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请结合《红楼梦》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判词的理解。
  • 2、下列判词,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

    A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B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先后用过许多书名,如《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B、“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一判词讲的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 C、湘云和袭人都是宝玉房里的丫头,性格却迥然不同。湘云虽“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敢怒敢为,不怕得罪主子;袭人却温顺驯服,一切仰承主子之意。 D、大观园是为迎接元妃省亲而建的,但元妃省亲只有一天时间,事后元妃表示可让“几个能诗会赋的姐妹”入住,于是大观园成了宝玉和众姐妹生活的场所。 E、贾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对林黛玉十分疼爱,但在事关家族命运的贾宝玉娶什么人为妻的问题上,她对林黛玉毫不怜惜,表现了她对林黛玉感情的虚伪。
  • 4、《红楼梦》经典情节“刘姥姥进大观园”现在已经成为常见的歇后语,但是这一歇后语的“后衬”(点明内涵的语词)并没有固化。请你搜索记忆,展开联想,写出一个后衬,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内涵(可参考示例)

    示例: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如把象牙镶金的筷子说成“这个叉把子”,惊讶于“一两银子(一个鸽子蛋掉在地上),也没有听见响声儿就没了”,感慨于大观园里吃一次螃蟹的银子,估量是“够庄稼人过一年了”,这种少见多怪既表现她的见识浅陋,也通过这位乡村老妪的感慨和体验,揭露社会的贫富悬殊的不公平和贵族阶层不劳而获、挥金如土的罪恶。

    《红楼梦》专项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 5、根据材料描述,下列横线处对应《红楼梦》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在小说《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一位姑娘感慨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她是 ① 。有一位姑娘的屋子,王熙凤特地叮嘱“断乎抄检不得”,她是 ② 。在宝玉的怡红院,有位姑娘“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双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她是 ③ 

    A、贾迎春  林黛玉  晴雯 B、贾探春  薛宝钗  晴雯 C、贾惜春  薛宝钗  袭人 D、林黛玉  贾探春  袭人
  • 6、综合下列信息,写出《红楼梦》中人物的姓名。
    (1)、人物特点: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2)、人物特点:举止娴雅,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
  • 7、名著导读
    (1)、下面是某校举办的“《红楼梦》知识竞赛”活动的部分文字记录。请阅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主持人:《红楼梦》这部恢弘伟大的巨著,它那的情节,伏脉千里的结构,玩味不尽的谜题暗语,美不胜收的语言,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往往令我们 , 不知该如何下手。

    品味经典,要从最基本之处入手,不可。今天,我们举办“《红楼梦》知识竞赛”这个活动,旨在督促大家熟悉文本,脚踏实地,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红楼梦中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竞赛环节。

    题目如下,请选手们完成。

    第四十回中,有位姑娘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这位姑娘是

    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宝钗说:“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薛宝钗评价为“呆子”。

    第五十二回中,贾母赐宝玉孔雀裘,宝玉穿着却不留神被烧了指顶大一块,差人送至织补匠修补却无人会补, 忍着病痛替宝玉补裘。

    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成语或人名。

    (2)、怡红院是贾宝玉在大观园中的居所。下列对联适合置于怡红院中的一项是(   )
    A、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D、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长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是王熙凤,该人最擅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B、《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C、《红楼梦》中表明贾府“排场费用,又不肯讲究省俭”的主要情节是“可卿丧仪”和“元春省亲”两件事。 D、“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之手。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节选)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即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丫鬟们斟上茶来。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材料二: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节选)

    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室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之。贾妃垂泪,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人满心皆有许多话,但说不出,只是呜咽对泣而已。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等,俱在旁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这时不说不笑,反倒哭个不了,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邢夫人忙上来劝解。贾母等让贾妃归坐,又逐次一一见过,又不免哭泣一番。然后东西两府执事人等在外厅行礼。其媳妇丫鬟行礼毕。贾妃叹道:“许多亲眷,可惜都不能见面!”王夫人启道:“现有外亲薛王氏及宝钗黛玉在外候旨。外眷无职,不敢擅入。”

    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行参等事。元妃又向其父说道:“田舍之家,齑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芥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赐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华,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伏愿圣君万岁千秋,乃天下苍生之福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更祈自加珍爱,惟勤慎肃恭以侍上,庶不负上眷顾隆恩也。”贾妃亦嘱以“国事宜勤,暇时保养,切勿记念”。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可寓目者,请即赐名为幸。”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道:“果进益了。”贾政退出。

