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1为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图2为涡虫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蛔虫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1中有关结构的名称:c、d外胚层、f。(2)、图1中a的名称叫触手,存在有许多 , 具有攻击和防御的功能。(3)、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④] , 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4)、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体表有 , 能抵挡人体消化液的侵蚀。除了蛔虫,你还知道其他线虫动物:(写出一种)。
-
2、下列有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毒蛇会伤人,对人类有害无益 B、鳖甲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C、变色龙能捕食危害林木的昆虫 D、青蛙可以捕食农田害虫
-
3、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老马识途 B、惊弓之鸟 C、鹦鹉学舌 D、孔雀开屏
-
4、“放虎归山”中老虎的运动系统包括( )A、骨、关节、肌肉 B、骨、关节、肌腱 C、骨、关节、肌腹 D、骨、肌腱、肌腹
-
5、人们在用筷子屈肘吃饭的时候,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A、舒张、舒张 B、收缩、收缩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
6、近年来,人们逐渐养成出门自觉戴口罩、常用酒精消毒、及时关注自我健康状况等行为习惯,这些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节律行为 D、攻击行为
-
7、大家都见过羔羊跪乳的场面吗?与其他生殖方式相比,这种生殖方式的优点是( )A、降低出生个体的数目 B、增加后代个体的数目 C、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D、使后代个体的体质增强
-
8、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习俗有吃粽子,划龙舟等。从运动系统的组成看,划龙舟时运动的动力来自( )A、骨 B、肌肉 C、手 D、关节
-
9、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只发生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 C、社会行为有利于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D、“蜻蜓点水”既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又属于学习行为
-
10、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成语中所包含的动物都具有胎生、哺乳特征的是( )A、鸡犬不宁 B、鹤立鸡群 C、狐假虎威 D、鹬蚌相争
-
11、鱼作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无论是清蒸、红烧还是糖醋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下列关于鱼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鱼为人类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B、为保护鱼类资源,禁止出海捕鱼 C、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 D、鱼寓意年年有余,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中提到的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但不能真正成为陆生动物,根本原因是( )A、体温不恒定 B、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C、皮肤柔软、裸露、湿润 D、体表没有覆盖角质的鳞片
-
13、大雨过后,在花丛里能看到好多的蜗牛,蜗牛作为软体动物的一种和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你能找出下面关于软体动物的描述,哪句不正确吗?( )A、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都有贝壳 B、石决明、海螵蛸可以作为药材 C、螺壳和珍珠可作为装饰品 D、乌贼、章鱼和文蛤等是人们喜爱的食物
-
14、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特征的是( )A、身体呈两侧对称 B、身体细长 C、有口无肛门 D、一些扁形动物,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
15、动物都有学习的能力或通过自身的经验改变适应行为的能力。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黑猩猩 B、大山雀 C、蚯蚓 D、牛
-
16、在研学中,一群学生看到几只鸟在水面游动,还会潜入水底,生物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绿头鸭。据此推测,绿头鸭的是具备下列哪种形态特征A、
B、
C、
D、
-
17、下列动物中属于哺乳动物的是A、娃娃鱼 B、鲸鱼 C、鳄鱼 D、鲨鱼
-
18、在校运会800米跑步比赛中,随着裁判员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冲出起跑线奋力向终点跑去。跑步运动是由人体的多个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00米跑步比赛开始时,运动员听到“枪声”就起跑,这一反应属于反射,完成该反射过程的结构基础是。接受“枪声”刺激的听觉感受器是 , 其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位听神经传递到位于中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2)、跑步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大量的氧气。氧气由外界进入肺,这一生理过程称为。随后,氧气通过肺的换气进入血液后与相结合被运输到各组织细胞并最终被利用。(3)、跑步比赛的整个过程是人体各系统在调节和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4)、800米跑步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常常大汗淋漓,此时若马上喝大量纯净水是否恰当?请你简要分析原因:。
-
19、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累积,自然灾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某地洪水过后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灾后若处理不当容易暴发甲肝、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为了防止灾后出现疫情,当地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①及时清理废弃物、泥沙;②煮沸或使用消毒剂来净化水源;③消灭蚊虫;④对传染病患者及时隔离和治疗等。疾控中心会根据灾情,必要时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或应急接种,防止疾病的播散或蔓延。
资料二: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一种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甲肝病人或携带甲肝病毒的人,其粪便里就有甲肝病毒。这些病毒会直接或间接污染饮水、食物、餐具等,健康人吃进被病毒感染的食物和水后便可受到感染。
(1)、资料一中提到的甲肝、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都是由引起的,具有和的特点。(2)、资料一中有关部门采取的一系列防疫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填序号);根据灾情,疾控中心会给受灾群众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或应急接种,该防疫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 注射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3)、从资料二中可以看到甲肝可通过传播;甲肝病人或携带甲肝病毒的人在传染病传播的环节中属于。(4)、阅读资料二,请你提出预防甲肝的有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
20、某校生物探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开展了“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的探究实验,水的初始温度都一致,食物充分燃烧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名称
实验数据
花生仁
核桃仁
质量(克)
0.5
x
水(毫升)
50
50
食物充分燃烧后的水温(℃)
36
42
(1)、探究某种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燃烧食物放出热能使的方法来测定。食物中能燃烧的物质是(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该实验的变量是 ,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测X应该为克。经多次重复实验后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3)、该实验表明,食物中贮存的能量通过燃烧可以释放出来,而人体细胞摄取的营养物质中贮存的能量,则是氧化分解的方式慢慢释放的,这个过程叫作用。该过程的意义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4)、在本实验装置中,易拉罐的主要作用是。实验中食物燃烧时能传递到锥形瓶里的水的能量一般(选填“高于”或“低于”)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这是因为。(写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