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d”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A、b B、d C、q D、p
  • 2、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     )
    A、载物台 B、反光镜 C、装片 D、通光孔
  • 3、“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我国桑蚕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结构不属于青蛙的细胞中具有的是(       )
    A、细胞膜 B、叶绿体 C、细胞质 D、细胞核
  • 4、在制作青蛙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便于观察细胞核,同学们滴加的液体是(       )
    A、清水 B、酒精 C、碘液 D、生理盐水
  • 5、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图甲为不同倍数的显微镜镜头,图乙是显微镜结构图,图丙是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请回答问题。

    (1)、显微镜对光过程中,首先转动图乙的1使镜筒上升,然后转动[ ] , 使(填“高”或“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的对准通光孔。
    (2)、若想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则选择图甲中的镜头组合为(填字母)。
    (3)、使用显微镜观察,镜筒上升时眼睛要注视图乙中的[ ] , 直到发现物像为止。
    (4)、观察时,要使视野由图丙中的①变为②,应将装片向方移动;要使视野从②变为③,应转换为(填“高”或“低”)倍物镜;要使视野从③变为④,应调节[ ]
    (5)、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丁所示的流程图。

    请你在图中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流程图补充完整。

    ①在上;②在上。

  • 6、学校开展了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细胞模型制作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图1是小红组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些步骤,图2是小红组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图1中,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规范的操作步骤顺序是(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④需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步骤④滴的是 , 目的是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还需要利用进行染色,染色最为明显的结构是
    (4)、为了加深对植物细胞结构的理解,小红组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模型(图2)。制作该模型时,小红组认为需要突出一些特有的结构,如等。他们用塑料薄膜制作细胞膜,细胞膜的功能是
    (5)、对于小红组制作的模型(如图2),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 7、桃李课外小组的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校园的动物和植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请分析以下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一】该小组成员在观察过程中做了如下记录。

    观察记录单

    日期:2024.10.4天气:晴观察点:教学楼前草坪观察人:桃李课外小组全体成员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及分布

    观察到的生物特点:

    1.马尼拉草:植株矮小,遍布草坪。

    2.蒲公英:野生杂草,在草坪内分散生长。

    3.紫薇树:花紫色,有淡淡香味。

    4.蚜虫:个体微小,集中分布在一株紫薇树的叶片下面。

    5.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主要分布在长有蚜虫的那株紫薇树上,有些成行在树上爬行,有些在取食蚜虫的分泌物。

    6.蜜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2对翅,间歇停落在紫薇树上。

    【资料二】校园内,高大的香樟树枝叶摇曳,一阵风吹过,树叶簌簌飘落;三角梅开得繁盛,同一株植株上的三角梅颜色、大小、形态各不相同。草丛里,螳螂的卵孵化出许多小螳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螳螂逐渐长大,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生机勃勃。

    (1)、资料一的实践活动中,成员们主要用到的记录方法有

    a.用手触摸   b.用耳朵听   c.文字描述   d.绘制草图

    (2)、资料一中有关生物的记录,如“植株矮小”“花紫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3对足、2对翅”等,说明同学们是从方面对生物进行观察的。观察要有明确的 , 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3)、资料一中,通过观察知道构成草坪的主要植物是。观察结束时,蜜蜂飞走了,记录单中的蜜蜂(填“应该”或“不应该”)删除。
    (4)、资料二中,“同一株枝条上的三角梅颜色、大小、形态各不相同”“小螳螂逐渐长大”体现的生物特征依次是
    (5)、从营养物质的来源看,蚂蚁和紫薇树的最大不同点是。上述资料中提到的马尼拉草、香樟树、蒲公英、蚂蚁、蜜蜂、蚜虫、三角梅等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 8、生命现象的发展,是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过程。如图1为细胞结构模式图,图2为形成人体不同结构层次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细胞的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表示的是细胞结构图(选填“植物”或“动物”),其中[2]是 , 功能是
    (2)、人体的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图2中①②③表示细胞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与原细胞相比(选填“减半”“不变”或“加倍”)。
    (3)、图2中[④]表示细胞的过程,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其遗传物质(选填“有”或“没有”)发生改变。
    (4)、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首次成功用人体细胞打印出3D心脏。这颗3D心脏约两厘米长,有心肌细胞和血管等结构。心脏从结构层次上属于
    (5)、西西喜欢吃草莓,与草莓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图2中的(选填字母)。
  • 9、某同学采集了一些池塘水,取一滴制成临时装片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视野里有许多微小生物。然后他又培养草履虫,并利用其做探究实验。请完成下面小题。
    (1)、如图是该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其中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生活的是(  )

    A、衣藻 B、眼虫 C、鼓藻 D、草履虫
    (2)、视野中观察到的均为单细胞生物。下列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独立生活 B、都对人体有害 C、均由一个细胞构成 D、能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3)、如图为显微镜结构图。当观察视野过亮时,在不改变放大倍数的前提下,该同学可调节的结构是(  )

    A、 B、 C、 D、
    (4)、下列有关草履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纤毛进行运动 B、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C、观察时,从培养液的底层取样 D、放置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其运动
    (5)、该同学为探究草履虫的趋性,设计如图的装置。据图判断,草履虫最后出现最多的位置是在(  )

