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现象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仙人掌类的叶特化为刺 B、草履虫吞食细菌用于净化污水 C、种植物用来防风固沙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 2、从枝瘤的形成,可推断出有机物的运输方向和运输部位是(       )
    A、由下向上、木质部 B、由下向上、韧皮部 C、由上向下、木质部 D、由上向下、韧皮部
  • 3、“腌萝卜”的盘里会出现许多水,这是因为(       )
    A、萝卜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的细胞液浓度,导致萝卜细胞内水分渗出 B、萝卜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低于细胞内的细胞液浓度,导致萝卜细胞内水分渗出 C、萝卜细胞从空气中吸收了较多的水蒸气 D、盘中的萝卜从空气中吸收了较多的水蒸气
  • 4、冬季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低温度的目的是(       )
    A、白天提高呼吸作用,晚上降低光合作用 B、白天提高光合作用,晚上冷死农作物害虫 C、白天提高光合作用,晚上降低蒸腾作用 D、白天提高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晚上减弱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 5、人体的结构层次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细胞→器官→组织→人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C、细胞→组织→器官→人体 D、器官→组织→细胞→人体
  • 6、下面是五位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甲:将反光镜正对着太阳光以使视野内达到最大亮度

    乙:观察标本时,两眼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绘图

    丙:使用低倍物镜看不到细胞,于是换高倍物镜期望能观察到细胞

    丁:使用低倍物镜已看到有些模糊的细胞,于是试着调细准焦螺旋

    戊:根据自己观察的物像绘图以后,发现不够美观,又进行了修改

    A、乙、丁 B、乙、丁、戊 C、乙、戊 D、甲、乙、丙
  • 7、下列哪一项描述不属于生物的特征?(     )
    A、高温天气排汗多 B、朵朵葵花向太阳 C、机器人吹奏乐器 D、种子萌发成幼苗
  • 8、请辨认如图中甲、乙、丙、丁四种动物并回答问题:

    (1)、鱼类是典型的水生动物,具有高度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鱼的身体呈 , 其作用是可以减少运动阻力;在水中通过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丙是一种蜥蜴,属于动物类群,它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与生存环境是相适应的。比如,陆地生活需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丙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3)、分辨丁身体前后端的标志是[   ];在观察丁的运动时,实验者在丁的体表涂了一层凡士林,你认为丁会 , 原因是
    (4)、从身体结构角度分析,甲、乙、丙与丁最显著的差异是甲、乙、丙体内具有支撑身体的
  • 9、鱼适应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是 , 该器官的结构特点是内含丰富的
  • 10、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普遍是相适应的。下列说法与该观点相符的是(       )
    A、鸟类的气囊能进行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B、蚯蚓的身体分节,使其运动灵活 C、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D、青蛙仅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 11、某同学用培养好的天竺葵设计“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注:A和B处的透明塑料袋口扎紧密封,25%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据图回答问题。

    (1)、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将天竺葵光照几个小时后,取下叶片A和B,并做如下的处理:首先进行脱色,即放入盛有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然后用分别检验A、B两叶片,结果是(填“A”或“B”)叶片变蓝。
    (3)、本实验中,设置B的作用是
    (4)、实验证明: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 12、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1是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图,图2是植物某器官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瓶内是正在萌发的种子,种子在萌发时,呼吸作用会加强,使瓶内气体浓度增大,此气体沿着玻璃管进入B装置的玻璃罩内,促使B装置中的幼苗制造更多的和氧气。
    (2)、B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3)、植物的生长需要合理灌溉,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选填“导管”或“筛管”)向上运输。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图1玻璃罩内壁上密布小水珠,这是幼苗作用的结果。图2中[③]既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 13、如图所示的是四种微生物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四种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 , 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它们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一细胞器,因此它们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
    (2)、乙是霉菌的一种,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孢子星青绿色,排列成扫帚状,据此判断它应该是霉。
    (3)、甲是原核生物,丙是真核生物,甲和丙比较,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甲的细胞内没有
    (4)、乙与丁都属于(选填“单”或“多”)细胞真菌,由大量的菌丝构成,通过产生来繁殖后代。
  • 14、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请你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A类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原因是其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2)、B类动物的体表有坚硬的 , 多数体节有分节的附肢。
    (3)、C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用呼吸。
    (4)、D擅长飞行,有辅助呼吸,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5)、A、C、D、E四种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点,即在它们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
    (6)、与A、B、C相比较,D、E体温(选填“恒定”或“不恒定”),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 15、下图4是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A到B的过程为细胞(选填“分裂”或“分化”),该过程形成的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选填“一样”或“不一样”)。
    (2)、从B到C的过程为细胞(选填“分裂”或“分化”),该过程形成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
    (3)、人体发育的起点是[A]
    (4)、与人体相比,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
  • 16、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世界各国二氧化碳不断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物圈造成威胁,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的目标。以下做法不能为此目标贡献力量的是(       )
    A、推广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B、大力推行使用一次性木筷 C、坚持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 17、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动物的行为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下成语所示的行为与“金鸡报晓”行为类型相同的是(       )
    A、谈虎色变 B、惊弓之鸟 C、飞蛾扑火 D、老马识途
  • 18、如图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利用了酵母菌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9、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引起人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 B、细胞结构简单 C、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D、能够引起动物患病
  • 20、在生活中“笑掉下巴”并不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实际上是有医学依据的,如图是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示意图,“笑掉下巴”主要原因是脸部两侧的颞下颌关节的(       )

    A、关节囊从骨上脱落 B、关节头从关节腔中脱落 C、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D、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上一页 622 623 624 625 6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