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长江白鲟已经灭绝,儒艮被列为濒危或极危物种,这表明全球动物灭绝现象正在加剧。
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中国积极采取珍稀物种保护措施。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为期10年的全面禁渔。同时建立了“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在陕西汉中朱鹮保护区运用“5G+AI”技术实现98.6%的巢区全覆盖监测,实时监测朱鹮的活动和生存环境变化,成功使朱鹮种群从1981年的7只恢复至9000余只。目前该保护区物种丰富,植物种类多达2560种,动物种类有534种 , 彰显了我国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
(1)、上文提及的长江白鲟,其呼吸器官是 , 雌性儒艮有怀抱幼崽浮出水面哺乳的习惯,其生殖发育方式是。这两种动物体内均有 , 属于脊椎动物。(2)、实施“十年禁渔”的直接目的是减少对长江生态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划线部分体现了该保护区的多样性,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朱鹮属于(填“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5G+AI”技术通过分析数据可精准保护朱鹮的并监测其生存习性。(4)、作为中学生,参观保护区时,如何减少对保护区的生态干扰?请写出一项具体措施:。 -
2、2024年巴黎举办了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健将们赛场上奋力拼搏。比赛中人体的各器官各司其职,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请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发令枪响引起选手图甲的①振动,此振动刺激了内耳中②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有关神经再将信息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听觉,运动员迅速起跑。这种反射属于(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2)、比赛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运动员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大口吸气时,图乙中的肋间肌和膈肌处于状态。(3)、运动过程中,吸入的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后,血液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填“动脉血”或“静脉血”)。氧经过肺循环最先到达图丙中的C , 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氧进入骨骼肌细胞后,主要在内参与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为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4)、运动前充分热身有利于图丁的结构(填序号)能够分泌一定的滑液,使关节更灵活;同时结构(填序号)可以缓冲运动时产生的震动,减少损伤。热身不充分,导致③从⑤脱落的现象称为。
-
3、青少年应掌握必要的急救常识,下列急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发现有人触电时,赶紧上前拉一把 B、遇到严重受伤的同学要立即抬到医务室 C、对溺水者急救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D、受伤时血液缓慢流出,在远心端包扎
-
4、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人生的基础。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合理安排时间,按时作息 B、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C、坚持体育锻炼,强健体魄 D、多吃高脂肪食品,增强体质
-
5、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经蚊虫叮咬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型脑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乙型脑炎病毒是该病的传染源 C、防蚊灭蚊可切断该病的传播途径 D、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属于计划免疫
-
6、我国科学家把生活在寒温带的一种“美洲拟蝴蝶鱼”的抗冻基因转移到番茄细胞的DNA上,培育出了抗冻番茄。抗冻番茄品种的培育主要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A、杂交 B、转基因 C、克隆 D、植物组织培养
-
7、米醋是常用的调味品,小陈同学对米醋的酿造方法产生兴趣,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酿醋工艺。如图是小陈查阅资料后整理的制醋工序。请完成下面小题。(1)、制醋所用的糯米,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A、淀粉 B、脂质 C、蛋白质 D、维生素(2)、制醋过程中会用到酵母菌和醋酸菌,关于这两者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细胞核 B、都能出芽生殖 C、都有细胞壁 D、都能产生芽孢(3)、应该在以下哪一步骤中接种酵母菌A、① B、② C、③ D、④(4)、关于制醋工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糯米为微生物提供了有机物 B、糯米蒸熟后要趁热拌入菌种 C、生产设备要消毒以免产生杂菌 D、灭菌有利于延长米醋的保质期(5)、发酵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制作,下列不属于发酵食品的是( )A、鱼露 B、豆酱 C、酱油 D、豆油
-
8、小丽在学习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内容后对家庭成员展开调查,发现有部分成员能卷舌,部分不能卷舌,将不同对夫妻和子代的性状统计如下表。请完成下面小题。
组别
亲代性状
子代性状
甲
能卷舌×不能卷舌
两个孩子全部能卷舌
乙
能卷舌×能卷舌
一个孩子能卷舌,一个孩子不能卷舌
丙
能卷舌×不能卷舌
一个孩子能卷舌,一个孩子不能卷舌
