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全球经济复苏力度强于预期,但发达国家复苏力度相对疲弱,确保财政正常运行是许多发达国家目前的当务之急。 B、从去年起,山东省在高考中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并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做好特殊类型考生的资格审查工作。 C、在市政府的帮助下,这群农民工终于在今年春节前向施工单位讨回了工资和利息两万多元,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去了。 D、红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不仅具有抗老防病的作用,而且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防止正常细胞癌变。
-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愤怒地控诉反动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卑鄙无耻的流言。 B、这是一个理想的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没有暴力,没有侵略,没有纷争和流言蜚语,人们安心地劳动和读书,幸福地做人。 C、惊心动魄的刘和珍君,给革命者以无畏的勇气和信心。 D、鲁迅所写的众多革命者形象,必然鼓舞人们前仆后继去开创美好未来。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桀骜锋利 无端喋血 殒身不恤 当之无愧 B、百折不挠 初露端倪 按排工作 人才摇篮 C、筚路篮缕 磨炼意志 波澜壮阔 永葆青春 D、懒散作风 毛骨耸然 毫不气馁 竞争激烈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立仆(pú) 殒身(yǔn) 喋血(dié) 寥落(liáo) B、相觑(qù) 菲薄(fěi) 不惮(dàn) 从容(cónɡ) C、屠戮(lù) 虐杀(nüè) 干练(ɡān) 转辗(zhǎn) D、浸渍(zì) 赁屋(lìn) 绯红(fěi) 惩创(chuànɡ)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屋·父亲
李翰
父亲走了以后,老家临街的两间平房,屋顶也披离下来。毕竟有三十多年房龄,风雨侵蚀,那些桁条、椽木,也渐渐走到生命的尽头。父亲买下这块宅基地的时候,我刚上小学。记得也就是两间白灰小瓦的平房,年深日久,显得破破烂烂。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父亲是“文化大革命”早期的大学生,在那个年代算是高知了。有一方自家的天地,既给子孙留下恒产,又可以种种花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
父亲胼手胝足,前前后后差不多忙活了六七年,起了两层砖混小楼,搭建了两间平房。
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父亲又种上竹子、香樟、蜡梅,以及桃、杏、梨、枇杷等果树,沿着屋基脚,则栽种了一簇簇月季。
每年春天,都是从竹外的杏花开始。粉薄的花瓣,透射着阳光或露水,蜜蜂也忙碌起来,小狗绕树追逐它毛茸茸的短尾。杏花败,桃花开,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表,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我们用长长的竹篙,绑上铁丝钩,咔嚓,咔嚓,香椿芽一爿爿掉下来,青莹润泽。弟弟从鸡窝里摸出几枚刚下的鸡蛋,母亲捏着鸡蛋,在锅沿上一磕,两指一掰,鸡蛋便在油锅里滋滋作响。煎到五分熟,加入香椿芽,一股说不出的清香,立刻从厨房弥漫开来。
春暮夏初,月季绕着屋角绽放,熏得人犯困,天渐渐热起来。街坊有位退休的房老师,总是来我们家纳凉。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还能作诗。他一边写,一边哼唱着,都写好了,再摇头晃脑,用他那枞阳腔从头到尾高声吟诵一过。父亲很喜欢和房老师往来,房老师写的一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楹联至今还挂在家里。
房老师90年代中期去世,父亲很是伤感。大概也就是那时,父亲开始学写古诗。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三册介绍格律诗写作,里面有关平仄、声韵的书页,因经常翻阅,纸张尤为暗黑。渐渐有一些诗友来往,父亲必引进家里,听人家夸他的院子,称赏着彼此的诗作。待客人一走,父亲便任情评骘起来,这个人用词俗,那个人多处出律,总之,都不如他的诗好。
大学一二年级,经常收到父亲的家书,慰勉学业。那些信文乎文乎的,我仿佛能看到他写信时陶醉的神情。后来读到《围城》里方遁翁写日记,不禁莞尔。读研时,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我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在那里汲取力量和信心。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
我自离家读书,每次回来都待不了几天。父母守护着老屋,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光里慢慢变老。2014年6月24日,周二的凌晨,母亲打来电话,父亲走了。
我的山塌了。
他走得静悄悄的,除了亲戚与生前好友,除了庭前垂头饮泣的吊兰,没有人关注到他的离去,也没有人来分割我的悲伤。父亲的离去,让我明白,原来我最在意的,是他的欣慰与骄傲,那才是我获得存在感的根本。
中年伤于哀乐,因凋零之场景,将不断上演。这是生命的残酷,也是生命的仁慈。那边的世界,积攒着此生最珍贵的情感,有我们最爱的人,当我们临近谢幕,将不会孤独和恐惧。此生亦可恋,是我们又做了父亲、母亲,在人间播种了下一轮的爱。除了一掷乾坤的大人物,万千众生都是一样的琐碎、平凡,父母与子女,是我们在尘世扑腾的最大动力。
