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 ,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 , 昏黑无人往来,时闻风铎 , 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姪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趺(fú)坐:盘腿而坐。⑥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无与为乐者

    (3)秋夜坐钓月矶       (4)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月色美/急湍箭             然终不山空人静/猛浪 B、不恶/未能有与其奇者       相与趺坐石台/相与步于中庭 C、闻风铎/四俱备             与无际舍姪偕访仲和此/相与步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见虎丘本色       以静意对/山川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夜半月出无人。

    (4)、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5)、承天寺与虎丘的夜色所共有的两个特点是
  •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淡淡“青霭”,“青霭”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诗中未出现“我”,却处处有“我”,以“我”的行踪为主线,多角度勾勒终南山。
    (2)、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
  • 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结合括号中的内容,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 4、完成下面小题
    (1)、小辉选用下面漫画作为传统美德宣传画,请你帮他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寓意。

    (2)、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诚信的事发生,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假冒商品,撒谎等。请你说一说,诚信缺失,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 5、小辉想在介绍自然美景时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诵读古代诗文,可以领略自然美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让我们读出早春植物变化的景象,“”;王绩的《野望》让我们领略秋天醉人的色彩,“”;郦道元的《三峡》让我们欣赏夏日水势的汹涌,“”;王维的《使至塞上》让我们惊叹西北高原黄昏日落的奇特壮观“。”

  • 6、小辉在教弟弟学习成语时出现了错误,请把下面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句子选出来(     )
    A、《一着惊海天》,让我们了解到,为了这“一着”,多少人殚精竭虑 , 青丝变白发;多少人累倒在试验场,无怨无悔,默默无闻。 B、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C、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D、他一边参加植树活动,一边埋怨土太硬,坑难挖,可谓任劳任怨
  • 7、下面是开场白,有些字词小辉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同学们,美无处不在。课本的新学期给我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在吕伟使人眼花      (瞭   缭)乱的跳水动作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感受锐不可      (挡   当)的气势,在日本领悟藤野先生给我们的谆谆教 , 在田间地头学习母亲虽年老却不劳作的精神。寻美之旅,就从语文课本开始吧。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     )
    A、huì   zhuì B、huǐ   zhuì C、huǐ   chuò D、huì   chuò
    (2)、语段中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②

    (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下来。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操场上的字和画

    崔修建

    ①少年时,乡村小学的操场,绝对是一块神奇的黑板,我在上面留下过许多有趣的图画,也写下过难以忘怀的文字。

    ②那十几间土柸房是教室,推开教室的门,就是面积不小的操场。操场十分简易,只是稍稍平整了一下,没打水泥地面,也没铺细沙,一派天然。风吹过,会扬起灰尘;雨下过,会泥泞难行。

    ③操场周边十多排疏密有间的杨树丛,围墙一样让校园安然静谧,我和同学偶尔会钻入其中捉迷藏、掏鸟窝。树丛外有大片的庄稼地,种满小麦、玉米、大豆,还有白菜、大葱;无需远足,随时可见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劳动场景。内容丰富而生动的天然教材,我们尽可以随时翻阅。

    每当下课铃响,同学们便飞奔到操场上,跳绳、踢毽、玩弹子、翻纸卡、看蚂蚁搬家、吹蒲公英的绒球、摘苍耳的种子;更有淘气的孩子,壮着胆子去捅野蜂窝……短短10分钟的课间休息,我们玩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⑤那会儿,我特别喜欢在操场上写字和画画。先用削铅笔的小刀在泥地上画一堆方格,再随手捡一截小木棍,一笔一划地在格子里写刚学过的生字;或者画一只麻雀、一只长尾巴的小松鼠。认真,专注,兴致勃勃。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

    ⑥雨后的操场会变得松软,野花野草也被洗得更加水灵。赶上周末,我会借口去捡蘑菇而跑到操场。然后,独自面对大大的操场,像一个设计师般聚精会神地思考,琢磨着该在哪里画座村庄,在哪里安排房屋、石桥、小溪、柳树、打谷场和麦秸垛……构好蓝图,便开始动手创作,拿一把捡来的粗细不均的木棍,调换着“建”房屋。

