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找出《致云雀》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
2、重点字
飞禽
酣畅
雕琢
蔚蓝
犀利
晨曦
霓虹
甘霖
鲁莽
醇酒
倦怠
真挚
摈弃
-
3、阅读理解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____,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 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 加深,面对①____的现实,在②____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 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 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 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③____的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 作出大④____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②
③④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 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 -
4、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跃入(yuè) 闷葫芦(mèn) 各奔东西(bēn) B、棕色(cōng) 黑魆魆(xū) 喁喁私语(yú) C、渗出(shèn) 随大溜(liù) 诘屈聱牙(jí) D、契入(xiē) 挠痒痒(láo) 抛头露面(lù)
-
5、 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展现的空中云海,描绘的北冰洋、太平洋的滚滚洪涛,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 丽、博大,气势磅礴。 B、“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 壮观和伟力。 C、诗人描写大自然,是把整个大自然当作“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当作生命的化身,诗中对 大自然进行了客观的描绘歌颂。 D、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 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
6、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放号(hào) 怒涌 风起云涌 蜂涌而至 B、 号叫 (hào) 晴景 闲情逸趣 晴天霹雳 C、 号令(hào) 洪涛 宏福齐天 恢宏大度 D、 号角(hào) 律吕 清规戒律 金科玉律
-
7、理解性默写。(1)、《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 。(2)、以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的诗句是: , 。 , 。(3)、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接待贤才,使天下的贤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的诗句是: , 。
-
8、理解性默写。(1)、《芣苢》中,描写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装车前草回家的句子是: , 。(2)、《插秧歌》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3)、《插秧歌》中,“ , 。”两句,描写了农夫忙着插秧顾不上休息。(4)、《插秧歌》中,“ , 。”两句,表现了插秧的繁忙,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情景。
-
9、理解性默写。(1)、《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 , 。(2)、《芣苢》中,写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的两句是 , 。(3)、《芣苢》中,描写女子顺着茎成把采取车前草的句子是: , 。(4)、《芣苢》中,描写女子用衣襟兜住采摘车前草的句子是: , 。
-
1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绝不是____,关门自大,遗世独立,而是为了求得将自己民族投入世界各民族之林,____,能够与世界各民族____,得一平等自由之地位。
A、特立独行 激浊扬清 并行不悖 B、特立独行 激浊扬清 并驾齐驱 C、抱残守缺 革故鼎新 并驾齐驱 D、抱残守缺 革故鼎新 并行不悖 -
1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景默写专练(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开头两句抒写了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接着以“ , 。”两句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设想自己前生是月中人,想乘风飞向月宫,接着以“ , 。”两句写月宫高寒难耐,不可久居。(3)、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以“ , 。”两句用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最后两句“ , 。”祝福语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表现了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
1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景默写专练(1)、此人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苏辙)手足深情的两句 , 。同时也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2)、苏轼笔下的名句“ , ”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旷达、乐观的情怀。这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 , 。”两句写他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
1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景默写专练(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 。(2)、表达豁达胸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句子: , , 。(3)、联系李白《月下独酌》中“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两句表现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
1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景默写专练(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诗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的句子是: ,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以理遣情,希望重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在兄弟友爱中得到补偿的句子是: , 。(3)、宋代着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 , , 。
-
15、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情景默写专练(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 , , 。(2)、“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凄婉的歌唱,“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面对风雨坎坷的坦荡,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一句体现出的是苏轼老当益壮的万丈豪情。(3)、李白在《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中“ , 。”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愿望。(4)、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总是踌躇满志,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报效祖国,成就自己的人生,他们心中的豪情可以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一组句子“ , , ”来表达。
-
16、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情景默写专练(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人到中年而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词句是:“。 ,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的壮志的句子是:“ , ,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
1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情景默写专练(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太守虽年长但志弥坚的词句是:“ ,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 , ”几句写了作者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的情怀。
-
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漫漫雨夜和潮湿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一句是:!(2)、“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表达出对初春细滑润泽的小雨的喜爱之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比喻写出了诗人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 , 。”两句描写茅屋被秋风吹破之后,室外下大雨、室内下小雨的惨状。(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 , , ”表现他虽劳苦窘迫,却心怀天下,心念寒士,可谓“穷人境遇,圣人情怀”。(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然心忧天下读书人的情怀。
-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1)、诗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2)、诗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两句是:“ , 。”(3)、“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无疑是人生中的一大不幸之事。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茅草被秋风所破后突然大雨,漫漫长夜,无法入眠的句子是“ , 。”
-
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2)、杜甫在诗中具体描写破屋漏雨的悲惨生活境况的两句是“ , 。”(3)、诗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