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泊头鸭梨是河北省沧州市的特产,以泊头栽培面积最大,栽种最早,品质最好而得名。泊头鸭梨香甜的味道让人爱不释手,这些甜味物质主要来自细胞的(  )
    A、线粒体 B、液泡 C、细胞核 D、叶绿体
  • 2、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有结构①而植物细胞没有 B、DNA主要存在于结构②中 C、结构③中除了有线粒体外还有叶绿体等 D、结构④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3、进行植物种类的调查时不应该(       )
    A、明确目的 B、详细计划 C、凭个人喜好取舍 D、真实记录
  • 4、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能运动 D、能对环境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 5、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做详细记录。 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描写记录法
  • 6、月季是北京的市花,为了研究影响月季的生态因素,对种植有月季花的某小区进行了调查。

    (1)某小区的部分动物名称及所吃的食物如下表所示。

    动物名称

    黄刺蛾

    蚜虫

    瓢虫

    食虫鸟

    所吃的食物

    月季的叶片

    月季幼嫩器官的汁液

    蚜虫

    蚜虫、瓢虫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该小区内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构成了一个。从其组成成分来看,月季属于 , 蚜虫、瓢虫和食虫鸟属于。其中瓢虫和食虫鸟的关系是。根据表中信息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2)调查发现,在夏季烈日下,月季的叶片常有焦灼现象。为进一步研究光照对月季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处理

    株高/cm

    茎粗/mm

    花朵直径/cm

    成花率/%

    不遮阳   (100%光照)

    54.07

    11.71

    7.96

    62.78

    轻度遮阳(75%光照)

    62.60

    12.01

    7.59

    59.54

    中度遮阳(50%光照)

    55.20

    9.76

    6.97

    56.64

    重度遮阳(25%光照)

    45.97

    9.37

    6.07

    50.16

    ①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遮阳程度的增加,月季的花朵直径和成花率都逐渐 , 株高和茎粗的变化趋势为

    ②生活中,株高与茎粗代表月季长势,花朵直径和成花率是评价月季观赏品质的重要指标。 据表中信息可知,栽培月季推荐使用遮阳处理,原因是此条件下月季的长势最好,且对月季的观赏品质影响较小。

    (3)综合(1)和(2)研究可知,影响月季生长的生态因素包括

  • 7、仔细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普洱茶作为云南的一大名片而蜚声海外.其中的乔木茶生活在樟树林下,樟树能为茶树遮荫,还可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发生。例如:樟树枝叶上的蜘蛛,捕食茶树上的小绿叶蝉等昆虫。这种普洱茶产量低但营养价值高。云南某些地方为了追求产量,砍伐树林,只种植茶树,俗称台地茶,万亩茶园常有严重的虫害,为了防止虫害常常施加农药,所以台地茶产量虽高但营养价值低。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茶树属于 , 分解者主要包括
    (2)、蜘蛛与小绿叶蝉的关系是 , 请写出资料中的一条食物链: 。
    (3)、如果蜘蛛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小绿叶蝉数量会(填“减少”或“增加”),但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一段时间后小绿叶蝉的数量又会趋于稳定。
    (4)、台地茶喷洒农药后,农药中不能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不断积累,最终损害人体健康。
  • 8、同学们在做“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时,都亲自捕捉过鼠妇,大多数同学都是在石块下、花盆底部或者在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里捉到鼠妇的,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图。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湿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1)根据他们的记录,请你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作出的假设

    (2)以下是某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装置阴暗与明亮的两侧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实验结果:

    组数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七组

    八组

    明亮(只)

    2

    3

    3

    1

    3

    2

    1

    1

    阴暗(只)

    8

    7

    7

    9

    8

    8

    9

    8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实验重复的次数越 , 实验的结果也会更加准确,结论会更加可靠。在这个实验中不能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原因是

    (3)上组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 , 本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鼠妇应该放在处(明或暗).

    (4)做完实验后,你是怎样处理这些鼠妇的?

  • 9、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

    (2)在该生态系统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本图中有 条食物链,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4)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

  • 10、如图表示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根据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的生产者是甲 B、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甲→乙→丁 C、太阳能是这四种生物生命活动的根本来源 D、四种生物中丁的营养级别最高
  • 11、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 D、甲、乙、丙、丁、分解者及它们生活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 12、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以下对此实验设计的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黑暗

    25℃

    适宜

    A、左右两侧光照都应该保持明亮 B、左右两侧黄粉虫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左右两侧温度都应保持在25℃ D、两侧湿度可以不同
  • 13、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枯叶蝶酷似枯叶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蚯蚓可改良土壤 D、大树底下好乘凉
  •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时,必须对调查对象进行逐一调查 B、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 C、抽样检测时样本应尽量小,这样能节省材料、省时省力 D、对照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一般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
  • 15、在学习了地面上动、植物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校园生物调查,同学们在调查中的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强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丽发现一只老鼠,虽然有点恶心,但还是把它记录下来 C、小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见其他同学都没有,把它删除了 D、小明拔开草丛,发现一只蟋蟀,但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没作记录
  • 16、某生物小组在一次调查记录当中,一位同学将鱼、虾、水草归为一组,将柳树、蝉、蚂蚁归为一组,他是按照下列哪项进行分类依据的(       )
    A、形态结构特点 B、生物的用途 C、生活环境 D、能否进行呼吸
  • 17、运动属于动物的生理功能。下列关于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B、运动对维持动物生存和繁衍有重要意义 C、哺乳动物的运动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D、所有动物完成运动的结构是相同的
  • 18、某同学探究“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在迷宫出口位置设置食物岛,小鼠经过尝试可在此处获得食物。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多次尝试后,小鼠到达食物岛的时间会缩短 B、改变食物岛位置,小鼠会一直按原路线走 C、这种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D、小鼠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
  • 19、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不易降解。若微塑料被鱼类等摄入,则食物链“水生植物→植食性鱼→肉食性鱼→海鸟”中,微塑料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A、水生植物 B、植食性鱼 C、肉食性鱼 D、海鸟
  • 20、有鹰、蛇、鼠三种动物,鹰和蛇均以鼠为食,鹰又以蛇为食,鹰和蛇的关系是(  )
    A、竞争和合作 B、合作和捕食 C、竞争和捕食 D、竞争和寄生
上一页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