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对应关系有误的一组是( )A、苏云金杆菌一制成杀虫剂 B、醋酸菌—酿醋 C、甲烷菌—生产沼气 D、酵母菌一制作泡菜
-
2、秋季是流行感冒的高发季节,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流感病毒需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B、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C、病毒通过自我复制产生新的病毒,繁殖能力很强 D、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它不是生物
-
3、牛的胃中有一种叫白色瘤胃球菌的细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中纤维素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下列关于该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牛有害无利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可通过分裂方式繁殖 D、是多细胞生物
-
4、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明确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下列关于动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B、保护动物多样性只需要从遗传物质这个层次上来制定保护战略 C、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D、应该大力引入外来物种的天敌来达到生态平衡
-
5、原分布于中国新疆西北部的高鼻羚羊的蒙古亚种,经多次调查,均认为野外已经绝迹。50年代末期,其数量已经下降,到1979年大约只剩下200只。下列不属于造成高鼻羚羊面临严重威胁的原因的是( )A、生存环境被污染 B、资源的过度开发 C、外来物种的入侵 D、天敌的捕食行为
-
6、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实验法的是( )A、用黑布蒙住蝙蝠的眼睛,观察它在飞行时是否撞到障碍物 B、用望远镜观察藏羚羊的活动 C、用比色卡的方法研究蜜蜂的色觉 D、用线绑住鱼鳍,研究鱼鳍对于鱼游泳的作用
-
7、小亮的宠物狗“豆豆”经过7~8天的训练,就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关于“豆豆”定点大小便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种行为是小狗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B、这种行为需要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而获得 C、同种的不同宠物狗,学会定点大小便所花的时间可能不一样 D、这种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
8、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青蛙冬眠 B、涡虫在强光下身体舒展 C、水蛭逃避盐水刺激 D、人体受伤后流血
-
9、打乒乓球时,挥手击球动作的产生是瞬间完成的,但完成这样一个动作需要多个步骤。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骨骼肌收缩 ②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①② -
10、下列关于骨骼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腱 B、骨骼肌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腹 C、骨骼肌的两端必须连接在同一块骨上 D、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
11、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动员的竞走运动方式也叫奔跑 B、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都用鳍游泳 C、每种动物都固定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运动方式比较单一 D、鸟类在降落过程中,以滑翔为主
-
12、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图所示,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 )A、向左上移动 B、向右上移动 C、向左下移动 D、向右下移动
-
13、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B、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活动的 C、②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D、③从①中滑出的现象叫脱臼
-
14、生物社团同学们把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后,移至光下照射几小时,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检验两装置中的叶片是否遇碘变蓝色(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你认为同学们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 )A、是否产生了氧气 B、是否需要光 C、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D、是否分解了有机物
-
15、草履虫和变形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体表 B、伸缩泡 C、食物泡 D、口沟
-
16、明朝状元杨慎用“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成就了昆明“春城”的名号。冬季来临,昆明的冬樱花相继开放,满眼的少女粉是冬天最暖的颜色。如图所示为冬樱花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表示 , 该过程中细胞内最显著的变化是数量先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确保了新细胞与原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2)、b过程表示 , 可形成不同的。这一过程中,①和⑤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它们的遗传物质(填“发生改变”或“不发生改变”)。(3)、冬樱树可以不断长高,是因为顶端有[ ]组织。(4)、图中的③是组织。(5)、冬樱花的叶肉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⑥叶绿体 ⑦线粒体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炎热缺水的荒溪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46℃时才会出汗。荒漠中的骆驼刺(一种植物)为了生存,不断地生长根系,以至于根系深达一二十米,辐射范围宽达几亩大。
材料二:海豹是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哺乳动物。海豹身体呈纺锤型,适于游泳,头部圆圆的,貌似家犬,全身被毛,前肢短于后肢。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
材料三: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
(1)、上述三个材料中,能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是材料。能说明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的是材料。(2)、骆驼、海豹等动物都能够排出尿液,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是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3)、材料一中,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4)、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环境相适应的,海豹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是呈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5)、构成海豹个体的基本单位是。 -
18、如图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填空。(1)、表示植物细胞的是图(填“甲”或“乙”)。你得出此判断的依据是该图中有[ ]、[ ]和[ ]结构。(2)、对乙图中细胞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遗传现象,它与细胞中的有关(填结构名称)。
-
19、下图所示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④⑥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B、②对物质进入细胞有选择作用 C、③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后进行分裂 D、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都是在⑤中完成的
-
20、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有应激性 B、都能生长繁殖 C、都由细胞构成 D、都能进行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