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庆假期看了电影《长津湖》,使我深受教育。 B、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由之路。 C、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不再发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指导意见。 D、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态文明建设如同一面广角镜,_____,_____,_____。
①照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大局观、整体观
②见证对子孙后代负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
③折射出追求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理念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
3、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穷人》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B、杜牧的《江南春》和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都是七言律诗,韵脚分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C、《草原》一文,按由景及人的叙述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D、《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
-
4、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一个傲慢的人总表现出比别人技高一筹的德行。 B、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真可谓是挖空心思了。 C、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上,我们班的同学以一个别出心裁的节目夺得了一等奖。 D、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一代代前赴后继者中有这样一群人,以生命的芳华谱写出气壮山河的篇章。
-
5、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井然有序 弄巧成拙 望乎所以 龙凤成祥
苍海一栗 跌跌撞撞 襟飘带舞 前攻尽弃
-
6、下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颓然(tuí) 湛蓝(zhàn) 蜷缩(quán) 箭拔弩张(nǔ) B、稀薄(bó) 风靡(mí) 逶迤(yí) 势不可当(dāng) C、抽噎(yē) 收敛(liǎn) 笨拙(zhuō) 迥然不同(jiǒng) D、潜伏(qián) 点缀(zhuì) 干燥(zào) 一哄而散(hōng)
-
7、作文。
学校举办主题为“我们”的传记展。请你从崇敬的老师、深交的好友、合作的队友等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他人”里选择一位,回忆你们朝夕相处时的重要经历,为其写一篇小传,给展览投稿。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了解,写出其真实情况及特点.②既要有概括性介绍,也要选择几个重要事件,描写言行细节,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丰满。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现自己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孙景坤:不忘共产党人初心使命
①每当国歌和军歌旋律响起时,“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目光总饱含敬意,深情致以军礼。昔日沙场,他曾战功赫赫,九死一生;回乡建设,他却深藏功名,造福一方。孙景坤说,他不是英雄。但这一切,却又是一个英雄的真正底色。
②1950年10月,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随部队入朝参战。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中弹,被送回辽宁丹东治疗。养了一个多月伤,孙景坤心里时刻想着奋战在朝鲜战场的部队和战友。腿伤还没好利索,就又再次入朝奔赴前线。他只有一个信念,只有打了胜仗,才能回家过好日子。
③1952年10月27日,残酷的争夺战在坪村南山161高地进行,阵地上的8连血战了18个小时,打退了美军14次冲锋,副连长支全胜已经握紧了爆破简,准备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孙景坤,带队在20分钟内送8箱手榴弹和2箱转盘枪子弹到高地上去!”营长下达命令。7连副排长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冒着弹雨增援上去。一箱弹药重达90斤,所有的道路和交通沟都已被封锁。“从山岗上冲过去!”孙景坤带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进攻,通过了封锁区,到达高地。敌人又开始进攻了,孙景坤和战友们奋力阻击。从中午一直到半夜,又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战后,战友们从被炮弹掀起的泥土中,找到了受伤昏迷的孙景坤。如今,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
④抗美援朝复员后,孙景坤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回乡后,他担任了山城村一队的队长。这山城村一队的山是光秃秃的山,1958年建硫黄厂,熏得前山寸草不生。后来,硫黄厂停窑下马,看着荒弃的山,孙景坤心疼。20世纪60年代初,他带着山城村一队的社员,扒了破损的窑,在山上栽下了落叶松,一尺高的小苗逐渐长高,几年下来,把整座山都铺绿了。种植落叶松,给村庄穿上了绿装,是留给子孙的财富。孙景坤又立马想:如何借助自然生态优势,增加社员的收入?后山的土质很好,适合种板栗,孙景坤又是培植又是嫁接,使出浑身力气。二十几年时间里,队里种活的落叶松和板栗树,至少也有13万株。
⑤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清瘦的孙景坤轻抚军装上的军功章,对于他来说,60多年前,就将这些功名尘封了。
