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图甲是单目显微镜的结构图,图乙是在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丙是显微镜的镜头,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的单目显微镜,若视野较暗,可调节 (填结构名称)换用较大光圈,或者调节③使用凹面镜。(2)、图乙中从视野 A 到视野B 需要调节图甲的(填序号)。(3)、要使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物像最大,应选择图丙中的镜头组合是(填序号)。
-
2、显微镜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微观世界。关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物镜的放大倍数决定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面积的放大倍数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体积的放大倍数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长、宽的放大倍数
-
3、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更换物镜前后显微镜视野中紧密排列的一行细胞。更换物镜后 ( )A、放大倍数缩小4倍 B、放大倍数扩大4倍 C、放大倍数缩小8倍 D、放大倍数扩大8倍
-
4、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下列四种镜头组合中看到细胞体积最大的是 ( )A、目镜10×,物镜40× B、目镜5×,物镜4×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5×,物镜10×
-
5、数码液晶显微镜是在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将图像通过光电转换技术投递在液晶屏幕上的显微镜。下列有关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没有物镜和目镜 B、它的显微成像原理没有变 C、它仍有高倍镜和低倍镜的转换 D、它仍有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
6、下列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打开电源开关 ②对光 ③放置玻片标本
④观察 ⑤收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②④③⑤ D、①④③②⑤ -
7、如图是使用单目显微镜的部分操作步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④上升镜筒找到物像后,要使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粗准焦螺旋 B、在进行图中第③步操作时,如果外界光线弱,可选用平面镜 C、图中②镜筒下降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D、规范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
8、图甲是双目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单目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结构⑧的名称是 , 结构⑬的名称是;图乙中,结构 E 的名称是。(2)、使用单目显微镜,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 , 避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或损伤物镜。(3)、操作时,发现视野中出现污物。移动玻片标本,污物不动,转换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用其他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填“玻片标本”“物镜”或“目镜”)上。(4)、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为了使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移动。
-
9、如图是双目显微镜部分结构示意图,其和单目显微镜的区别是反光镜换成了底光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把反光镜换成底光源可不用对光 B、物像模糊不清时,应慢慢调节② C、调整移动手轮可以调节玻片标本的位置 D、观察完毕后,应先将载物台降到最低,再取下玻片标本
-
10、下列关于单目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目镜上标记的数越小,放大倍数就越大 B、细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C、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 D、转换器可以用来改变通光孔的大小
-
11、鼠妇(如图),也称“潮虫”。某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他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并记录了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
发现地点
鼠妇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5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9
草地中
2
(1)、根据表中数据对比,可知鼠妇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2)、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学习小组设计探究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步骤:①取一纸盒,盒内均匀铺一层细潮土;②以纸盒中轴线为界(如图所示)放入10只大小、活性相似的鼠妇;③在中轴线左侧盖上纸板,右侧盖上玻璃板;④静置5m in后,记录鼠妇在左侧和右侧的数量,至少重复实验3次以上,统计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装置图及统计数据如下。
次数
纸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平均值
左侧
7
8
9
8
8
右侧
3
2
1
2
2
分析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该实验为什么要至少重复3次以上?。
(3)、他们继续探究了“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同学提出设置对照实验,除是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他们对上面的实验装置做的修改是将中轴线左侧等量的细潮土烘干,右侧的细潮土保持不变,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5min后观察并计数,同样至少重复实验 3 次以上。实验发现:左侧鼠妇分布较 , 右侧鼠妇分布较 , 说明水分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4)、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在纸盒两侧分别放置了等量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和有机质含量较少的土壤,统计、计算鼠妇在两侧分布数量的平均值等。这次他们探究提出的问题是。(5)、做完实验后,他们应如何处理鼠妇?。 -
12、我国疆域辽阔,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如表列举了我国部分生物类群的相关信息(资料来源:《生物地理学》,2014年版)。请据表回答问题。
类群名称
种数/种
占世界种数百分比/%
苔藓植物
2 200
12.72
裸子植物
约250
33.33
昆虫
51 000
6.79
两栖动物
284
7.08
哺乳动物
581
13.39
(1)、表中占世界种数百分比最高的植物类群,其命名依据是种子外无包被。(2)、小秦想探究泥炭藓(苔藓植物)和陕西黄土保水能力的差异,在保证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设计了如下实验:小秦进行了一次实验后,得出了实验结论:泥炭藓的保水能力比陕西黄土强。
①实验中采取的“相同”和“50毫升”等措施,目的是。
②不考虑泥炭藓和陕西黄土的湿度差异,请你指出该实验的不足之处:。
③经完善后,上述实验结论正确。根据实验结论,请你提出有利于家庭盆栽植物保水的小妙招:。
