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螣蛇为例,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人以老骥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能益寿延年。 D、全诗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基调消沉,悲观。
    (2)、请简要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诗。
  • 2、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信任……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知识、勇气、宁静、自由……

    请以“渴望得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3、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

    ①自康乐以来,。(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请在崔颢《黄鹤楼》与王绩《野望》中任选其一,在下面的横线上先写出题目再默写诗的颔联和颈联。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疾也。

    春冬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陵   襄:冲上、漫上 B、御风   奔:奔跑 C、鸢飞天者   戾:至、到达 D、窥谷忘   反:同“返”,返回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疾也                    自康乐 C、春冬时                    何陋 D、素湍绿潭                    蝉千转不穷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B、层层的悬崖排排的障碍,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自认为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C、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自认为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美好的月亮。 D、层层的悬崖排排的障碍,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美好的月亮。
  •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 6、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没有一丝不苟的专注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B、对于很多农家子弟来说,到城里去奋斗都是靠白手起家的。 C、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持续传来,令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 D、老师们任劳任怨地为同学们辛苦付出,从来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 7、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民党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 B、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 C、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D、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应。
  •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退(kuì)  国(shāng)  素(tuān)     精竭虑(tān) B、然(qiǎo) 首(qiáo)  碧(piǎo)     惨绝人(huán) C、息(bǐng)  澎(bài)   经(lún)       深痛疾(wù) D、刻(juān)  杀(lù)    禁(kù)     眼花乱(liáo)
  • 9、我们每天都会经受各种诱惑,比如手机、电视、游戏、小说,还有舒适的被窝、玩伴的邀约……我们每天都需要战胜懒惰、懈怠、放纵、暴躁……因为成功只属于自律的人。

    请以“今天,我终于管住了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不少于600字;(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3)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 10、本社近期在进行红色印记人物史料整理,请你跨越时空,帮助《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还原他当时的局部采访提纲。

    《红星照耀中国》采访提纲

    作者

    (1)

    采访时间

    1936年6月


    采访路线

    及大事记

    1936.6北平(起)——西安(结识邓发)——陕北(初始周恩来、红小鬼,会见毛主席)——吴起镇(结识朱作其)——西北(同徐特立谈话)            长征((2)写出其中一件大事即可))——预旺堡(介绍彭德怀,了解红军作战策略,结识徐海东)——回到保安——西安事变(末)

    采访对象

    事件

    印象

    事件

    印象


    周恩来

    初遇我时,热情友好地用英语接待我。


    温和文雅

    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功组织了上海工人总罢工。

    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3)

    为了寻找共产党,他谢绝了军阀给他的师长职位。

    执着追求,

    意志坚定


    (4)


    天性温和,

    爱护部下

    ……

  • 11、我要和国旗合个影

    ①外孙可可和外孙女以以来北京,我问他们最想去哪里玩,可可说:“去天安门。”他说我在电话里总说来北京要带他去天安门。那里可以看升旗,还可以登天安门城楼。哦,确实如此。

    ②我们一到天安门广场,他们便欢呼雀跃起来。广场犹如一个盛大的花园,四周花圃环绕,圆形的花柱、球形的花坛错落有致,游人络绎不绝,争相在花海中拍照。以以跳起了舞蹈,跳完,她摆着姿势让我们给她拍照。可可拿过我的手机,乐呵呵地为妹妹拍照。

    ③那一瞬间,我忽然忆起了10年前在广场上帮人拍照的一幕。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为了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人口文化奖颁奖会”,我7点就到了天安门广场。让我惊讶的是,天安门广场上方的天空,与我以往看到的天空极不一样——居然透着浓郁的蓝,因为蓝而显得清澈无尘。清晨的广场,游人却已经不少了。广场中心的红旗高高地飘扬着,护卫它的哨兵在晨寒中岿然不动。三三两两的风筝飞上天,在广场上空漫天飞舞。有位戴着两杠四星肩章的大校让我帮她拍照,并强调说要将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和广场上空迎风招展的国旗拍进去。我按她的要求调整角度,连拍了几张照片。

    ④大校、飘动的红旗、天安门城楼和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构成的画面,一下子刻进了我的脑海。

    ⑤可可和以以的笑声让我回过神来。“宝贝们,我们和国旗合影去!”