    元妃因问:“宝玉因何不见?”贾母乃启道:“无职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引进来。小太监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命他近前,携手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1)、下列对两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写王熙凤出场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丰满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收到了巧妙的艺术效果。 B、材料一中王熙凤对黛玉这个初来贾府的“远客”嘘寒问暖,表面看蕴含着她对黛玉关爱之情,实质上是对贾母的逢迎和讨好。 C、材料二写到的元妃省亲是全书中贾府兴盛得势的重要表现,在这炙手可热的权势之下,却是暗流涌动的败落。 D、材料二中“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以及贾母启道“无职外男,不敢擅入”等细节,体现了此次省亲礼节繁琐,等级森严。
    (2)、王熙凤具有高超的说话艺术,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3)、“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悲凉人生令人叹息。材料中林黛玉“进贾府”与贾元春“回贾府”之间有何不同的悲剧意义呢?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马克思赞扬希腊神话时说,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因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显然,富于艺术魅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

    确实,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的文学形象,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西方演到东方,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阿Q已从东方步入西方,《三国演义》在国外引起轰动,林黛玉已从古代“活”到现代,文学典型总是这样超越时空而富于永久的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是一个模糊性概念,这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或者说是文学作品总体审美效果,它在文学典型上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首先,这种“生命的魅力”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的丰富与多彩。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多彩的性格既有聪慧过人的、向往着美好爱情的少女之心,又有诗意充盈的、向往着自由和舒展个性的诗人之心,还有一颗超凡脱俗的、孤独自傲的富于东方文化特色的士子之心。然而,世俗环境便给这颗心打上了社会的和时代的烙印。这使她既有贵族少女的孤僻、乖张,又有着世俗女子的软弱和小性儿,使她的叛逆和反抗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救的规范,因而只能是无济于事的仅以眼泪和生命相拼的反抗,然而,林黛玉心灵的这一面,从艺术上看,无疑又增添了她的性格的悲剧美,其性格中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拓展了生命的张力,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其实,林黛玉性格和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正是典型塑造艺术追求的一种合乎规律的表现。18世纪以前,典型的塑造一般还是类型化的,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单色调的,而到了19世纪,随着西方现实主义达到高潮,人物性格的描写也由简单到复杂,像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那样,使人物性格从心灵到行动都得到了多层次、多侧面的展现。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描写,展现了女人——这一上帝的杰作所包含的母性、妻性、女儿性的全部意蕴的丰美及其生命的奇光异彩。

    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黑格尔说:“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这种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望可知的,而是“要靠艺术家浸沉到外在和内在世界里去深入探索才能认识到”。因此,所谓“灵魂的深度”,应是作家艺术家的慧眼所在,是他们超越群侪的标志,更是文学典型的必备品格,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

    因此,文学典型就是这样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人物的形象,其性格的丰富性和灵魂的深度,使得这种和人类自身一样的生命形式、更具有艺术魅力。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材料二: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文艺繁荣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文艺史反复证明,典型人物必须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深刻体察和把握人物及其具体现实环境,否则就会“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炎,这是典型人物常塑常新的根由所在。典型人物表现美,不应仅是内容或题材意义上的,也应是形式或文体意义上的。审美趣味的变化,呼唤艺术家自觉以新的文体完成新典型的塑造。塑造新时代典型的过程,是体现时代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实现新表达的过程。

    当前,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越来越受到尊敬和推崇,他们不仅体现时代精神高度和民族文化风骨,而且标示了社会潮流的进步方向。英雄楷模转化为典型人物,能更牢固地镌刻在民族乃至人类的精神史册上。在这方面,文艺工作者应当切实担负起典型塑造的责任。只有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以典型的高度标识创作的提升,文艺发展才能真正匹配时代的高度。

    (摘编自胡一峰《塑造典型人物,为时代传神写照》)

