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A、种子在播种前浸种——满足种子萌发对水的需求 B、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 C、储存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D、春季早播前松土——满足种子萌发对氧气的需求
  • 2、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B、细胞分裂遗传物质不改变,而细胞分化造成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C、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 D、分生组织能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上皮组织、营养组织等多种组织
  • 3、小明有一份生物样品,从外形上分辨不出取自植物还是动物,小明将其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下列不能作为其判断依据的是(  )
    A、细胞壁 B、液泡 C、叶绿体 D、线粒体
  • 4、观察法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和使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B、用显微镜观察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b” C、将物镜由10×换成40×,视野将变小、物像变大、细胞数量变少 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 5、某校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I和图Ⅱ:

    下面两组同学对图I和图Ⅱ分析,表达和交流正确的是(  )

    A、图I和图Ⅱ中的生产者分别是丁和C B、图I和图Ⅱ中的生物组成了生态系统 C、图I构成的生态系统比图Ⅱ构成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D、图I中甲体内所含的有毒物质最多
  • 6、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发展新技术。

    【资料一】“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拟南芥和水稻这两种植物是此次太空授课的主角。它们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

    【资料二】针对沙漠蝗虫席卷非洲之角和西南亚各国灾情,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利用卫星遥感及相关数据,对沙漠蝗虫灾情开展动态监测预警,为中国防控蝗灾入侵提供依据。

    【资料三】2023年1月,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首次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对现存奶牛群体中的百吨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并用于良种奶牛高效繁育。该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避免了引进活牛的生物安全风险,极大地挽救了濒临淘汰的优质种质资源。

    (1)、根据资料一,拟南芥和水稻在太空中的培育属于(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太空诱变获得的水稻种子经过选择,培育出高产、口感好及营养丰富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为育种。
    (3)、资料二中,沙漠蝗虫对粮食作物危害严重,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开展统防统治。在蝗灾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其发育过程的时期。专家引入天敌如鸡鸭、鸟类、蛙类等来消灭沙漠蝗虫的方法都属于
    (4)、图一为沙漠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其中A点到C点选择喷洒药剂,C点到E点则利用天敌防治。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哪种方法更优呢?请说明理由:
    (5)、根据资料三,图二是克隆小奶牛的技术路线图,将重组细胞植入牛3的子宫里进行发育,几个月后,牛3分娩产下小奶牛,若牛1雄性,牛2为雌性,则小奶牛的性别为
  • 7、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光照强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如图装置开展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

    ①距离60W的灯泡30cm、20cm、10cm处,分别安放一个相同的装置(如图一),并标记A组、B组、C组。

    ②向三组装置内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和清水。

    ③晚上,打开灯泡的开关,观察并记录试管中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目,重复三次求平均值,绘制成柱形图(如图二)。

    (1)、实验中气泡内气体是 , 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表示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越强。
    (2)、该实验的变量是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若继续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兴趣小组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D组,你认为D组应该如何设置?
  • 8、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A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呼吸。
    (2)、B是一种农业害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坚韧的 , 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3)、C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生活在水中,用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稻田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放养青蛙的好处是
    (4)、D的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
    (5)、与D相比,E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征是
  • 9、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和绿色植物之间物质和能量的关联,其中a、b、c、d表示物质,A、B、C、D表示心脏的腔,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1-10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和人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植被中,占据了主体。
    (2)、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在人体消化道中转化为葡萄糖,参与消化的消化液有
    (3)、植物释放到大气中的物质a,经【①】过程进入肺泡,再依次透过进入5中的血液,经路径进入脑(用图中的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
    (4)、脑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b经【②】过程排出体外,此时,肋骨间的肌肉状态是(选填“收缩”或“舒张”)。
    (5)、脑细胞活动产生的多余水分,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肾脏经过两个过程形成尿液,最后又可被绿色植物利用。
  • 10、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公认的黄金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将玉米称为人类膳食结构的平衡大使。下图为玉米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部分形态结构及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粒玉米是由图三中的【】发育成的,玉米幼苗是由发育而来。
    (2)、图一中的A→B过程,农民伯伯播种前常将A适当浸泡,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3)、将30粒经过清水浸泡的玉米种子平均分成3组,分别做如下处理:

    组别

    1

    2

    3

    处理方式

    将胚乳全部切掉

    将胚乳切掉一半

    不做处理

    几天后,第1组种子没有萌发,第2组种子萌发长成的幼苗纤弱,第3组种子萌发长成的幼苗健壮,这说明

    (4)、图四是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细胞干重变化,其中BC段曲线上升的原因
    (5)、我国玉米资源丰富,形成了四平头、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等杂种优势群,种植面积最大的有60多个玉米品种,说明我国玉米植物的多样性资源丰富。
  • 11、皮肤能防止病原体侵入人体,下列选项中与这种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某人接触花粉等而出现过敏现象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D、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 12、如图为某家族高雪氏病(一种脂代谢紊乱病)的遗传图谱,Ⅰ、Ⅱ、Ⅲ分别表示三代人,相应基因用D、d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遗传图谱可知,高雪氏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B、3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22条+X或22条+Y C、1基因组成是Dd,Ⅱ4基因组成是DD或Dd D、7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由Ⅰ2传来
  • 13、如图所示为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

    A、a、b、c B、a、b、X C、a、b、c、X D、a、a、b、b、c、c、X、X
  • 14、如图为植物繁殖的几种方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想要大量快速获得新个体,常采用图一至图四所示的繁殖方式 B、图四中为保证①的成活,应使①与②的木质部紧密结合 C、为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可以选择图一所示繁殖方式 D、图五所示繁殖方式繁殖速度较慢,但可以获得新品种
  • 15、小莉在学习了人类利用细菌、真菌制作食品后,回家发现家里有很多发酵食品。以下发酵食品所用菌种在分类上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       )
    A、腐乳 B、米酒 C、酸奶 D、酱油
  • 16、草莓的果实肉多且味道甜美,动物食用后,获得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未消化的草莓种子随动物粪便排出。这种现象反映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些作用(       )

    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物质循环       ③传播植物种子       ④帮助植物传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7、为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小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记录小鼠从“迷宫”入口到出口所用时间的数据如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A、若在a、b、c三处也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一定会增加 B、用一只小鼠做一次实验即可得出准确实验结论 C、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永远不会忘记“迷宫”路线 D、一般来说,小鼠比壁虎“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能力更强
  • 18、如图是三种不同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管甲表示毛细血管 B、乙中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C、血液流经丙时,流速最快 D、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甲→丙→乙
  • 19、下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探究温度对馒头消化的影响 B、若②③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馒头屑的用量应该比馒头块多 C、该实验的现象是②③试管变蓝紫色,①试管不变蓝紫色 D、将试管置于37℃温水中,是为了模拟口腔内的温度
  • 2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B、图中有3条食物链 C、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仅缺少非生物部分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鹰
上一页 168 169 170 171 17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