这五年里,长长短短,也写了不少文字,却不曾为父亲正经写过一篇。近来始渐渐明白,既然以文学为主业,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村口的阿牛与邻家的小芳,那些川流不息流淌在时空中,却消失于历史的芸芸众生,才是我应该去关注、书写与研究的——小城的高楼络绎拔起,道路越来越宽,老一辈的痕迹被日渐吞噬,仿佛我的父亲,还有同时代众多离开的人,不曾生活在这里。不过,没有关系。历史所遗忘的,都收纳在文学的容器里。更确定的,是老屋还倔强地站在那里,被高楼环绕,而仍未湮灭。便宜门4号,晚上一合眼,我就能梦到。
即便有一天,这一切都消失了,“父亲”作为一个文学的共名,也将以近似的形象和温度,在天下儿女的心中永生。
写于己亥清明前。
(选自《文汇报·笔会》2019年4月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清明前撰文纪念父亲,正是对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这一传统有意识的继承和延续。 B、文章对父亲的追忆深情诚挚,泪中含笑,笑里带泪,借《围城》中迂腐可笑的“方遁翁”形象写出了父亲可亲可爱的一面。 C、文章以小见大,描写窄小老屋的四季变迁,串起童年的回忆,寄托对父亲的哀思,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D、作者把对父亲的怀念上升为对平凡人的敬意以及对文学力量的信心,其中包含了一位文字工作者的责任意识。(2)、情到深处,如何描写都动人。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
②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
(3)、本文作者李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其散文写作中的诸多元素也带有浓郁的古典意味。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
6、别了,哥哥!
殷夫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
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
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
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踏上前去,
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
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
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有删改)
(1)、缪塞说:“最绝望的歌是最美丽的歌,我曾听到多少不朽的歌,而它们只是些单纯的呜咽。”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缪塞这句话的理解。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他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有一次,我从别处听来一点掌故,据说在北京的时候,有个并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鲁迅先生住着的绍兴会馆,光着脚往床上一躺,却让鲁迅先生提着靴子上街,给他去找人修补。他睡了一觉醒来,还埋怨补得太慢,劳他久等呢。
“有这回事吗?”我见面时问他。
“呃,有这回事。”鲁迅先生说。
“这是为的什么呢?”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我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进化论牵制过我,”鲁迅先生接下去说,“但也有过帮助。那个时候,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这一点终归是好的。人的思想很复杂,要不然……你看,现在不是还有猴子吗?嗯,还有虫豸。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这是后来的事情。现在不再给人去补靴子了,不过我还是要多做些事情。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
鲁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着远处。
(选自唐弢《琐忆》,有删改)
(1)、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选文大意
呈现方式
作者感受
-
8、压缩下面语段,不超过50个字。
由于20世纪复杂的社会因素,我国的敦煌学研究发展比较缓慢,学者和成果较少,国际上一度流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说法。这种说法极大地刺痛了中国学者的民族自尊心,成为他们发愤图强的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以季羡林、常书鸿、段文杰等为代表的一批老学者的带动下,我国学者奋起直追,经过三十多年的辛勤努力,敦煌学在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被动局面,现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公认中国是敦煌学研究中心。
-
9、下面是一封退稿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你邮来的大作《试论唐朝山水诗的成因和风格流派及其历史作用》我们已经浏览过,大家一致认为,你的文章差强人意,从中我们可以推想,你是一个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的有为之人。但我仍要告诉你,你的大作因与本刊性质不同,我们不能用。