(3)、将表中的动物类群分为两类,昆虫为一类,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为一类。该分类依据是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4)、针对表中种数最少的动物类群,为了提高其数量,从水资源保护角度出发,我们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13、酸奶是青海有名的小吃,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以乳酸菌为菌种通过发酵作用来制作的,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制作酸奶的最适温度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600 mL新鲜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提供菌种),搅拌均匀;
第二步:取6个大小相同的小碗,煮沸消毒,编号为1~6号,分别倒入100 mL混合后的牛奶;第三步:将6个小碗用保鲜膜密封,分别置于10℃、20℃、30℃、40℃、50℃、60℃恒温箱中培养;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分别从1 ~6号小碗中取样检测其中乳酸菌的数量,并记录。
该生物兴趣小组将所记录的数据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请分析作答。
(1)、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小碗要消毒,目的是。(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其他条件都必须保持 。(3)、据图分析,在10~40 ℃时乳酸菌的数目会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而 , 超过40℃后开始减少,由此可知,发酵酸奶最佳温度为℃左右。(4)、在制作酸奶过程中,你觉得还可以探究哪些问题?(答出一条即可)。 -
14、生活中食品保存不当容易发生霉变现象,为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记录如表(表中未提及的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组别
材料
数量
水分
操作
温度
实验结果
①
面包
三块
含水
均暴露于空气中5分钟,再分别置于 保鲜袋中,并扎紧袋口,持续10天
室温
霉斑很多
②
面包
三块
含水
低温
霉斑较少
③
面包
三块
不含水
室温
无霉斑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应选择①组和组进行对照实验,分析该组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2)、②组 和 ③ 组 能 否 形 成 对 照 实 验?。为什么?。(3)、与①组相比,②组面包霉斑较少的原因是低温影响了霉菌的生长和。(4)、请写出一种生活中常用的防止食品霉变的方法: 。 -
15、我国发酵技术历史悠久,《齐民要术》中就有对酿造米酒和腌制泡菜的相关记载,“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大意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下列关于酿造米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浸曲发”是为了提高曲霉和酵母菌的活性 B、“净淘米”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中的“高温灭菌” C、“米八斗”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中的“培养基” D、“舒令极冷”是为了防止接种的微生物被高温杀死
-
16、蔚县剪纸是河北省蔚县地方传统手工剪纸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蔚县剪纸常采用搭配组合的方法,把有特别代表意义的动植物进行组合,表达人们祈福纳祥的心意。请根据下面几幅剪纸图案,回答问题。(1)、第一幅剪纸取名“连年有余”是因为图中既有莲,又有鱼。鱼的呼吸器官是 , 它在水中依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的协调作用游泳。(2)、蝴蝶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 , 它区别于鱼、羊、鸳鸯和蛇的主要特点是体内没有。(3)、按照体温是否恒定分类,图案中涉及的动物中与“比翼双飞”中的鸳鸯属于一类的是。
-
17、学习了鸟类的特殊呼吸方式后,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利用输液袋与输液管、橡皮圈、气球等制作了一个鸟类呼吸系统模型(如图),其中输液管模拟的是气体进出鸟类呼吸系统的通道。(1)、输液袋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的 (填器官名称)。(2)、气球模拟的结构是 , 其周围(填“有”或“没有”)毛细血管包绕,无法进行气体交换。(3)、利用该装置模拟鸟类吸气时,一部分空气进入输液袋,另一部分空气进入气球;呼气时,气球内的气体又返回到输液袋中。鸟类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可以提高它的效率,适于飞行生活。
-
18、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癌症,亦称恶性肿瘤,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许多致癌因素,如化学致癌物、病毒等都会导致正常细胞癌变。癌细胞不仅会抢夺正常细胞的营养,还能通过血液循环等系统扩散到身体各处(即转移),破坏器官的功能。传统癌症治疗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方式,但治疗效果不尽人意。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当癌细胞出现时,免疫系统会识别并加以清除。然而为了生存,癌细胞能通过伪装,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攻击。癌症免疫疗法则通过阻断这种机制,恢复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
材料二 对于由病毒感染引发的部分癌症,可以采用注射疫苗的方法来预防。在我国有超过七成的肝癌是由乙型肝炎发展而来,而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临床研究证实,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罹患肝癌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成为预防肝癌的有效手段。
(1)、材料一中,许多致癌因素会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其实质是致癌因素诱导正常细胞内的发生改变,导致细胞不断进行 , 使细胞数量快速增多,进而形成肿瘤。(2)、材料一中,癌症免疫疗法的原理是。(3)、材料二中,接种乙肝疫苗成为预防肝癌的有效手段。从免疫角度来看,乙肝疫苗属于 , 其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免疫。(4)、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能预防癌症的发生?(写出一条即可)。 -
19、白化病是一种由位于11 号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毛发缺少色素。图甲为某男性体细胞的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图乙是该男子家族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1)、人的肤色有正常和白化两种形式,这在遗传学上称为。白化病是由基因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2)、根据图乙的遗传系谱图可以推断,白化是性状;下列选项中,能作为该推断依据的是(填字母)。
A. 1×2→5 B. 3×4→10 C. 7×8→12
(3)、图乙中8号个体的基因组成可能是。为响应国家的生育政策,3号和4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20、某中学组织八年级全体学生到临沂动植物园参加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在园内观察到蟒蛇、大熊猫、肾蕨、银杏、槐树、青霉等生物,联想到学习过的乳酸菌、噬菌体,将这8种生物绘制成如下分类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与青霉相比,①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图中②生物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2)、人们从发霉橘子皮上的“绿毛”中提取的物质,可以用来防治伤口发炎。其作用机理是。(3)、与孢子植物相比,a的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环境的限制,增强了对的适应能力。
(4)、与蟒蛇相比,⑦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 , 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5)、在上述8种生物中,与银杏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