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及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情形,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5°

    90°

    折射角r

    9.8°

    19.7°

    28.3°

    35.3'

    40.6°

    41.8°

    然后调整玻璃砖与激光笔的位置,使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38°时,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分析可知此时折射角γ的大小大致在 ( )

    A、15°与30°之间 B、45°与60°之间 C、30°与45°之间 D、60°与75°之间
  • 2、人形机器人因其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被评为“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机器人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加速奔跑时,速度越大,它的惯性也越大 B、机器人停止动力后,由于受到惯性力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 C、机器人携带重物运动时,由于惯性变大,很难立即停止运动 D、若机器人不慎摔倒,应立即停止所有关节运动,等待惯性消失
  • 3、夜间,当汽车车灯照在自行车的红色尾灯上时,从汽车驾驶员的角度看尾灯会显得格外明亮甚至耀眼。然而红色自行车车身虽然也能被看见,却不会产生同样耀眼的效果。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车身发生漫反射;尾灯也发生漫反射,但反射效率比较高。 B、车身主要发生漫反射;尾特殊设计使其发生镜面反射,将大部分光线反射回光源方向。 C、车身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尾灯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 D、尾灯本身能发出红光,而车身只能反射光,所以尾灯更亮。
  • 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科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他要研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左右位置的关系,最好选用下列哪个物体( )

    A、 B、 C、 D、
  • 5、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情况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
    A、轮胎表面的花纹 B、刹车时捏紧刹车闸 C、行李箱底部装轮子 D、涂防滑粉的手
  • 6、在平直的路面上,一个人沿水平方向用 100N的力推一辆重为150N 的小车匀速向西运动,则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
    A、100N, 向东 B、100N, 向西 C、150N, 向西 D、150N, 向东
  • 7、一只白鹭在水中觅食 (如图所示),小科同学看到了白鹭在水中的倒影和影子同框的美丽景象,下列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甲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乙与白鹭大小不相等 D、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8、手机工具箱中有一款显示声音波形的工具。当手机接收到一个40分贝的声音时,其波形如右图所示。现在把该声音的音量调到60分贝,则波形应为 ( )

    A、 B、 C、 D、
  • 9、2025年4月30日, “神舟19”搭载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正式踏上归途,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进入新阶段。观察图中返回舱返回过程,其重力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

    A、G1 B、G2 C、G3 D、G4
  • 10、小科住进新家,当他走进新装修的房间,起初能闻到明显的甲醛气味,一段时间后气味变淡,这是因为 ( )
    A、嗅觉中枢停止工作 B、嗅觉中枢疲劳坏死 C、嗅觉中枢对气味产生适应 D、甲醛分子停止运动
  • 11、温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和,温州人喜食鱼虾,烹饪时轻油腻轻调料,色香味俱全。人们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与色、香、味对应的感觉分别是 ( )
    A、视觉、嗅觉、味觉 B、听觉、嗅觉、冷觉 C、热觉、味觉、视觉 D、触觉、听觉、味觉
  • 12、如图所示,是一辆城市洒水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5倍,其部分参数如表所示。

    自身质量m/t

    4

    储水罐容积 V/L

     8×103

    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cm2

     1×103

    车轮个数

    6

    (1)、洒水车的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在洒水作业过程中,洒水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该洒水车储水罐装满水时的总重力为多少?
    (3)、该洒水车装满水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路面的压强为多少?
    (4)、该洒水车装满水在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行驶时的牵引力为多少?
  • 1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的实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
    (2)、近视的同学需要佩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选填“①”或“②”)。
    (3)、长时间用眼后,会使眼睛干涩,有的同学喜欢用眼药水对其进行缓解。下列不支持使用眼药水的是____。
    A、有的眼药水,会使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 B、有的眼药水主要成分与泪液成分相同,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 C、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 14、小科制作了一个简易竹筒鼓,如图所示,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制作步骤:

    a.用竹筒作为鼓体,选择一端作为鼓面。

    b.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竹筒的鼓面端口,并用胶带固定。

    c.将两条橡皮筋分别沿竹筒的长轴方向拉紧,使塑料薄膜保持紧张状态。

    d.使用小木棒作为鼓槌,击打鼓面,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产生与传播原理:

    项目

    原理描述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塑料薄膜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这种介质进行传播。

    (2)、小科先后用不同的力度击打竹筒鼓,发现鼓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请解释原因。
    (3)、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会马上停止,在防止噪声的措施中,与该操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
    A、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 B、城市街道禁止鸣笛 C、道路上设置隔声板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 15、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长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兴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填“大”或“小”);
    (2)、小兴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甲中 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
    (3)、小兴后来又想了一种方法,把压强计分别浸入甲、乙两杯液体中,使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相等,则金属盒所处位置(填“深”或“浅”)的是酒精。
    (4)、小强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你认为小强应采取下列操作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的有哪些(选填序号)。

    ①换用更细的U形管    ②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

    ③换用长的U形管    ④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 16、下图1为小明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明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小明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2)、更正错误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观察到,随着摩擦力的逐渐减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逐渐(选填“增大”或“减小”)
    (3)、在此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可知观点____(选填“A”或“B”)是正确的
    A、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思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m;
    (2)、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为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____;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3)、保持图乙中的凸透镜与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乙中凸透镜换成焦距更的(填“大”或“小”);
    (4)、如图乙,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通过移动透镜到厘米刻度处,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18、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2)、小王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的ON 轴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19、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向右且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方向K平向(填“左”或“右”),t=3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

  • 20、质量为0.5kg的小球被抛出去后,如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受到的作用,该力的大小是N,该力的方向是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