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惨淡 诧异 间牒 欣然前往 B、和蔼 编辑 惩创 殚精竭虑 C、永诀 眷恋 信扎 罗曼谛克 D、桀傲 缁衣 恩赐 苟延残喘
-
2、根据课文 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下列段落:
真的猛士,敢于( )惨淡的人生,敢于(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 )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三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速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蕾锋利的,但地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竞至于颇为怀疑。我⑴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⑵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⑶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扬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1)、下列对节选文段内容和语言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知道”的“才”说明“我”知道消息之晚,这便说明当时的反动政府在最大限度地封锁消息。 B、“下午便得到噩耗”,副词“便”说明惨案发生之快,雄辩地证明这是敌人预先设置的“罗网”。 C、“居然”“竟”“不料”“不信”等词,说明惨案出乎“我”的意料,反映了敌人的凶残超乎人之常情。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惨象”和“流言”一样,足见反动派的凶残。(2)、在选段⑴⑵⑶)画横线处填上的一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向来 然而 况且 B、从来 但是 而且 C、向来 但是 而且 D、从来 然而 况且(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刘和珍是个外表与内心世界有差异的学生。 B、文章写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明她是个有责任感的人。 C、执政府对待学生的手段之下劣凶残完全出乎一般人的预料,当然也包括鲁迅这样的知识分子。 D、执政府对请愿学生的残害以及后来对学生请愿这件事的歪曲与诬陷,暴露出执政府的反动、贪婪和腐败。(4)、文段的第五部分第二自然段,详细地写出刘和珍等三位女子被害的细节,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战争爱国主义最高激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德国人从没有人见过的。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的不仅应得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十卷的Jean-Christophe,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近代法国三大诗人。那时槐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爱慕他,后来他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的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贝一流的作者,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不相干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不相干的。在罗兰一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这就好似青天里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二十二岁。过了几个星期罗兰差不多把那信忘都忘了,一天忽然接到一封邮件:三十八满页写的一封长信。那六十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地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的。这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此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只是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他的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十二部长篇剧本,三部最著名的传记,十大篇Jean-Christophe,算是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的一部,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五十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瘁不怠的罗兰身上:
⑥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仆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十卷的Jean-Christophe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B、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D、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2)、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战争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简要分析。(3)、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
5、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1)、面对狡猾的犯罪嫌疑人,警察采取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终于将其缉拿归案。( )(2)、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3)、他唱的那首《哭诸葛》真是长歌当哭 , 如泣如诉,让人清然泪下。( )(4)、“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虽已就义七个多世纪,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使他名垂千古。( )(5)、国际足联主席在发布会上对南非成功举办世界杯充满溢美之词 , 他说,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南非的组织工作可得9分。( )(6)、有人费尽心思,以求一夜暴富;有商家殚精竭虑 , 只为钻空子,好让自己赚得更多。( )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胁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胁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摘编自萧乾《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
请简要赏析选文第二、三段。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汉末总算还是人心很古的时候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而金圣叹还笑他道:“谁叫你赤膊?”
至于现在似的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卖买相当。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最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摘编自鲁迅《空谈》)
文中运用许褚赤膊上阵的典故与课文第六部分用煤的形成进行比喻的意图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地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
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
(摘编自石评梅《痛哭和珍》)
作者眼中的刘和珍与鲁迅笔下的刘和珍的形象特点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
9、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请简要分析文中柔石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把柔石比作方孝孺的用意。
-
10、下面古诗词句子都涉及中国传统节日,请依此写出传统节日名称。
①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③火树银花璀璨处,呼朋打谜胜登瀛。
④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传统节日名称:①②③④
-
11、下面是某网友摘录的网易论坛上一些网友在读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后发的帖子。如今,我们也学了这篇课文,请你在后面跟个帖吧。(200字左右。内容切题,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请勿用网络语言)
网友1:历史在不断重复,只是鲁迅先生再也不可重现了。先生即使没有其他建树,只凭此一篇文章也可传世不朽,因为文章里有人性的光辉与尊严,有爱的沉痛和恨的切骨,而这些是某些知识分子所缺少的。
网友2:时隔20年,重读《记念刘和珍君》,仍心灵震撼。为刘和珍泣,为鲁迅叹,苟活在血色中的我们要更奋然而前行!
网友3:这位伟大的女性是为中国而死,为你我而死的,有心的国人会永远记得她的英名——刘和珍。
网友4:我在高中时,知道了刘和珍,为她的事迹所感动。她是一个为了中国、为了中国人而英勇就义的英雄,向她致敬,给她献花!深深鞠躬,向她学习!
跟帖:
-
12、文学类文本阅读
狱 卒 提关汉卿!
禁 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 吏 (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
(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 吏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 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 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 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 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 吏 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 (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大火气,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摘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1)、下列对戏剧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为狱吏的母亲治病,感动了狱吏,他本想设法营救关汉卿,但由于关汉卿与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一案关系重大,最终只得作罢。 B、舞台说明中“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由“关切”一词,可以看出叶和甫人性虚伪的一面。 C、叶和甫借王著喊过“为万民除害”,故意和《窦娥冤》联系起来,借此诬陷关汉卿,其卖友求荣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D、“怒”“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他重重的一记耳光”这些舞台说明,表现了关汉卿在与叶和甫对话时的情感变化。(2)、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这句话用笔洗练,“昂然”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关汉卿傲视权贵的形象特点。 B、“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这两句话,语言对仗工整,既凸显关汉卿的文人气质,又流露出他正直、博大的胸襟。 C、作者安排叶和甫这一次要人物,既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又有利于刻画关汉卿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D、冲突是戏剧中方方面面的矛盾,节选部分的冲突主要有关汉卿与狱吏、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3)、“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请简要分析。(4)、《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剧本“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窦娥冤》第四折(节选)
(丑扮解子押张驴儿、蔡婆婆,同张千上,禀云)山阳县解到审犯听点。
(窦天章云)张驴儿。
(张驴儿云)有。
(窦天章云)蔡婆婆。
(蔡婆婆云)有。
(窦天章云)怎么赛卢医是紧要人犯不到?
