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学校里的一天同步练习
-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节了不起家乡人同步练习题
-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我的家乡在哪里同步练习
-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同步练习
-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节走进社区同步练习
-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节我们这样生活同步练习
-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可爱的社区人同步练习
-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同步练习
-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社区我的大“家”同步练习
-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我们的地球同步练习
-
1、坐火车时,对面的人递给我一瓶饮料,我赶紧拿来喝。( )
-
2、班长小明在决定班级事务时,从不会听取同学意见。( )
-
3、烟酒,毒品,是我们健康生活、成长的保障,也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
4、吸烟与饮酒会危害我们的。只有认清 , 主动 , 学会 , 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
-
5、交流中产生分歧时,我们要、、地与对方交流。
-
6、合理规划课余生活,要做到相结合,互补,处理好的关系。
-
7、在自主选择中,我们需要 , 也要 , 选择一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
8、陆飞的爸爸七周岁开始上小学,学习非常努力。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从部队退役后回到地方自己创办了公司,做了老板。他诚信经营,按时缴纳税款。去年,他又被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
(1)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明的爸爸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
(2)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或者应该履行哪些义务?(至少写出两个)
-
9、居民身份证包含哪些信息?谈谈你对公民身份证号码的理解。
-
10、什么是公民?国籍取得的方式有哪些?
-
11、将下列情景描述与相应的法律法规连线。
某市一造纸厂把废水偷偷排放到河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肖炎的家庭条件差妈妈不让他上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张田狠心遗弃了身体有残疾的孩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吴泽与人打架把人打伤住进了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某保健品广告夸大宣传商品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12、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 )
-
13、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每个成年人的使命,和小学生无关。( )
-
14、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
-
15、下列关于中国公民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②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③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④出国留学的人不是中国公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6、一个刚满三周岁的儿童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小公民”,这里的法律依据是______,且由于他未满______周岁,属于未成年人。( )A、他出生在中国;16 B、他具有中国国籍;18 C、他已经做了户口登记;20 D、父母是中国人;22
-
17、小亮妈妈工作的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还没有加班费,这侵犯了她的( )。A、平等权 B、休息权 C、物质帮助权 D、劳动权
-
18、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不因场合而变化,那就是( )。A、孩子 B、学生 C、顾客 D、公民
-
19、【法治观念】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加强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保障。要坚定政治制度自信,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坚持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全面贯彻,坚持宪法实施、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系统推进,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要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坚持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面发力,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材料二: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一处房产,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相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什么?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
(1)在材料二中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结合材料,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谈谈你如何理解“宪法与生活息息相关”。
(3)作为小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宪法精神?
-
20、材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2024年5月,某市发生了一起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引发的诈骗案件。受害者小李是一名中学生,他在使用某款热门社交软件时,不慎点击了不明链接,导致个人信息被盗取。随后,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对小李及其家人实施了诈骗,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事件发生后,小李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网络空间中应尽的义务,比如保护个人隐私、遵守网络规则等。此外,小李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向同学们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醒大家注意防范类似风险。
(1)结合材料,请简要说明小李在网络空间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尽的基本义务。
(2)针对材料中的事件,你认为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