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中山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青春期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人的生殖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同步训练
-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柳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柳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岳池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1、调查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B、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C、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与组内同学一起行动 D、对调查的生物只能用一种归类方法
-
2、无锡市鼋头渚景区是享誉世界的赏樱胜地,每年春季樱花盛开,满树烂漫,如云似霞。长春桥附近栽有染井吉野樱,学名是 Prunus yedoensis。下列各种樱花与其最相似的是 ( )A、红山樱 Prunus jamasakura B、大岛樱 Cerasus speciosa C、钟山樱桃 Cerasus campanulata D、大叶早樱 Cerasus subhirtella知识点4 科学方法:调查(
-
3、如图所示,从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人与长臂猿的亲缘关系最近 B、猫与豹比猫与狗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C、猫科包含的生物种类比食肉目包含的生物种类多 D、图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界
-
4、面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这些分类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界、纲、门、目、科、属、种 B、门、纲、目、科、属、种、界 C、界、门、纲、目、科、属、种 D、界、门、科、纲、目、属、种
-
5、2024年4月,我国实施了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
资料一:通过推动注射器,可将牙膏状的鱼食投喂给斑马鱼食用。斑马鱼吃完食物产生的食物残渣,可通过管道运输到金鱼藻,促使它生长。
资料二:LED光源可保持金鱼藻正常进行光合作用,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资料三:后续,科学家将利用返回的回收水样、鱼卵等样品,结合斑马鱼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图) 和其在空间运动行为视频,开展对脊椎动物生长发育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受精
孵化
性成熟
体外发育;胚胎完全透明。
受精7天后,透明度变差。
雌鱼每周可产卵1次,每次产卵上百枚; 体外受精。
胚胎期
幼鱼期
成鱼期
(1)、资料一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的生活需要。斑马鱼的食物残渣可为金鱼藻的生长提供(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资料二中金鱼藻叶片细胞中可进行光合作用该过程的能量转变是将光能转化为 , 并释放供给斑马鱼呼吸。(3)、比较金鱼藻和斑马鱼,斑马鱼特有的结构层次是。(4)、资料三主要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和法。分析资料三,斑马鱼会被选为在轨水生生态系统项目的研究对象的原因可能是。 -
6、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前需要对牵牛花进行一昼夜的处理,以免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2)、将该装置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溶解到酒精中。(3)、清水漂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能够变成蓝色的是______(填字母)。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C、乙叶 D、丙叶的绿色部分 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4)、本实验中有组对照实验,其中乙叶片与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对温室里的农作物采取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5)、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填字母)。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水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G、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
7、在早春时节,玉兰"先花后叶",即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可初步推测开花过程中所需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 )A、植物体上一年制造并储存的 B、花瓣光合作用合成的 C、树皮光合作用制造的 D、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
8、下图是小金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表皮后绘制的结构图,下列对a、b所示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a为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 B、b为半月形的保卫细胞 C、a的张开和闭合受b的控制 D、通过a进出的气体只有水蒸气和氧气
-
9、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滞留在叶片上,会使叶片在液体中向上浮,叶片上浮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弱,反之,越强。依据这一原理,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给予4种不同强度的光照,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每组小圆叶片大小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B、实验结果取平均值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C、当光照强度为a时,相同时间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最多 D、利用甲装置还可以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0、如图是制作并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相关图片,其中A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B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C为番茄果肉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②① B、制作B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②中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C、图中的三个步骤是制作A、B、C三种细胞临时装片必需的 D、若A中的污点在装片上,向下移动玻片,可将污点快速移出视野
-
11、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____的科学( )A、生命活动规律 B、物质与能量 C、结构与功能 D、生物与环境
-
12、如图是单目显微镜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线暗时需用⑦的平面镜对光 B、使用②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C、转动⑥物像一定会变得清晰 D、能放大物像的结构包含②④
-
13、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1:抗生素主要是一些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杀死细菌或干扰其他生活细胞的正常发育,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有益菌会被一起杀死。
资料2: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在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敌”。一种噬菌体只攻击特定的细菌。科学家正在研发噬菌体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资料3:噬菌体结构示意图(如图)。
(1)、病毒性疾病不能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理由是 ;请列举出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名称:。(2)、与细菌、真菌等生物相比,病毒没有 , 不能独立生活,离开活细胞时,通常会变成 ,当环境条件适宜,便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重新开始。(3)、噬菌体可以识别特定细菌,其攻击具有特异性,因此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填“会”或“不会”)杀伤人体内的其他有益菌。噬菌体攻击细菌过程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 ]。 -
14、2023 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1)、中国3万多种植物中,有药用价值的超过1万种。以下是银杏、海带、黄花蒿、满江红4种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表解。
表解中的Ⅰ、Ⅱ处分别为 , 。
(2)、以下是利用动物进行疾病防治的相关资料。资料:鲎(hòu)形似蟹,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剑尾三部分,头胸部的腹面有6对分节的附肢,如图是鲎的腹面。利用鲎血液制成的药物可用于毒素检测。
