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B、陶后鲜有闻 鲜:少 C、香远益清 益:增加 D、宜乎众矣 宜:应当(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 C、牡丹之爱 D、木格贮之(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同予者/何人 C、往来无/白丁 D、尝/射于家圃(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C、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2、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简朴”二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 C、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流连忘返。尾联写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恋恋不舍之情。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2)、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请你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寓哲理于写景”的? -
3、近日,学校正在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进一个宁静的乡村,村庄道路宽阔平坦,古朴而又充满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气息。遗憾的是寨门上的对联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只留下上下联的上半部分。请你运用所给词语补全对联。
所给词语:扮靓 铺就 乡村 道路 康庄 美丽
上联:勤劳和汗水
下联:智慧和真情
(2)、下面是乡村阅览室阅览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说明这个流程图。要求表述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
4、古诗文默写
⑴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⑵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⑶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⑷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望岳》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泰山雄奇秀美景象的诗句是 , 。
-
5、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桑梓”“丝竹”来指代家乡、音乐。 B、《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是指道家经典。 C、老王的女儿在画展上获奖,他对老师说:“令爱获奖,感谢您的悉心指导!” D、《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诗,告诉人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可以随时自由选择。
-
6、依据语段内容,下列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脸谱原来常见于舞台,而现在,脸谱也常出现在大型建筑物、商品包装、工艺品以及服装上,使脸谱的使用远远超出了舞台范围 ,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由此可以看出,脸谱艺术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A、在舞台上使用脸谱远远超出范围 B、脸谱的使用远远超出了舞台范围 C、远远超出了在舞台上使用的范围 D、使脸谱在舞台上远远超出了范围 -
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着他那极其夸张的滑稽表演,观众们都忍俊不禁地哄堂大笑起来。 B、生活中遇事要学会忍让,不要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与人斤斤计较。 C、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D、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鲜为人知 , 其“沉浸式”的视听体验深受广大观众朋友青睐。
-
8、下列字形或加点字字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殷红(yīn) 遗撼 悲天悯人(mǐn) 锋芒毕露 B、亘古(gèn) 诓骗 深恶痛绝(è) 颠沛流离 C、丁卯(mǒu) 服侍 气冲斗牛(dǒu) 苛绢杂税 D、半晌(shǎng) 狂澜 怏怏不乐(yàng) 妇孺皆知
-
