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位豪杰,两口宝刀,接连而来,对插而起,用笔至此,奇险极矣。即欲不谓之非常,而英雄之色,千人万人,莫不共见,其又畴得而不谓之非常乎?又一个买刀,一个卖刀,分镳各骋,互不相犯,固也……今两刀接连,一字不犯,乃至譬如动泰西华,各自争奇。
(节选自《水浒传》金圣叹点评本)
这段话中,评点了两位豪杰,他们的经历中都有与宝刀有关的情节,但是最后也都落草梁山。
(1)、其中买刀的是A , 卖刀的是B 。(2)、B卖刀时,发生了什么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深巷里的老墙
①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央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会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
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爬满了积年生的薛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我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从未谋面的花草。单听这些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蛾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
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⑥有这样一堵老墙,原来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
⑦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
⑧我知道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⑨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⑩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9月4日第8版,有删改)
(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请结合全文回答。(2)、结合上下文,回答下列括号中的问题。①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请分析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第⑦段画波浪线的部分独句成段,请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老墙为线索,串联起作者的回忆和感悟。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B、文章开头对深巷老墙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古朴、宁静的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 C、文章《花桥》一诗,与岳飞的《满江红》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岳飞命运的悲叹。 D、作者选取“青瓦”“绿苔”“灿烂的花”等意象,让土墙也具有了独特的美感。(5)、文章的结尾处作者连用两个问号,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分析。 -
3、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小冀同学搜集了“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的相关资料,请你帮他解决下列问题。
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人们的集体记忆、经验智慧、共同情感。加强非遗传承保护,为我们留下一个了解历史、回望过去的窗口,更为砥砺前行提供精神动力。
②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非遗保护传承是一项相对冷门的事业,非遗传承人用行动完成“热爱可抵万难”的书写。白手起家,挖掘、整理散落民间的蒙医传统疗术,乌兰首创正规的蒙医五疗科,让蒙医药息及更多人;4岁开始习武,一心推广峨眉武术历史文化,马赵凌云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武术的魅力;整理对比历代40多个《秋鸿》谱本,重新组织节拍、勾勒音乐情绪,杨致俭让已成绝响的古谱焕发新生……一个个故事,为“热爱”写下生动注脚,也揭示了他们何以穿越寂寥时光、跨过重重难关,让非遗重放光芒。
③非遗保护传承离不开自发自觉,也需要长效机制的保障。中央财政投入资金用于支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等工作;文化和旅游部与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非遗活动进校园、非遗知识进教材、非遗传承人上讲台等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兴趣的种子……一系列举措为有志于传承非遗技艺的人增底气、强信心,激发青少年传承保护非遗的热情,厚植了人才沃土。
④以创新联结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纽带,让非遗拥有更加鲜活、持久的生命力。越剧《新龙门客栈》创新表演形式,沉浸式环境、新编角色、线上直播等探索,成功圆粉年轻人。老戏曲觅得新知音,正是因为找到了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创新“打开方式”,让非遗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增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造血”能力。
⑤如今,许多非遗项目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构成一幅多彩非遗图卷。面向未来,以时代活力激发传统魅力,定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2月9日,有删改)
(1)、如何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请阅读文章并概括回答。(2)、小冀同学搜集到了下面的文字,你认为和文中的哪段观点一致?请简述理由。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一名手工艺人穿着自己制作的苗族传统服饰走上英国伦敦的T台;打破既定框架,景德镇的手作陶瓷吸引年轻人成群结队来“扫货”。
(3)、本次主题活动需要一则宣传语,请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拟写。 -
4、学完辛弃疾的诗词后,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并辑录了一些名句。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资料夹
资料一: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弃疾雅①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注:①〔雅〕平素,向来。
资料二:
[甲]
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乙]
