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吗?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草履虫朝食盐方向运动 B、乙图中,草履虫朝肉汁方向运动 C、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草履虫能趋利避害
  • 2、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在生物学上叫做( )
    A、细胞 B、组织 C、系统 D、器官
  • 3、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植物细胞模式图,有关图中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细胞膜 B、②表示液泡 C、③表示细胞核 D、⑤表示细胞液
  • 4、观察草履虫实验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培养液底层的草履虫多于表层 B、加入棉花纤维可限制草履虫运动过快 C、观察草履虫需要使用显微镜 D、草履虫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 5、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细胞,能观察到叶绿体的是(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番茄果肉细胞 C、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6、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过程中,若想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

    A、 B、 C、 D、
  • 7、使用显微镜将物体放大100倍,如果目镜选用的是10×,则物镜应选用( )
    A、 B、10× C、40× D、100×
  • 8、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骤①和④滴加的分别是( )

    A、清水、清水 B、碘液、清水 C、清水、碘液 D、碘液、碘液
  • 9、夏天,蟋蟀像比赛似的不停鸣叫着。当凉风袭来,燥热退去,蟋蟀便安静了许多。温度会影响蟋蟀的鸣叫次数吗?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5只大小和生理状态相似的蟋蟀待用。

    步骤二: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的温度保持在15℃,另一个容器内的温度保持在25℃,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步骤三:取1只蟋蟀,先后放入15℃、25℃的两个容器中,每次待蟋蟀适应环境后,分别记录蟋蟀一分钟的鸣叫次数。记录结束后,取出蟋蟀另放。

    将其余4只蟋蟀按步骤三重复操作。统计结果如下表:

    15℃

    25℃

    1

    91

    180

    2

    80

    169

    3

    77

    157

    4

    78

    158

    5

    89

    176

    平均值

    83

    168

    实验结束后,将蟋蟀放回适宜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
    (2)、本实验的变量是。为控制单一变量,步骤一中应选择(填“同种”或“不同种”)蟋蟀。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温度会影响蟋蟀的鸣叫次数,蟋在25℃时的鸣叫次数(填“多于”或“少于”)在15℃时的鸣叫次数。
  • 10、猫的卷耳与非卷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如图是猫的卷耳与非卷耳的遗传情况。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控制猫耳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组成的。
    (2)、图中亲代均为非卷耳,子代中也出现了非卷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3)、由图推断,显性性状是(填“卷耳”或“非卷耳”)。子代中卷耳的基因组成是。子代中出现非卷耳的概率是
    (4)、猫的体内有脊柱(脊椎骨),因此猫属于(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 11、人体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系统功能联系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器官,A、B表示心脏的心室。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消化系统由和消化腺组成。营养物质主要由消化系统中的(填序号)吸收进入血液。
    (2)、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填序号),氧气由此处进入血液。
    (3)、人体内的血液由(填字母)进入主动脉,再经各级动脉,直至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网时,将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鲜红的血变为暗红的静脉血。
    (4)、人体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填序号)。健康人每天排出的尿液远少于形成的原尿,这与肾单位中的重新吸收有关。
    (5)、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12、杏在我国分布广泛,果可食用,杏仁可入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本草纲目》中收集了数十个杏仁入药的药方。图一是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二是杏花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杏树根吸收的水可参与光合作用,图一过程中释放的气体a是。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2)、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以通过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3)、图二结构(填序号)中的花粉落到结构③上,完成传粉。受精后,结构⑤可发育成果实。
    (4)、杏的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一定(适量)的、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 13、分析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自然景观绚丽多彩,既有雄伟挺拔的崇山峻岭、一望无际的大海,又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纵横交错的河流。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特点,造就了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资料二: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那里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十分稀少。

    资料三:沙狐是沙漠里栖息的一种小型动物。沙狐白天在有多个出口的洞穴里睡觉,夜间则走出洞口寻找猎物。沙狐的大耳朵使它可以听到细微的沙沙声,便于捕食蜥蜴等动物。

    (1)、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资料二体现了温度、水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填“非生物”或“生物”)因素。
    (3)、资料三划线部分体现了沙狐和蜥蜴之间的关系。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沙狐属于者。
  • 14、豌豆是常见的蔬菜。图一是豌豆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二是豌豆根尖结构示意图,图三是豌豆果实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一结构(填序号)
    (2)、图二⑥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群属于组织。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填序号)。
    (3)、图三中豌豆的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将豌豆种子播种后长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填“无性”或“有性”)生殖。
    (4)、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豌豆植株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15、下列关于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可制作酸奶 B、木耳可供人食用 C、利用酵母菌可制作面包 D、烟草花叶病毒可使人患麻疹
  • 16、墨脱报春是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的植物新物种。它在5月至6月开花,在7月结出果实,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据此推断,墨脱报春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 17、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是(      )
    A、结核病 B、百日咳 C、白喉 D、破伤风
  • 18、如图是受精的鸡卵结构示意图。含有细胞核,将来能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      )

    A、①卵壳 B、②胚盘 C、③气室 D、④卵白
  • 19、涡虫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涡虫属于(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环节动物 D、节肢动物
  • 20、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青蛙 B、蝴蝶 C、变形虫 D、葫芦藓
上一页 830 831 832 833 8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