9、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旅,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行走在美妙的艺术中,行走在生命的春夏秋冬,行走在人生的悲欢离合……且行且思,我们在行走中收获,让生命更加丰盈。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行走,让生命更丰盈》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静的桃园
(杨闻宇)
①我们那个村庄叫杏园南村,四围远近却没有什么杏园,稀落的杏树只是分散在田野井台的周围。村子南部地势偏低,多为盐碱地,庄稼不肯长,那里便有我家的一个桃园,也是全村唯一的桃园。
②三十多株桃树一般高矮,两两相对,从北向南排列成整齐的两行。因为地薄,附近的庄稼不很兴旺,乍然一看,这桃园倒是挺气派的。尤其是早春,两行红粉,明丽璀璨,村南的一大片天地似乎也一下子明亮了许多。我那时年纪小,因为绿树村边合,见惯了绿浪滔滔的庄稼,整天出没于大自然锦绣堆中,面对这簇拥成阵的桃花阵容,倒觉不出有什么新奇。
③桃花落而坐果,毛桃由小而大,生长迅速。桃园北端小路畔的两株,冠盖如帐,果实累累,压弯了枝丫,色泽鲜润的桃子分外诱人。可是,它们的味道酸里微甜,提不起我的兴趣。从北往南一株一株地数,数到第九株,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桃子不仅硕大,味道也脆甜多汁,但它们外表沁绿,被叶儿严严遮裹,轻易是不亮相的。东风偶尔掀开叶儿时,才能看到下垂的桃儿半遮半掩,那么持重,又那么沉稳。
④乡村贫穷,孩童们经常吃不饱,所以嘴馋。桃熟时节,常在一起玩耍的几个伙伴来到桃园,瞅着北畔树头累累的桃子,眼馋得不行,我摇手说这个不怎么样,好吃的在里边哩。他们迟迟疑疑,猜测我是舍不得眼前的好桃。待摘下几个品尝之后,才跟着我东张西望地朝里走,走到第九株桃树之下,摘下大桃,扯住袖头擦擦,刚咬得一口,立马就大声叫好。离开时,每人还要摘一个,兜里塞不进去,就用衣襟裹着……再经过北畔的桃树时,对方才留恋过的桃子,看也不看一眼,只是小心翼翼地护着衣襟。
⑤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走了,我则骑在树丫上看小人书,然后蹲在树底下玩耍。挖一个碗口大、尺把深的坑儿,捉几只小蚂蚁丢进坑里。蚂蚁转上儿圈,发现没有出路,就沿着笔陡的坑壁朝上爬,每爬到半中腰,可能是体力不支,掉了下去,歇歇,再爬……我见它们可怜,就拔一根节节草播在坑沿,攀着草秆,蚂蚁终于上到地面了。上来后一只蚂蚁停下不动,对着我摆摆右腿,可能是在感谢我对它的拯救之恩吧。
⑥父亲忙着在村东经营田禾,爷爷要在村西照看瓜田,母亲在家里家外忙活,他们顾不上未桃园。那时的乡村,没有经商的条件,农家也没有做买卖的意识。熟透的桃子无人摘收,自行跌落于地,很快就腐化入土,最后,桃树底下是一层干透了的褐色的桃核。这个时候,奶奶就拎个筐儿进桃园来了,她要拾掇遍地的桃核,提回去充当柴禾。
⑦到得第九株树下,奶奶问我:“这树下的桃核,怎么没有几个?”
⑧我说:“因为开春时节,这树上开的净是谎花,倒是蛮好看的,但花落后不坐果。”
⑨爷爷说过,园里这些桃树,尽是奶奶年轻时从娘家带来的苗儿栽下的,内里情由,她有什么不知道的呢?见我这样说,奶奶盯着我,抿嘴儿笑了,笑得慈祥,又那么可亲。
⑩我把桃核捡回家里,直接搁在灶房里烧饭。我见过的所有的果核里,最硬邦、最顽固的就是桃核,外表的纹络清晰、深沉,酷似那个打鬼的钟馗的模样儿,核里可能含有油脂吧,火旺,焰蓝,耐烧的程度不亚于优质煤炭。蒸的馍、煮的饭出锅之后,奶奶见我吃得美滋滋的,便笑着问道:“你尝这饭食是不是有股仙桃味儿?”
⑪那一座桃园,早在60多年前就消失了。我离家从戎后辗转多地,多少往事都过眼云烟似的消散了,为什么到了晚年,又记起那个桃园了呢?这恐怕是缘于读书。
⑫田园诗祖陶潜在《桃花源记》里写道,武陵渔人沿着桃花林行进,“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眼前便展开了一个“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绝美境界。此文确实好,可细想下去,总觉得有点儿玄虚,像是痴人说梦。虽然“源”与“园”不同,但每每读到《桃花源记》,我都会想起自家的那个桃园,觉得自己短暂的少年时代,福莫大焉,已经是处于实实在在的如桃花源一般的桃园里了。
⑬人生在世,读书实在是好,既能开阔眼界、展望未来,也能在老年时忆起愈行愈远的往昔。美好的回忆,永远是滋润人心的。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5月12日,有删改)
(1)、文章回忆了“我”在桃园的哪几件事?请概括出来。和小伙伴摘桃子吃→(1)→(2)→骗奶奶说第九株桃树没结果→(3)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下列句子。(1)桃园北端小路畔的两株,冠盖如帐,果实累累,压弯了枝丫,色泽鲜润的桃子分外诱人。(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见我这样说,奶奶盯着我,抿嘴儿笑了,笑得慈祥,又那么可亲。(分析“笑”的含义)
(3)、文章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你找出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4)、文章最后两段是否多余,能不能删去?请你结合文章,从内容上分析。 -
11、阅读下文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由央视纪录片频道出品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自第一季播出至今,豆瓣评分高达9.5分,视频网站播放量超过5000万。《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其特色的叙事特征,让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突破了固有的受众群体,扭转了人们对以往纪录片严肃而正经的刻板印象,重新刮起了一股文化热。