粤辛巳岁,亮①南寇,中原之民,屯聚烽起。臣尝鸠②众二千,隶耿京③ , 为掌书记,与图恢复。
(节选自《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卷三•美芹十论》)
注:①〔亮〕指金国皇帝完颜亮。②〔鸠〕聚集,收集。③〔耿京〕南京抗金义军首领。
资料三:
[甲]
稼轩帅淮①时,同甫②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 , 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
(节选自《养疴漫笔》)
注:①〔帅淮〕指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②〔同甫〕指陈亮,字同父(甫),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乙]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鹧湖。既别之明日 , 余意中殊①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② , 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节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①〔殊〕很,非常。②〔鹭鸶林〕地名,古驿道所经之地。
名句辑录:
[甲]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乙]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丙]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丁]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丑奴儿•此生自断天休问》)
(注:两首《丑奴儿》均作于闲居江西上饶时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①事既至
②屯聚蜂起
③酒酣
④既别之明日
(2)、下列对资料一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B、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C、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D、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
②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
(4)、请概括资料三•乙的主要内容。(5)、“名句辑录”中甲、乙两诗的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请试作分析。(6)、小冀想将“名句辑录”汇编成册,取名为《赤子情爱国心》,有同学认为两首《丑奴儿》都写的是他对人生的愁思,未见其“爱国之心”,因此取此名不合适。请谈谈你的看法。 -
5、学校组织“跟着课本去旅行”活动,下面是小冀同学写的推介词,请补充完整。
跟着课本去旅行,读懂一篇文章,品味一处风景。西北边陲,“千嶂里,①”(《渔家傲•秋思》范仲淹),雄浑苍凉,无限壮美:北固楼上,眺望神州,“悠悠。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大江澎湃,令人神往;在零丁洋,读“③?④”(《过零丁洋》文天祥)诗句,感受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齐鲁大地,忆长勺之战,让我们懂得“一鼓作气,⑤ , ⑥”(《曹刿论战》)的道理。风景因故事而有了情感,旅行因文学而有了灵魂。
-
6、班级开展“品读新诗”的综合性学习,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甲 (坚守/坚持),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舒婷用一系列意象抒发对祖国的情感,以(gān biě)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展望了中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以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乙 (扶摇直上/蒸蒸日上)的状态。陈毅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以“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纷飞的“捷报”、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的必胜信念。高尔基敏锐地预感到时代的风云变幻,创造出广为传颂的“海燕”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阅读这些作品,我们① 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mài bó),② 可以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gān biě) ②(mài bó)
(2)、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①笑涡 ②熏陶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甲:乙:
(4)、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 又 B、虽然 但是 C、因为 所以 D、尽管 但(5)、请在文中的□里,填入一个最恰当的标点符号。(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7)、诵读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请仿照示例对艾青的诗句进行朗读设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节选)
示例: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雷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朗读设计:用低沉的语调开场,语速缓慢,重读“饥馑”“阴暗”“乞援”“颇抖”,读出祖国的苦难,土地的绝望与祈盼。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岁月的河流缓缓流过,成长的痕迹深深留下。进入七年级,我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发生了不少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的使我们快乐、兴奋、充满信心,父母的关心,老师的理解,书籍的启迪……都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请以“遇见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③不要套写、抄袭;④不少于500字。
-
8、结合你对《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体验,将小语和小文的对话填写完整。
小语:《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两本经典名著读起来很有意思!
小文:是啊,很多内容都让人捧腹大笑。比如①(作者)《朝花夕拾》的②《》一文中“我”下雪天在百草园用竹筛、短棒、秕谷就能捉到好多麻雀和白颊的“张飞鸟”,颇有童趣。
小语:哈哈,是的!《西游记》中的许多情节也非常有趣,比如:③和④这两个故事,我都非常喜欢看!