(1)、上述表格能确定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从__________组亲子代可判断出来( )A、不能卷舌,甲 B、不能卷舌,乙 C、能卷舌,乙 D、能卷舌,丙(2)、丙组夫妻生育第三个孩子为卷舌的概率为( )A、0% B、25% C、50% D、100%(3)、下图为小丽的性别遗传示意图,如果小丽的一条X染色体来自外婆,那么另一条X染色体来自奶奶的可能性为( )A、50% B、25% C、100% D、0(4)、如图是与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的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②在人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C、②相同的个体,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由于父亲提供更多②,孩子与父亲都是卷舌 -
9、褪黑素是由大脑松果体分泌的,能调节昼夜节律和改善睡眠的一种激素。黑暗环境可刺激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而蓝光环境会抑制其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泌褪黑素的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B、该反射弧由①②③④⑤构成,感受器在视网膜 C、光线穿过角膜、瞳孔等结构到达视网膜形成视觉 D、睡前看手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
-
10、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人体在安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人体在休息状态主要通过尿液排出水分 B、人体在运动状态主要通过汗液排出水分 C、人体在休息和运动下散失水分量几乎一致 D、人体在运动后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水分
-
11、肠道显微胶囊是可吞咽的小型设备(如图1),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结合图2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吞入后依次经过①→④→⑥→③ B、可进入②,②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C、可进入④,④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D、可进入⑥,⑥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
12、研究人员在广东连山发现一两栖动物新物种连山角蟾。下列关于连山角蟾叙述错误的是( )A、要经过变态发育 B、幼体必须在水中生活 C、可以减少林间虫害 D、成体仅靠肺完成呼吸
-
13、同学们在稻田里看到大量红色桑葚状的动物卵块,查阅资料得知,这些是入侵生物福寿螺的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用福寿螺易感染寄生虫 B、应使用大量化学药剂消灭 C、福寿螺会啃食秧苗导致减产 D、福寿螺抢占贝类空间,破坏生态
-
14、某同学为“保护我国珍稀植物”主题活动设计的标志如图,其中包括了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和“大熊猫”红豆杉。这两种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B、有根、茎、叶的分化 C、叶内没有输导组织 D、生长期间会开花
-
15、2024年11月,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后的沙地栽上固沙苗木,3046公里绿色阻沙防护带全面锁边“合龙”,标志着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建成,有效阻止沙漠扩展,提升了生态功能。请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属于限制水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种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空气 B、阳光 C、水分 D、土壤(2)、胡杨因根系特点成为一种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胡杨为适应干旱环境进化出发达的根系 B、根系特点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发达的根系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D、胡杨树根部吸水部位为根尖的成熟区(3)、下图为沙漠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过程的先后顺序为a→b→c B、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明显 C、该图也能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D、分裂产生的新细胞遗传物质相同(4)、下列关于沙漠植物对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 )A、蒸腾作用耗水过多,加剧沙漠干旱 B、植物根系的固沙作用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C、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D、植物为荒漠中的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
16、下列关于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A、物像模糊——换用高倍物镜 B、物像偏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C、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D、镜头污染——使用纱布进行擦拭
-
17、无土栽培是现代化农场的一种常见栽培方式,栽培过程中需经常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目的是为了促进植物根部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运输作用 D、蒸腾作用
-
1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关于桃树和鳜鱼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叶肉和鱼肉均属于肌肉组织 C、桃花和鱼鳍均属于器官 D、桃树比鳜鱼少了系统这一层次
-
19、广东南岭地区发展“林下养殖”模式,禽类以林中的昆虫和草籽为食,其粪便也作为肥料促进树木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林中昆虫和草本植物是生产者 B、能量最终来源于禽类的饲料 C、草本植物→昆虫→禽类为其中一条食物链 D、若要构成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
-
20、我国科学家利用光能,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用11步化学反应人工合成淀粉。在植物细胞内,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