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为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是 (  )
    A、 B、 C、 D、
  •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能发育成万千枝条及其绿叶的结构是(       )
    A、种子 B、 C、 D、
  • 3、阅读有关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资料一:明代《农政全书》中记载:“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唯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自公元前707年起,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两千多年间,见诸史籍的重大蝗灾就在中国发生过800余次。19世纪,河南、山东的一群飞蝗危害面积就达5800km2;过境时遮天蔽日,太阳为之失色,危害惨重。

    资料二:“牧鸡治蝗”是防治草原上蝗虫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国研究人员在新疆哈密地区选用善于奔跑、生长发育快的麻花鸡,将其调训后集群放牧,用于防治草原蝗虫。数据统计显示,鸡群每天捕蝗4~5次,30天后蝗虫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不仅如此,长大的鸡还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牧鸡治蝗”?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资料中介绍的蝗虫跟蜜蜂一样都属于节肢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分节,都分节。
    (2)、如图是蝗虫的示意图,其运动中心在(写标号),具有三对足和对翅,因此运动能力强,危害大。
    (3)、将蝗虫甲的头部浸入水中,同时将蝗虫乙的胸腹部浸入水中,符合结果的选项是_____。
    A、甲先死 B、乙先死 C、同时 D、不一定
    (4)、一些国家采用了喷洒农药的方法消灭蝗虫,防治效果显著。资料中提及的“牧鸡治蝗”相对于喷洒药剂消灭蝗虫,其优点是
  • 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够疏松和改良土壤,对人类的益处很多。图示为蚯蚓的外部形态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区分蚯蚓的前后端,最简单的办法是根据的位置来判断,可以判断②是前端。
    (2)、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身体的表面,原因是
    (3)、用手轻轻触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感觉,这是因为腹面有 , 可协助运动。
    (4)、观察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相似的环状构成,这使得运动更加灵活,蚯蚓属于动物。
    (5)、实验完毕后我们应将蚯蚓
  • 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认真研究银杏、肾蕨、杏树的基础上,借助资料和老师的指导,分别制作了杏、银杏、肾蕨的“果实”图。请分析回答。

    (1)、银杏的“果实”俗称白果,其中可以食用的部分是白果仁,具有保健作用。从图中可以判断“银杏果”并非真正的果实,其种子外面没有包被,所以银杏属于植物。
    (2)、杏的“果实”由两部分构成。因此,杏和桃、苹果一样属于植物,其果实不仅能保护种子成熟,而且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3)、肾蕨的“果实”其实是 , 它里面含有许多可以萌发形成新个体的孢子。与种子相比较,孢子在繁殖方面的不足是: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适应性弱,繁殖过程离不开
  • 6、下图表示玉米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表示的是;过程②表示的是。经过过程②,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
    (2)、根尖的分生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属于B中的(填写名称)组织;玉米的茎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运输到叶中,由此可以推断茎中一定有B中的(填写名称)组织。
    (3)、若D表示的是玉米植株,请据图用文字、箭头写出玉米植物体从微观到宏观的结构层次:
  • 7、显微镜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乙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填字母)放大倍数的乘积。
    (2)、若想在显微镜的视野下看到细胞数目最多,则选择的图甲中的镜头组合为(填序号)。
    (3)、如果在进行显微镜对光时,由于视野太暗,则应选用凹面镜和
    (4)、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某同学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他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你认为不起作用的一项是_____(填字母)。
    A、转动遮光器 B、转动转换器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反光镜
    (5)、如果在使用图乙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点,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点都不动。那么污点很可能位于上。
    (6)、某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效果由①变成④,他应将装片向方移动。
  • 8、预防蛔虫病,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下列关于蛔虫描述错误的是(       )
    A、蛔虫是常见的线虫动物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C、蛔虫有口有肛门 D、蛔虫的生殖器官不发达,生殖能力很弱
  • 9、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植物。根据繁殖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植物分为(       )
    A、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B、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C、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D、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
  • 10、下列各选项的植物中,种子都裸露的植物是(       )
    A、刺槐、玫瑰 B、红豆杉、油松 C、樱桃、雪松 D、牡丹、玉米
  • 11、如图表示人体的结构层次,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没有联系 B、②表示组织层次 C、比植物的结构层次多了系统 D、①经过分化后形成②
  • 12、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分裂和生长有关。如图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B、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产生新的细胞壁 C、细胞分裂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D、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 13、人和高等动物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其中具有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等功能的组织是(       )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 14、在日常生活中指纹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手机解锁、在线支付等领域,非常方便快捷。决定人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A、叶绿体 B、细胞膜 C、线粒体 D、细胞核
  • 15、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pobd”字样的玻片标本时,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pqod B、boqp C、bdop D、dbop
  • 16、动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图是动植物细胞模式图及相关结构,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桂味荔枝果肉很甜,相关糖类存在于⑤液泡中 B、动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④细胞核中 C、能控制植物细胞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①细胞壁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含有③叶绿体
  • 17、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组织 B、器官 C、细胞 D、细胞膜
  • 18、比安基岛位于北冰洋诺尔勒歌尔特群岛的海湾入口处,岛屿由许多岩石堆积而成,岩石上没有树木、也没有青草。夏季来临后,旅鼠是一种小型的啮齿类动物,以苔藓植物为食,有的旅鼠在冬天时毛色变为全白,有利于保护自己。它们在结群迁移中如果遇到河沟,后面的旅鼠也紧跟着冲入,直到把河沟填满,其他旅鼠就踏着同伴尸体堆成的“桥梁”过河。大量的旅鼠为北极狐提供了食物。但在这个岛屿上,北极熊却是最凶猛、力气最大的动物。