可以继续投稿!我们期待你的新大作的面世!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____的帮闲角色。在统治发生危机,____时,病急乱投医,统治者开始垂听知识分子的“治国平天下”的意见,而知识分子也觉得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于是高高兴兴地“出山”了,这时的知识分子成了“帮忙”。( )。但是中国隐士与西方隐士不同。西方隐士是宗教性的,因信仰而隐,因此西方隐士常常同时又是苦行僧,不断对自己施以苦刑,做精神追求。中国隐士是政治性的,是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一有机会,便由隐士自然转为帮忙帮闲,算是“候补的帮忙帮闲”。在中国做隐士还有一个好处:易出名。出名之后成为高士,名声若传到皇帝耳中,也许有机会得到重用。鲁迅分析隐士心理:“泰山崩,黄河溢,隐士们目无见,耳无闻”,但是“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也是“耳聪目明,奋袂而起”。这真可谓____。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与官的帮忙帮闲,而且蜕变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针对上述状况,鲁迅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理想状态。他说:“凡有改革,____总是觉悟的知识者的任务”,在与大众的关系上,“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喽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歌功颂德 黔驴技穷 淋漓尽致 最初 B、歌功颂德 无计可施 入木三分 最初 C、有口皆碑 黔驴技穷 入木三分 首先 D、有口皆碑 无计可施 淋漓尽致 首先(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还有不做帮忙帮闲,离开主子衙门,隐入山林的一些知识分子 B、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不做帮忙帮闲,被逼离开衙门,隐入山林 C、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不做帮忙帮闲,离开主子的衙门,隐入山林 D、还有一些主子逼迫不做帮忙帮闲的知识分子,离开衙门,隐入山林(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扮演官的帮忙帮闲,而且有和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B、到了近代社会,不但中国知识分子继续做官的帮忙帮闲,而且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C、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持续做官的帮忙帮闲,然而有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D、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做官的帮忙帮闲,而且有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
11、《荷花淀》中“夫妻话别”时水生嫂的话温柔似水,表现出她温顺、体贴的个性,她对丈夫极为依恋,但她又是有勇气的,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请把她的话改写成个性泼辣的女人的语言,表现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去参军。要求:语言简洁、通畅,300字左右。
-
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长江、黄河虽然是大自然的产物,但如今已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
A、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B、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C、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D、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体现在这些打上了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上 -
13、《记念刘和珍君》《荷花淀》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以“苦难与新生”为人文主题。请你依据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拟定一个“研习专题”,写出专题发言稿的题目和正文提纲。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荷花淀(节选)
孙犁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
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有删改)
文本二
我的创作,从抗日战争开始,是我个人对这一伟大时代、神圣战争,所作的真实纪录。
我最喜爱我写的抗日小说,因为它们是时代、个人的完美真实的结合,我的这一组作品,是对时代和故乡人民的赞歌。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
我认为中国的新文学,应该一直沿着“五四”时期鲁迅和他的同志们开辟和指明的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应该大量介绍外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给文学青年做精神粮食。
1981年8月5日写讫