根据资料可以判断鲎应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动物,但鲎没有翅、不具备的特征,因此不属于昆虫。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人类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在受孕之后的最初几天,组成胚胎的都是未成熟的细胞。这些细胞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发育为成熟有机体中所有类型的细胞。这种未成熟的细胞被称为多功能的干细胞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多功能干细胞进一步形成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以及其他所有种类的细胞,这些细胞经过分化后,开始在人体内承担起特殊的机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这一过程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即成熟之后的细胞不可能再回到未成熟、多功能的状态。但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假设:这些细胞的基因组仍然包含着驱动它发育成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所需的信息。在1962年的一项经典实验中,他将一个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替换为成熟肠细胞的细胞核。这个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的蝌蚪。这一实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次证实了已分化的细胞可通过核移植技术将其重新转化为具有多功能性的细胞。
起初,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不少科学家认为这完全不可能。但在重复实验的验证下,该结果最终被接受并引发了密集的研究。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最终出现了哺乳动物的克隆,也使约翰格登成为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他的研究告诉人们,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未成熟、多功能的阶段,这为此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1)、图中A是 , 由A连续分裂5次后,能形成 个子细胞。(2)、D→E1的过程是细胞的。从材料分析可知,E1 和 E2 两种细胞的遗传物质(填“相同”或“不同”)。(3)、约翰格登的研究说明,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的阶段。(4)、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蝌蚪的过程中,要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逐步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 、 , 最终形成完整的生物个体。 -
16、柑普茶与青梅都是广东特色产品,请根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柑普茶是广东新会陈皮与云南普洱茶的绝妙组合,而普洱茶是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的新鲜叶为原料,经黑曲霉、酵母菌、细菌等微生物发酵,最后烘干制成的。
资料二: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外壳有一种叫血凝素(HA)的蛋白质,能与人体细胞相结合,从而感染人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发现,从青梅中提炼出的“梅素”可以抑制HA的活性。
(1)、资料一中提到的微生物中,与其他两类微生物细胞结构差异大。但是它们都是利用茶叶中的生活,营养方式为。(2)、如果普洱茶制作过程中最后不烘干,会被分解成、和无机盐。(3)、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与细菌相比较,没有结构,其繁殖方式与细菌(填“相同”或“不同”)。(4)、甲型H1N1 流感病毒根据寄生的细胞种类,属于病毒,它(填“能”或“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据资料二可推断,“梅素”可甲型H1N1 流感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合能力,起到一定的治疗功效。 -
17、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 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疟疾是由疟原虫(一种单细胞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简单而言,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再侵入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红细胞破裂而使人发病。
资料2 自20世纪60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停用。屠呦呦将研究视线转向传统草药,锁定从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纯化青蒿素。她又从晋朝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提出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一关键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黄花蒿粗提取物的有效单体,且在1972年得到了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将其命名为青蒿素。经临床试验,证实它具有胜于氯喹的疗效。
请分析以上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疟原虫是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与病毒的不同之处是。疟原虫主要破坏人体的红细胞和。(2)、疟疾患者体内的红细胞破裂后,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填生理过程)生成红细胞补充到血液中,但这依然跟不上疟原虫的破坏速度。(3)、提取青蒿素一般要将黄花蒿茎叶晒干,去除水分。水分主要存在于黄花蒿细胞的中。(4)、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细胞膜的结构,干扰其的功能,同时对细胞的控制中心—— 内的染色体也有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
18、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6.8%,是闽江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区,苏坑溪、桂溪、薯沙溪三条溪流的源头均在保护区内。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自然保护区内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1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四川苏铁、南方红豆杉等5种,二级保护植物有闽楠、黑桫椤、金钱松等16种,38种省重点保护植物,猴头杜鹃林分布面积达106.7公顷,纯林40 公顷。保护区内所保存的是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泥炭藓沼泽总面积达30.7公顷。
(1)、上述资料中描述的植物中,黑桫椤是植物,用繁殖;泥炭藓沼泽中的泥炭藓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 的分化,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2)、上述资料中一级保护植物四川苏铁、南方红豆杉的种子无包被,属于植物。 -
19、探究霉菌在面包上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
面包发霉了!小华发现自己.4天前没吃完的面包已经发霉,不禁产生了疑问:面包上的霉菌适合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呢?于是他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准备三片相同的干面包片(未加防腐剂),分别放入三个相同且洁净、干燥的透明餐盒中,并编号
第二步
不 滴 加 凉开水
均匀滴加 20毫升凉开水
均匀滴加 20毫升凉开水
第三步
同时在同一环境中暴露30分钟后,盖好盒盖
第四步
恒温培养箱
(25℃)
恒温培养箱
(25℃)
冰箱冷藏室
(5℃)
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了影响霉菌生长繁殖的两个环境条件,其中1组和2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2组和3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2)、同学们每天认真观察,几天后,发现第组面包片最先发霉,这与他们的预期一致,于是得出了实验结论。待面包片上长出较多霉菌菌落后,他们从不同颜色的菌落上分别挑取少许霉菌,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霉菌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些共同点,例如(答一点即可)。
(3)、小华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即(答一点即可)。完善实验后,他们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4)、你认为该实验结果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呢?(答一点即可,下同)。虽然霉菌会使面包变质,但它们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例如。 -
20、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 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下列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组别
处理方式
A
不灭菌,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B
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
C
高温灭菌3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 嗜淀粉乳杆菌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 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Ⅰ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填序号)。(2)、步骤一表格内 C 组处理方式中的“冷却”,目的是;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 。(3)、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微生物有。(4)、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该小组又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甲、乙、丙,再将淀粉分成等量的四份,分别加入等量的原有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如图Ⅱ所示,据此分析菌株分解淀粉能力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