    ⑦等到耐心画好村口那棵老柳树,画美了小石桥,还有流淌的溪水、几缕上升的炊烟,墙根儿里草间的那些小蘑菇也正好长成了堆儿……我肆意地涂抹着自己的想象,湿湿的泥地如一块上好的画布,将我欢喜的画作妥妥地收藏。

    ⑧当老师布置了作文《我可爱的家乡》,我刚写下标题,后面的句子,便仿佛在脑海里存储了许久的泉水听到了流淌的召唤,倾泻而出,只一会儿工夫,已流成一条欢快的文字小溪。

    ⑨落雪的冬日,我们也会兴奋地跑到操场,在那块自由铺展的白色画布上面,用双脚踩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径;有时也会追跑着打雪仗,快乐地翻滚出一幅幅意象画。

    ⑩待到寒假,雪一停,我就会穿戴好棉衣棉帽棉手套,扛一把铁锹跑到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操场,在雪地上开始我随心所欲的“创作”。

    ⑪树丛附近,很厚的积雪被凌厉的北风吹成一道硬实的雪冈,足足一人高,站上去也不会陷住双脚。那样的雪冈,适合挖隧道。我先挖一个圆坑,再用方正的大雪块堆砌雪碉堡。然后以碉堡为中心,挖交通壕、弹药库和防空洞。

    ⑫正干得起劲,村里的一群小伙伴们也都带着工具蜂拥而来,显然谁也不想错过这块天然宝地。我们一起卖力地挖掘出“工事”,架起粗的木棍当大炮,端起细木棍当长枪,像电影里那些勇敢、英武的解放军战士,嘴里模仿着枪炮声,不停地“射击”、投掷雪团“手榴弹”,高声呼喊着朝不远处一个雪丘发起冲锋。

    ⑬我们每个人都在雪地里摔了跟头,有的还是故意摔的,似乎只有那样才更真实,跟雪地更亲近,游戏也显得更有乐趣。攻占一处阵地,我就用木棍在雪地上写一句:“我们胜利了!”直到暮色时分,我们才意犹未尽地撤出“战场”,回家去安抚“咕咕”叫唤的肚子。

    ⑭我就读过的那所小学和承载过我们无数欢乐的操场,如今已经变成了蔬菜大棚。在那个缺少照相机的时代,我们拥有的欢乐情景,并没能留下一张照片,但所有生动的画面和文字,都早已凸凹分明地印刻进我的记忆深处。

    ⑮有天再读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忽然感慨:我的乡村小学那么简陋,那块操场那么朴素,却并未妨碍它们成为我童年的乐园。多年之后,我仍能记得那些清纯、美好,以及实实在在的快乐。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每当下课铃响,同学们便飞奔到操场上,跳绳、踢键、玩弹子、翻纸卡、看蚂蚁搬家、吹蒲公英的绒球、摘苍耳的种子;更有淘气的孩子,壮着胆子去捅野蜂窝……

    (3)、小南在读这篇文章时,感觉第⑧段非常突兀,和本文没有多大关系,可以删去。请说说你的看法。
    (4)、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你谈一谈,为什么“简陋”的百草园和乡村小学会成为鲁迅和作者难忘的“童年的乐园”。
  • 9、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进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有人)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同“旋”,转身)走。……

    《李生论善学》节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不亦乎?                  ⑵王生学而不得法

    ⑶博学而                  ⑷王生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何以谓之善学也。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处标一处)

    (1)学而不思则罔    (2) 盖学贵善思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 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1)、下面对两首散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甲】曲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集中抒发了天涯游子的孤寂、思乡之情。 B、【甲】曲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C、【乙】曲中一个“暗”字奠定了暗淡感伤的情感基调,并先后从听觉和视觉上烘托情感。 D、【乙】曲中“心碎”二字直接切入本曲主题,为全曲之眼。
    (2)、两首散曲都善于利用景物来营造氛围,假如你身处散曲描绘的环境之中,会有怎样的感受?请选择其中一首作简单解读。
  • 11、下面是《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稿的片段,请同学们从下面的篇目中选择三篇,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作者与小动物为友的1;有表现他与日本结识的师友交往的2;还有反应他家乡赛会风俗的3。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             B.《二十四孝图》              C.《藤野先生》

