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和镜头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动c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B、视野范围最大的镜头组合是②和④ C、转动d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D、当视野太暗时,可以调节g,选择凹面镜
  • 2、家鸽的结构适于空中飞翔,它的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输。
    (1)、家鸽减轻体重,适于飞行的特点有哪些?(写出两条)。
    (2)、飞行过程中,家鸽的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3)、科研人员在研究“家鸽嗅觉与导航定位是否有关系”时进行了多次实验。

    第一步:将多只家鸽分为两组,A组用一定量的木犀草素溶液麻醉家鸽嗅觉,B组用等量的(填“木犀草素溶液”或“清水”)处理作为对照。

    第二步:在良好天气下,选择不同距离放飞后,记录归巢时间,计算出归巢速度,每种距离各测三次,求

    结果如图甲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放飞距离较近时,A、B两组差异不太明显,放飞距离较远时,两组出现了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4)、由于雾霾会影响家鸽的视线,所以科研人员在研究雾霾对家鸽归巢的影响时,假设随着雾霾严重程度的增加,家鸽归巢的速度减慢。他们在不同雾霾程度下,在同一地点放飞1 500 只家鸽,多次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结果。

    ①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②图乙所示实验结果是否支持研究人员的假设,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

  • 3、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捆扎鲫鱼鱼鳍的方法进行研究,如图分别表示他们对鲫鱼的某种鳍进行处理的方法,请回答。

    (1)、本实验可以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2)、经A处理过的鲫鱼放回水中后,看到的现象是鲫鱼运动方向不稳定,说明尾鳍在游泳中具有的作用。
    (3)、经B处理过的鲫鱼放回水中后,发现鱼体失去平衡,说明背鳍对起作用。
    (4)、在捉鲫鱼时,发现鱼的身体很滑,鱼很容易滑脱,这是因为鲫鱼的身体呈型且表面分泌大量黏液,这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5)、在该探究实验中,还应该设立组,即对鱼鳍不捆绑,在水中进行观察。
  • 4、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食醋对亚硝酸盐的产生有影响。研究方案如下:取4个一样的菜坛,放入等量的同种白菜和7%的盐水,再分别加入浓度为0、0.3%、0.6%和0.9%的等量食醋,置于相同的环境中密封(只在检测时打开)。每天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测10天,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食醋的作用均下降 B、亚硝酸盐含量在第3天时均已达到峰值 C、添加食醋对亚硝酸盐的产生有促进效果 D、不加食醋,在腌制7天后食用比较合适
  • 5、如图为“探究牛奶变质原因”的实验装置,三支试管均放置于25℃的环境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置数天后③中牛奶最先变质 B、据图推测①中牛奶比②中的先变质 C、实验中使牛奶变质的细菌全都来自空气 D、由实验可知,牛奶打开包装后应尽快饮用
  • 6、某同学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在提出问题环节,提出的问题中不合理的是(   )
    A、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 B、喷洒消毒液后的环境中,还有细菌吗 C、哪种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比较多 D、为什么冰箱中细菌和真菌繁殖很慢
  • 7、在载玻片的a处滴一滴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在c处滴一滴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b处为草履虫培养液,三者之间用培养液形成连桥,一段时间后,发现草履虫聚集到c处,该现象能够说明(   )

    A、草履虫是真核生物 B、食盐水对草履虫是有利刺激 C、草履虫具有趋性 D、草履虫细胞质能够流动,加快了草履虫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 8、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中,目的与操作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

    操作

    目的

    A

    制作临时装片

    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边缘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

    防止液体溢出污染装片

    B

    观察青霉

    使用显微镜

    观察孢子着生状态及颜色

    C

    观察种子的结构

    使用碘液

    鉴定玉米种子中营养物质的储存部位

    D

    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

    灭菌的培养基和培养皿

    排除杂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A、A B、B C、C D、D
  • 9、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 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体重为1500克的雀鹰,一昼夜能吃掉800~1000克肉。

    资料二 人与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及每分钟心搏次数的比较。

     

    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

    每分钟心搏次数/次

    0.42

    72

    1.71

    135~244

    金丝雀

    1.68

    514

    蜂鸟

    2.37

    615

    资料三 洞熊是一种史前动物,它与熊猫、棕熊同属于哺乳动物。洞熊体型巨大。科学研究发现,洞熊拥有强壮的颌骨,牙齿大而平,居住地周围只生长密集的植被,这一切都表明,洞熊灭绝的原因,相比之下,棕熊的食物有水果、蜂蜜、鱼等,丰富的饮食结构使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从而能广泛分布。