小文:两本名著能经久不衰,应该不只是有趣。
小语:我想它们之所以被我们不断翻阅,更是因为经典背后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品质和思想内涵,比如师徒四人⑤ , 才能最终取得真经,这才是经典不朽的真正原因。
小文:嗯嗯,经典名著的确能引导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读《朝花夕拾》,作者的三次求学,一次次选择,一次次成长。《》一文中,他⑦的重大抉择,让我们看到了他成长为具有民族责任和担当的战士,完成了“小我”到“大我”的转变。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反应
周日的清晨
前往郊外南山,发现橘林,嗅到淡淡的余香。
①
初夏的某天
和小伙伴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满村子疯跑。
②
③
帮父母采摘橘子,分享收获的喜悦
高兴(快乐)
一次放学回家
④
心怦怦乱跳(紧张)
(2)、结合全文,分析第②段环境描写的作用。(3)、品析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
(4)、请根据你的理解,为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重音(至少标出一处,用着重号“•”标示),并说明理由。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5)、你如何理解题目“开在心里的橘子花”的含义? -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①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②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③身节用,远④罪丰⑤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⑦
【注释】①寡:少。②于:被。③谨:约束。④远:使……远离。⑤丰:使……丰足。⑥是以:因此,所以。⑦《训俭示康》是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的一篇家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故曰:俭,德之共也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B、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4)、【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对品德修养的重要性。【甲】文还强调了“”对学习和成长的作用,而【乙】文则主要围绕“俭”与“”对君子和小人品德及行为的不同影响展开。 -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中的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尾联则借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2)、宋代洪迈在其著作《容斋随笔》中有“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之说,请你结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说说你的理解。 -
1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我喜欢古诗,因为古诗在典雅凝练的文字里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曹操的①“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观沧海》)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展现开阔的胸襟与宏伟的抱负;孔子的②“ , ”(《<论语>十二章》)感慨人生世事变幻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 ”(《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慨叹个人身世之悲;李商隐的④“ , ”(《夜雨寄北》)表达对离人团聚共话相思的渴望……容天下事,抒万千情。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学生的睡眠时间,一直备受关注。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最低睡眠标准,我国初中和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小学生睡眠情况一般。要阻止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继续恶化”,首先得找到“病因”。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够,作业量多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有的孩子作业拖拉,写作业时精力不集中。还有些孩子沉迷手机,喜欢玩手机游戏,有的家庭中父母没有做好表率,当着孩子面手机不离手。学生睡眠不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甲)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乙)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充足,健康成长。
(1)、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概括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2)、材料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 才 B、因为 所以 C、不仅 还 D、不但 而且(3)、如果你是某校学生会宣传员,请你针对上面的材料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呼吁大家改变睡眠现状。(不超过20字) -
