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显微镜是生物学常用观察工具,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图四视野细胞内的叶绿体正逆时针转动,则其实际方向为逆时针 B、调节图一的转换器,使图二中的④变为③后,视野会变暗 C、经由上一步操作后,图三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变为两个 D、图一显微镜最重要的部件为①和②,由图二可知,最大放大倍数为400倍
  • 2、透明玻片上的“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9<6 B、6<9 C、6>9 D、9>6
  • 3、久旱逢甘霖,沙漠一场大雨后,往往会萌发出许多小草,出现百花盛开的景象。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特征?(  )
    A、生长和繁殖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活需要营养
  • 4、下列与“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出的生物特征相同的诗句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D、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5、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6、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细菌 B、电脑病毒 C、熊猫 D、蘑菇
  • 7、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不是科学观察的是(       )
    A、用录音机录下蟋蟀的叫声 B、在海洋馆观看海豹顶球表演 C、用照相机照下种子萌发的不同时间的不同状态 D、观察绿豆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记录分析
  • 8、下列除___外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  )
    A、只认真观察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B、有耐心、有计划的、有目的观察 C、全面细致地观察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还要讨论交流
  • 9、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时发现:蚂蚁常聚集在甜味食品周围,很少聚集在辣味食品周围。难道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为了验证这一点,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大小、材质相同的洁净棉团,分别标记为1号、2号;

    ②将1号棉团滴入糖水,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并排放置在玻璃槽内的一侧;

    ③将经过饥饿处理的多只蚂蚁放在玻璃槽内的另一侧;

    ④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1)、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填“同一”或“不同”)蚁穴。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2)、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前,有同学认为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这一步相当于科学探究中的
    (3)、2号棉团在实验中起作用。实验中用多只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
    (4)、如果蚂蚁在号棉团处聚集多,则说明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
    (5)、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蚂蚁在发现食物后触角会硬起来,他们想继续探究蚂蚁是否依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这次他们探究提出的问题是
  • 10、阅读并分析资料。

    资料一:卡拉鹦鹉和紫鹦鹉是澳大利亚树林中的两种鹦鹉,都住在树洞中,甚至有时一个树洞中同时住着两种鹦鹉。平时它们相安无事,但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紫鹦鹉比卡拉鹦鹉大,争夺的结果总是卡拉鹦鹉弃卵而逃,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卯和卡拉鹦鹉的卵一同孵育。经孵育出的幼卡拉鹦鹉有些行为仍是卡拉式的,有些行为却变成紫式的了。小卡拉鹦鹉发出的求食声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喂食。卡拉鹦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但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式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一样。

    资料二:海兔的身体受到刺激时,会将柔嫩的外鳃缩回体内,以此来免遭伤害。科学家在短时间内频繁地用水轻轻冲击海兔,海兔缩鳃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然后接着电击它的尾部,海兔出现强烈的缩鳃反射。随后,科学家将两种刺激配对施加,每次都先用水轻轻冲击海兔,再电击其尾部,重复多次后,即便用水轻轻冲击海兔,每次也会出现缩鳃反射。科学家发现,连续叠加刺激海兔40次后,再只用水冲击,缩鳃反射只能持续一天;但是如果每天10次叠加刺激,连续刺激四天,缩腮反射能够持续10天以上。

    (1)、资料一中“卡拉鹦鹉和紫鹦鹉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这种争夺地盘的行为属于______(填字母)行为。
    A、攻击 B、繁殖 C、防御 D、觅食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分析资料一,“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鹦鹉的卵一同孵育”“小卡拉鹦鹉发出的求食声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这些行为属于行为。“卡拉鹦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因为这种行为是通过而来的,而“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式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一样”,这主要是行为导致的。
    (3)、资料二中,“科学家在短时间内频繁地用水轻轻冲击海兔,海兔缩鳃反射就会逐渐减弱”,这是一种叫做“”的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海兔通过这种学习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中的(填“有害”或“无害”)刺激,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4)、资料二中“连续叠加刺激海兔40次后,再只用水冲击,缩鳃反射只能持续一天;但是如果每天10次叠加刺激,连续刺激四天,缩鳃反射能够持续10天以上”,这段描述给你学习上的启示是
  • 11、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使神经、肌肉等因过度疲劳而受损,造成“键盘手”或“鼠标手”等症状。如图分别是人体关节示意图和屈肘动作示意图。

    (1)、手指能够灵活地敲击键盘与图中的[       ]和④中的滑液有关。
    (2)、一块骨骼肌两端至少应附着在块以上的骨上,附在骨上的结构叫
    (3)、人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肌肉牵动骨绕活动而实现的。使用鼠标时产生了屈肘动作,从神经传来的兴奋会刺激图中[       ]使其收缩。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12、如图是长骨的结构示意图。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填字母)
    (2)、长骨的[       ]中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其内层的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3)、D中的骨髓始终是(填“红”或“黄”)骨髓,终生具有功能。
    (4)、[       ]与骨的支持和承重有关。
  • 13、为了研究繁殖期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研究人员将不同形状的蜡块模型放入水中,观察雄三刺鱼的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引发繁殖期雄三刺鱼攻击行为的因素是( )

    模型特征

    鱼形,无红腹

    鱼形,红腹

    方形,底部红色

    攻击频率

    A、蜡块 B、红色 C、活鱼 D、鱼形物体
  • 14、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望远镜来观察鸟类的繁殖活动 B、用卫星追踪野生大熊猫的活动区域 C、用摄影机拍摄并研究狮子追击猎物的方法 D、用强光照射和电击结合的方式研究涡虫的行为
  • 15、猴、蜜蜂、象、蚂蚁等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群行为,社群行为有很多典型的特征。不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特征的是(       )
    A、成员之间有不同的分工 B、成员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C、群体内个体数量很多 D、有的群体的成员还有等级
  • 16、当洪水来临时,火蚁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齐心协力到达陆地。下列所述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
    A、蝗虫集群啃食农作物 B、五只小鸡在大雨中躲在被淋得浑身湿透的母鸡的羽翼下取暖 C、狒狒群体中,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D、草履虫受到食盐刺激时,会聚集到清水滴中
  • 17、“生物钟”是指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的。下列属于节律行为的是(       )
    A、螳螂捕蝉 B、蜻蜓点水 C、鱼类洄游 D、蜘蛛结网
  • 18、下列选项中,所列行为分别属于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是(       )

    ①两只狗为争一块骨头而相互龇牙;②一只狗和一只猫为争夺一块骨头而相互追赶;③壁虎断尾迅速逃跑;④狗撒尿做标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9、黏虫的幼虫危害小麦。黏虫爆发时农民用木棍、簸箕等工具,顺麦垄敲打麦株,害虫受震就装死跌落到簸箕中,可以采集消灭。农民利用的动物行为是(       )
    A、攻击行为 B、学习行为 C、防御行为 D、取食行为
  • 20、诗句“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绘的是母燕的(  )
    A、社会行为 B、繁殖行为 C、领域行为 D、防御行为
上一页 634 635 636 637 6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