⑥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说,只是知道老爷子去过前线,还是第一次听说立过一等功,当过大英雄。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父亲只是偶尔在这几年深夜睡不着时,才会给她讲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这些军功章,她只在40年前见过一回,那时由孙景坤的母亲保管,包在一条绣着“赠给最可爱的人”的毛巾中,里面还裹着层红布。一次偶然的机会,村里孩子张德胜到东风造纸厂玩,在一本书上发现了一篇文章《奋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他立即拿到孙景坤家,指着篇名旁的画像,兴奋地说,二大爷,你是书上的英雄。孙景坤却否认:“那不是我。
⑦张德胜一字一句地往下念,孙景坤还在说,重名了,不是他。直到念到副连长支全胜的名字时,他突然插嘴:“他才是英雄,腿都打没了。”随后,他脸色凝重,眼里含泪,叮嘱孩子把书收起来。
⑧军功章能深藏,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未忘却。
(选文有删改)
(1)、概括孙景坤其他两个人生阶段的主要事迹。(1)1950年,孙景坤腿伤未愈,奔赴战场。
(2)
(3)
(4)文章被发现后,孙景坤深藏功名,初心不改。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蕴含的人物情感。他突然插嘴:“他才是英雄,腿都打没了。
(3)、说说选文结尾议论句的作用。(4)、选文表时间和数量的词语,给你的写作带来哪些启示?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藤野先生》节选
①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②“你改悔罢!”
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④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⑤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⑦“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⑧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⑨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⑩“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⑪“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⑫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1)、请用小标题形式概括选文事件,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答:① ②
(2)、以三处细节为依据,解说“我”珍藏藤野先生这幅手迹的原因。你认为解说不合理的一项是( )
A、⑨段他“竟没有说”,是他因“我”不学医学而生气了,但这也是对我的不舍,“我”很感激他。 B、⑪段“他叹息说”里有着深深的惋惜,我敬佩他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C、⑫段的“叮嘱”“时时”表明他想和我一直保持联系,我也时时记起这样一位真诚关心我的师长。(3)、鲁迅善用“曲笔”——用委婉含蓄的笔触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请结合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分享你对这句话真正含义的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10、[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②人迹所绝,莫③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④回,虽途经信宿⑤ , 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水经注·江水》)
①成就:轮廓。②既:已经。③莫:没有谁。④纡[yū]:弯曲,曲折。⑤途经信宿:路上过了两个夜晚,信宿,连住两夜。
(1)、[乙]文作者郦道元是北魏______家,他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猛浪若奔 (2)在昼犹昏
(3)江水又东 (4)负刀牵牛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4)、两文所描写的江水有何异同点? -
11、[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1)、[甲]诗中,诗人移步换景,一步数景,用让人目不暇接的自然风景,来展示西湖初春的 特点,抒发了诗人______的感情。(2)、[乙]诗以雪喻______,因凭栏所见引发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深思和感慨。(3)、[乙]诗描写的景物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请说明理由。 -
12、同学们总结古诗文常见“章法结构”,请你补充小唐同学的经验交流稿。
古人作诗为文,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往往也遵循这样的格局。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以交代时间和起因起笔,承接“念无与为乐者,①”句,以叙事延伸推进;崔颢《黄鹤楼》以“② , ③”为转折,转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李白《渡荆门送别》合拢于“④ , ⑤”,以含蓄点明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之情为收结……了解这样的章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作品的整体性,把握作者的思路。
-
13、请为同学草拟的新闻采访提纲补充采访目的。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9月29日上午跳高成绩宣布后,主席台西侧
采访对象
男子跳高八年级组冠军小唐同学
采访目的
采访方式
访谈,照片、视频拍摄
采访用具
纸、笔、手机
采访问题
(1)您第几次参加跳高比赛?