14、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书本的墨香让人陶醉。徜徉其间,跟随朱自清在酝酿( )着花香的春风中散步,和老舍一起欣赏终年贮( )蓄着绿色的济南的水。读了《再塑生命的人》,我们对莎莉文老师的敬佩之情①(A.油然而生 B.不期而遇);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A.人声鼎沸 B.熙熙攘攘)的学堂读书场景印象深刻。我们还体会了人间百味:史铁生与母亲jué 别时的懊悔,莫怀戚面对分qí 做决定时的慎重,冰心于风雨来临时,感受到母亲如荷叶般给自己yīn 蔽。语文是座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一幅意境深远的油画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切忌不要走马观花,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①酝酿②贮蓄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①jué 别②分qí ③yīn 蔽
(3)、从①②处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选项)。①处 ②处
(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
15、写作。
八年级上册课文中,有三峡、钱塘湖等自然景观,也有苏州园林、赵州桥等人文景观,作者对景观进行了深入地观察和描写,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景观值得欣赏。
请以“景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500字。
-
16、班级举行《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会。(1)、【辨人物】请根据下面语段选出相应人物。
①他看起来像个林肯式的人物,身材比一般的中国人要高,背有点儿驼,体态偏瘦,留着又长又浓密的黑发,一双大眼睛,目光如炬,高鼻梁,颧骨饱满。我得出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知识分子的面容。
②他非常喜爱马。他虽然脾气火爆,但很谦虚。他以行军神速著称。他胆识过人。有个同僚想试验一下,便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据说他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A.朱德 B.贺龙 C.毛泽东 D.彭德怀
(2)、【探内涵】斯诺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结合下列材料,分析预言的依据。材料一:
少先队员之所以喜欢红军,是因为跟红军在一起时,他们有生以来头一遭被当成人来对待。他们真正像人一样吃住;他们参与到每件事中去了;他们感受到自己与其他人平等。我从来没见过他们挨打,受欺负。
材料二:
从纯粹军事战略和战术上领导一支大军,没有人能与朱德相媲美,前文中也已描述了他在长征中展现出的杰出领导才能。他麾下的部队在西藏狂风大作的冰雪高原之上,却抵御住了给他们带来困扰的寒冬,靠的就是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
1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绿洲上的白杨
王 族
①在肥沃或贫瘠的大地上,杨树是最容易成活的植物。在西部干旱的土地上是极普通的树。杨树是随处可见的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道路两边,乃至荒野或草地上,都能让它们扎根。
②杨树的树冠宽展阔大,树皮常常是白色或灰白色,用手一摸便觉出平滑之感。树身的下部多粗糙,但长得非常笔直。它们的枝条在季节变换时(尤其在春天)会长出白色绒毛,即使枝条萌长也还有绒毛密布其上,但枝条很快会长出圆筒形叶片,让人一眼就能看见灰绿或淡褐色的叶片密集堆成一片。它们喜欢大陆性气候,很耐寒,根须长得很深,抗风力也很强,属于落叶乔木中的硬汉。它们对生存的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若长在湿润肥沃的沙质土中,就会生长得更好。
③大雪飘飞的冬天,别的树因为都落光了叶子,看上去好像陡然瘦削,挨着漫长的寒冬。唯杨树仍然不改伫立之势,尤其是树干上的皮依然光洁柔滑,毫无干瘪枯萎之感。这个季节杨树最吸引人的是密匝的枝条,看上去似乎密不透风,在寒风或大雪中展示出一派生机。如果站在树下向上眺望,杨树像是伸入了天空。用一句诗意的话说,杨树细密的枝条,在修改天空。
④在西部,人们最看重的树木是杨树。在房前屋后栽几棵杨树,可增加庭院内外的生机。除此之外,杨树还有遮阳和挡风沙的作用,所以在有戈壁和沙漠的地方,便必然有杨树。新疆等地的绿洲标志是杨树,当你乘车在戈壁沙漠中的公路上行驶,远远看见前方有绿色,那一定是杨树。待走近,如果看见杨树浓荫形成的巨大绿色中,有村庄,也有田地,还有河流或湖泊,那就是绿洲。绿洲以树为根,在戈壁沙漠中存活,而杨树则是绿洲的支撑。
⑤至于道路两旁的杨树,则有绿化美观、维护道路的作用。新疆少树,但道路两旁却常常有成排的杨树,都颇为整齐地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与笔直的道路一起展示出一种向纵深处延伸的美感。人们在修好路后便要栽树,而且一定是杨树。有时候,荒野中只有那么几棵树,不用问,那一定是杨树。春夏两个季节,杨树因为枝条密匝,使整个树冠显得颇为葱绿,看上去极具美感。
⑥杨树木的用途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当柴烧。新疆南疆的老百姓喜欢用杨树木烧火,不但耐烧,而且温度高,尤其是烧成炭火后,用于烤羊肉串,别有风味。除此之外,杨树木还可用于打家具,做屋檩栋梁,制作农具等,可谓是一木百用,无所不能。
⑦人们喜爱杨树,因为它们漂亮清洁,所以常常在它们的名字前面加一个“白”字,称其为白杨树。
⑧喜鹊也喜爱白杨树。作为喜庆的象征,它们身上的吉祥意味久已凝固。小时候在乡间常听喜鹊叫,喳喳喳,一连串清脆甜美的鸣叫从树上传来,让人听来无不心悦。以我最直接的感受,听喜鹊鸣叫,犹如它要把一连串的好消息告诉你,其喜悦、欢欣和吉兆之感,让人心情大好。
⑨长大后到了新疆,我发现沙漠戈壁旁但凡有杨树,必有喜鹊。有一次在巴仁乡的农田旁,看到两只喜鹊觅食的过程。它们很机警,一只觅食,另一只站在一边负责守卫。又有一次,见一只喜鹊从巢中飞出后,巢中传出一连串细微的叫声,接着冒出两个小脑袋。我知道那是一只雌鹊,它的孩子饿了,它要去觅食。很快飞来另一只喜鹊,站在高处为那只雌鹊守望。看来喜鹊们有一个规律,雌鹊取食则雄鹊守望。多么和谐的生活啊!
