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科学家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物种甲、乙,丙的化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甲结构一定比物种丙简单 B、物种甲的出现可能早于物种乙 C、Ⅱ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甲 D、物种丙是由物种乙进化而来的
  • 2、 眼睛受到强光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脑干,反射性地引起虹膜内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下列词语中包含的反射活动,与该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画饼充饥 B、谈虎色变 C、入口生津 D、闻鸡起舞
  • 3、在某中学八年级生地会考百日誓师大会上,同学们握拳举起右手庄严宣誓,请判断宣誓动作时肌肉的状态(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 4、 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蝙蝠蛾幼虫被真菌感染后僵化死亡,形成“冬虫”;到了夏天,真菌再从虫体头部生长出棒状的菌体,形成“夏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冬虫”和“夏草”是一种共生的关系 B、“夏草”靠死亡幼虫体内的有机物生活 C、夏季环境条件良好时,“夏草”主要通过孢子生殖产生后代 D、真菌和蝙蝠蛾幼虫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
  • 5、 生物技术影响着人类生活。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醋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将牛奶转化成酸奶 B、面包松软多孔是因为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 C、真空包装保存香肠能杀死食品内的各种微生物 D、白酒酿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依靠酵母菌分解谷物中的淀粉
  • 6、 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C、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 D、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
  • 7、如图是男、女主要性器官发育曲线图,从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女孩性器官开始发育的年龄比男孩早 B、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C、8-9岁之前男、女性器官的发育都很缓慢 D、青春期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 8、 “足下留情,小草留青”长期踩踏草坪会造成地面干硬板结,草坪发黄甚至出现一定面积的干枯死亡。关于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草坪缺水导致草的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B、土壤板结导致草根缺氧,不能呼吸而死亡 C、缺乏无机盐,导致草不能正常生长 D、由于踩踏导致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 9、  珙桐是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命名为“鸽子树”。其虫害主要是蜗牛、金龟子等,金龟子的幼虫在地下作茧化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金龟子的发育方式与蝴蝶的发育方式相同 B、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看,珙桐比鸽子少了系统这一层次 C、上述三种动物中的金龟子为无脊椎动物,鸽子、蜗牛为脊椎动物 D、蜗牛和金龟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
  • 10、下表四个选项中,甲、乙、丙、丁之间的关系与下图所示不一致的是(   )


    A

    消化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B

    有机物

    蛋白质

    核酸

    维生素

    C

    反射

    应激性

    望梅止渴

    惊弓之鸟

    D

    人体内的激素

    甲状腺素

    胰岛素

    肾上腺素

    A、A B、B C、C D、D
  • 11、 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虽少,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物质与相应缺乏症不符的是(   )
    A、钙——佝偻病 B、维生素B1——神经炎 C、维生素D——夜盲症 D、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 12、 医学上把发生伤病后的头四分钟称为急救“黄金时间”,如果能有更多人掌握科学的救护知识,无疑会在挽救生命时抢得先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B、某人因车祸而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在近心端止血 C、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抢救 D、有人因触电造成心跳骤停时,应先去就近医院求救
  • 13、科研人员培育紫花绿茄的过程中,发现紫花性状总是能够稳定遗传,培育多代后偶然出现了少量白花绿茄植株。白花绿茄的果实色泽好、产量高,有推广价值。绿茄花的白色性状是如何产生的?能培育出白花绿茄新品种吗?为了探究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实验组别

    亲代

    子代

    1

    自交

    紫花×紫花

     F1全部紫花

    2

    自交

    白花×白花

     F1全部白花

    3

    杂交

     F1白花 ×F1紫花

     F2全部紫花

    (1)、分析上表实验结果,推测绿茄花色中白色和紫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色属于性状。实验中用于自交的亲代紫花和白花植株都是(填“纯合体”或“杂合体”),绿茄花色中白色这一性状是由于原紫花绿茄的发生突变引起的。
    (2)、为研究绿茄花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选用上述实验中的 F1和 F2开展了进一步探究,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亲代

    子代

    总株数

    紫花株数

    白花株数

    1

     F2紫花 ×F2紫花

    96

    71

    25

    2

     F1白花 ×F2紫花

    96

    49

    47

    表中实验1和2的后代中紫花和白花性状植株的数量比分别接近 , 说明绿茄的花色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绿茄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控制的。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实验1 的子代基因组成及数量比用等式的形式可表示为

    (3)、科研人员进行白花绿茄育种时,为保证获得纯种白花性状的种子,需要选择白花绿茄植株为母本,植株为父本进行传粉。
  • 14、家蚕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成就了丝绸之路的灿烂文明。兴趣小组开展了饲养家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请分析回答:

    (1)、制作饲养装置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家蚕生活的因素,如生存空间、空气流通、光照、声音、等条件。(答出2种即可)
    (2)、“家蚕只喜欢吃桑叶吗?”兴趣小组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探究,用打孔器打出大小、形状相同的桑叶圆片及其他蔬菜叶圆片,如图1摆放叶片和蚁蚕,这样操作能够保持 , 使实验结果科学准确。多次实验结果表明家蚕喜食桑叶,这一食性是由决定的。
    (3)、依据对家蚕的饲养与观察,兴趣小组绘制了家蚕生长发育过程,如图2所示。家蚕由

