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草履虫广泛分布在河流池塘中,繁殖速度快,易采集培养,被广泛应用于水体监测。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草履虫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2)、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一滴培养液 B、载玻片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并滴加浓盐水 C、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草履虫形态和运动 D、使用凹面反光镜使模糊的物像更加清晰
    (3)、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细胞分裂繁殖 B、从外界获取营养 C、能进行光合作用 D、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4)、使草履虫能移动到食物处的结构是(       )
    A、食物泡 B、伸缩泡 C、纤毛 D、收集管
    (5)、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是监测水质的指标之一。兴趣小组收集生活污水(含悬浮物),摇匀后分别放入两个烧杯,并按下表处理进行实验,得出“草履虫可以净化水质”的结论。下列A—D表示正确的是(       )

    组别

    加入生活污水

    加入液体

    静置处理

    烧杯中悬浮物变化

    烧杯①

    A

    15mL草履虫纯培养液

    将两烧杯     C     放置在窗台同一位置

    D

    烧杯②

    300mL

    B

    无明显变化

    A、500mL B、15mL清水 C、密闭 D、明显增多
  • 2、科研人员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培养心肌细胞,希望以此帮助心脏病患者进行心脏修复。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诱导多能干细胞”可发育成心肌细胞、上皮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这一过程称为(       )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发育
    (2)、“诱导多能干细胞”中能提供能量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线粒体 C、细胞核 D、细胞质
    (3)、“诱导多能干细胞”经过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新细胞,下列对两个新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数目相同 B、染色体形态相同 C、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D、与原细胞的细胞核数量不同
    (4)、下图为不同发育时间的心肌细胞收缩率。下列关于心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构成营养组织 B、具有起保护支持作用的细胞壁 C、收缩需消耗能量 D、收缩率随发育时间增加而增加
    (5)、科学家将“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到患者的心脏,用于治疗心脏病。下列与心脏具有不同结构层次的是(       )
    A、 B、大脑 C、神经 D、肝脏
  • 3、大堡礁北部的雷恩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绿海龟繁殖地。雌海龟产卵后会将龟卵掩埋后离开。如果雌海龟因为地形不平而仰翻、午后升温等因素未能返回海洋,则会大量死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事实最能说明绿海龟是一种生物的是(       )
    A、雌海龟产卵 B、雌海龟未返回海洋 C、雌海龟仰翻 D、雌海龟掩埋后离开
    (2)、龟卵孵化后的小海龟与雌海龟表现出很多相同的特征,下列现象与该现象本质相同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下列能构成雷恩岛生态系统的是(       )
    A、登陆产卵的雌海龟 B、岛上的所有植被 C、沙滩、海水和阳光 D、岛上的生物和环境
    (4)、研究表明,在繁殖季延长光照,能使雌海龟提前成熟产卵。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适应生物 D、环境影响生物
    (5)、科学家采用一系列措施,提高雌海龟产卵后返回海洋的成功率。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挖掘更多沙坑助雌海龟产卵 B、无人机监测海龟登岛状况 C、在海岸上铺沙提供繁殖地 D、帮助仰翻的雌海龟摆正身体
  •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帮助植物传粉 B、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维持生态平衡 D、促进物质循环
  • 5、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曾报道过科学家们在海底“植树造林”,守护一片蔚蓝的事迹。

    资料一:珊瑚是由珊瑚虫构成的集合体,它的斑斓色彩来自身上的共生藻类。若海洋环境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藻类离开珊瑚体,从而显露出珊瑚虫分泌的碳酸钙外壳本身的白色,形成白化现象。

    资料二:为保护珊瑚、恢复海洋生态,我国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在海底种珊瑚,被喻为海底“植树造林”。珊瑚种植技术需要先培育“幼苗”,再移植到种植区。例如,野外育苗时需先把珊瑚切成细小的断枝,在海底搭建的人工支架及浮床上培育后再移植到特定海域,让苗种重新繁殖,扩大族群。