    ⑥“为什么要和国旗合影呢?”可可正拿着小小的袖珍遮阳伞自由地比划着。“嗯,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嘛!你看它红红的,是不是很好看?”

    ⑦可可收住手,凝神看国旗:“那么高,怎么照得下?”“照得下。我们不仅要照国旗,还要把对面的城楼照下来,把那些花、树也照下来。”我说。

    ⑧“好呀好呀!我要和国旗合影。”以以满心欢喜地说。我们正在找角度照相,可可眼尖:“解放军叔叔!”我抬眼一看,只见国旗护卫队战士扛着枪、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金水桥那边走来,走向广场国旗哨。

    ⑨哦,是降旗时刻到了。“那是国旗护卫队的叔叔。他们是专门守卫国旗的。”我说。一转眼,国旗护卫队已到了国旗哨。降旗、甩旗、解旗、收旗,护旗手帅气地完成一系列动作后,降旗仪式结束,护卫队又迈着整齐的步伐护送国旗回天安门城楼。此时,太阳西落,天安门霓虹闪亮,一片辉煌。

    ⑩“嗯,因为我们是这个国家的人,所以要和国旗合影。但是现在旗降下来了,我们没有办法拍照了。”可可说。我说:“当然有办法,你真想和国旗合影?”

    “嗯。”可可点头。“我也想。”以以一直很用心地听我和可可说话,这时兴奋地扯了我一下。

    ⑫“好。那我们明天来看升旗好不好?升旗的时候,还有仪仗队,还会奏国歌呢,比刚才还要好看。看完升旗,我们就可以和国旗合影了。”

    ⑬“好啊!”

    ⑭“那我们凌晨3点就要起床,4点半前要赶到这里来,还要排很久的队,很辛苦哟,你们会不会变卦?”

    ⑮“不会!”小兄妹俩齐声响亮地喊了一声。

    ⑯热泪一下子涌上我的眼眶。我躬身张开手臂把他们揽入怀中,在他们的额上亲了又亲。我知道,这一刻,我已把一颗爱的种子植入孩子们那幼小的心灵,那是一颗大爱的种子。

    (1)、阅读文章,说说题目有什么好处。
    (2)、文章中间穿插大校和国旗合影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4)、校刊《筑梦》设有《红色旗帜》《榜样如灯》《强国有我》等栏目,本文适合放在哪个栏目?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 12、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暮冥冥     日西山     义云天     势单力 B、国怀乡     相无几     春秋来     人楼空 C、浮光金     欢呼雀     鱼龙门     龙腾虎 D、物喜     德报怨     身作则     拭目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请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以百姓心为心”在范仲淹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 1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各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句子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                       。
  • 14、【默诗词的人文美】

    (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波涛如怒”融情于景,写出了山之灵性。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用“ , 风正一帆悬”展现了水之壮阔。

    (3)欧阳修在《采桑子》中“轻舟短棹西湖好,”则写出了水之柔美。

    (4)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让我们看到了落花繁多的绮丽景象。

    (5)在《定风波》中我们看到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6)韩愈在《晚春》中以“” 向我们描绘了草木有知、百花各呈芳菲,惜春争艳的动人场景。

    (7)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的诗句是“”。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先补充题目,再作文。

    要求:(1)600字以上;(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选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里的“他”是谁?在“我”只身前往红都保安时,“他”给了“我”哪些帮助?请简要回答。

  • 17、填空题。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书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如“红色窑工” , 又如“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的

  •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母亲(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③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痰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1)、作者说:“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阅读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描写,完成表格。

    描写角度

    画面作用

    画面内容(摘录相关语句)

    听觉

    表达内心感受

    (1)

    (2)

    再现回忆画面

    白花盛开的梨树,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

    嗅觉

    (3)

    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2)、揣摩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表现出母亲怎样的精神品质。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3)、文章题为《母亲》,但文中又写以色列老太太、父亲、爷爷的事,有何作用?
    (4)、2012年12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莫言说:“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莫言的母亲有哪些方面深刻影响了他。
  • 19、——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开园仪式侧记

