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从古猿到人的过渡中,下列变化最为关键的是( )A、使用的工具 B、居住的环境 C、生活的习惯 D、思维的方式
-
2、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一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的悬浮颗粒物。它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传输距离远,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而且与其他空气污染物存在着复杂的转化关系。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兴趣小组在某地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单位:微克/立方米)。
组别
PM2.5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
1
19
89
43
97
2
22
83
38
98
3
20
86
41
99
(1)、在该探究中,兴趣小组获得了3个组别的数据,为了减少误差,应处理数据,计算3个小组数据的 , 即“下班时段”PM2.5浓度为微克/立方米。(2)、在该探究中,除了采样时段不同,其他条件都应该保持。(3)、该兴趣小组想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请补齐“下班时段”的柱状图。
(4)、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5)、为降低上、下班时段PM2.5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我的建议是。 -
3、实验室中常见的光学显微镜有单目(目镜)显微镜和双目(目镜)显微镜两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单目显微镜与双目显微镜都属于光学显微镜。图中所示,双目显微镜使用底光源、电源开关及光源调节旋钮、遮光器等来调节视野亮度,单目显微镜则使用和遮光器。(2)、单目显微镜与双目显微镜都具有粗准焦螺旋与细准焦螺旋。转动粗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时,眼睛都一定要从(选填“正面”或“侧面”)看着物镜;当看清物像后,都可以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3)、单目显微镜与双目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从目镜中看到的物像都是(选填“正”或“倒”)像;若目镜放大倍数是10×,物镜放大倍数是4×,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4)、使用单目显微镜与双目显微镜,转换物镜都需要转动图中的。 -
4、某学校老师在上《眼与视觉》这节课时,使用了眼球模型和水透镜,请据图回答:
(1)、拆开眼球的模型,认识眼球的结构,如图一,结构1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称为。(2)、用手电筒照射眼球结构模型模拟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依次经过【1】→瞳孔→【2】→【】(【 】内填写图中的数字)。(3)、用水透镜探究,如图二,同学们发现,光源的光线通过水透镜的折射聚在光屏上形成物像,光屏模拟眼球中的。用注射器控制水透镜中的水量,向内推注射器注水,水透镜曲度变大,反之,曲度变小,此时,水透镜模拟的是眼球中的。将注射器向内推,水透镜曲度变大,光屏的物像变模糊,据此分析,长时间近距离看物体,可能导致 , 这是近视眼的成因之一。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透镜加以矫正。 -
5、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校园内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池塘及周边区域更是生机盎然。下图是池塘内的一条食物链,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中水生植物属于 , 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部分和分解者。(2)、在温度适宜、雨量充沛的季节,水生植物数量会增加,水蚤的数量短期内会(选填“增加”或“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能力。(3)、图中小鱼和蜻蜓的幼虫之间是关系。(4)、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6、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并完成了以下步骤:
①按下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后将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有机物的运输);
③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快熄灭的卫生香检测;
④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⑤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中,暗处理的目的是。(2)、步骤③中,快熄灭的卫生香复燃,说明该气体是。(3)、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来自植物的(填生理活动)。(4)、步骤⑤中,只有A叶片变色,说明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7、右图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壁 B、②是细胞质 C、③是叶绿体 D、③是线粒体 -
8、我国有许多诗词名句是描绘生态环境的,下面描写草原生态系统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9、某海关在入境旅客的行李中查获了15只甲虫,其中南洋大兜虫、亚克提恩大兜虫、长戟大兜虫属于外来物种。出入境部门加强对入境生物的检查,主要是为了防止( )A、环境污染 B、生物入侵 C、温室效应 D、酸雨
-
10、研究发现,绞股蓝(一种葫芦科植物)中的某些物质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其功效类似于( )A、生长激素 B、肾上腺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
11、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一昼夜,然后选择一片绿叶进行探究,先切断叶片的叶脉(如右下图所示),接着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然后将叶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切断处上方叶片呈棕色,切断处下方叶片叶呈蓝色。这个探究说明( )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需要水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12、下列各组疾病,与激素均有关的一组是( )A、夜盲症、呆小症、侏儒症 B、巨人症、糖尿病、坏血病 C、呆小症、糖尿病、侏儒症 D、佝偻病、贫血病、巨人症
-
13、饲养员谭爷爷呼唤大熊猫“花花”时,“花花”就会一摇一摆地来到饲养员身边,憨态可掬。下列与该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A、酸橘入口,分泌唾液 B、指尖被刺,迅速缩回 C、眼遇强光,马上眨眼 D、预备铃响,进入教室
-
14、某同学经常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这容易损伤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感觉细胞位于( )A、鼓膜 B、耳蜗 C、前庭和半规管 D、听小骨
-
15、人们生病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会出现不自主地战栗,然后感觉疼痛。下图是人体完成该反射活动的部分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完成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B、人们听到要肌肉注射时心跳会加快,此时激素参与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C、先战栗后疼痛,说明脊髓除反射功能外还具有传导功能 D、若②损伤,在进行肌肉注射时会发生战栗,但不会感觉疼痛 -
1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 C、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D、小脑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
17、做练习题时,要先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然后书写作答。完成审题、思考、作答等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B、小脑 C、脊 D、脑干
-
18、某小组探究“模拟酸雨(pH值<5.6)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甲、乙两个培养皿中各放入等量的绿豆种子,每天定时向甲培养皿中喷洒清水,向乙培养皿喷洒模拟酸雨(pH值=3),结果如下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探究的变量是种子萌发的个数 B、甲在探究中起对照作用 C、只用一颗绿豆种子探究会产生误差 D、据图推论酸雨抑制绿豆种子萌发 -
19、眼、耳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关于保护眼、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使外耳道或鼓膜受损 B、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引发近视 C、遇到巨大声响时,可张嘴、堵耳以保护鼓膜 D、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
20、某同学因受伤而失血过多,他是A型血,根据安全输血原则,应输入(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