
(3)、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接下来要观察细胞。他首先进行对光和放片,然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当他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时,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是____(填字母编号)。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慢慢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继续慢慢寻找物像(4)、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象从图甲转为图乙所示的情况,操作顺序为。
①将玻片向右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
2、牛心柿是浙江某地的特产,因形状似牛心而得名,如图甲所示。图乙和图丙分别是牛心柿的分类地位图示和二歧分类检索表。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牛心柿是柿树的(选填“种子”或“果实”)。(2)、图乙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3)、图丙中2a处应填上。(4)、牛心柿在图丙所示的检索表中的位置是(填字母)。 -
3、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如图是细胞结构或生理功能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2)、细胞的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丙图反映了细胞结构中(填名称)的作用。(3)、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非常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需要在【】(填序号和名称)的指挥和控制下进行。 -
4、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需借助显微镜。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甲中 A 对应结构的名称:;(2)、小科按照图甲中所示方向调节A 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3)、小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绕液泡按图乙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装片中叶绿体移动的方向是(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
5、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后人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组织的观察,并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分析归纳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材料三:1858年,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己经存在的活细胞。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行了理论概括,形成了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的基本单位。(2)、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说明新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产生的。(3)、结合细胞学说的发展史,以下观点正确的有____。(可多选)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他的发现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科学家们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形成的 -
6、下图是小明同学进行科学测量的一些示意图:
(1)、甲中温度的示数是摄氏度;(2)、乙中物块的长度是厘米;(3)、小科用图丙所示方法测量塑料盒的体积,三个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是(填字母),塑料盒的体积是厘米3 , 若步骤C 读数时俯视,则测得的塑料盒体积(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值。 -
7、请给下面的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1)、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约3;(2)、今天的最高气温是25;(3)、一个鸡蛋的体积约50。
-
8、(1)、880mm=m;(2)、250L=cm3。
-
9、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树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三种树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三种树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 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
10、对以下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A、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若裁判员将其卷尺拉得太松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
11、古诗词之中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彰显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下列诗句中描述的植物所属类群和特征相符的是()
选项
诗句
植物类群
特征
A
明月松间照
裸子植物
种子无种皮儿
B
春来江水绿如蓝
藻类植物
有叶的分化,无根和茎
C
苔痕上阶绿
苔藓植物
有叶、茎的分化,无根
D
蕨芽珍嫩压春蔬
蕨类植物
依靠种子繁殖
A、A B、B C、C D、D -
12、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下列对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B、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它的最外层光球层 C、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
13、自然界里有许多动物的名称中带“鱼”字,但不一定是鱼类,比如甲鱼、鲸鱼、娃娃鱼(大鲵)。小金用右图表示这三者的特征关系,并写出I区、II区和III区所代表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A、I区:幼体和成体都用肺呼吸 B、Ⅱ区:体表有鳞 C、Ⅲ区:体温恒定 D、IV区:卵生 -
14、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倍 B、图2中,由甲换到乙需要向左移动装片,再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 C、图2中,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视野也较暗 D、直接用手放盖玻片时,应慢慢平放下 -
15、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已取代德尔塔(Delta)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这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生长和繁殖 B、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遗传和变异 D、生活需要营养
-
16、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B、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C、体温计有很细的弯曲,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D、若用图中体温计(未甩过)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则示数为37℃ -
17、科学课上,小柯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胶头滴管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6cm、13.75cm,则该胶头滴管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53 cm C、12.35 cm D、12.36cm
-
18、漠河在冬天时,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低于-40℃ B、等于-40℃ C、等于0℃ D、高于-40℃
-
19、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时,从古籍《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得到启发,认为青蒿对疟疾治疗有重要价值。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
20、对科学量进行估测,是学好科学的基本功之一。下列估测的数据与实际相符的是()A、初中生身高约为 165 分米 B、教室面积约 200平方厘米 C、洗澡用水的温度接近于70℃ 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