    发育期②到⑥共蜕皮4次,蜕皮的原因是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家蚕的发育方式及⑦所示发育期分别是

    (4)、“家蚕吃了涂有红色食用色素的桑叶,体色会变成红色吗?它吐的丝会不会变成红色?”兴趣小组对此进行对照实验,对照组用饲养,实验组用背面涂有红色食用色素的桑叶饲养。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家蚕体色不变,实验组家蚕体色变成红色,这种体色变化受食用色素的影响,是变异;两组家蚕结的茧都是白色,说明家蚕茧的颜色不受食用色素的影响。
  • 15、你有过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身体疲劳的感觉吗?补充益生菌对缓解疲劳有作用吗?科研人员选择小鼠进行实验,探究运动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益生菌在缓解运动疲劳方面的作用。实验过程如表,结果如图1、图2、图3。请分析回答:

    组别

    适应期(一周)

    干预期(喂食标准饲料+干预,六周)

    行为学实验

    喂食标准饲料

    自由活动+每天喂食0.2mL脱脂乳(100g/L)

    ①负重游泳训练,记录从开始游泳到力竭的时间

    ②测量生理指标

    过量游泳训练+每天喂食0.2mL 脱脂乳(100g/L)

    过量游泳训练+每天喂食含有益生菌 A 的0.2mL脱脂乳(100g/L)

    过量游泳训练+每天喂食含有益生菌B的0.2mL脱脂乳(100g/L)

    实验流程

    (1)、分析图1可知,与甲组对照,乙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短,原因可能是乙组小鼠进行造成的。丙组、丁组与乙组对照,补充益生菌后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增加最显著的是组。
    (2)、分析图2可知,丙组、丁组与乙组对照,说明适量补充益生菌能小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红细胞的能力,从而促进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为运动提供更多的能量。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主要在中进行。
    (3)、分析图3可知,乙组骨骼肌乳酸含量最高,推测乳酸堆积可能是导致骨骼肌疲劳的因素之一。丙组、丁组与乙组对照,降低骨骼肌中乳酸含量最显著的益生菌是
    (4)、本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日常生活中应该 , 防止过量运动损害健康,运动疲劳后可补充合适的益生菌。
  • 16、你参观或听说过植物工厂吗?有的植物工厂利用自然光源,有的植物工厂利用不同颜色的人工光源。为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兴趣小组用绿萝叶制成相同圆形小叶片,经处理排出叶内的气体;用LED灯照射不同的透明塑料片,给小叶片提供相同光照强度不同颜色的光;保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实验设计处理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请分析回答:

    处理方法

    提供的光源

    LED 灯光+无色透明塑料片

    自然光(复合光)

    LED 灯光+红色透明塑料片

    红光

    LED 灯光+蓝色透明塑料片

    蓝光

    LED 灯光+绿色透明塑料片

    绿光

    图1

    (1)、小叶片上浮是因为在叶肉细胞的中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氧气会通过叶片表皮的释放到外界,释放的氧气量(填“大于”“小于”“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2)、实验时可根据单位时间内 , 判断绿萝在不同颜色的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据图2分析,在不同颜色光的照射下,光合作用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植物光合作用几乎不能利用绿光,但本实验中绿光条件下也有一半的小叶片上浮,说明有光合作用进行,可能的原因是
    (3)、根据实验结果,在温室栽培绿萝时,若自然光照不足可以适当补充照射以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生长。
  • 17、“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从古至今,渊源传承。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保持十分密切的关系,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
    (1)、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生物能够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经过遗传、变异和 , 长期进化而变得多种多样。
    (2)、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一方面,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将环境中的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利用;消费者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有机物通过的关系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各种生物(除病毒外)通过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再返回到环境中。另一方面,太阳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生产者能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被各种生物所利用消耗。
    (3)、是由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组成的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每一种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自然美景和生物的美学价值不可复制。保护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地球家园更美好。
  • 18、为探究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以及与人的亲缘关系,科研人员比较它们的某些结构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的差异,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比较项目

    细胞壁

    成形的细胞核

    与人的细胞色素 C中氨基酸的差异数

    1

    21

    43

    45

    A、据丙的结构特征,可推断其一定属于植物 B、乙与甲的亲缘关系比乙与丙的亲缘关系近 C、丁属于原核生物,是四种生物中最低等的 D、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甲,最远的是丁
  • 19、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时间就是生命,争分夺秒的救治至关重要。下列关于急救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方法通过增大肺内气压,可使呼吸道内异物向外移动直至排出 B、乙方法救护者双臂绷直,双手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按压患者胸骨下端 C、丙方法成功的标准是胸廓有起伏,且每次吹气后气体都能从口排出 D、丁方法表明当前臂静脉受伤出血,可按照图示位置使用止血带止血
  • 20、米酒酿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酿造米酒的酵母菌有多种,科研人员选择酵母A、酵母B两种酵母菌,探究它们纯种发酵和混菌发酵时对酒精产量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纯种和混菌发酵过程中酵母生物量(代表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对酒精产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淀粉分解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B、在混菌发酵过程中,酵母A 促进酵母B的生长和繁殖 C、在纯种发酵过程中,酵母B产生酒精的效率高于酵母A D、酵母A 和酵母B 混菌发酵时,产生酒精的效率明显提高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