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
1、为探究蚊子繁殖快慢的影响因素,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取600只相同种类、健康的成年蚊子,随机平均分成6组,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养蚊笼内饲养,并放置水缸和清水(如图),定期记录蚊子的产卵数并统计虫卵孵化率,结果如下表:
温度/℃
15
20
25
30
35
40
产卵数/个
0
1500
2200
1800
1000
0
孵化率/%
0
60
85
83
75
0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蚊子的产卵数与温度的关系为。(2)、根据表格,小明推测实验中20℃时养蚊笼内繁殖后蚊子的数量会比35℃时更多,他推测的依据是:。(3)、小明发现水边的蚊子特别多,若要再增加一组实验来探究蚊子的产卵数与水的关系,请你简要设计该组实验:。 -
2、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将近200年。
【材料一】:1665年,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将其命名为“细胞”,后来发现他当时看到的只是细胞壁。
【材料二】:1838年,植物学家施莱登对植物的柱头、花粉、胚珠等组织进行研究,指出细胞是构成
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研究后,提出细胞是所有动物组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材料三】:1858年,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一切细胞都来自于一个(预先存在的)细胞”。
(1)、根据魏尔肖的观点,金鱼身上的所有细胞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这个细胞是。(2)、材料二中,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请判断甲、乙中哪幅图是植物细胞,说明理由。(3)、根据细胞学说的发展史。同学们提出了如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A、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可以促进科学发展 B、胡克将细胞壁当成了细胞,因此他的发现没有科学价值 C、细胞学说是以相关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形成的 D、经过200年的发展,细胞学说已非常完善,因此不需要再发展 -
3、温州轨道交通S2线于2023年8月26日开通运营。S2线北起乐清,南抵瑞安,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该线路全长63.63km。(1)、由于各站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从乐清到瑞安,列车做(填“直线”或“曲线”)运动。(2)、列车进站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上的乘客是的。(3)、从上望站到汀田站的路程为4km,列车需行驶6min,则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4、如图甲、乙所示为同一把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的透明刻度尺正放和反放时的照片,如图丙所示为其沿刻度线方向的横截面图。刻度尺的刻度线是用油漆喷上去的。从图乙上方往下看,可以看到每个数字和刻度线的右侧都有一个阴影(图中未画出)。(1)、利用图丙说明,该刻度尺的刻度线应喷在A、B、C、D中的哪个部位?为什么?(2)、一般都将刻度尺带刻度的一侧做得较薄,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
5、2023年3月,温州市马拉松比赛顺利举行,选手甲以2小时15分钟的时间跑完全程,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下列是小明针对选手甲和某位同样跑完全程的选手乙绘制的关系图像(体现全过程),其中更符合比赛结果的是( )A、
B、
C、
D、
-
6、水华是在水体富营养化等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某些浮游植物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并在水面形成一层有腥臭味的浮沫,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现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请根据相关的知识回答。(1)、蓝藻是引起水华的浮游植物之一,在水温为25℃~35℃时会大量繁殖。这体现了影响蓝藻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空气(2)、为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研究人员对部分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氮、磷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可知,氮、磷吸收率最高的植物分别是( )A、水竹、狐尾藻 B、水竹、千屈菜 C、菖蒲、狐尾藻 D、苦草、狐尾藻
-
7、实验是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班级开展了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活动,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过程。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对细胞进行染色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2)、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将装片向下移动,其目的是( )A、将视野调亮 B、将细胞居中 C、使细胞放大 D、使细胞清晰 -
8、小丽设计了一把教室用的拖把,在设计的过程中,她对设计拖把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拖把布选用吸水性强、耐用的棉布条 B、拖把柄选用质量轻、硬度高的木棍 C、拖把布与拖把柄通过焊接进行连接,防止脱落 D、拖把柄上加装挂钩,以便悬挂晾干
-
9、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成实验目的,并保证实验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A、测量液体的体积
B、点燃酒精灯
C、测量水的温度
D、滴加液体
-
10、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属于中国四大名屿,是温州有名的4A级风景区。回答第1~2题。(1)、某游客在手机上搜索到的江心屿地图,该地图的比例尺为1: 50000(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500m),江心屿周长约为14cm,据此估算,他绕江心屿散步一周的路程约为( )A、70m B、700m C、7000m D、70000m(2)、“三月阑胡虾蛄弹,四月鲚鱼蝤蛑虎”,诗中提到的鲚鱼、虾蛄、蝤蛑是江心屿特色美食。某游客将虾蛄、蝤蛑分为一类:鲚鱼为另一类,其分类的标准是( )A、有无脊椎骨 B、体温是否恒定 C、是否用肺呼吸 D、是否胎生、哺乳
-
11、小科将汽水倒入干净的塑料杯中,发现汽水中有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再加入几粒葡萄干,发现葡萄干沉入杯底,不久,有些葡萄干吸附了小气泡开始上升,上升到液面后,又下沉到杯底,如此反复,像“跳舞”一样。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
12、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 处下落掉入水中,进入水中后(b处为物体恰好完全进入水中的位置)继续往下运动,在c 处时物体的速度减为0。已知物体的重力为6 N,体积为1× g取10 N/ kg)(1)、物体在b 处所受的浮力为。(2)、物体在b 处受到的浮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 处受到的浮力。(3)、在方框内画出物体在c 处时所受力的示意图。(4)、物体最终会处于(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N。
-
13、周末某农庄附近,钓鱼的人三五成群,水面上漂浮着颜色不一的浮标。(1)、浮标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2)、浮标的重力有多大呢?在大人的帮助下,某同学选取了一只浮标,测得浮标的体积为25 cm3 , 放入水中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10 cm3 , 则该浮标的重力为N。(g取 10 N/ kg,ρ水=1.0g/cm3)(3)、若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变成原来的一半,则浮标在水中的位置将(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
-
14、把木块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溢出水的体积为V1 , 如图甲所示。用细针缓慢将该木块全部压入水中,溢出水的总体积为V2 , 如图乙所示,忽略细针的体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被全部压入水中静止时,细针对木块的压力大小为 B、木块的质量为ρ水V2 C、木块的密度为 D、木块被压入水中的过程中,溢水杯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先增大后不变
-
15、如图所示,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甲和乙,用一根轻质细线相连后放入某液体中,静止后恰好悬浮,细线处于绷紧状态。若甲和乙物体的密度分别用ρ甲、ρ乙表示,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用F甲、 F乙表示,则( )A、ρ甲>ρ乙、F甲> F乙 B、ρ甲<ρ乙、F甲> F乙 C、ρ甲=ρ乙、F甲= F乙 D、ρ甲<ρ乙、F甲= F乙
-
16、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
17、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甲杯中溢出液体的质量为40 g,乙杯中溢出液体的质量为50g,若甲杯中的液体是水,则小球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 )A、40g、40 cm3 B、50g、50 cm3 C、40g、50 cm3 D、50g、40 cm3
-
18、将重为4 N、体积为 的物体投入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溢出 200 g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漂浮,受到的浮力为4 N B、物体悬浮,受到的浮力为 2 N C、物体沉在水底,受到的浮力为2 N D、物体沉在水底,受到的浮力为 4 N
-
19、如图所示为不同的水果在水中静止时所处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青枣处于悬浮状态 B、苹果受到的浮力比重力大 C、葡萄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 D、葡萄在下沉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不变
-
20、新鲜的鸡蛋在水中会下沉,小华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随着盐的溶解,可以看到鸡蛋上浮,这是因为 ( )A、液体的密度变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鸡蛋的质量减小,受到的浮力增大 C、鸡蛋的重力减小,小于受到的浮力 D、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