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洗衣机、电梯、空调等产品的诞生,帮助人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演讲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领城取得了重大成就,首次海城可燃冰试采成功、C919大型飞机圆满首飞、国产航母闪亮登场、天舟发出首单“太空快递”、断型隐形战机歼-35A霸气亮相、“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中国天眼”落成启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厉害了,我的国!

    (1)、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科学家还应该懂得什么?科学家要善用科技,除自身道德自律外,还应该有哪些措施?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村村民长期依赖木材加工为生。近年来,为扩大生产规模,大量砍伐树木导致山坡裸露。2024年雨季,持续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冲毁道路和农田,造成房屋倒塌、牲畜死亡。专家调查后指出:森林被破坏后失去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是此次灾害加重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今年6月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立德小学六(1)班同学开展社区实践活动。他们发现垃极桶旁散落着快递盒、塑料袋,还有居民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班长提议:“我们可以制作宣传海报,告诉大家垃极分类的重要性!”劳动委员小华说:“我每天放学都帮忙捡垃圾,还提醒大家不用一次性筷子。”

    材料三:树人小学组织“防灾避险演练”,消防员张教官演示了地家时的“三角进护法”和火灾选生口谈,并强调:“防灾知识要牢记,平时多演练,危险来临时才能保护自己和他人!”淡铁后,小明在日记中写道:“妈妈总说地震来时干万别亲坐电梯,但我现在知道熟记逃生路线和火灾逃生口诀也同样重要。”

    (1)、结合材料一,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结合上述材料,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减轻自然灾害代给我们的伤害?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尊重自己】希望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六(5)班同学产生了以下行为表现。

    ①赵刚听不得批评,每次别人提点意见,他都要找很多理由为自己辩护。

    ②李凯给孙明起了一个难听的外号,孙明一听就火了,要求李凯向他道歉。

    ③周晓璐一向以自己的舞蹈才艺为荣。有一天,好朋友方方说张红跳舞比她还要好,周晓璐很生气,觉得伤自尊了,两个星期都没理会方方。

    ④老师找王丽丽谈话,说她最近上课思想开小差,学习退步。听了老师的话,王丽丽既难过又惭愧。

    ⑤冯伟喜欢下棋,每次赢了就兴高采烈,输了就生气发火,班上谁都不愿意和他下棋。

    请你辨别【尊重自己】中六(5)班同学行为表现,并说明理由,填写在下面表格里。

    类别

    行为表现(选填序号)

    辨别理由(逐一说明)

    尊重自己

      

    过度维护自己

      
  • 5、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新征程上,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聚焦(   )的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教育引领广大少先队员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A、培养时代新人 B、提升少年儿童综合素质 C、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D、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
  • 6、近期巴以冲突导致百万儿童流离失所,而我们能够在和平环境中享受良好的学习条件。以下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和平环境是个人努力争取来的,与国家无关 B、我们应珍惜和平学习环境,努力提升自我 C、巴以儿童流离失所是他们国家的事,与我们无关 D、我们可以随意浪费现有的学习资源,反正有和平保障
  • 7、今年12月3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72周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下列行为违背该原则的是(   )。
    A、中国政府推动中东问题和平解决 B、与其他国家签署平等贸易条约 C、不向俄乌战争任何一方提供武器 D、日军舰未经允许强行驶人中国海城
  • 8、十多年来,我国已与150 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关于“一带一路”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带一路”倡议就是共同发展、共享和平的最佳例证

    ②“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并创造的,只为中国人民服务

    ③致力于亚、欧、非洲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加强沿线各国间的合作关系

    ④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联通网,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9、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参与了联合国的筹建过程。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中国代表是(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董必武 D、邓小平
  • 10、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其中常任理事国有中国、美国和( )。

    ①俄罗斯

    ②英国

    ③法国

    ④德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1、台湾方面多次提出的“台湾应加入联合国”及“台湾海峡和平”两案,但结果都被以同样理由否决,其根本原因是(   )。
    A、台独分子妄图分裂祖国的卑劣行径不被认可 B、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反对台湾参与联合国 C、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台湾地区的提议不受联合国的重视
  •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下列对创新理解正确的是(   )。
    A、创新就是完全推翻旧事物,从头开始创造新事物 B、只要加大科技资金的投人,就能够实现全面创新 C、模仿国外先进技术就是提升创新能力的最快途径 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 13、近年来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将通航能力提升至 300 吨级,并新建多个枢纽船闸。使货轮可从韶关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港口,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粤北山区与大湾区的资源互通和产业协作。该工程体现了(   )。
    A、绿色低碳发展——航道建设采用生态护岸技术,减少对沿岸植被破坏 B、区域协调发展——打通山区与大湾区交通瓶颈,缩小区城间发展差距 C、对外开放战略——提升港口国际化水平,吸引外资参与航道建设 D、创新驱动发展——运用智能导航新系统,实现全域自动船舶调度
  • 14、中国科技迎来了诸多新突破,C919成功商飞彻底打破了欧美垄断局面,AG600“鲲龙”水陆两栖飞机成功试飞,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我国自主研发的AI 芯片成为全球佼佼者,这一些系列成就的取得说明(   )。

    ①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我国科技已经全部走在世界前列

    ③我国向着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发展

    ④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提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长达N的抗日战争,中国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早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战场。历史不容算改,正义必将到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M周年。前文中N和M对应正确的是(   )。
    A、8年;80 B、14年;80 C、8年;70 D、14年;90
  • 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有(   )。

    ①中华文化比其他文化更加先进,更加优秀

    ②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

    ③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创新发展,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

    ④中华文明成就辉煌,历史遗迹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下列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小鹏第一次和父母去国外旅游,他们在餐厅用餐后服务员暗示他们付小费,小鹏表示

    不理解。

    ☆在很多西方家庭中,子女毕业后就不在家里居住,年轻人以独立自主为荣,大部分中国人家庭观念比较重,父母子女常常会在一起居住生活。

    A、约定俗成的礼仪 B、尊重文化多样性 C、千姿百态的环境 D、质疑文化特殊性
  • 18、“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们应该拥有一颗(   )的心,学会原谅他人。
    A、尊重 B、理解 C、宽容 D、反思
  • 19、早期文明发祥地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在亚洲的是(   )。

    ①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

    ②中国文明——黄河、长江流域

    ③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④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4月29日,第二届“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论坛隆重举行。本次论坛聚焦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防控,旨在为国家防灾减灾战略提供科技支撑,助力“平安中国”建设。下列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①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
    ②病虫害导致农作物损失

    ③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
    ④废水排放导致河流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