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中山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青春期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人的生殖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同步训练
-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柳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柳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岳池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
1、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滴的是生理盐水 B、②撕取材料要薄而透明 C、③可以防止细胞重叠 D、出现乙视野是④步骤的问题 -
2、下列选项中,除哪项外均是真菌菌落的特征( )A、菌落较小 B、菌落常呈绒毛状 C、有多种不同的颜色 D、菌落比较大
-
3、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是蝉蜕,其实指的是节肢动物的( )结构。A、外骨骼 B、贝壳 C、鳞片 D、角质层
-
4、绦虫和蛔虫,都营寄生生活。请推测它们最发达的结构是( )A、呼吸器官 B、生殖器官 C、消化器官 D、运动器官
-
5、如图所示是细胞核、染色体、DNA、细胞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②是DNA C、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小羊多莉的诞生证实了细胞质是遗传信息库 -
6、红豆杉是我国特有的物种,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其种子上端裸露,无果皮,外有红色肉质结构。你认为这类植物应该统称为( )A、双子叶植物 B、单子叶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
7、蕨类一般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植物矮小怕光 B、根系吸水能力较弱 C、体内无输导组织 D、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
8、下列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 )A、水绵 B、地钱 C、桫椤 D、银杏
-
9、养鱼缸长久不换水,缸内壁会长有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由于什么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 )A、藻类 B、满江红 C、肾蕨 D、葫芦藓
-
10、下列诗词中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生物特征
A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鲸浮出水面,产生雾状水柱
生物能进行呼吸
D
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
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A、A B、B C、C D、D -
11、下列关于微生物与人类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链球菌——使人患猩红热 B、酵母菌——制作酸奶、泡菜 C、真菌——产生抗生素 D、病毒——转基因或转基因治疗
-
12、观察、调查是生物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的顺序一般是:显微镜→放大镜→肉眼 B、调查过程中不需要做记录 C、用红外摄像机记录东北虎夜间活动,属于观察法 D、调查时,不感兴趣的应不予理睬
-
13、北京香山枫叶出现红色,是由于花青素存在于细胞( )中的缘故A、叶绿体 B、细胞核 C、液泡 D、细胞膜
-
14、2023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这一版较2022版新增10027个物种,其中新增1476个动物物种。上述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遗传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基因的多样性
-
15、【活动二】探究留叶数量对月季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月季扦插成活后,同学们观察到月季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联想到老师扦插月季时,不同枝条上端保留的叶片数量并不一致,于是作出猜测:枝条保留叶片的数量,可能对月季扦插枝条的生根率有影响,故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同品种月季植株;
②从枝条上截取20厘米作为插穗,分为 A、B、C三组,每组30条插穗;
③将插穗底端插入同种培养液中,将A、B、C三组培养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生根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组别