《孙犁文集》自序(节选)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章法得当,注重详略安排。战争题材,对战斗过程、清理战场等场景作了非常详细的叙写。 B、本文主要以对话来推进情节,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文中妇女或质朴憨厚,或稳重谨慎。 C、本文有独特的女性视角,透过女性的眼睛写抗日战争,带着特有的细腻温情,隐去血腥残酷又不失家国情怀。 D、《荷花淀》的地域特色鲜明,女人们善编席子,精通水性,埋伏也设在荷花淀中,处处都体现着水乡本色。(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犁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体小说”。 B、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有着深远影响、各有地方特色的两个流派。 C、文本一开头用清风、荷香等意象把读者带进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女子的闲适。 D、文本二中孙犁指出中国新文学的前路是鲁迅先生等人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应引进相关作品来给文学青年做精神粮食。(3)、《荷花淀》善用多种手法展现人物情感世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文本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沟也一定会是“这样的”。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文本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下列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文本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文本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D、文本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2)、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一,作者是如何刻画新媳妇、香雪和水生嫂这些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很多年过去了,那个中秋之夜的动人故事因为有了这篇《百合花》而永远的芬芳在我们的心间。如今,又一年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请分别为通讯员、新媳妇写一段致敬词,以缅怀那些为了我们今日幸福生活而奋斗追求过的美好灵魂。 -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①。早在20世纪,就有作家写了相关的小说,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地掠夺所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与此同时,文学② , 应该具有人类的良知。在美苏冷战正酣、军备竞赛如火如荼之际,瑞士作家迪伦马特写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安全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此外,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关怀上:一个法学家笔下的罪人,③ , 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复杂性。
-
17、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50个字。
“新雅乐”自创立以来已经有二十多首成熟作品问世。它的取材不仅限于古代雅乐,其中有的取材于古典诗词,把经典的古诗词用今天的旋律重新进行谱写,用现代音乐形式来表现古典诗词之美,代表作品有《游子吟》《关雎》《春晓》等;有的则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取德、礼等思想范畴进行全新创作,代表作品有《礼》《孔子曰》等。“新雅乐”的创作坚持“以礼修身、以乐化性”的艺术宗旨,不仅在曲调形式上保留了古风意境之美,而且将古代雅乐所承载的“仁德”精神用现代手法进行表现,这既是对传承千年的礼乐文化的“复活”,又发扬了儒家以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
-
18、下面是丹风中学给退休教师的慰问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您的辛勤奉献,奠定了我校蓬勃发展的雄厚基础;您的老生常谈,激励着我校好多孩子的奋发向上;您的爱岗敬业,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年轻的教师。您为学校的发展尽了绵薄之力,您是丹凤教育的宝贵财富,是丹凤人民的骄傲。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我校的发展史上,记载着您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学校再攀高峰的征途中,仍等着您的关注和支持。在新的一年里,真诚欢迎您“常回家看看”,为学校工作抛砖引玉。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琴和箫
孙犁
①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在那些时候,女人总是把一个孩子交到我的怀里,从床头上拉出一支黑色的竹箫来吹。他望着他那双膝间的胡琴筒,女人却凝视着丈夫的脸,但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里和他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
②不久,他就参加了那风起云涌一样的游击队。她也就同丈夫一同到军队里去了,并把两个孩子送到河间的年老的父亲那里去。
③敌人进攻我们的县城,他同他的部队在离县城十五里地的沙滩迎击,受伤殒命。那时正是春天。孩子们的母亲赶回来,把他埋葬了。她和我商议,把大菱交给我看管,她带着二菱去。临走,她把那个布满灰尘的南胡给我们留下,她和二菱带走了箫。
④一天夜晚,或者是什么中秋节日,我给大菱讲了一个故事。