②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中,叙事视角的不同影响着受众的直观感受。用全知视角,叙事者是全知全能的,能够全盘掌握所有信息,甚至能了解人的内心活动,讲述故事不受限制、可信度高。它一直作为主导的叙事视角出现在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中,但与受众存在距离感,很难引起受众的共鸣。用内视角,叙事者和某个人物知道的同样多,仅说出这一人物了解的情况,让叙事者和人物保持同样的角度,观众能够轻易地进入情节,产生共鸣。
(摘自《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叙事探析》)
【材料二】
《如果国宝会说话》采用了适合网络化传播的特色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并以此成功吸引了年轻群体的关注。比如在《击鼓说唱陶俑》中这样说:“我是东汉时期四川盆地的说唱艺人,左手持鼓,右手握棒……我正要瞬间发力,逗翻场上所有观众……”通过这段极具感染力的介绍,受众仿佛也被带回到2000多年前,观看说唱艺人的现场演出。比如介绍鸮尊时把它比作中国版“愤怒的小鸟”;在介绍说唱俑出土后,评价“两千年断食断水,腹部的赘肉并没有半点儿松懈,哎,减肥真难啊”。无疑为纪录片增添了观赏性和趣味性。
(摘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微信公众号)
【材料三】
①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采用了台网联播的方式,既可以在电视上观看,也可以在移动端(比如B站)观看,扩展了其信息传播途径以及受众范围。同时,台网联播的方式做到了优势互补,一方面,电视媒体的纪录片创作经验丰富,作品质量更高;另一方面,视频网站资金雄厚,流量、粉丝优势突出。两者结合,可促进纪录片的传播推广,实现双赢。
②《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组不仅在B站等视频平台进行播放,还入驻了微博、抖音等平台,实现了多平台互动、跨平台转发,获得更多的浏览量和关注度。
③电视播放,需要观众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并保持注意力,只能与一起观看的人即时交流观看心得,或者看完再与他人讨论分享。网络媒介则融合了受众的观看情景与交流情景。
④在观看的共同场景下,受众可以通过弹幕看到之前受众的言论及感受,也可以与其他受众分享自己的实时观影体验,让受众沉浸在多人共同观看的热闹互动氛围之中。这种交流,既为创作者制作贴近大众的文化内容提供了依据,也使受众间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正是这些有趣的弹幕内容,激发了受众的表达欲和互动性,潜移默化地让遥远的古代文物在现代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让纪录片获得更多的关注。
(摘自《全媒体探索》)
【材料四】
(摘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微信公众号)
(1)、下列对以上材料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中,用全知视角,叙事者是全知全能的,能够全盘掌握所有信息,甚至能了解人的内心活动,讲述故事不受限制、可信度高。 B、通过材料一的信息,可以得知材料二《击鼓说唱陶俑》采用了内视角叙事。 C、在观看的共同场景下,受众可以通过弹幕看到之前受众的言论及感受,也可以与其他受众分享自己的实时观影体验。 D、《如果国宝会说话》收视率高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传播途径广。(2)、根据材料四的条形统计图,你能得出哪些信息?(3)、肇庆博物馆馆藏丰富,为吸引更多的游客打卡,准备录制一期《文物有话说》的短视频,请你结合四则材料给馆长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策之不以其道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之不能尽其材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见伯乐曰/才美不外见 B、愿子还而视之/其视下也 C、去而顾之/而伯乐不常有 D、臣请献一朝之贾/箬篷覆之(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宣传产品,为产品做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和弊。
-
13、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1)、梳理保尔的成长史,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保尔参加筑路时患上伤寒
②保尔与白军战斗时腿部负伤
③保尔历尽艰辛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