(2)您在面对1.65米的最高挑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您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难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九班同学打出一幅宣传标语。如果给标语加标点,最符合当时情境,反映同学心声的一项是( )
A、九班第一?那咋了。 B、九班第一,那咋了…… C、九班第一!那咋了? D、九班第一——那咋了! -
15、请修改、完善同学来稿。
值此祖国母亲75岁生日之际,我们召开运动会,心情倍加激动,我们要把最好的运动成绩作为献给祖国的礼物。不忘历史:1949年的长江前线,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飞跃长江,解放南京;A2012年的勃海海域,中国科研人员用惊天一着,将国防科技飞速发展的特殊一刻(juān kè)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传承精神:B我们一定会像所有祖国至上、玩强拼搏的中国人一样,在我们的运动场上(bù chuò)挑战,突破自我,以健康的体魄,昂扬的精神面貌,唱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斗强音!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①juān kè
②bù chuò(2)、为了播报流畅,请给加点的易读错字注拼音。①锐不可当 ②惊天一着
(3)、你发现A、B两处画线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修改。①改为 ②改为
(4)、你发现“飞跃长江”中“飞跃”一词用词不当,你把它改为 , 理由是 。 -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自清的《春》中写道,孩子在春风中放飞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小鲁迅在泥墙根找到了无限的趣味,在堆雪罗汉与捕鸟中获得快乐;泰戈尔的《金色花》里,小花儿和母亲玩着游戏;《咏雪》中谢太傅与子侄们“讲论文义”是一种更为高雅的游戏……游戏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童年时游戏可以增加快乐、开发智力、深化伙伴间的友谊、健全心灵,甚至启迪人生……
请以《童年的游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积极健康(不建议写电脑手机游戏);(2)题目自拟;(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5)不少于600字;(6)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朝花夕拾》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温儒敏)
请结合你对《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就文中加横线句子,举出实例加以证明。(70字以上)

-
18、阅读《西游记》节选,回答问题。
却说猪八戒见那黄风大作,天地无光,牵着马,守着担,伏在山凹之间,也不敢睁眼,不敢抬头,口里不住的念佛许愿,又不知行者胜负何如,师父死活何如。正在那疑思之时,却早风定天晴,忽抬头往那洞门前看处,却也不见兵戈,不闻锣鼓。呆子又不敢上他门,又没人看守马匹、行李,果是进退两难,怆惶不已。忧虑间,只听得孙大圣从西边吆喝而来,他才欠身迎着道:“哥哥,好大风啊!你从那里走来?”行者摆手道:“利害!利害!我老孙自为人,不曾见这大风。那老妖使一柄三股钢叉,来与老孙交战,战到有三十余合,是老孙使一个身外身的本事,把他围打,他甚着急,故弄出这阵风来,果是凶恶,刮得我站立不住,收了本事,冒风而逃。哏,好风!哏,好风!老孙也会呼风,也会唤雨,不曾似这个妖精的风恶!
(1)、小冀同学对这段文字进行了精读,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说明理由。(2)、简要概括这一段所属的情节。(10个字以内)(3)、从这一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征。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家的猫
莫言
①我家那只猫生第二窝猫的时候,已是初夏,家家户户都赊了毛茸茸的小鸡雏。放在院子里,唧唧地叫着,跑着,确实有几分可爱的样子。
②我家自然也赊了鸡雏。我经常发现猫蹲在黑暗的角落里,目光炯炯地窥视着鸡雏。
③几天之后,邻居一个孙姓的老太太,我要呼之为“姑奶奶”的,拄着拐棍,骂上门来了,自然是骂猫,说有一只小鸡被我家那只该千刀万剐的瘟猫给吃了。
④祖母与这孙姑奶奶素来不睦,跟着骂了几句猫。孙姑奶奶还不完,叨叨着,意思好像是要从我家这群鸡雏中捉走一只权充赔偿。
⑤祖母说:“姑奶奶,畜生的事,人能管着吗?要是我的孙子吃了你的小鸡,我这群小鸡里就任你挑走一只,这还不完,我还要拔掉他的牙!”
⑥祖母对着我挥了挥手。
⑦孙老姑奶奶还在絮叨,意思是非要祖母赔偿她一只小鸡不可的。
⑧祖母那群屁股上染上鲜红颜色的金黄色小鸡雏在院子里欢快地奔跑着。猫卧在门旁一个蒲盘上,团着身体睡觉。
⑨“反正是你家的猫吃了我的鸡……”孙老姑奶奶说。
⑩有些愠色上了祖母的脸。她把小鸡唤到眼前,捉起一只,攥着,走到猫旁,蹲下,拍了猫一掌,问:“猫,你吃小鸡吗?”