    (1)、藻类与珊瑚虫是关系。藻类可为珊瑚虫提供 , 同时珊瑚虫为藻类提供(两空均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盐”)。
    (2)、海底“植树造林”需要先培育珊瑚苗。珊瑚苗上的生物从分类上属于动物,其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是
    (3)、珊瑚的野外育苗并不容易,因为影响珊瑚苗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有等。珊瑚的细小断枝能继续生长成新个体,这是一种生殖。苗种在苗床或者礁石上重新繁殖扩大族群,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4)、珊瑚虫分泌形成碳酸钙外壳的过程中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对生物圈的意义是。为了减缓珊瑚白化现象,我们日常能做到的是
  • 6、生物圈中动物的种类繁多,它们给美丽的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各种生物表现出来的功能都与它们的结构相统一,因此,不同生物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而生存。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A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用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这些特征有利于其长时间在生活。
    (2)、B的一些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通过尾部和部的摆动以及的协调作用游泳。
    (3)、D具有适于飞行生活的特征:身体呈;体表覆羽,前肢变成;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辅助呼吸。
    (4)、与D生物相比,E的牙齿有了门齿和的分化,提高了E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能力。
  • 7、下列仿生学成果与其模仿的对象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抗荷服——蝴蝶 B、薄壳建筑——乌龟 C、冷光灯——萤火虫 D、雷达——蝙蝠
  • 8、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否为学习行为”时,获得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0秒

    54秒

    A、为了避免偶然性,应该做重复实验 B、小鼠获取食物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走错的次数越来越少 C、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这个反射一旦建立就不会消失 D、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 9、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出某些动物特征,其中最恰当的是(       )
    A、鳄鱼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 B、河蚌身体柔软,有坚硬的贝壳 C、鲸鱼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D、珊瑚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有肛门
  • 10、白鸳鸯是现存最美丽的鸭类。观察它们的形态,你推测其主要的运动方式有(  )

    A、飞行和游泳 B、飞行和爬行 C、跳跃和游泳 D、奔跑和爬行
  • 11、某同学仿照鸟的呼吸器官制作了如图所示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气球上也应该绑上红蓝细线 B、红蓝细线模拟毛细血管 C、吸管模拟气管 D、小气球代表鸟类特有的呼吸器官
  • 12、自然界有些动物“名不副实”,下列有关动物分类正确的是(  )
    A、鳄鱼不是鱼,而是两栖动物 B、海马不是马,属于鱼类 C、蜗牛不是牛,属于节肢动物 D、鱿鱼不是鱼,属于哺乳动物
  • 13、小明对青蛙、蛇、蝙蝠和孔雀四种动物进行了如下图归类,其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孔雀,卵生、用气囊辅助呼吸 B、乙是蝙蝠,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丙是蛇,有鳞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丁是青蛙,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 14、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生殖发育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 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⑤皮肤裸露

    A、①②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
  • 15、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都有各自的呼吸器官(结构)。下列动物的呼吸器官(结构)对应错误的是(  )
    A、鲢鱼——鳃 B、蝗虫——气门 C、蚯蚓——湿润的体壁 D、青蛙——肺和皮肤
  • 16、如图的a、b分别代表蝗虫和它的天敌——青蛙,阴影部分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阴影可以表示(       )

    A、身体分节 B、都是脊椎动物 C、有三对足 D、都是变温动物
  • 17、早在宋代,我国就有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下表是混养技术的相关信息,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鱼名

    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主要食物

    硅藻等浮游植物

    水蚤等浮游动物

    水草

    螺蛳等软体动物

    栖息水域

    上层

    中上层

    中下层

    A、根据生活环境,“四大家鱼”均属于淡水鱼 B、“四大家鱼”分布在不同水层和它们的食性有关 C、混合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水域的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 D、水产养殖过程中,鱼塘中鱼的种类和数量越多,产量越高
  • 18、动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软体动物体表都有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B、家鸽的飞行器官是翼 C、蝗虫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D、金鱼适于水中生活的运动器官是鳍
  • 19、鱼在水中游泳时,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开和闭合,其主要生理意义是(       )
    A、辅助鳍游泳 B、排出食物残渣 C、进行呼吸和摄食 D、保持身体平衡
  • 20、如图是生物社团的同学收集到的软体动物标本,对它们特征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

    A、双壳类动物用鳃呼吸 B、它们的运动器官是足 C、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D、贝壳又名外骨骼,能够保护身体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上一页 479 480 481 482 4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