④保尔接受朋友传播的革命道理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2)、小明同学平日遇到困难就退缩,李老师向他推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以小明的口吻给老师写一段留言,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表达心中的谢意。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和”之用】你所在的班级下周将举行“和为贵”的主题班会,为营造氛围,请你为此次班会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倡“和”之议】根据你对“和”的内涵探究,请把下面倡议书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倡议书
全体同学:
为把学校打造成团结友爱、诚实守纪、尊师重教的和谐校园,校学生会决定在全校开展“创建和谐校园”主题活动,现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1);
(2)不给同学起外号,不嘲笑他人,要使用文明语言;
(3)。
校学生会
2024年6月27日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开语文课本,开启了一段文学之旅。在民俗画卷中,我们跟随刘成章的脚步,观看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表演,当鼓声jiá rán ér zhǐ__________时,耳畔萦绕着一声渺远的鸡啼,跟随吴伯箫暖融融的灯笼火光,感受一盏灯笼中蕴含的人情世故 , 畅想烈火燎原的盛况;在科学小品文中,我们与定期迁徙的大雁一起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让寒冷的冬季不再jiān mò__________;与小小的沙砾翻越山麓,破解“海枯石烂”的密码……在游记散文中,我们与梁衡一同听壶口瀑布振聋发聩的涛声,看前呼后拥的黄河水畅快驰骋,叹黄河一旦被压迫竟会怒不可遏地奋力抗争的个性;在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目睹各拉丹冬晶莹连绵的冰峰,感受山风的chuān liú bù xī__________,慨叹大自然的伟力和永恒……语文书里的山啊水啊,都令我们心驰神往。相约语文,尽情畅游语文世界,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jiá rán ér zhǐ(2)jiān mò(3)chuān liú bù xī
(2)、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 B、人情世故 C、振聋发聩 D、怒不可遏(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相约语文,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尽情畅游语文世界! B、相约语文,尽情奔赴语文世界,畅游诗意的语文之旅! C、让我们相约语文,尽情畅游语文世界,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 D、让我们相约语文,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尽情畅游语文世界! -
16、请你根据下面的知识卡片说说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言外之意。
知识卡片:
明代的黄凤池编辑的《梅兰竹菊四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梅、兰、竹、菊”由此喻为花中四君子,广被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及托物言志。君子指的是道德修养高的人。
-
17、默写古诗文。
(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2)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外户而不闭。(《礼记•大道之行也》)
(3)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4)请把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默写完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
(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开送别诗之新风的名句是: , 。
(6)《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描写老人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为了让本次活动得以延续,使精神之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J12联盟文学社”准备出版名为《追光》的期刊,“J12联盟文学社”希望你发现身边值得讴歌的真人真事,积极投稿。
要求:(1)围绕某种精神选材,题目自拟;
(2)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及抒情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为了遴选的公平性,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入选后将进行替换);
(4)文章不少于500字。
-
19、走近吕蒙,感受他从“吴下阿蒙”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蜕变,学习他的精神品质,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孔明泽中梁甫吟,著表行师肯倩①人?
