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可以调节人体昼夜节律。当人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光暗信号会引起反射活动,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如图所示。可见光中的蓝光对褪黑素分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起分泌褪黑素的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B、分泌褪黑素反射的反射弧由①②③④⑤构成,视网膜是感受器 C、光线依次穿过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到达视网膜 D、睡前长时间看手机,手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
  • 2、某研究小组用大小、生理状况等均相同的健康大鼠进行实验,探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实验方法和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大鼠组别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持续4周)

    血糖检测值(mmol/L)

    实验前测

    实验后测

    甲组10只

    不作处理

    每天灌喂蒸馏水定量饲喂相同饲料

    3.85

    3.94

    乙组10只

    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大鼠

    每天灌喂蒸馏水定量饲喂相同饲料

    19.46

    19.00

    丙组10只

    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大鼠

    每天灌喂桑叶提取液定量饲喂相同饲料

    18.62

    10.12

    A、甲组大鼠血糖值正常,是因为其胰岛能分泌正常水平的胰岛素 B、实验中灌喂蒸馏水、桑叶提取液的量应相同,避免结果具有偶然性 C、乙、丙两组实验说明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降血糖效果 D、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推测,桑叶提取液对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作用
  • 3、入侵生物豚草常与本地植物鬼针草混生在一起。某研究小组模拟不同酸雨环境对豚草和鬼针草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生的豚草与鬼针草会争夺阳光、水分、有机物和生存空间等,存在竞争关系 B、酸雨pH值越小,对鬼针草株高的影响越显著,体现环境能影响生物 C、酸雨pH值越小,豚草与鬼针草的株高差距越明显,说明豚草更适应酸性环境 D、豚草进一步扩散会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可能破坏生态平衡
  • 4、下列关于生物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酵母菌时,使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明显的液泡 B、探究叶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时,需要使用黑色不透光容器盛放叶片 C、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时,设置的对照组不用滴加唾液 D、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运动时,玻片移动方向要与视野中草履虫运动方向相反
  •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胰腺是兼具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如下图所示)。胰腺中的胰岛是内分泌部,呈小岛状,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胰岛中有多种内分泌细胞,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胰岛 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

    胰腺的外分泌物为胰液,由胰腺中的腺泡细胞分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进入小肠,参与蛋白质、脂肪、淀粉等各类物质的进一步消化。食物的性状、气味以及食物对口腔、食道、胃和小肠的刺激都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胰液的分泌。

    急性胰腺炎是胰液中的消化酶被异常激活后,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进行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因素有很多,如酗酒、暴饮暴食、长期高脂高蛋白饮食等。急性胰腺炎患者在饮食方面要严格控制,急性期要严格禁食,待症状稍微缓解后要以清淡的流食为主,严格限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选填“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人看到美味的食物后分泌胰液,属于(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血液流经胰岛后,氧气含量(选填“升高”或“降低”)。胰岛分泌的激素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先后到达心脏的四个腔,最后到达的腔是
    (3)、食物中的蛋白质在 (填器官名称)中被初步分解。胰液、肠液中的消化酶将脂肪最终分解为 , 被小肠吸收。
    (4)、根据材料,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稍微缓解后,推荐其食用       (单选)。
    A、米汤 B、老母鸡汤 C、鲫鱼汤 D、牛奶
    (5)、根据材料,请就健康生活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 6、我国早在3 000多年前就已经将野生原鸡驯化培育成家鸡,并逐渐选育出许多优良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鸡的发育过程示意图。

    结构A是 , 其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在①-③的发育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分裂、生长和。鸡蛋在孵化过程中质量(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家鸡的羽毛有翻毛、轻度翻毛、非翻毛三种表现性状,如图2所示。这三种表现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A、a控制。相关杂交实验如图3 所示。

    ①亲本非翻毛鸡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中有个a基因,子代轻度翻毛鸡的基因组成是

    ②若轻度翻毛鸡的雌性和雄性个体相互杂交,产生的子代有种基因组成,理论上子代中翻毛鸡所占的比例为

  • 7、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河蟹)是我国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种养模式之一。图1是水稻与河蟹共生系统示意图,图2中a-f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a。河蟹以杂草为食;b。河蟹松土;c。河蟹捕食害虫;d。河蟹的排泄物肥田;e。水稻净水;f。水稻保护河蟹,降低河蟹被鸟捕食的概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动物分类角度分析,中华绒螯蟹属于(选填“扁形”“环节”或“节肢”)动物。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水稻和杂草属于。图1中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生存,其中阳光、空气、土壤等属于因素。
    (2)、请写出图中一条含4个环节的食物链:。水稻根尖的区是吸收水中含氮、磷的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能净化水质,有利于河蟹生长。
    (3)、河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生长。据图分析,下列解释合理的有        (多选)。
    A、河蟹以杂草为食,降低水稻与杂草之间的竞争 B、河蟹爬行能松土透气,促进水稻根系的呼吸作用 C、河蟹捕食害虫,减少害虫对水稻的伤害 D、河蟹的排泄物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能量循环利用
    (4)、河蟹能防治杂草和害虫,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生物多样性,该防治方法于防治。
  • 8、娃娃菜是我国广泛种植的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下图是娃娃菜叶肉细胞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①和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娃娃菜的叶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叶脉中的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2)、过程(填序号)表示呼吸作用。该过程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一种叫作的物质中。
    (3)、已有研究表明,高温能显著降低娃娃菜的光合速率。为了缓解高温胁迫对娃娃菜光合速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分别向5组娃娃菜喷施不同浓度的BR(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高温(38℃)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

