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教版八上科学 5.1 建筑的结构与工程 课时作业1
- 浙教版八上科学 5.1 建筑的结构与工程 课时作业2
-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计算题
- 浙教版科学三年中考真题和模拟题汇编1:微粒、元素、化合价和化学式
-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部区域联考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科学试卷
- 初中科学新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电路探秘单元卷
- 初中科学新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力和空间探索单元卷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4章 能代谢与平衡 专题3 项目化学习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4章 能代谢与平衡 专题2 技术、工程与社会
-
1、在大蒜收获的季节,有些家庭爱腌制一种食品“糖醋蒜”,吃起来酸甜爽口,下列有关“糖醋蒜”腌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蒜细胞能控制糖醋物质的进出 B、糖和醋没有进入大蒜细胞内 C、糖和醋都是细胞需要的物质,所以都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D、大蒜细胞已死,细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物质进出的能力
-
2、“寒号鸟”的学名为复齿鼯鼠,为中国特有物种,它全身被毛,可滑翔飞行,每年繁殖1次,每胎通常产1-2仔,它不属于鸟类的原因是( )
A、体温恒定 B、胎生哺乳 C、滑翔飞行 D、用肺呼吸 -
3、临时装片的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 a中用洁净的吸水纸擦拭载玻片 B、在制作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b中应当滴加清水 C、c步骤中,应当撕下一块较薄的洋葱内表皮细胞 D、了观察更加明显,在e步骤之后应当用碘液进行染色 -
4、最近“合胞病毒”盛行,班级部分同学接连身体不适,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35℃)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36.8℃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你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任一个
-
5、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 B、 C、2.4米=2.4×1000=2400毫米 D、
-
6、安吉县某中学七年级学生正在开展“走进白茶之乡”科学研学活动,同学们带着天平、卷尺、温度计等工具,在当地白茶种植基地和研学路线上,对身边的物理量进行实地测量与判断。以下是各小组记录的 “待验证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片烘干的安吉白茶茶叶质量大约20g B、安吉成年毛竹的高度大约是 2dm C、冲泡安吉白茶的适宜水温大约是 90℃ D、一株白茶树苗的体积约为 200m3
-
7、2022年11月30日,人工智能对话聊天机器人ChatGPT 推出,它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还能完成撰写论文、代码、文章等任务。下列能判断ChatGPT 不是生物的是( )A、ChatGPT 不能运动 B、ChatGPT 不能对话 C、ChatGPT 不能繁殖 D、ChatGPT 不能表达情绪
-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闻气体气味
-
9、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
10、用沉淀法可测定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5克食用碱样品(有少量的杂质氯化钠)加水完全溶解制成50克溶液,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克
10
10
10
10
10
1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克
59
68
77
M
96
106
(1)、实验前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样品配制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待显色后,对照 , 测出试液的 pH。(2)、表中的数据M 的值为。(3)、计算该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有利于减少盐酸浪费。小金分别取4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14.6%、21.9%的盐酸与足量的石灰石反应,进行A、B、C三组实验,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算得盐酸利用率如表所示(盐酸利用率是指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理论上所需要的盐酸量与实际消耗的盐酸总量的比值)。

组别
A
B
C
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7.3%
14.6%
21.9%
盐酸利用率
82.5%
81.5%
72.1%
(1)、小金在实验过程中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C组在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2)、小金用400g盐酸进行A组实验,可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约多少克?(3)、实验中,小金想在10分钟内制取10L二氧化碳气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用哪种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
12、小金为测定某碳酸钾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按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2)、装置C中的油层作用是。(3)、小金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1.5克样品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
13、青蒿素(化学式为( 可用于治疗疟疾,由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发现并推广应用。(1)、1个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青蒿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达为: 该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3)、14.1克青蒿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
14、小金向未打磨过的镁条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实验过程中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其他难溶性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
(1)、一开始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是。(2)、求该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 -