    这个人迹罕至的北极小岛,现在却面临着全球变暖和有机物污染的威胁。PFOS是一种化工产品,应用在工业和生活领域。PFOS污染大气、水和土壤后,加拿大科学家在北极狐和北极熊肝脏中已经发现了较高浓度的PFOS,如不采取任何措施。

    (1)、科学家研究旅鼠结群迁移时“填沟”的行为,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北极狐和旅鼠是关系。请写出材料中的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2)、旅鼠结群迁移时“填沟”的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划分属于行为。
    (3)、有的旅鼠在冬天时毛色会变为全白,这是一种保护色,按动物行为的功能来分这属于行为,这也体现了生物能环境。
    (4)、比安基岛能否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填“是”或“否”)。旅鼠、北极熊在该岛上属于哪种生物成分?(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比安基岛上的生物类群有苔藓植物、旅鼠、北极狐和北极熊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
    (5)、从材料中可知,PFOS污染环境后会严重影响动物的健康,威胁动物的生存。请问: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生态环境被破坏 D、动物瘟疫
  • 1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埋入土壤中的动物遗体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是不是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使动物遗体分解消失,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材料用具:大玻璃缸、10只死鱼、土壤、蒸馏水、塑料薄膜等。
    (1)、提出问题:动物遗体的分解消失与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有关吗?

    思考:该实验变量是 , 材料用具中都要取大小相同的玻璃缸、土壤和死鱼,目的是。死鱼的数量是10只目的是

    (2)、作出假设:
    (3)、制订计划:

    ①取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缸,编号为甲、乙,用相同的塑料薄膜扎住玻璃缸口,并进行高温灭菌后待用;

    ②取两份相同的土壤,一份后放入甲玻璃缸中,另一份不作处理放入乙玻璃缸中;

    ③取10条等大的死鱼,高温灭菌后平分两份,分别埋入甲、乙两玻璃缸的土壤中;

    ④分别向甲、乙两玻璃缸中洒入适量的 , 使土壤变得潮湿,扎紧塑料薄膜;

    ⑤将甲、乙两玻璃缸同时放到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翻开甲、乙两玻璃缸中的土壤,观察并记录现象。

    思考: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4)、实验现象:甲玻璃缸中的死鱼完好无损,乙玻璃缸中的死鱼
    (5)、结论:动物遗体的分解消失与土壤中的有关。
  • 20、橘子放久了长出了绿色绒毛,挑取少许,用显微镜观察到图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含有叶绿体,呈绿色 B、1是生殖细胞—一孢子 C、“绿色绒毛”是青霉 D、3能吸收营养物质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