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为小华“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

    (1)、请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如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 向左滑时接入电阻变大)。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偏转,电压表指针有示数且不变,原因可能是
    (3)、故障排除后,小华用了两节新电池,按图乙接好电路,接着取来三只阻值分别5 Ω、10 Ω、15 Ω的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将电阻5Ω换成10Ω,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的目的是。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 1 A”,则要完成上述实验,电压表的示数至少控制为
  • 2、小明和小亮“研究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小明连接的实物图如图所示(电压表尚未连接)。

    (1)、小亮一眼就看出了小明连接的错误,并指出如果直接闭合开关,将出现(填“开路”或“短路”)现象,小灯泡 L1L2都不会亮,还可能造成滑动变阻器或损坏。
    (2)、小亮只更改导线②一端的接法,就使电路连接正确了。他的做法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 3、小丽做“研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实验,其实验过程如下:

    (1)、她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电压表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改正错误后,她多次实验,测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UAB/V

     UBC/V

     UAC/V

    第一次

    0.8

    2.2

    3

    第二次

    1.0

    2.0

    3

    第三次

    1.2

    1.8

    3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
    A、测量物体的长度 B、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C、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 4、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分别对“导体电阻跟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中使用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 /mm2

    电流的大小/A

    A

    锰铜合金

    0.5

    0.8

    0.40

    B

    镍铬合金

    0.5

    0.8

    0.32

    C

    镍铬合金

    0.5

    0.4

    0.16

    D

    镍铬合金

    1.0

    0.4

    0.08

    (1)、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小红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因为可以根据灯泡的亮度变化准确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损坏电流表。你赞同(填“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2)、实验中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此过程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分别将(填编号)两根电阻丝接入电路,可初步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当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4)、分别将C、D两根电阻丝接入电路,可初步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5)、长度与粗细相同的锰铜合金线和镍铬合金线,更适合做滑动变阻器电阻的是合金线。
    (6)、该实验中涉及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下列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____(填字母)。
    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B、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C、用水流的形成来类比电流的形成 D、用刻度尺测出100 张相同的纸的厚度,除以100得到一张纸的厚度
  • 5、小明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填“断开”或“闭合”)状态。如果不能估测电流大小,那么应该把导线接到电流表标有(填“0.6”或“3”)的接线柱上,利用开关进行
    (2)、小明将电流表分别接入如图甲所示的a、b、c三点,测出一组数据后得出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同组的同学认为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3)、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时的电路图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小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往左偏,原因是;排除故障后,电流表 A1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 A1的示数为A。若图乙中电流表 A2的示数是0.50 A,则通过小灯泡 L2的电流是A。
    (4)、若小明将小灯泡) L1拧下,则图甲中的小灯泡L2(填“会”或“不会”,下同)发光,图乙中的小灯泡L2发光。
  • 6、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1)、通过比较C、D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
    (2)、通过比较A、B、C三个图,可得到结论:
  • 7、在“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图乙中a、b两个实验。

    (1)、通过比较小桌在海绵表面的反映小桌对海绵压强的大小。
    (2)、从a、b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3)、此后小明把小桌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压痕的深浅比实验a中对海绵的压痕深浅小,如实验c所示。比较实验a、c,能否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小”的结论? , 为什么?
  • 8、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器材进行实验。

    (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填“匀速”或“加速”)直线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运动。根据知识可知,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两次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          有关。
    (3)、同学们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他们在图甲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分析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这种做法是的,理由是                        

    次数

    木块大小

    接触面积 /cm2

    接触面摩擦力/N

    1

    整块

    90

    1.2

    2

    三分之二块

    60

    0.8

    3

    三分之一块

    30

    0.4

  • 9、如图所示为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把轻质小车放在(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盘砝码的质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
    (2)、保持两盘砝码的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转动一个小角度,此时作用在小车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 , 松手后小车运动状态(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在实验中,小明用木块代替小车,你认为小华和小明的方案中,的方案更好,理由是可以减少对实验的影响。
  • 1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甲、乙木板上 甲、分别铺有毛巾和棉布,丙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
  • 1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华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在白色不透明方格板上代替烛焰作为光源,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0刻度线上,他将光源移至15 cm处,移动光屏,得到的清晰的像是(填像的完整性质)。
    (3)、将光源“F”放在30cm处,光源“F”所成像的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0刻度线上,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再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可能是图丙中的(填字母)。
    (4)、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 1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实验过程中,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立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在白纸上用笔记下(填“蜡烛”或“玻璃板”)的位置。取a、b两支等大的蜡烛,将蜡烛a 放在玻璃板的左侧,则蜡烛b 应放在玻璃的另一侧,在图乙中人眼应沿(填“A”“B”“C”或“D”)方向才能看到a 的像,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 与重合。
    (3)、为了判断所成的像是否为虚像,人眼应在图乙中沿(填“A”“B”“C”或“D”)方向观察光屏。
  • 1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对折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如图甲所示,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 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 和角r。

    D.纸板ENF 由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 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在光的反射中,
    (3)、该实验中硬纸板 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光的反射中
    (4)、在图甲中,如果将光线沿着BO 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 14、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1)、20℃时,将18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2)、80 ℃时,将269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 60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g。
    (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1%)。
    (4)、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 15、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 16、不同温度下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密度如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质量分数/%

    11.7

    24

    39.0

    52.4

    62.8

    密度 /g/cm3

    1.03

    1.06

    1.10

    1.12

    1.20

    (1)、如图甲所示,有一重力为2.2N 的木块漂浮于4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排开液体的体积为m3
    (2)、当温度改变时,图甲中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推断温度在(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17、检验人员在甲、乙、丙三支相同试管中分别盛放不同密度的硫酸铜溶液,在每支试管内各滴入一滴体积相同的同一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此时硫酸铜溶液深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检验者的血液密度和甲试管中硫酸铜溶液的密度相等 B、三支试管中血液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浮甲=F浮乙>F浮丙 C、丙试管中硫酸铜溶液对试管底部的压强最大 D、丙试管对试管架底座的压力最大
  • 18、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 V,R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R0是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通过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R0有保护电路的作用 B、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小 C、温度为40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 D、温度降低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 19、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0R1均为定值电阻, 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由一端移到某一位置的过程中,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R1的阻值为8Ω B、图中a 点对应的数值为5 C、电源电压为8 V D、R0的阻值为2Ω
  • 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 R2的最大阻值为20 Ω,电源电压为12 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滑片在a 点时,电压表示数为4 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 R1两端的电压 B、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减小 C、电阻 R1的阻值为40Ω D、若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b点,则电流表会损坏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