15、小金为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产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硬质玻璃管和导管以及缓冲试管B的总容积为100mL,广口瓶C内装满澄清石灰水,外表面标出上部容积100mL所在位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装置中装入药品,通入CO。
③当C瓶中的液面下降至标记线时,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④当红棕色粉末全部变黑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____,关闭止水夹。
⑤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倒出黑色物质。
【查阅资料】
①氧化铁还原产物可能为Fe3O4、FeO或 Fe。
②FeO 和Fe3O4为黑色粉末。
③Fe3O4能被磁铁吸引,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缓冲试管B的作用是防止冷却后C中液体倒流至硬质玻璃管中,则两根导管位置可行的是(填“甲”“乙”或“丙”)。(2)、装置C既可以检验是否有CO2生成,还可以。(3)、 补充完整步骤④: ____。A、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入 CO B、先停止通入 CO,后熄灭酒精灯(4)、为检验反应后黑色物体的成分,某同学将黑色物质研细,用磁铁吸引,发现全部被吸引。另取黑色物质加入足量稀盐酸,发现黑色物质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根据以上信息,该次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中含有。 -
16、小金在探究酸碱盐性质时,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后,他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如图丙所示。
(1)、写出图乙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小金观察到丙烧杯中有现象时,得出甲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乙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3)、为确认烧杯丙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金进行了如下探究:【建立猜想】
猜想1:Na2SO4、NaCl;猜想2: Na2SO4、NaCl和;猜想3:Na2SO4、NaCl和H2SO4
【实验验证】
①取烧杯中上层清液于一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没有变红,从而否定了猜想。
②再取烧杯中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出现白色沉淀。此时,小金得出猜想3成立。请判断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17、为了比较银与铜的活动性强弱,小金同学利用铜与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硝酸银溶液反应,意外地发现铜丝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
【查阅资料】①氧化银呈黑色,能与酸反应;②少量的银颗粒,呈黑色。
【建立猜想】猜想一:黑色物质是氧化银;猜想二:黑色物质是银。
【进行实验】
①小金在相同环境下,取3支相同的试管各放1根规格相同的铜丝,分别加入4毫升2%、4%、6%的硝酸银溶液。
②在30分钟内,每隔2分钟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铜丝表面析出的固体颜色和溶液颜色。
③比较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在铜丝表面析出的固体颜色差异。
④小金刮取铜丝表面析出的固体置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1)、小金观察到溶液颜色慢慢变蓝色,说明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发生。(2)、在第①步中,小金设计了3组实验用于探究这一因素对黑色物质生成的影响。(3)、在第④步中,小金在实验中观察到 , 则可验证猜想二正确。同时也可说明铜和银两种金属,活动性较强的是。 -
18、小金为探究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和反应产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内装满氢气,并将注射器针头扎入橡皮塞中。先将少许氧化铜粉末送入长柄U 形玻璃管内并平铺于管底,再将少量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玻璃管中并平铺于直管中部,然后将一个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套在长柄U 形玻璃管的直管出口处,连接好整个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1)、为确保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加热前的操作是。(2)、装置末端连接干燥管的作用是。(3)、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现象时可判断一定有产物水生成。(4)、实验开始时加入8克纯氧化铜粉末,实验结束后取出U形管底的固体称量为克时,可判断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 -
19、小金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 Ca(OH)2溶液滴入到 溶液中,发现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查阅资料】
微溶于水;②FeCl3溶液呈酸性。
【建立猜想】
猜想一: Ca(OH)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猜想二:滴入的 Ca(OH)2溶液中 OH-数量太少。
猜想三: FeCl3溶液呈酸性, Fe(OH)3沉淀不能存在。
(1)、在烧杯中放一小块生石灰,加适量水,搅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充分反应后,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即为新配制的饱和 Ca(OH)2溶液。(2)、小金用pH试纸测 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 测得pH<7, 说明溶液中没有 OH-。该现象(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3)、为增加OH-的数量,换用浓 NaOH 溶液滴加到 溶液中(如图甲),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4)、经过实验,验证猜想三成立。然后,小金将 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溶液中(如图乙),先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解释沉淀消失的原因:。 -
20、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多由聚乙烯制成,其中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小金对某一包装塑料袋燃烧后的成分进行检验,所需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按物质分类,聚氯乙烯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若要将燃烧后的物质完全检验出,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