⑪猫睁开眼看着祖母。
⑫祖母把小鸡放到猫嘴边,猫闭上眼睛,把嘴扎到肚皮下,又呼呼地睡起来。小鸡雏在猫的背上蹒跚着。
⑬祖母冷笑一声,说:“姑奶奶,看到了吧?这只猫怎么会吃你的小鸡?你的小鸡兴许是被老耗子拖去,被黄鼠狼叼走,被野猁子吃掉啦!”
⑭孙姑奶奶说:“你家的猫当然不吃你的鸡,再说它吃了我的鸡,已经饱了。
⑮祖母说:“‘抓贼拿赃,捉奸拿双’,你说我家猫吃了你的小鸡,有什么证据?”
⑯孙姑奶奶说:“我亲眼看见!”祖母说:“我亲眼看见你吃了我家一头牛!”
⑰孙姑奶奶气得翻白眼,原地转了两圈,嘴里骂着猫,歪歪扭扭地走啦。
⑱几天之后,又有一个人提着一只鲜血淋淋的小鸡雏骂上门来了。
⑲猫正蹲在门边,舔着胡子上的血。
⑳祖母无法,只好捉了一只小鸡雏,换了那只死鸡雏。
㉑后来又接二连三地有人骂上门来,我们本是积善之家,竟因一只猫担了恶名,并不仅仅赔偿人家几只鸡罢了。
㉒我家的猫恶名满村,骂猫时,总是把我父亲的名字作为定语:×××家的猫。
㉓祖母惶惶起来,先是以涂满辣椒的小死鸡喂猫,想借此戒掉它的恶习——祖母是用给小孩子断奶的方式——乳头上涂满辣椒,孩子受辣,便不想吃奶——来为猫戒食鸡癖的,但毫无效果。
㉔想那涂满辣椒的鸡不是成了一道名菜“辣子鸡”了吗?
㉕人尚求食不得,拿来戒猫“食鸡癖”,无疑是火上浇油啦。
㉖再以后,凡有人找上门,祖母便说:“这原本不是俺家的猫,它赖着不走。现在俺更不管了,谁有本事谁就打死它。”
㉗再要祖母把自己的鸡雏赔给人家是万万不能啦。
㉘但我家的猫实属罪大恶极。
㉙祖母把猫装进一条麻袋里,死死地捆扎住了麻袋口,然后,由二哥背到街上,扔到一辆去潍坊的拖拉机后斗里。
㉚祖母对拖拉机手说了半天好话,央求人家第一不要厌烦猫叫把它中途扔下;第二到了潍坊后要把麻袋左转三圈右抡三圈,把猫抡得头晕了再放它出袋,免得它记住方向跑回来;第三就是希望千万把麻袋给捎回来。
㉛祖母再三强调麻袋是借人家的,我知道这麻袋是我们自家的。
㉜猫被扔进拖拉机后斗里,拖拉机后斗颠颠簸簸,把猫给拖到潍坊去了。
㉝这下子好了。
㉞村里的鸡雏们太平了。潍坊的鸡雏该倒血霉啦。
㉟潍坊离我们村子有多远?三百零二十里。
㊱失去母亲的四只小猫彻夜叫唤,激起我的彻夜凄凉。天亮后,祖母连连叹息,说:“可怜可怜真可怜,人猫同理,这四个孤苦伶仃的小东西。”
㊲祖母腾出一个筐子,絮上一些细草,做成了一个猫窝。又吩咐我从厢房里把四只小猫抱到家里来。
㊳梅雨时节到了,半月雨水淋漓,连绵不断。
㊴我无法出家门,百无聊赖,便逗着四只小猫玩,并用土豆糊糊喂它们。老猫已被送走半月多,那条麻袋,拖拉机手也给捎了回来。
㊵我看着生满绿苔的房檐下明亮的雨帘,雨大一阵小一阵,但始终不停,屋子里也一阵晦暗一阵明亮。
㊶当晦暗时,四只小猫的八只眼睛绿绿地闪着光,好像磷火一样。
㊷树叶沙沙响着,是风在吹,我想象着那只老猫的情景,它在那遥远的潍坊,生活得怎么样?