    (1)、资料一说明,鸟消化的特点是食量 , 消化食物时间及时排出。
    (2)、资料二说明,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 , 每分钟心搏次数
    (3)、鸟的消化特点和心脏的特点有利于其在飞行过程中获得充足的和大量的 , 这些特点和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
    (4)、由资料三得知,洞熊是草食动物,它适应草食生活的结构特点是。与肉食动物相比,它没有齿。
    (5)、洞熊和熊猫、棕熊同属于哺乳动物,雌性用自己的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从而提高了后代的
    (6)、洞熊灭绝,而棕熊可以存活至今、分布广泛的原因是
  • 10、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 血吸虫体长仅十几毫米,它的身体前端有口吸盘和腹吸盘,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小肠壁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使人产生贫血症状,甚至死亡。血吸虫的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成幼虫————毛蚴。毛蚴会钻入软体动物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毛蚴和尾蚴属于幼虫阶段。尾蚴从钉螺体内逸出后,密布在水面,待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

    资料二 鲨鱼属于脊椎动物门,软骨鱼纲,板鳃亚纲,海生,少数种类进入淡水,为一群游速快的中大型海洋鱼类。“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由于人们对鲨鱼“鱼翅”的大量食用,目前全球有八种鲨鱼濒临灭绝。其实“鱼翅”营养价值不及猪皮,其中超标的汞更会危及人体的健康。

    (1)、下列与资料一中的血吸虫最相似的动物是____(填序号)。
    A、小麦线虫 B、钩虫 C、水蛭 D、猪肉绦虫
    (2)、根据资料一,为了预防血吸虫病,我们可以消灭血吸虫的中间寄主————。该中间寄主与(填动物名称,写出一例即可)属于同一类动物。
    (3)、资料二中,鲨鱼的“鱼翅”,实际上是鲨鱼的 , 鲨鱼依靠它在水中控制方向,保持平衡。鲨鱼的能够在水中感:知水流的速度和方向。
    (4)、为了保护鲨鱼,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写一条即可)。
  • 11、请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被称为“蛙类杀手”的蛙壶菌导致了世界各地500多种两栖动物的数量减少,其中90种现已灭绝。蛙壶菌主要破坏两栖动物的皮肤,在宿主体内繁殖,直到产生新的孢子后离开宿主,并寻找新的宿主。而皮肤功能遭到严重损害的两栖类动物不久就会死亡。

    资料二 很多两栖动物都有再生能力,蝾螈尤其出色,它不仅可以再生四肢、尾巴,还可以恢复心脏和大脑,并且不会留下任何疤痕或迹象。

    (1)、根据资料一可以判断,蛙壶菌属于微生物类群中的 , 其生活方式为。蛙壶菌有而大肠杆菌没有的结构有
    (2)、两栖动物在皮肤遭到损害后,更容易死亡的原因是
    (3)、资料二中蝾螈再生的心脏和大脑都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组成它们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的结果。
  • 12、水獭是食肉目、鼬科、水獭属的动物。根据以下资料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在中国,一共分布有三种水獭,分别是欧亚水獭、亚洲小爪水獭和江獭。水獭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对栖息地破坏和污染非常敏感。水獭一般在冬季产崽,每胎产1~5崽,哺乳期约50天。8个星期后,雌兽便带着幼崽出巢活动,一开始只能在地面上缓慢爬行,然后雌兽开始教幼崽游泳,大约7天后幼崽就能游得很好了,接着就开始练习捕鱼。

    A、为保护水獭,人类活动必须避免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和污染 B、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爬行动物 C、体毛起着保温作用 D、雌兽产崽说明生物能繁殖
  • 13、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如图)。它有三层细胞膜,没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下列生物中比支原体结构更简单的是(   )

    A、细菌 B、青霉 C、珊瑚虫 D、流感病毒
  • 14、距今3.5亿至2.5亿年前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地球上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这一时期两栖动物种类繁多,称为两栖动物时代。2.5亿年前至今,地球上气候逐渐干燥,部分地区出现了沙漠,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变小。根据资料分析,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种类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A、在水中完成受精 B、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 C、水域面积减小 D、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 15、双名法: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即属名++命名者姓名(可:省略)。
  • 16、分类等级规律:分类单位等级越高,包含的物种越 , 其中生物的共同特征越 , 亲缘关系越;分类单位等级越低,包含的物种越 , 物种间的相似特征越 , 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 17、分类单位: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每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
  • 18、病毒

    下才能看到;寄生在内;利用内的物质,依靠自己中的遗传信息,制造出新病毒;种类包括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由和内部的组成,没有结构。

  • 19、细菌和真菌的异同
     

    细菌

    真菌

    不同

    形态特点

    个体十分微小

    个体差别较大,也有大型的真菌

    结构特点

    单细胞个体,有的有荚膜和鞭毛

    少数为单细胞个体,多数为多细胞个体,具有

    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酵母菌也可出芽生殖

    营养方式

    大部分异养

    异养

    相同

    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无

  • 20、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1)、观察酵母菌: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能看到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细胞中有明显的 , 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在进行出芽生殖。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 , 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被染色的
    (2)、观察青霉: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的橘子皮,能看到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是 , 菌丝顶端长有成串的孢子。用挑取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白色菌丝、着生状态呈的青绿色孢子。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