    ①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②与对照组相比,喷施BR 提高了高温胁迫下娃娃菜的光合速率,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原因:喷施BR,

    ③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农民在高温天气对娃娃菜喷施浓度为mg/L左右的BR。

  • 9、果蝇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用 XX表示,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用XY 表示。下图是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果蝇为雄性,有4对常染色体 B、图中染色体共有 5 种形态 C、图中染色体上共有8个基因 D、组成染色体的成分都携带遗传信息
  • 10、随意丢弃的废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某同学探究了废电池浸出液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和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有两片子叶 B、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早于胚根从破裂的种皮中长出来 C、本实验中,水稻种子的大小、空气、温度等因素属于无关变量 D、由实验结果可知,废电池浸出液对胚芽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胚根
  • 11、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 C、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 12、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我国自主研发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含有毒性减弱的甲型肝炎病毒),免疫效果好,接种方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型肝炎病毒无细胞结构 B、甲肝减毒活疫苗相当于抗体 C、甲肝减毒活疫苗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D、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 13、下图为科研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小鼠 A 的流程,该生物工程技术为(  )

    A、杂交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动物克隆技术 D、太空育种技术
  • 14、当蝙蝠离夜蛾较近时,夜蛾会采取不定向飞行,以躲避蝙蝠的捕食。但当蝙蝠离它们较远时,它们就会采取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飞出蝙蝠的有效搜寻区。夜蛾的这种行为属于(  )
    A、争斗行为 B、繁殖行为 C、觅食行为 D、防御行为
  • 15、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下图是某同学解剖一朵油菜花的展示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油菜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来 B、图中的萼片和花瓣组成花冠,是花的主要结构 C、图中有4枚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D、图中有1枚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 16、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番茄叶表皮气孔和鲫鱼红细胞,观察到的物像如图1、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l中的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欲将图2所示视野调亮,可通过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来实现 C、欲将图2方框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保卫细胞和鲫鱼红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 17、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取新鲜的菠菜叶,用直径为8mm的打孔器打出圆形小叶片(避开大的叶脉,如图1),将圆形小叶片置于注射器内,用橡皮塞封住针孔(如图2),快速多次抽拉活塞,排出叶片内原有的气体,放入黑暗处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备用。再按照下表进行实验操作:

    序号

    操作步骤

    烧杯1

    烧杯2

    烧杯3

    烧杯4

    烧杯5

    加入100mL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为叶片提 供二氧化碳)

    蒸馏水

    0.5%的碳酸氢钠溶液

    1.5%的碳酸氢钠溶液

    2.5%的碳酸氢钠溶液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放入圆形小叶片

    20个

    20个

    20个

    20个

    20个

    将烧杯1-5等距离摆放在LED灯周围(如图3),照射8min,观察并记录圆形小叶片浮起的数量

    重复步骤①-③三次,计算平均值

    0个

    4个

    18个

    20个

    9个

    (1)、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2)、实验中,烧杯底部圆形小叶片上浮的原因是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该实验过程中减小误差的操作有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5)、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对实验结果产生疑问:“为什么在浓度为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圆形小叶片上浮的个数反而减少了呢?”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组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大部分处于关闭状态(如图4),由此推测,圆形小叶片上浮个数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18、茶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茶树种植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不仅会影响茶叶的质量,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科研工作者开展了茶树—艾蒿间作的研究。茶小绿叶蝉是茶园中普遍存在、危害程度较大的害虫,蜘蛛是茶小绿叶蝉的天敌。下图是茶树—艾蒿间作(以下简称“间作”)和茶树单作(以下简称“单作”)茶园中蜘蛛数量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析,茶树与艾蒿都属于
    (2)、根据题干信息,写出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3)、茶小绿叶蝉的数量高峰期在5-6月,此时期内,与单作相比,间作茶园中茶小绿叶蝉的数量显著减少,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
    (4)、间作茶园中,艾蒿挥发物对茶橙瘿螨、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具有驱避作用,同时茶树根部土壤中的氮、钾等显著增加。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与单作相比,间作茶园的优势是
    (5)、艾蒿上生有瓢虫、草蛉等益虫,增加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间作茶园生态系统的能力。
  • 19、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结核病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①-③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发结核病的结核杆菌属于
    (2)、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结核杆菌被吸入肺泡后,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和杀伤部分结核杆菌,引起炎症反应。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免疫。
    (3)、结核杆菌除引发肺部病变,还会经肺静脉到达心脏的(填心腔名称),再通过(填序号)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引发多器官的病变。
    (4)、为预防结核病的传播,正确的做法有____(多选)。
    A、及时隔离结核病患者 B、多开窗通风,保持环境卫生 C、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D、计划接种流感疫苗
  • 20、考古工作者在贵州省安顺市发现了目前全球最早的“龙蛋共存”恐龙化石群,丰富了生物进化研究的素材。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记录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恐龙的灭绝与生存环境剧烈变化无关 C、恐龙与人类在进化上不具有共同祖先 D、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
上一页 240 241 242 243 2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