㊸农村的阴雨天,无事可干,劳累日久的大人们便白天连着黑夜睡觉,雨声就是催眠曲。我逗着猫玩一阵,看一阵雨,胡思乱想一阵,瞌睡上来,伏在一条麻袋上便睡。
㊹朦胧中看到那只猫穿越河流与道路,出没郁郁青纱帐,顶风冒雨,向家乡奔来……
㊺一阵喧闹吵醒了我,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那只猫果真回来了。
㊻它遍身泥巴,雨湿猫毛更显得瘦骨嶙峋。四只小猫与老猫亲热成了一个蛋。
㊼我大叫着:“猫回来啦!猫回来啦!”
㊽家里人纷纷起来,看着猫儿女与猫母亲生离死别又重逢的情景,这情景委实有点感人。
㊾祖母立刻吩咐母亲给猫备食,它吃鸡的罪恶阴影消逝。
㊿起码是在我家老幼的心里,洋溢着一片猫中英雄所创造的奇迹的辉煌光彩。
(51)猫离家十七天,如果不走弯路,跋涉三百余华里。它是被装进暗无天日的麻袋里运走,拖拉机手老邱又忠实地履行了祖母“左转右抡”的嘱咐,它是靠着什么方法重返家园的呢?
(52)这个谜我始终解不开。
(53)祖母看着急急进食的猫,感叹道:“猫老多啦!”
(54)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对这只猫的敬佩,一直认为这只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
(1)、作者为什么说“我家的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2)、文章为什么要用较大篇幅写“我家的猫”吃小鸡的情节?(3)、按要求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朦胧中看到那只猫穿越河流与道路,出没郁郁青纱帐,顶风冒雨,向家乡奔来……(这句话是实写还是虚写?有什么作用?)
(2)祖母看着急急进食的猫,感叹道:“猫老多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试找出一例,抄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5)、结合郑振铎的《猫》,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与动物相处。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谦词和敬词的正确使用是高考考查语言得体的重要内容,而且谦词和敬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能随意更改。因此,必须辨识、牢记一些常用的谦词和敬词,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言随旨遣。
②谦敬词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比自己年龄大的家人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了“家”、“舍”这两个谦词和“令”这一敬词外,“小”(小女)、“拙”(拙见、拙荆:自己的妻子)、“鄙”(鄙见)、“寒”(寒舍)、“愚”(愚见)、“浅”(浅见)等都是指自己的,属于谦词。常用敬词有“贵”(如贵校、贵公司)、“大”(如大作,用于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尊”(如尊姓大名)、“拜”(如拜托)、“赐”(如赐教,请别人指教)、“雅正”(如雅正,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等。
③面陈不仅仅是把内容讲清楚,关键是要学会使用谦称、敬称、谦词、敬词等。例如:一位家长对他儿子的老师说:“为了令郎能够考上一所好学校,希望您一定尽绵薄之力,如果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我一定鼎力相助。”这句话里“令郎”相当于“您的儿子”,是敬称,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称呼自己的儿子,此处可改为“犬子”;“绵薄之力”是谦词,只能用于自己,“鼎力相助”是敬词,只能用于对方,两处调换方妥。
④有些词语谦、敬的倾向似不太明显,但它是客观存在,也应留意。如“鼎力支持”中的“鼎力”用于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不能用于说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又如“略尽绵薄”,用于年长者的自谦,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
(1)、根据上下文,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恰当的话。(2)、阅读下面的情景对话,根据上面的选文内容,找出两处谦敬语使用的不妥之处并指出修修意见。小王和小李是好朋友,很久没见面了,这天小王去小李家做客。
小李:王兄,很久不见,今日您光临贵府,我受宠若惊。
小王:贤弟客气了,不知家父近来可安好?我远行回来,特备薄礼,略表心意。
(1)不妥之处: 修改意见:
(2)不妥之处: 修改意见:
(3)、叔叔出版了一本自己的文集,你想向叔叔求取一本。根据选文,你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求至少使用两个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