吕蒙孜孜窥往事,知新益解图当今。
(节选自苏籀《古劝学行》)
【注】①倩(qìng):请(人做事)。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丙】
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①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至羽所置江边屯候② , 尽收缚之。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与蒙同为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宫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③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
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使还,私相问迅,咸④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注】①舳舻(zhú lú):首尾相接的船只。②屯候:哨所。③存恤:慰问、救济。④咸:都。
(1)、根据表格信息,借鉴方法,解释加点字词。方法借鉴
诗文句子
字词释义
课内迁移法: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吕蒙孜孜窥往事
(1)
查字典法:“伏”的常见解释:①趴下,匍匐;②隐藏,埋伏;③制服,降服。
尽伏其精兵舳舻中
(2)(填序号)
成语推断法:浅尝辄止
蒙辄厚遇其使
(3)
语境推断法:根据句子或全文推测其义
众皆委羽而降
(4)
(2)、给【丙】文中的画 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蒙 麾 下 士 与 蒙 同 为 汝 南 人 取 民 家 一 笠 以 覆 官 铠。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4)、作者是以赞美吕蒙为目的,【甲】诗中写到诸葛亮的目的是什么?(5)、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吕蒙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
20、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全球票房过百亿《哪吒之魔童闹海》:一场关乎“文化”的成功“闹海”
①2025年2月13日,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单一市场票房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约14亿美元)的壮举,刷新全球影史纪录,成为中国首部跻身“百亿俱乐部”的动画电影。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北美市场的票房纪录,更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位列第17位,剑指前五。从“魔童降世”到“魔童闹海”,哪吒这一传统神话IP的涅槃重生,不仅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全球宣言;而文化消费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共同演绎了一场文化盛宴与经济繁荣的共舞。
(来源:闪电新闻)
材料二:导演谈《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作理念
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分享了影片的创作初衷。他表示,哪吒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古老的神话故事在现代社会中产生新的共鸣。”
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导演团队在剧本创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他们深入研究了各种版本的哪吒故事,从传统神话典籍到民间传说,力求挖掘出哪吒形象最核心的精神内涵。在角色塑造方面,导演大胆创新,赋予了哪吒更加立体的性格特点。“我们希望哪吒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有着成长烦恼、内心挣扎的年轻人。这样的角色更容易让现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③在动画制作上,导演团队也下足了功夫。他们采用了先进的动画技术,力求呈现出最精美的画面效果。同时,在音乐创作上,影片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京剧唱腔、民族乐器演奏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来源:导演采访)
材料三:票房破百亿!《哪吒2》靠什么赢得市场?
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百亿元大关,有望冲击更多全球票房纪录,给人以深刻启示。
②138家公司组成动画界的“万龙甲”,4000余名创作者合力托举,1900多个特效镜头、1万多个特效元素……《哪吒之魔童闹海》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不仅有力展现我国动画电影制作的高超水准,更折射出我国优秀艺术创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解读与演绎。
③导演说“一定要做观众没见过的东西”,创新正是这一电影赢得观众的价值内核。好作品不愁没观众,好产品不缺消费者。亿万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正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活力所在;充分发挥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作用,是赢得消费者的不竭动力。
④今天,我国消费市场呈现“需求升级”“重心下沉”趋势,蕴藏新赛道、新机遇。以“敢为人先”的魄力不断开掘蓝海,用“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锐气打磨产品、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底气十足、动力十足。
(来源:《人民日报》)
材料四:观众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评价
评价维度
评分(满分10分)
评价内容
剧情
8.5
剧情紧凑,有反转,将传统故事讲出了新意,让人眼前一亮。
画面
9.0
动画制作精良,美不胜收,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壁纸。
文化内涵
8.0
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有创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诠释。
角色塑造
8.5
哪吒等角色性格鲜明,形象饱满,让人印象深刻。
(来源:某知名影评网站)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精彩剧情、精美制作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成为中国首部跻身“百亿俱乐部”的动画电影。 B、导演团队为挖掘哪吒形象的核心精神内涵,深入研究了从传统神话典籍到民间传说的各种版本的哪吒故事。 C、电影坚持文化与科技融合折射出主创团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解读与演绎,却未能很好地展现我国动画电影制作的高超水准。 D、从观众评价来看,影片在剧情、画面、文化内涵和角色塑造等方面都得到了较高认可。(2)、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原因。(3)、主创团队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结合材料,也可结合《哪吒之魔童闹海》影片内容,在微博上给饺子导演私信留言,发表你的感想。(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