月季插穗的生根率(%)
第10天
第20天
第30天
A组
不留叶
1
22.9
72.9
B组
留2片小叶
10.4
53.1
95.8
C组
留5片小叶
12.5
52.1
92.7
(1)、同学们设计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结论:。(3)、除月季自身因素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其扦插生根率,请举出一个影响月季扦插生根率的环境因素:。(4)、月季扦插繁殖属于(填“有性”或“无性”)生殖,这种繁殖技术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
16、【活动一】扦插月季
前期准备
1.月季枝条的选择:挑选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芽饱满的枝条。
2.沙壤土准备:按照沙子 :黏土=3:1的比例将沙子和黏土混合,制作沙壤土。
3.工具准备:剪刀、喷壶、花盆、小木棍等。
(1)、扦插操作①处理枝条:用剪刀将月季枝条剪成10~15厘米长的茎段,茎段要有节,保留少量叶。茎段下部剪成(填“平”或“斜”)口,能增加枝条与沙壤土的接触面积,利于吸收水和营养物质。茎段上部剪成平口。
②扦插:在花盆中装入沙壤土,用小木棍在沙壤土上插孔,深度约为枝条长度的 将处理好的月季枝条插入孔中,轻轻压实沙壤土,确保枝条直立不倒,具体操作如图所示。若扦插多株月季,间距需保持在5~10厘米,避免过于拥挤影响作用。
(2)、后期养护①浇水保湿:扦插后,用喷壶均匀喷水,使沙壤土充分湿润,但喷水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枝条进行作用。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沙壤土湿润和环境湿度。
②温度与光照控制:将扦插好的月季放置在通风良好、有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保持在20~25 ℃,利于枝条生根。温度过高,作用加快,枝条易枯萎;温度过低,生根速度慢。
③观察生长情况:扦插后,观察月季枝条的生长状况。一般7~10天,枝条开始生根。
④移栽:待月季长出新根后即可移栽,过程中注意保护其幼苗的 , 提高移栽成活率。
-
17、为了了解眼球成像的原理,同学们制作了可调节的眼球模型,并探究了近视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1)、【环节一】选材制作
同学们制作好的眼球成像模型如图1 所示,他们材料选取和制作步骤如下:

①制作眼球主体:同学们选择使用白色硬纸板搭建眼球的主体轮廓,因为其能模拟出眼球最外层的。然后,纸板一侧剪去一个圆形,装上由多片叶片组成的可调节光圈,这些叶片相互重叠能够围成不同大小的孔径。这些黑色叶片可以用来模拟含有色素的 , 该结构中央围成的孔径是 , 可通过调节扳手控制。
②制作眼球前部:水透镜通常由透明材料制成,同学们利用该特点制作了的模型,通过用推拉注射器(水透镜调节器)的推杆,增多或减少水透镜中的液体量,用以模拟眼球结构中内平滑肌的舒张和收缩引起曲度变化的过程。
③制作眼球后部:在水透镜的对面位置,放置一块白板,用于模拟能够形成物像的。光源选用“F”字母光源,来模拟。
(2)、【环节二】模型优化有同学认为,该模型的结构不够完整,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大脑形成视觉:增加用黏土制作的脑模型,用追光流水灯带连接眼球成像模型和脑模型。灯带模拟的是能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特定区域的。经过同学们的优调整后,最终的模型如图2所示。
(3)、【环节三】应用探究①模拟正常眼的成像:打开“F”字母光源开关并调节其在轨道上的位置,直至白板上呈现出清晰的物像,记录轨道的刻度为t,此时为模拟眼球的正常成像。白板模拟的结构上具有的细胞,可形成物像。
②模拟视觉的形成:光敏电阻传感器感受到“F”字母光源的刺激后,可控制光敏开关自动闭合,使流水灯带的 LED 灯依次循环闪亮,模拟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导到 , 从而形成视觉。即视觉形成的路径为:光线→角膜→房水→→→玻璃体→→视神经→。
③模拟光线调节:同学们通过调节光圈调节扳手来模拟大小的变化,同时观察光屏上物像的变化。当光源在轨道的位置固定不变时,发现圆环越小,光屏上的物像越(填“暗”或“亮”)。
④探究近视的形成:当他们向水透镜中加水时,水透镜的曲度(填“增大”或“减小”),在光屏上形成的物像模糊,需要将光源向轨道刻度 t 的(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看清物像。由此可知,近视的成因之一是。
⑤模拟近视矫正:得出近视成因后,同学们将焦距合适的(填“凹”或“凸”)透镜放在光源和水透镜之间,再调节光源的距离,使物像清晰。
⑥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请列出两项预防近视的措施:。
-
18、同学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光照时间的长短会对家蚕的生长产生影响。于是同学们将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150 只家蚕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了如下表的实验:
组别
温度(℃)
光照时间
(小时·天-¹)
蚕茧重量
(克·粒-¹)
1
25
每天 24 小时自然条件
1.69
2
25
每天 24 小时全部光照
1.74
3
?
