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下面小题。

    游园

    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是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②赏心乐事:出自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③奈何天: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④朝飞暮卷:语出唐代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中,“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让杜丽娘百感交集,而后者又使杜丽娘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 B、三四两句中,“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她痛苦的心声,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 C、第五至八句,详写杜丽娘眼前所见的更开阔的春景:雕梁画栋,飞阁流丹;云蒸霞蔚,碧瓦亭台,和煦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 D、第九句,表面上是杜丽娘批评养在深闺中的自己居然不知道时光的可贵,把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费了,实则批判了那些不欣赏自己青春年华的封建家长们。
    (2)、请简要分析这首曲子的抒情手法。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贸棺记

    (明)唐顺之

    书佣胡贸,龙游人,父兄故书贾。贸少乏资,不能贾,而以善锥书往来诸书肆及士人家。

    余不自 , 尝取《左氏》、历代诸史及诸子大家文字,所谓汗牛充栋者,稍删次之,从简约。既披阅点窜竟,则以付贸,使裁焉。始或篇而离之,或句而离之,甚者或字而离之。其既也,篇而联之,句而联之,又字而联之。或联而复离,离而复联。错综经纬 , 要于各归其类而止。盖其事甚淆且碎,非特他书佣往往束手,虽士人细心读书者,亦不能为此。贸于文义不甚解晓,独能为此,盖其天窍使然。余之于书,能及古人蚕丝牛毛之万一,而贸所为,则蚕丝牛毛事也。

    贸平生无他嗜好,而独好酒。佣书所得,钱无少多,皆尽于酒。所佣书家,不问佣钱,必问:“酒能厌否?”贸无妻与子,佣书数十年,居身无一垄之瓦,一醉之外,皆不复知也。其颛若此,宜其天窍之亦有所发也。

    予年近五十,兀兀如病僧,益知捐书之乐,视向所谓披阅点窜若仇我者。盖始以为甘而味之者也甚深,则觉其苦而之也必过,其势然也。余既不复有所披阅点窜,贸虽尚以佣书糊口诸士人家,而其精技亦虚闲而无所用。然则古所谓不能自为才者,岂独士之世然哉!此余与贸之相与,始终可以莞然而一笑者也。予既不复有披阅点窜,世事又已一切无所与,则置二杉棺以待长休。贸无妻与子,无一钱畜,死而有棺无棺不可知。念其为我从事久也,亦以一棺畀之,而书此以为之券云。

    呜呼,百余年后,其或行于世,而又或偶有好之者,慨然追论故所删次之人,则余之勤因以不没,而贸乃无以自见,是余专贸之功也。余之书此,亦以还于贸也。虽然,余既以披阅点窜为仇,而岂欲后人又以披阅点窜知余也哉。

    注:①锥书:连缀编排。②点窜:修整字句;润饰。③错综经纬:纵横交错,规划结构。④蚕丝牛毛:喻多而细密。⑤颛:同“专”。⑥天窍:天生的悟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不自              揆:度量、揣度 B、觉其苦而之也必过    绝:断绝、摒弃 C、岂独士之世然哉      遇:对待、对付 D、亦以还于贸也        功:功劳、功绩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稍删次之,从简约    ②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独能为此            ②天柱高北辰远 C、①无一钱畜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D、①追论故所删次之人    ②人居远未来
    (3)、下列句子全都是作者写作此记的缘由的一项是(   )

    ①以善锥书往来诸书肆及士人家

    ②贸于文义不甚解晓,而独能为此

    ③居身无一垄之瓦,一醉之外,皆不复知也

    ④古所谓不能自为才者,岂独士之遇世然哉

    ⑤念其为我从事久也,亦以一棺畀之

    ⑥贸乃无以自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士人细心读书者,亦不能为此。

    ②居身无一垄之瓦,一醉之外,皆不复知也。

    ③而贸乃无以自见,是余专贸之功也。

  • 3、《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认为唐太宗不需要劳神费思,代替百官执事而发问的句子是:“
  • 4、《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 6、《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相似。
  • 7、《谏太宗十思疏》中表明君王应善于选贤纳谏的句子:
  • 8、《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
  • 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用人纳谏”的策略“”,为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
  • 10、《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总结这“十思”,做到“”,就能使智者、勇者、仁者、信者都能为君所用,各尽其责。
  • 11、《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帝王不必耗费精力、违背顺其自然治理天下方针的两句是:
  • 12、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的手法告诫唐太宗要重视人民力量的句子是:“”。
  • 1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说明人民力量巨大、劝谏唐太宗应深切警惕的两句是:“”。
  • 14、《谏太宗十思疏》,作者肯定人民力量,要重视谨慎的句子是:“”。
  • 1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
  • 1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
  • 17、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君王不能不在乎百姓产生的很小的怨恨,并且以“舟”作比应当警惕的句子是“”。
  • 18、《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一致的。
  • 1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是:
  • 20、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必须要有各项适宜的制度,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以车做比喻说明这个道理,并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
上一页 798 799 800 801 80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