    A、肉汁 B、食盐 C、酒精 D、食醋
  • 10、如图①→④为变形虫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裂时细胞核和细胞质同时一分为二 B、一个变形虫经过3次细胞分裂形成8个变形虫 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变形虫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为n→2n→n
  • 11、科学家们将白色美西螺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黑色美西螈的去核卵母细胞中,新细胞发育成的美西螈的体色为(       )
    A、白色 B、黑色 C、黑白相间 D、灰色
  • 12、创建“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达尔文 C、列文虎克 D、施莱登和施旺
  • 1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公园生物进行观察,成员A记录有鲫鱼、沼虾、荷花、水草;成员B记录有蜗牛、蚯蚓、鼠妇、蜘蛛;成员C记录有燕子、麻雀、蜻蜓、蝴蝶。该生物兴趣小组的观察主题是(       )
    A、不同环境中的生物 B、不同生物的生长速度 C、不同生物的食性 D、不同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14、向日葵花朵总是向着太阳,这种现象反映了生物(  )
    A、能生长和繁殖 B、需要营养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15、我们把裸子植物称为“真正的陆生植物”的根本原因是(  )
    A、根茎叶发达 B、输导组织发达 C、能产生种子 D、受精过程脱离水
  • 16、下列关于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软体动物:都有外套膜和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蜗牛、河蚌 B、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如青蛙、乌龟 C、线虫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如华枝睾吸虫、蛲虫 D、爬行动物: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用肺呼吸。如甲鱼、蜥蜴
  • 17、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为增加营养价值,研究团队往纯牛奶中加入胡萝卜,再利用某种乳酸菌发酵制作胡萝卜酸奶,探究发酵温度对胡萝卜酸奶品质的影响。专业人员从酸奶色泽、气味、酸度、喜爱程度等方面对酸奶品质进行感官评价。

    (1)、根据不同的发酵温度设置多个小组,各小组的纯牛奶中加入胡萝卜的量应
    (2)、将纯牛奶和胡萝卜85℃处理5min的目的是
    (3)、经过图甲①的操作,再加入某种乳酸菌。其中加入乳酸菌相当于微生物培养方法中的步骤。
    (4)、据乙图分析:发酵温度为℃时,感官评分最高,此时酸奶风味独特、酸甜适宜。
    (5)、该团队进一步探究了“对胡萝卜酸奶酸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据表分析可知,随着发酵时间增加酸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此,为保持酸奶的最佳品质,发酵到适宜时间后,酸奶应置于环境中保存。

    表不同发酵时间下酸奶的酸度

    发酵时间/h

    12

    14

    16

    18

    20

    酸度/°T

    33.1

    36.9

    38.2

    39.1

    41.6

  • 18、喜马拉雅旱獭分布在喜玛拉雅山脉海拔3000-4500米的区域,是具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研究人员发现,旱獭身上携带多种病原体,如博卡病毒、鼠疫耶尔森菌等。分析回答问题:
    (1)、与鼠疫耶尔森菌相比,博卡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组成,不能独立生活,需要在内完成增殖。
    (2)、鼠疫耶尔森菌是一种细菌,由个细胞构成。与旱獭口腔上皮细胞相比,鼠疫耶尔森菌没有 , 属于生物(选填“原核”或“真核”)。
    (3)、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动物分类图解,请分析回答:

    图中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是。据图分析,喜马拉雅旱獭与的亲缘关系较近,原因是

  • 19、南沙湿地公园是广州市最大的湿地公园,有无瓣海桑等红树植物,以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脸琵鹭等鸟类。黑脸琵鹭是候鸟,每年10-11月离开繁殖地前往越冬地,飞行能力和适应能力强,以小鱼等动物为食。
    (1)、红树植物种类繁多,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
    (2)、无瓣海桑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植物。其种子结构和菜豆的一样,都由种皮和构成。
    (3)、无瓣海桑能适应海水环境,是因为其(填细胞结构名称)能有效控制盐分进出。
    (4)、黑脸琵鹭和鱼都是动物(选填“脊椎”或“无脊椎”),因为它们身体内都有
    (5)、黑脸琵鹭的体温(选填“会”或“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增强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此外,黑脸琵鹭还有许多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如:(列举一项)。
  • 20、黑藻是被子植物,能净化磷酸盐等水体污染物。因此,生物兴趣小组对黑藻展开一系列研究。([       ]填序号,______填文字)

       

    (1)、与人体相比,黑藻植株缺少的结构层次是。取叶制作临时装片,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原因是
    (2)、小组成员想看清黑藻叶肉细胞的内部结构,转换为高倍物镜后,然后再略微转动图甲中的[       ] , 使物像更清晰。
    (3)、如图乙所示,在高倍物镜下,叶肉细胞中的绿色结构是 , 能吸收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
    (4)、为探究某种黑藻在不同温度下对磷酸盐去除率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持续10天的实验研究,得出以下实验数据:

    表黑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磷酸盐的去除率

    温度/℃

    20

    25

    30

    35

    去除率/%

    44

    66

    50

    41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下,黑藻对磷酸盐的去除率最高。植物的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除了温度外,还可以探究对该种黑藻净化污水能力的影响。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