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科学家研发出能为病人提供便利的脑机接口技术系统(如图)。病人借助该系统进行意念打字时,外部执行设备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A、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
2、园艺师使一株三角梅长出多种颜色的“花”(花苞片),所用技术最可能是( )A、扦插 B、嫁接 C、种子繁殖 D、组织培养
-
3、制醋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制醋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是(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青霉 D、毛霉
-
4、小华仔细察看蚕蛹羽化成蚕蛾的过程并记录,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査法 C、比较法 D、实验法
-
5、用湿润的鱼绳一端穿过鱼嘴打结,另一端绑住鱼尾使鱼身弯成弓形(如图),能延长鱼离水后的存活时间,这种传统技艺叫弓鱼术。下列关于弓鱼术能使鱼离水后活得更久的分析,错误的是( )A、打开鳃盖有利于气体交换 B、湿润鱼绳为鳃丝提供水分 C、固定鱼身可避免蹦跳损伤 D、限制活动以增加能量消耗
-
6、用薄荷开展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需提前将薄荷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吸收二氧化碳 B、去掉叶绿素 C、消耗有机物 D、减弱呼吸作用
-
7、卡介苗是我国新生儿免费接种的疫苗之一。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接种卡介苗属于(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
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隐含的食物链是( )A、光→稻→蛙 B、稻→虫→蛙 C、蛙→稻→光 D、蛙→虫→稻
-
9、兰花(如图)寓意高洁、典雅,其属于(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藻类
-
10、龙眼鸡(如图)是龙眼树上的常见昆虫,对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脊柱 B、用肺呼吸 C、附肢分节 D、胎生哺乳
-
11、涡虫拥有超强再生能力,随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实验室。涡虫再生过程中,能使细胞数量增加的生命活动是(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衰老
-
12、我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
13、无论是炎热的赤道还是寒冷的两极,都生活着细菌。细菌分布如此广泛,这激发了同学们对细菌探索的欲望。如图是细菌的结构示意图(结构①②③由内向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细菌没有 ,被称为原核生物。(2)、有些细菌可以在液体中游动,这与细菌的[ ] 结构有关。(3)、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的细胞结构是[ ] 。(4)、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多,这与细菌的 生殖有关。(5)、细菌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医疗器械的杀菌消毒要以杀死 为标准。
-
14、“健康中国梦,我们在行动”,近年来全民健身成为一种时尚,适当的体育锻炼会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心脏主要由 组织构成,它能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2)、心脏内具有 结构,能够保证血液由③→④→⑥,而不能倒流。(3)、心脏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序号)(4)、某人患扁桃体炎后,医生建议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药物被吸收后经血液循环,由[ ] 流回心脏的右心房。(5)、在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流经 (选填“肺部”或“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
1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话源自《诗经•周南•桃夭》,其含义是形容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如图为桃花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①④⑦合称为 ,是花的主要结构之一。(2)、结构②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落到[①] 上的过程称为传粉。植物开花后经过传粉和受精,[ ] 将发育成种子,桃子的可食用部分是由[ ] 发育而来的。(3)、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在开花时节果农通常会给果树适时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
-
1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种下去的是种子,收获的粮食主要也是种子。可以说,我们都是靠种子养活的。下面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基本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春天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在田间松土、播种,并进行灌溉,一周左右的时间种子就会萌发形成幼苗。这是因为此时满足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2)、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填图中序号),此结构将来发育成植物体的 。(3)、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 。在两个种子结构中,具有相同结构名称但功能不同的是 。(填结构名称)
-
17、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后加入①号和②号试管中;C块不做处理加入③号试管中。实验设计如图所示:(1)、该实验共设置了 组对照实验。(2)、将三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目的是 ,此温度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3)、实验现象:滴加碘液后①、③号试管变成蓝色,②号试管不变蓝。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其中一小组因操作失误,②号试管滴加碘液也变成蓝色,请帮该小组分析操作失误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点即可)
-
18、公园中绿树成荫,空气清洁湿润,氧气充足,不少市民会在清晨到公园散步、慢跑。可是,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对身体不利。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此产生兴趣,进行如下探究(图一植物已进行暗处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株银边天竺葵上大小、长势相似的叶子设计图一所示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两侧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 (填图一中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将图一中透明塑料袋内的叶片取下,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而银边部分不变蓝。由此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3)、【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又用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公园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图二所示的曲线,图三表示叶片内进行的生理活动。
图二中6~18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 作用的强度大于 作用的强度。(填图三中字母)
(4)、图三中的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的。(填结构名称) -
19、鼠妇,也称“潮虫”。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劳动基地浇花时发现了多只鼠妇,他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如图为小组探究某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设计的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若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应选择上面的哪个实验装置?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应该将鼠妇 。
-
20、请将下列与传染病和免疫相对应的内容连接起来。
①流感患者
A.传播途径
②流感病毒
B.传染源
③空气和飞沫
C.病原体
④注射流感疫苗
D.非特异性免疫
⑤皮肤和黏膜
E.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