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腐乳饼是广东潮汕地区的小吃,主要原料有腐乳、白猪肉丁和面粉等成分。下图为腐乳饼的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a、b、c表示最终消化产物。请完成下面小题。

    (1)、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出发,吃腐乳饼时应搭配(  )
    A、凉拌木瓜丝 B、白米饭 C、烤牛肉串 D、鱼头汤
    (2)、关于腐乳饼消化、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B、③由肝脏分泌,可乳化脂肪 C、蛋白质经②④⑤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 2、下图是测定花生仁和核桃仁能量实验。取相同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分别燃烧,测得花生仁和核桃仁燃烧后,水温分别上升2.2℃、3.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计应触碰锥形瓶底 B、花生仁含有的能量高于核桃仁 C、易拉罐有利于减少热量的散失 D、实验测出的能量高于实际所含能量
  • 3、广东省不仅有风光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各种特色美食和农产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切鸡”中的蛋白质是建造机体的重要原料,但不能供能 B、“上汤芥兰”中含有维生素B1 , 常吃能预防脚气病 C、“潮州紫菜”中的无机盐需要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D、“四会砂糖橘”中的膳食纤维会升高血糖和血脂,抑制胃肠的蠕动
  • 4、为探究“锌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崽平均分成1、2两组,每组各10只,且雌雄各半;

    ②1组喂食普通饲料,2组喂食等量的缺锌饲料;

    ③每天早晨称量小鼠的体重,测量身长,并记录数据;

    ④统计实验数据见如表:

    组别

    体重增加平均值(克)

    身长平均值(厘米)

    1组

    258.5

    22.8

    2组

    138.5

    15.6

    (1)、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2)、步骤②中,1组和2组的小鼠崽除喂食的饲料不同外,其余生长条件应 (填“相同”或“不同”)。实验中采用“生理状态相同”、“喂食等量的”等措施,其目的是为了
    (3)、由表中数据可知,1组小鼠体重增加平均值和身长平均值均 (填“大于”或“小于”)2组小鼠,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实验中,每组选取10只小鼠崽做实验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
    (5)、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从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 5、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太空授课第二课中,王亚平老师将冰墩墩直着抛向了叶光富老师,叶老师看到冰墩墩向自己飞来时,冰墩墩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中A和D的折射作用,在(填标号)上形成物像,最终在[⑥]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在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听的懂,看的明白,这与⑥中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⑥参与的反射活动都属于反射(填“简单”或“复杂”)。其中完成“听的懂”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④]。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
    (3)、当看到屏幕显示太空授课完成,北京主会场的同学们热烈鼓掌,请用图中的数字、字母及箭头写出这一反射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B→C→⑥→⑧→G→。若H受到损伤时,刺激E处,则人(填“有”或“无”)感觉,(填“会”或“不会”)发生反射。
    (4)、三位“太空教师”在太空失重状态下,需要依靠舱内的扶手固定自己,保持“站立”姿势,给我们上课。而在地球上的我们,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图中[⑦]的调节功能。
    (5)、地球上的我们乘坐飞机时,在飞机升空过程中,乘务员让乘客咀嚼口香糖,使咽鼓管张开,目的是保持[②]两侧气压平衡。
  • 6、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如图1是人体循环系统示意图,如图2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心脏结构中,心壁肌肉最厚的是(填标号),与它直接相连的血管是。a和c、b和d之间都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
    (2)、图1中血液由c出发,回到b的循环途径叫 , 7内血液成分与4内血液成分相比,(填“二氧化碳”或“氧气”)含量增加。
    (3)、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致使b中液体呈鲜红色。为了预防体内缺乏该种蛋白质,在设计菜谱时要搭配一定量的含的食物。
    (4)、图2中,(填序号)组成了肾单位,④中的液体与血浆相比,不含 , 是因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具有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
    (5)、人体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由通过汗腺排出体外。
    (6)、图2中,肾静脉中的血液回到心脏首先到达(填图1中的标号)
  • 7、图1是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午餐食谱,图2、3是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三位同学设计的食谱,较合理的是 , 他的食谱中富含淀粉的食物是
    (2)、图2中人细嚼米饭后感到有甜味,是因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消化酶,使淀粉初步分解为[①]的缘故。淀粉最终被消化为[③]
    (3)、人的消化道中,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场所是 , 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在图2中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④]
    (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之一是:小肠内壁具有许多和小肠绒毛,从而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
    (5)、在图3中代表脂肪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 8、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设和维护良好的自然环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 C、自然资源取之不尽,人类可随意利用 D、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 9、“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向世界阐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列对此理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B、为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C、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
  • 10、下列各组分泌腺中,全部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胰腺、唾液腺、胸腺 B、胰腺、胃腺、肠腺 C、皮脂腺、肾上腺、性腺 D、垂体、甲状腺、肾上腺
  • 11、在“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 B、本实验反射类型属于复杂反射 C、被试者夹住尺子的刻度值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慢 D、需测量多次并取平均值
  • 12、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有蚊子叮咬时用手拍打 B、水草在充足的阳光下放出氧气 C、草履虫遇到障碍物马上逃避 D、含羞草展开的叶片受到触碰会合拢
  • 13、下列关于图中细胞结构、功能和分布等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B、只分布在脑和脊髓中 C、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神经冲动
  • 14、流程图是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流程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线进入眼球成像的途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B、血液循环的途径:右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左心房 C、听觉形成的途径: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D、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15、通过调查统计,我国超半数的儿童、青少年存在近视问题。近视主要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___的曲度过大且不容易恢复原大小。矫正近视应配戴___。(       )
    A、晶状体、凸透镜 B、玻璃体、平面镜 C、玻璃体、凸透镜 D、晶状体、凹透镜
  • 16、2022年5月4日12时46分许,我国科考队员成功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波8830米处架设起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登峰前,队员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 17、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尿液在甲处形成 B、泌尿系统由甲、乙、丙组成 C、甲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当丙内充满尿液时会在丙处产生尿意
  • 18、在“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中,小宁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绘制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鳃盖用湿棉花覆盖 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 C、血管1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血管2是小动脉,血流速度最慢
  • 19、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 B、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进入血液中的b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D、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 20、下表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部分实验设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温度

    时间

    加入

    碘液后的现象

    A

    馒头碎屑+2mL唾液

    37℃

    保温10分钟

    B

    馒头碎屑+2mL清水

    37℃

    保温10分钟

    A、A与B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B、温度为37℃是为了模拟口腔中的温度 C、馒头碎屑模拟了牙齿的咀嚼作用 D、加入碘液后A试管变蓝,B试管不变蓝
上一页 965 966 967 968 9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