⑩西北地区的美好,白杨树功不可没。
(选自2024年4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面是从文中提取信息制作的杨树科普卡片,请补充完整。杨树科普卡片
植物种类:(1)
形态特点:树冠大,树皮平滑,树干笔直,叶片呈灰绿或淡褐色。
生长特性:容易成活,适应性强
分布范围:广泛
用 途:(2) ①;
②遮阳和挡风沙;
③;
④当柴烧;
⑤。
(2)、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1)它们喜欢大陆性气候,很耐寒,根须长得很深,抗风力也很强,属于落叶乔木中的硬汉。
(2)大雪飘飞的冬天,别的树因为都落光了叶子,看上去好像陡然瘦削,挨着漫长的寒冬。唯杨树仍然不改伫立之势,尤其是树干上的皮依然光洁柔滑,毫无干瘪枯萎之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树是绿洲的标志,支撑了戈壁沙漠人与动物的和谐生活。 B、本文“旁生枝节”写喜鹊,意在借喜鹊衬托杨树的重要性。 C、本文语言平实质朴,饱含情感,叙述了人与杨树的亲密关系。 D、本文和《白杨礼赞》写作意图完全相同,都着重赞美白杨树。 -
1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①叹曰:“吾终于此乎!”种②曰:“汤系③夏台,文王囚羑④里,晋重耳奔⑤翟,齐小白奔莒,其卒⑥王霸。由是观之,何遽⑦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⑧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⑨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丙】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注】①喟然:叹气的样子。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系:拘囚,关押。④羑(yǒu):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一带。⑤奔:逃跑;流亡。⑥卒:最终。⑦何遽:表示反问,怎么就。⑧折节:委屈自己,降低身份。⑨振:同“赈”,救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行拂乱其所为 拂:
(2)人恒过 恒:
(3)由是观之 是:
(4)女忘会稽之耻邪? 女:
(2)、对乙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B、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C、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D、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古代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才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B、甲文画线句用排比写出天降大任需要磨练,体现孟子文章的雄辩特征。 C、乙文谋臣文种以文王、重耳、小白经历困境终成霸业的事例宽慰勾践。 D、乙文勾践怕消磨志气,让自己坐卧都能看到苦胆,吃饭前也要尝苦胆。(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5)、举一个事例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答题字数不少于15字) -
19、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B、“无风水面琉璃滑”运用比喻,形容水面平静澄碧。 C、《采桑子》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展现西湖清丽恬静。 D、两首诗词写春景都运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2)、用以上两首诗词制作手抄报,标题用“游春之乐”还是“赏春之美”?请选择并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
20、根据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一切景语皆情语”。陶渊明《饮酒(其五)》以“① , 飞鸟相与还”抒发悠闲自得之情;杜甫《春望》“② , ③”以“花”“鸟”抒发忧国伤时之情;晏殊《浣溪沙》“④ , ⑤”以“花”“燕”表达繁华易尽的惆怅与旧识重来的欣喜;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⑥; ⑦ ,沉鳞竞跃”,以猿的啼唤、鸟的鸣啭和鱼的欢腾来表达对江南山水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