    材料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稍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 “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贯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 “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 “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 “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 “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典型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但高于一般文学形象,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给读者艺术享受。 B、要想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多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就有必要对人物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描写。 C、文学典型的灵魂深度与作家的灵魂深度是一样的,从典型人物的灵魂里能折射出作家人格的真诚。 D、英雄楷模具有重要的精神特质,受到大众尊敬和推崇,将他们转化为典型人物有利于传递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典型因其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并且富于永恒的艺术魅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 B、材料一认为林黛玉敢于向封建礼教的规范反抗的叛逆行为,增添了其命运的悲剧色彩,更显出其生命的张力。 C、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果偏重类型化,性格单一化,就不能符合典型人物的特点,也不会具有艺术魅力。 D、成功地塑造出典型人物,时代精神自然可以通过典型人物艺术地、审美地传达出来,也就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式传达。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曹禺《雷雨》中的周朴园,自私、虚伪,但对鲁侍萍的怀念却又有着执着、真挚的一面。 B、列夫·托尔斯泰指出:“所有的人,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亦好亦坏。” C、《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面对鲨鱼的轮番攻击不屈不挠,展现出人类的自信和勇气。 D、《庄子·杂篇·渔父》中有这样一句话:“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4)、学校《红楼梦》文学社团举办红楼人物品读会,请你根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王熙凤这一形象艺术魅力的理解。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忙走至当地,笑道:“既行令,还叫②姐姐来行更好。”众人都知④所行之令必得②提着,故听了这话,都说很是。①便拉了②过来。王夫人笑道:“既在令内,没有站着的理。”回头命小丫头子:“端一张椅子,放在你二位奶奶的席上。”②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②未开口,③便下了席,摆手道:“别这样捉弄人家,我家去了。”众人都笑道:“这却使不得。”②喝令小丫头子们:“拉上席去!”小丫头子们也笑着,果然拉入席中。③只叫饶了我罢!②道:“再多言的罚一壶。”③方住了声。②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④起,顺领说下去,至③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或曰押韵)。错了的罚一杯。”众人笑道:“这个令好,就说出来。”②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④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②道:“当中是个‘五与六’。”④道:“六桥梅花香彻骨。”②道:“剩得一张‘六与幺’。”④道:“一轮红日出云霄。”②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④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大家笑说:“极妙。”④饮了一杯。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有删改)

    (1)、根据上文对“牙牌令”玩法的介绍,请运用《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段落中的诗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选自四库全书《宣和牌谱》

    例:“右边人牌俩个‘四’”——“弟走从军阿姨死。”

    ①“中间‘四二’真好看。”——“。”

    ①“凑成‘落花红满地’。”——“。”

    (2)、选段标序号的空缺处是红楼梦中的几位重要人物。下列最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①凤姐;②鸳鸯;③刘姥姥;④贾母。 B、①黛玉;②宝钗;③湘云;④宝玉。 C、①晴雯;②袭人;③刘姥姥;④宝玉。 D、①黛玉;②宝钗;③湘云;④探春。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熙凤)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只见:黄花满地,白柳横坡。____。石中清流滴滴 , 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 , 疏林如画。____;____。____;____。笙簧盈座,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于是凤姐儿方移步前来。将转过来了一重山坡儿,见两三个婆子慌慌张张的走来,见凤姐儿,笑道:“我们奶奶见二奶奶不来,急的了不得,叫奴才们又来请奶奶来了。”凤姐儿说:“你们奶奶就是这样急脚鬼似的。

    (1)、文中5处横线处应填入语句如下,其正确排序应该是(   )

    ①暖日常喧,又添蛩语    ②西风乍紧,犹听莺啼    ③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

    ④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   ⑤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A、③④①②⑤ B、④③②①⑤ C、⑤③④②① D、⑤②①④③
    (2)、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滴滴、翩翩、慌慌张张”,请简要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3)、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使用了“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①如同患上了“眼癌”似的。

    ②你们奶奶就是这样急脚鬼似的。

  •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和艺术总在山顶重逢。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①。例如,黄金分割比例是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基石,到文艺复兴时期,从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②。无论是科学教育领域所提倡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理念,还是艺术领域对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诸多尝试③

  • 13、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看到不少魏晋风流的痕迹。不仅如此,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而又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斑驴不但能守护家园,而且①。英格兰一度兴起用斑驴拉车的风气,在伦敦周围,郡长的马车后便拴着两头斑驴。体重达400公斤、无比健壮的斑驴很少能成为其天敌口中的饕餮大餐,② , 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的猎食对象,但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直至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一时间斑驴标本价格昂贵,这更促使了这些贪婪的欧洲人对斑驴大开杀戒。他们用套索、火器等装备进行疯狂的猎捕,③。到了19世纪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再能见到斑驴了。

  • 15、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现在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各种文艺节目才能有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反驳: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是一定要通过文艺节目。

    ②你认为大量低俗的文艺节目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吗?