⑤“叔叔,你把爹的南胡放到那里了?”孩子找到了南胡。我帮她定好弦,安放在她那小膝上,孩子就也望着那胡琴筒开始演奏了,但那声音简直是泣不成声,我支持不住自己,转过身去,探身窗外,月色多么皎洁,天空多么清冷啊!
⑥冬天,她带了二菱来看我们。她已经能够镇静,只是当从包裹里拿出一双白色的小鞋给大菱换上的时候,她才哭了。
⑦这一次,她又把二菱强留给我,说是要到延安去了。不久,我只得把她们又送到河间去,因为我要到别处去工作。
⑧今年五月,敌人调集了有四五万兵力,说要用“拉网战术”消灭我们。我就想:敌人像一个愚呆恶毒的蜘蛛,妄想用脆弱的残网,绞杀有幸福生活的人民和有战斗历史的子弟兵吗?我看见敌人那些炮楼在夜色里摇摇欲倾,因为它们没有根底。
⑨已经是初秋,稻子比往年分外好,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在田埂上走过,稻穗扫着我的腿,我就像每逢跳到那些交通沟里一样,觉到振奋。
⑩一个夜晚,我和一个专摆渡游击战士的船夫约好,到淀北边一个偏僻的小庄子上去。我顺着羊肠小道摸到了泊船的处所,倒坐在艇的前面,船夫站在后尾上撑起篙来。
⑪现在坐在船上了,眼前是一片茫茫的水,船划过荷茎菱叶,嚓嚓地响,潮气浸到眼皮上来,却更有些清醒了。我开始想到这里也是和大菱二菱旧游之地,我们就要在这里和敌人决战了。
⑫当船将要接近北岸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就在这个地方,”他用篙触一触一个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两个女孩子死得好惨。”
⑬他说着,身子很像就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他继续说:“同志,我也是五十岁的人了,也伤过几个儿女,可是没比这一次伤了我的老心。她们,就坐着我的船啊。刚上船来,你没见过那股欢喜劲儿,她们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那小的也就有十岁,还有像你这样一个同志带领她们。一上船那大孩子就说:可不怕了,在这里我们就不怕他们。你知道,那些孩子也是和我们一样,在敌人的炮火里爬过来跳过去啊。那孩子说了就趴在船帮上洗了一个脸,把一个多月小脸上带着的烟火气、汗土、眼上的泥污,全洗了个干净。那带她们的大同志还说不要洗脸,战斗没完啊,那孩子不管,把头发也洗了洗。我没见过那样俊气的孩子,我看见了这样可爱的孩子,我就忘去了我那死去的孩子了。我也高兴,就说洗吧,咱们不怕他们。可是就在这个地方,没提防岸上那片苇地里一小队鬼子跑出来,就用机枪向我们扫射,那大同志把那个小女孩拉到自己怀里,卧倒下去,他是第一个死的。当我赶紧拔转船想跑,那大女孩子就直栽到水里去了,临死我还看见她那新洗过的俊气的脸。就是我这老没死的倒钻到水里逃了命。”
⑭我听下去,无数我认识的孩子们的脸就一一出现在眼前,我检阅着她们,我也一一检阅自己的心、志气。我在孩子们的脸上,像那老船夫的话,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
⑮那老船夫最后一篙把船撑到岸上,临别他又说一句:“就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也要干到底啊!”
⑯我在岸上停了一刻,看见他急转回船去,箭似的走了。我再看看那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但已经不能辨认,我从那茫茫的一片水里像看见了大菱和二菱。
⑰我走向那约定工作的小庄子上去,我甚至忘记了那附在我裸露的腿上的像马蝇一样厉害的蚊虻,我不是设想那殉了难的就是大菱姐妹,那也许是她们,也许不是她们,但那对我是一样,对谁也一样,像那老船夫说的。
⑱晚间休息的时候,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忽然,我也想起一个黄昏,不知道是在山里或是平原,远远看见一片深红的舞台幕布,飘卷在晚风里。人们集齐的时候,那上面第一会出现两个穿绿军装的女孩子,一个人拉南胡,一个人吹箫,演奏给人们听。
1942年8月25日晨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的牺牲不事渲染地一笔带过,与前文夫妻间琴瑟和弦的诗意渲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读者频有一种沉重的叹惋。 B、第⑤段描写的“月色多么皎洁”与《荷花淀》开头描写的“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都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 C、父亲牺牲之后,母亲放下孩子毅然去延安,既有家仇,更有国恨,与孙犁笔下的众多女性一样,思想上开始了觉醒。 D、“我只看见了一股新鲜的俊气,这俊气就是我的生命的依据。”这句话是说两个年轻女孩的牺牲触动了“我”,让“我”清楚生活的意义。(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船夫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船夫对孩子牺牲的悲痛,对侵略者的愤恨,从而更加坚定了斗争的决心。 B、小说中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如第⑨段“低垂的稻穗”烘托了“我”处在抗战之中内心的沉重。 C、小说中多次提到“俊气”,让读者强烈感受到美好事物被摧毁的哀伤,感受到孙犁“荷花淀派”作品中很少感受到的残酷。 D、孙犁描写战争的小说,有时用平静的语调叙事和塑造人物形象,但平静之下有波澜,这篇小说也体现了这一特点。(3)、老船夫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请分别从叙述视角、主题表达、语言风格角度,比较小说与《荷花淀》的不同之处。 -
20、关于《党费》文中白匪到来前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这一细微情节,符合当时情况下的人物的身份。 B、起初我对黄新不允许孩子吃腌豆角有误解,认为她不该为了赚钱而欺骗幼小的孩子。 C、妞儿“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这一肖像描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群众生活的艰辛。 D、小说通过“我”的回忆补充了首次接头时黄新她们做咸菜的过程,前后情节照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