    刘晓惠 张琬茜

    ①9月23日清晨,霞光尽染,微风轻拂,位于琼海市嘉积镇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装扮一新。

    ②曾记否,96年前的今天,椰子寨战斗打响,掀起全琼武装总暴动序幕,“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传奇历史由此铸就;96年后的今天,修缮一新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开园迎客,翔实的史料、生动的图文、恢宏的雕塑,万泉河畔回响起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中最为光彩的乐章。

    ③隆重的开园仪式,交织着历史的沧桑,汇集着万千的感言,凝聚着至高的敬意,200多名各界代表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共同见证属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荣光。

    ④“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少年们的合唱旋律,仿佛穿越时空而来,在广场上缓缓流淌。清澈的歌声,渐成澎湃之势,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⑤礼仪台上,65岁的马世菊眼眶湿红,几度哽咽。这位老党员,带着外婆的故事来到现场一—1931年,她的外婆——时年21岁的王运梅在乐会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阳江地区)赤乡内园村参加了红色娘子军,和其他100多位女性成为红色娘子军的初始成员,先后参加了几十场战斗,为革命胜利作出贡献。2012年,王运梅以102岁高龄光荣入党,创下中共党史上年纪最大新党员的纪录。

    ⑥马世菊轻抚着胸前的党徽,眼含热泪,语气坚定:“我从小听着外婆的故事长大,现在,我要把红色娘子军敢为人先、不怕牺牲的精神传颂下去,不断发扬爱国、奉献的革命传统,为祖国、为人民、为海南贡献力量。”

    ⑦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前,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青年面孔向历史诉说:今日盛世,没有辜负红色娘子军的奉献牺牲,没有辜负琼崖纵队的英勇奋斗。

    ⑧“我们要传承红色娘子军优秀品质,不断开拓,奋勇前进!”嘉积中学高一学生刘米兰道出同辈青年的心声,通过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她被深深地感动了,许下青春的誓言,要做敢为人先、英勇斗争、信念坚定、忠诚为民的新青年。

    ⑨1921、1923、1927、1959、1969……历史的时钟,永远向前。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里,展示墙上的年份数字依次显现,标注出一段段峥嵘岁月。

    ⑩琼海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雷秀琴在参观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她说:“她们用一生兑现了‘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的坚定誓言,我也将时刻牢记红色娘子军的大爱精神,贯穿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始终。”

    ⑪参观完毕,许多人来到纪念园里的一尊名为《曙光》的雕塑前。这尊雕塑生动刻画了红色娘子军的形象,既有英勇斗争的坚毅,也有春风化雨的柔情。

    ⑫凝望《曙光》,时光仿佛在这一刻折叠。尽管时间模糊了岁月,但人们依然能看到红色娘子军的美丽形象,她们的芳华与山河同在,她们的精神与日月共存。红色娘子军的旗帜,永远在碧海蓝天飘扬。

    (选自《海南日报》2023年9月24日,有改动)”

    (1)、通讯的标题常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你可以参考下面的例子,为本文取一个主标题,并说明理由。

    例1:潮涌之江光耀亚洲——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侧记

    例2:营造文明网络生态共享美好数字生活——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侧记

    (2)、本篇新闻通讯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请分析下面一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礼仪台上,65岁的马世菊眼眶湿红,几度哽咽。

    (3)、第⑧段引用了高一学生刘米兰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如果你将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红色娘子军后人马世菊奶奶,请根据通讯的内容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 20、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

    【甲】

    承天寺

    泉州承天寺,异迹甚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传一僧畜异志,欲掘百井以为兆,后功亏其一而止。井上筑石塔数处,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山门口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隐梅影一枝。每年梅树开花时,影上亦有花;生叶时,影上有叶;遇结子时,影上有子;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则影上惟存枯枝而已。寺中又有魁星石,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至天将雨时,石上绽出水珠,亦俨然结一魁星形也。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节选)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①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②畜:同“蓄”。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若花叶与子落之时   俱:

    (2)月色入     户:

    (3)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B、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C、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D、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从标题可看出两文写作内容的不同,结合原文内容简要说说不同之处。
上一页 366 367 368 369 37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