    【问题】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看似无法达成的目标,在优秀的领导人物的带领下,都会轻而易举地实现。

    反驳:

  •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赌符

    [清]蒲松龄

    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多幻术,共名之“仙”。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赌,因先子亦识韩。值大佛寺来一僧 , 赌甚豪。族人见而悦之,罄赀往赌,大亏,典质田产,复往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淡。韩问之,具以实告。韩笑云:“常赌无不输之理。倘能戒赌,我为汝覆之。”韩乃以纸书符,勿得陇复望蜀也。”又付千钱,约赢而偿之。族人大喜而往。僧验其赀,易之,请以一掷为期。僧笑而从之。乃以千钱为孤注。僧掷之无所胜负,族人接色;僧复以两千为注,又败,明明枭色 , 呵之,皆成卢雉:计前所输,顷刻尽覆。阴念再赢数千亦更佳,乃复博;心怪之,起视带上,大惊而罢。载钱归庙,除偿韩外,追而计之失,适符原数也。已乃愧谢失符之罪。韩笑曰:“已在此矣。固嘱勿贪,而君不听,故取之。”

    异史氏曰:“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如沉迷海,将不知所底矣。夫商农之人;诗书之士,尤惜分阴。负耒横经,固成家之正路;清谈薄饮,犹寄兴之生涯。试问赌中谁最善?群指无袴之公。甚而枵腹难堪,遂栖身于暴客;搔头莫度,倾产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

    (选自《聊斋志异•卷三》,有删改)

    【注】①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博戏,后世亦以指赌博。②枭色(xiāo sè)(lú zhì):古代樗蒲戏中两种贵采之名。④枵腹(xiāo fù):空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B、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C、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D、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子,又称先公、亡父,多用于称呼自己的过世的父亲。称谓前面加“先”,用于敬称地位高或年长的逝者。 B、得陇复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攻取西蜀。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C、负耒横经,是“出而负来,入而横经”的简说,古人曾有日出扛着农具去耕作,日暮手执经书阅读的行为。 D、异史氏,《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著书人蒲松龄自然也被称为异史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人称为“仙”的韩道士懂得不少幻术,这可通过他给作者的族人画了一道纸符并起了一定的作用来判断。 B、作者族人中的赌徒具有先见之明,在参赌之前就央求“先父”认识了韩道士,为后来求助做了铺垫。 C、作者族人中的赌徒在赌博中很难自控,甚至典当了房子与田产,却在一夜之间又输了个精光。 D、作者不赞同赌博的行为,他认为赌博可以让人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甚至倾家荡产身败名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淡

    ②载钱归庙,除偿韩外,追而计之,适符原数也。

  • 17、词语应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
    (1)、中国百童大秀不仅是一场国内青少年艺术教育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档音乐剧与秀融合的一次创新,也是艺人、制作人的盛典。(萍水相逢•不期而遇)
    (2)、在职场中,越地说话、办事,反而越不受欢迎,因为大家都喜欢与那些愿意担当的人打交道。(小心翼翼•一丝不苟)
    (3)、华为P30Pro支持15W华为无线快充,这样的充电效率可以保证,你的手机因为忘记充电而关机,在出门之前,利用洗漱的几十分钟(即使•既然)
    (4)、我们身边的朋友都有远近之分,有些只是泛泛之交 , 有些可以很知心,还有些完全可以当作家人。(判断对错)
    (5)、近日,一段视频在抖音上特别火,视频中一位交警谨小慎微地牵着一位老奶奶的手,一步步搀扶老人过马路,老人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判断对错)
  • 1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促织之戏
    (2)、为奇货
    (3)、童子业
    (4)、计不施
    (5)、
    (6)、
    (7)、科敛丁口
    (8)、不中于
    (9)、无毫发
    (10)、裘马扬扬
  • 19、把下列文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顺畅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组是( )

    ①那是一位戴着毛皮帽子、围着毛皮围巾的女性

    ②两只前臂完全笼在一个厚厚的皮手筒里,正对着看画的人

    ③它被嵌在一个漂亮的、镀了金的镜框里

    ④桌子上铺放着各种分别包装好的布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桌子上方挂着他不久前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的画

    ⑤她直挺挺地坐着

    A、④①②③⑤ B、③④①②⑤ C、④③①⑤② D、①③⑤②④
  • 20、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新疆清河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草原文化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夏天,前往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及考古探密的学者不绝如缕 B、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相继被数辆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其后果和影响耸人听闻 C、虽然有数百篇佳作被选入多种珍藏版,并进入语文教材,但真正可能被写进文学史的确实属凤毛麟角 D、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上一页 796 797 798 799 8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