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唐朝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社会经济高度发达 C、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D、少数民族文化先进
  • 2、下图反映出五代十国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

    A、社会开放与繁荣 B、政权更迭与分立 C、国家的基本统一 D、中外交流较频繁
  • 3、学习唐朝历史后,某校七年级(1)班编排了下面的历史剧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游人欣赏赵州桥的美景 B、妇女们骑马出游和射箭 C、商人在夜市买到唐三彩 D、人们欣赏异域风情舞蹈
  • 4、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大影响是(   )
    A、中央集权加强 B、宦官专权严重 C、节度使的擅权 D、国势由盛转衰
  • 5、下图是张敏同学优势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影响:①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A、诸侯争霸 B、独尊儒术 C、闭关锁国 D、重文轻武
  • 6、下图为宜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加剧 D、国家政权的统
  • 7、李华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选择题,他不能确定正确选项,假如他打电话向你求助,你应建议他选择(   )
    A、“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B、唐朝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C、活字印刷术是由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D、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 8、我国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开展了气象观察和记录活动,下图是小组成员制作的某月2~5日最低气温/℃的观察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日的天气状况是(   )
    A、 B、 C、多云 D、沙尘暴
    (2)、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判断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   )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昆明四季如春
    ⑤明天大风降温
    ⑥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⑥
  • 9、如图,甲地和乙地相比(   )

    ①乙地全年降水比较均匀
    ②甲地降水最多的月份在7月

    ③乙地光照更充足,外出要注意防晒
    ④甲地冬季常暴雨倾盆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 10、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的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2024年6月24日,火焰山风景区内巨型“金箍棒”温度计显示该区域地表温度最i高达到80℃。读“吐鲁番盆地位置示意图”和“当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金箍棒”显示最高温度 80℃可能测量于当天的(   )
    A、正午12时 B、日出前 C、日出后 D、午后2时
    (2)、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温和湿润 D、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少
  • 11、宋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瓦子是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 12、唐朝的“开元盛世”出现在唐高宗统治时期。
  • 13、隋文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 14、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
  • 15、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种植,但旱涝灾害频繁。
  • 16、“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
  • 17、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四季分明。
  • 18、读古诗传承中华文脉”的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读诗·探地

    材料一: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孟云卿《寒食》

    任务二:读诗·知史

    古诗词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飞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史实、叙述

    【例一】史实:三顾茅庐。叙述: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拜访诸葛亮,请其出山辅佐。诸葛亮见刘备真心诚意,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

      

    任务三:读诗·明理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任务四:读诗·提思

    材料四: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 王昌龄

    (1)、材料一诗中描述了哪一地理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依据材料提供的诗词,任选一则分别古诗写出相应的史实,并对史实进行简要叙述。
    (3)、任务二中红军进行这次“远征”的原因是什么?与长征初期郁闷压抑的心情相比,毛泽东此时的心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因素是什么?
    (4)、请用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解析材料四的古诗。
  • 19、近日,某校组织学生以“少年调研员”的身份,开展“了不起的舟山少年”第三季城市调研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设计调研路线】

    在进行调研路线的选择时,调研团的同学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探索“未来之翼”】

    第一小组同学聚焦“低空经济发展”主题,通过实地调研和信息收集,汇总了近年来舟山在低空领域取得的部分发展成果。

    空降“万物到家

    赋能“高效治理”

    助力“万亿蓝海”

    建立无人机物流配送体系、搭建海岛无人机物流运营平台、推进无人机起降枢纽港及飞控系统平台建设。着力破解岛际运输难题,构建多层次海岛低空物流枢纽体系。

    不断探索“低空+巡检低空+公共服务”新模式,空与地面监控系统配合,参与违停管理、事故勘查等工作

    开展低空领域技术创新、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深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共建高能级创新载体,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探寻“舟山文脉”】第三小组同学追寻城市文化脉络,通过走进“寻根与再生”的定海古城,开展文脉调 研活动。以下是小组同学关于“古城改造”的调研心得:

    推开定海古城的一扇门,或许就能触摸到古城上千年历史的余温。古城内曾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历史街区,留下了历朝才子名人的足迹。古城改造,关键在“寻根

    对“大定海”文化基因进行梳理

    与重点提炼,让孤立的文化资源点联动整合,利用名人故居设置展示馆、纪念馆等,打造名人故居的旅游品牌和文化传承空间,形成主题历史文化遗产文博系列。

    古城改造,关键在“再生”

    (1)、请结合实践经验及所学知识,选择一条路线完成调研路线推荐单。

    调研路线推荐单

    舟山少年走出校园、走进城市,与城市共同成长。

    推荐路线:

    推荐理由: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舟山发展低空经济的价值所在。
    (3)、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调研心得进行综合评析。
  • 20、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地理解法律条文和程序,增强同学们的法治实践能力,某校同学组织了一场模拟法庭活动。

    【选取角色】在这次活动中,小舟有幸扮演审判长的角色。

    【开庭审理】初中生小张被商家诱骗,在未经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用压岁钱购买了 2200 元的盲盒玩具。父母发现后,要求商家退款,商家不同意,小张父母将商家告上法庭。

    法律链接: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


    【法官宣判】小深认真听取双方意见后,结合事实和法律条文,作出如下判决

    (1)、为了准确模拟审判长的角色,你认为小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2)、运用“法治与自由”的知识,请结合法律条文,对商家的观点加以评析。
    (3)、请用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法院判决的合理性。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