    D.《父亲的病》                    E.《阿长与<山海经>》              F.《五猖会》

  • 12、综合性学习。

    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请你参加七年级(1)班组织的“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里要办一期“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手抄报,请你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

    栏目二:

    (2)、每个人对友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友情是一首随日月滋长的诗,。愿这份美好的友情陪伴你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 13、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3)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性诗句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 1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有一种爱,它不张扬;有一种爱,它不善表达;有一种爱,它不能轻易被人读懂。

    (2)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3)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结一心,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战胜。

    (4)海笑了,海羞了,朝着沙滩探出冰凉而又晶润的手。

    A、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 B、拟人   排比   比喻   夸张 C、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D、排比   夸张   比喻   拟人
  • 15、对自己谦虚,对他人尊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普通话中依然保留着传统文化中的谦辞、敬辞的用法。请结合学过的知识,找出下列语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     )
    A、李同学很满意自己在文具店里买的画笔,店主说:“满意就好,欢迎再次光临小店。” B、小王对师傅说:“师傅,我是一个新人,工作中如有不当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C、张教授说:“拙作历经两年时间,终于出版了,还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D、小高一次出差时见到了老领导的儿子:“许久未去拜望,家父身体可好?”
  • 16、与人交流,要结合语境才能准确理解对方意思。阅读文章同样如此。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语境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红莲含苞未放)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C、总有一天,我们要还敌人以颜色。(厉害) D、他听到了点风声 , 心中害怕,躲起来了。(消息)
  • 17、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的花,姹紫嫣红,(     );夏季的雨热烈(     ),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秋天的落叶中既有“断肠人”的秋思,秋风中还有“歌以咏志”的豪迈;冬天里还有把终年          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可爱的水藻。同时,我们在美丽的自然中感悟到世间的真情。瘫huàn②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与母亲jué③          别,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髓;莫怀戚在解决散步时的(     )中,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泰戈尔和冰心诗意地借大自然表达出对母亲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

    (1)、为①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②③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目不暇接     粗犷     纷争 B、目不暇接     粗暴     分歧 C、美不胜收     粗犷     分歧 D、美不胜收     粗暴     纷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甜,是朱自清眼中春日渐近的希望;有一种甜,是鲁迅幼时在百草园中的无忧无虑。甜是人生五味之一,源于味觉的感官,发散于生活的感触。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甜也许是因为一个举动,也许是一句安慰的话,也许是一种幸福的感受……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有一种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温暖的回忆”。下列哪两个人物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长妈妈       寿镜吾老先生       衍太太       陈莲河

    (2)、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简要评析其书名的妙处。
  • 20、有亲情为家,有幸福感为庭,请你参加“家之情”活动,完成下面的现代文阅读。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 , 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漓,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我感到十分茫然。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⑧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注释】①史铁生的《合欢树》是其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成长过程中母亲对他的照顾、鼓励,直到三十岁成名以后,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表达了对母亲的缅怀。

    (1)、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关于亲情的作品,请选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     )
    A、《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B、《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C、《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由宋朝文学家刘义庆编撰的文言志人散文集。 D、《朝花夕拾》作为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2)、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思路,补全下面的表格。

    时间

    事件

    情感

    九岁

    (1)

    欢喜

    又五年

    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

    (2)

    (3)

    在羊城遇见合欢花

    茫然

    “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

    (4)

    (5)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朗读卡片

    朗读卡1

    (1)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

    朗读设计:读这句话的语速要慢,“雾一般”重读,“丝丝缕缕”、“清甜”可稍做停顿,突出合欢淡雅悠长的芬芳,读出作者欣喜陶醉的语气,表达了其对合欢的喜爱之情。

    朗读卡2

    (2)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从语速、语气、停连和重音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设计)

    朗读设计:

    (4)、小文中第③段和第⑦段的划线处用了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能否删去一处?请从文章内容、结构与作者情感的角度加以分析。
    (5)、小鹏推荐本文为七上第二单元的展阅读材料,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语与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单元导语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单元目录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散步/莫怀戚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

上一页 333 334 335 336 3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