每天 24 小时全部黑暗
1.68
(1)、表中实验条件“?”为 ,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蚕的其他生长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这样做的目的是。(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照条件为时,蚕茧重量最高。(3)、蚕茧重量是反映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你从提高蚕茧质量角度为蚕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
19、
(1)、【任务一】准备材料①家蚕卵:从正规渠道购买适量家蚕卵,确保卵的质量与活力。
②桑叶:可以在周边寻找桑树,采摘无污染、无病虫害的新鲜桑叶。
③饲养容器:准备多个干净、无异味的纸盒,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以保证家蚕进行作用。
④答案辅助工具:准备镊子,方便清理家蚕粪便和剩余桑叶。同时,准备记录本和笔,用于记录家蚕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信息。
(2)、【任务二】设计制作装置基础饲养装置:在准备的纸盒中用白色的厚卡纸制作蚕结茧时需要的“隔间”。为保证每个“隔间”可容纳一条蚕完成吐丝结茧,应估测蚕的(填“体长”或“质量”)来确定格子的大小。
(3)、【任务三】饲养并观察①蚕卵孵化:将蚕卵放置在饲养容器内,置于温度约25 ℃的环境中,每天喷洒少量清水,通常10天后蚕卵会孵化成蚁蚕。置于25 ℃环境中的原因是该温度是的适宜温度。
②幼虫饲养:蚁蚕孵化后,每天定时投喂新鲜桑叶,一般早晚各一次。投放桑叶前,需擦拭桑叶,去除表面灰尘和杂质,原因是防止。每次投放的桑叶量以家蚕在24小时内吃完为宜,避免剩余桑叶过多导致腐烂,影响饲养环境。
③吐丝结茧:家蚕经过4次蜕皮后,会逐渐停止进食,开始吐丝结茧,此时需要为家蚕提供制作好的“隔间”,便于蚕丝附着。家蚕蜕去的“皮”对于家蚕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意义是。
④化蛹与羽化:家蚕在茧内完成化过程,经过约10~15天,蛹羽化为。
⑤观察记录:每天固定时间对家蚕进行观察记录,利用相机记录的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如图所示,观图可知,家蚕的发育属于发育,原因是。
-
20、“月宫一号”实验表明,建造一个可供人类长期生存的人工封闭生态系统绝非易事。你想探究这其中涉及的知识吗?那就加入生物兴趣小组,从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小生态瓶开始吧!(1)、【活动一】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材料用具:金鱼藻、田螺、小鱼、大鱼等,塘泥、塘水、有盖子的透明广口瓶、镊子等。
①小组同学经过讨论,选取金鱼藻放入生态瓶中,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在生态瓶中加入塘泥是为了添加(填生态系统成分)。
②在选择生态瓶中的动物时,老师提醒:动植物之间应存在(填“捕食”或“竞争”)关系,从而保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
最终制作出的密闭型生态瓶如下图,小组同学将该生态瓶放置在阳台上,观察并记录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情况。

天数
(天)
生活情况(存活数)
水质(漂浮杂质)
金鱼
藻(株)
田螺
(只)
小鱼
(条)
大鱼
(条)
0
2
4
3
2
—
1
2
4
3
2
—
5
2
4
1
1
+
注:“-”表示水质清澈,“+”表示有漂浮杂质。
(2)、【活动二】发现异常并优化①(中考新考法·批判性思维)第5天水质变浑浊,这主要是鱼的粪便堆积导致的,小林觉得应该适当增加微生物的数量,你认为该建议(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②第5天生态瓶中小鱼和大鱼均只剩1只存活,可能是生态瓶中的(填生态系统组分)较少,导致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氧气不足。
③为了让生态瓶中的生物长时间存活,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步骤1:制作9个生态瓶,随机均分为 A、B、C三组,对应的每瓶中分别放入0、4、8株金鱼藻,其余条件;
步骤2:将制作好的生态瓶都放在阳台窗户旁;
步骤3:观察并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鱼(条)
植物(株)
实验结果
A
3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B
3
4
小鱼存活3天后,相继死亡
C
3
8
小鱼存活6天后,相继死亡
④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一定范围内,植物数量越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填“越长”“越短”或“不变”)。
⑤有同学设计的活动二方案中,将A、B、C三组放在了不同的地方,他的方案设计正确吗?为什么?。
(3)、【活动三】展示与评价①请根据评价标准对小组完善后的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
①容器无色透明;②生态瓶内成分齐全;③动物与植物的大小及数量比例适当;④动、植物与容器的大小比例适当
优点:;
建议:
②为了维持生物圈中的生态平衡,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③你还能想到哪些方式延长生态瓶的维持时间?(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