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确实是语文教材入选率最高的作者,但如果说鲁迅作品对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在教学上有难度,应该退出教材,未免有些无理取闹。鲁迅所处的年代白话文运动方兴未艾,一些语言表达方式确实与当下有一定的差异。应该看到,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如胡适的《我的母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背影》,虽然普遍存在一些读起来“不通顺”的地方,①____。 何况早期白话文和文言文一样,都是汉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状态,学生从教材有限的文本中多了解一些并非坏事。当然,想要读懂鲁迅,得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意识,要提前对其创作背景、思想感情有整体的把握。讲《荷塘月色》绕不开朱自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学《记念刘和珍君》也要知道为什么“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没有听过教师讲解、没有意识到揣摩种种隐喻重要性的学生,拿什么去理解《西西弗的神话》?又怎么去分析《变形记》?今天我们与其争论要不要在语文教材中保留鲁迅的作品,②____。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否改成“没有听过教师讲解、没有意识到揣摩种种隐喻重要性的学生,是不会去理解《西西弗的神话》的,不会去分析《变形计》的。”请说明原因。(3)、下图为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后经修改定稿沿用至今。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内涵。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鲁迅先生以一篇《拿来主义》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指引。但是多年来,不少国人____,他们拒绝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盲目自信。如果中国文化不能____,与国际接轨,中国势必重演清朝灭亡的悲剧。我国文化部门应适当开展外来文化宣传活动,促进外来文化引进。
____。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国人盲目推崇外来文化,却对中国传统文化____。长此以往,我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式微,民族自信心必将减弱,还何谈“输出”中国文化?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采取活动,针对这一问题,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 , 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文化的“拿来”与“输出”与文化进步,世界交融,国家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平衡二者的关系,我们无法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要以____的胸怀,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帮助世界认识一个全新的中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故步自封 与时俱进 不屑一顾 海纳百川 B、墨守成规 与时俱进 置之不顾 虚怀若谷 C、墨守成规 推陈出新 不屑一顾 虚怀若谷 D、故步自封 推陈出新 置之不顾 海纳百川(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见,“拿来”外来文化非常重要。 B、外国重视将文化“输出”到中国。 C、“输出”中国文化比“拿来”外来文化更重要。 D、“输出”中国文化,需要建立民族自信。(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活动,针对这一问题,使社会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 B、针对这一问题,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C、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开展活动,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浓郁起来 D、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袍的句子:“?。”
-
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行动的句子:“ , !”
-
5、《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
-
6、《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的句子:“?。”
-
7、本文由梦境拉回现实,凄凉黯然之情乍现的句子是“ , , ”。
-
8、《江城子》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 , ”。
-
9、本文由现实转入梦境的一句话是“”。
-
10、苏轼《江城子》表达中就算是彼此重逢,但十年改变,妻子难认相识的句子是“ , , ”。
-
11、既表达诗人自己仕途坎坷,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的句子是 ,”。
-
12、本文直抒胸臆,看似矛盾,实则深情的一句话“ , ”。
-
13、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是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自信;“”一句流露出对富贵生活的愤慨和不屑。
-
14、在《将进酒》中,李白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不被理解的普遍现象,愤激地表示:“ , ”
-
15、古人常在诗词中借黑发变白的现象,表达对时光易逝、人世沧桑的感慨,李白《将进酒》中的“ , ”是这样,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也是这样。
-
16、《将进酒》中“ , ”两句,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愿望,表现了诗人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
-
17、《将进酒》中的“ , ”表达了李白对富贵生活的鄙弃与对俗世现实的激愤。
-
18、《将进酒》中的“ ,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易老光阴易逝。
-
19、遥对明月,李太白岂能无酒?《将进酒》中有“”的名句,酒与月皆不可辜负。同样遥对明月,张若虚生发哲思,《春江花月夜》中有“”的名句,以人赏月来叹问人类源起。
-
20、《将进酒》接着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