(解子云)赛卢医三年前在逃,一面着广捕批缉拿去了,待获日解审。
(窦天章云)张驴儿,那蔡婆婆是你的后母么?
(张驴儿云)母亲好冒认的?委实是。
(窦天章云)这药死你父亲的毒药,卷上不见有合药的人,是那个的毒药?
(张驴儿云)是窦娥自合就的毒药。
(窦天章云)这毒药必有一个卖药的医铺,想窦娥是个少年寡妇,那里讨这药来?张驴儿,敢是你合的毒药么?
(张驴儿云)若是小人合的毒药,不药别人,倒药死自家老子?
(窦天章云)我那屈死的儿,这一节是紧要公案,你不自来折辩,怎得一个明白,你如今冤魂却在那里?
(魂旦上,云)张驴儿,这药不是你合的,是那个合的?
(张驴儿做怕科,云)有鬼有鬼,撮盐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魂旦云)张驴儿,你当日下毒药在羊肚儿汤里,本意药死俺婆婆,要逼勒我做浑家,不想俺婆婆不吃,让与你父亲吃,被药死了,你今日还敢赖哩!(唱)
(川拨棹)猛见了你这吃敲材,我只问你这毒药从何处来?你本意待暗里栽排,要逼勒我和谐,倒把你亲爷毒害,怎教咱替你耽罪责?(魂旦做打张驴儿科)
(张驴儿做避科,云)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大人说这毒药必有个卖药的医铺,若寻得这卖药的人来,和小人折对,死也无词。
(丑扮解子解赛卢医上,云)山阳县续解到犯人一名赛卢医。
(张千喝云)当面。
(窦天章云)你三年前要勒死蔡婆婆,赖他银子,这事怎么说?
(赛卢医叩头科,云)小的要赖蔡婆婆银子的情是有的,当被两个汉子救了,那婆婆并不曾死。
(窦天章云)这两个汉子你认的他叫做什么名姓?
(赛卢医云)小的认便认的,慌忙之际,可不曾问他名姓。
(窦天章云)现有一个在阶下,你去认来。
(赛卢医做下认科,云)这个是蔡婆婆。(指张驴儿云)想必这毒药事发了。(上云)是这一个,容小的诉禀:当日要勒死蔡婆婆时,正遇见他爷儿两个,救了那婆婆去。过得几日,他到小的铺中讨服毒药,小的是念佛吃斋人,不敢做昧心的事,说道:铺中只有官料药,并无什么毒药。他就睁着眼道:你昨日在郊外要勒死蔡婆婆,我拖你见官去。小的一生最怕的是见官,只得将一服毒药与了他去。小的见他生相是个恶的,一定拿这药去药死了人,久后败露,必然连累,小的一向逃在涿州地方,卖些老鼠药。刚刚是老鼠被药杀了好几个,药死人的药,其实再也不曾合。(魂旦唱)
(七弟兄)你只为赖财,放乖,要当灾。(带云)这毒药呵,(唱)原来是你赛卢医出卖张驴儿买,没来由填做我犯由牌,到今日官去衙门在。
(窦天章云)带那蔡婆婆上来。我看你也六十外人了,家中又是有钱钞的,如何又嫁了老张,做出这等事来?(蔡婆婆云)老妇人因为他爷儿两个救了我的性命,收留他在家养膳过世;那张驴儿常说要将他老子接脚进来,老妇人并不曾许他。(窦天章云)这等说,你那媳妇就不该认做药死公公了。(魂旦云)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天章云)端云儿也,你这冤枉我已尽知,你且回去。待我将这一起人犯,并原问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生天便了。(魂旦拜科,唱)
鸳鸯煞尾 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为万民除害。(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强伏罪名儿改。(下)
(1)、下列对这折戏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花酒既是回答窦天章的问题,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质问,并以三大誓愿应验证实了窦娥的冤情。 B、“你道是咱不该”中,“不该”指的是“认做药死公公”,再次引出了窦娥对冤情的怨愤和倾诉。 C、鸳鸯煞尾一曲表明窦娥比她的父亲对社会的黑暗认识得更深刻,因此劝他杀尽贪官污吏为“万民除害”,而不说“为朝廷效力”。 D、本选文的曲词与道白搭配得非常好,曲白相生,通俗自然,道白引出曲词,曲词解释道白,推动情节的发展。(2)、作者借窦娥之魂的口唱出:“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在剧中起什么作用?(3)、鸳鸯煞尾一曲中“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性,请联系窦娥的悲剧作简要分析。 -
14、仿照下面所给对联的下联,以《窦娥冤》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语言风格、历史地位等其中一点或数点为写作对象,拟写这副对联的上联。
上联:
下联:汉卿杂剧一腔热血震古烁今
-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①?事实是,技术并不能真正赋予艺术新生命。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过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②。《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③ , 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
16、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给“杂剧”下个定义。(不超过50个字)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
杂剧是一种
-
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②元代是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
③前期散曲作家以关汉卿和马致远为代表,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风格趋于雅正典丽。
④其他重要的散曲作家还有贯云石、张养浩和睢景臣等。
⑤元代还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即散曲。
A、⑤③④①② B、②①⑤③④ C、②⑤①④③ D、②①④⑤③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做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代戏曲的发展,为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便梗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袋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⑪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⑫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⑪⑫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3)、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
20、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是什么?(2)、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什么?(3)、文中引用陶潜的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