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研究发现,ATP对突触传递具有调控作用。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Glu),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内流;Glu也可作用于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神经胶质细胞释放ATP,ATP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P2Y受体,对Glu的释放发挥抑制性调控作用,作用机制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神经元等多种功能,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存在(填“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2)、Glu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 , 其与突触后膜异性受体结合而引起的膜电位变化是。(3)、科研人员电刺激神经元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通道开放,内流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推测神经胶质细胞释放的ATP对突触传递发挥调控作用的机理是:。(4)、某兴趣小组以具有突触联系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为材料,欲验证对突触传递具有抑制作用的ATP是由神经胶质细胞产生的。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细胞数量不作要求):。 -
2、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的,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着不同的调节方式,图1表示的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图2表示的是血糖平衡调节,其中图1中的①、②、③表示激素,④表示生理过程;图2中的①、②表示生理过程,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激素分泌调节中除了图1中的调节轴外,还含有另外两个类似的调节轴,它们分别是和 。 如果切除图1中的垂体,则激素①③的分泌量变化分别是 、。(2)、④过程不仅存在于图1中,还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其他生命调节过程,请列举2个具体例子:、(要求写出具体的过程)。(3)、图2中的甲器官是 , 乙是。激素a除了能影响图中的“乙→血糖”过程外,还可以促进。 -
3、“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实际上微塑料的粒径范围从几微米到几毫米,是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肉眼往往难以分辨,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因其微小,可能被植物根部吸收而影响生长发育,也容易被蚯蚓、蜗牛等土壤动物和贻贝、浮游动物等海洋生物吃掉。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微塑料可以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体内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含量会越多 C、降低微塑料污染的最好的措施是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制造可以降解的塑料制品 D、蚯蚓、蜗牛和浮游动物等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消费者,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已知两种群的初始种群数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呈“ J ”形增长,乙种群呈“ S ”形增长 B、P 点时,甲、乙两种群的种群数量相等 C、乙种群在 t4 时的种群数量约是 t3 时的2倍 D、在 t3 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
5、免疫系统通过感知抗原剂量及抗体水平的变化进行反馈调节。科研人员将多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家兔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同时注射相同抗原,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45d后逐天测量并记录两组家兔血清中抗体滴度变化(抗体滴度可反应抗体浓度,抗体滴度数值越高表明抗体的浓度越高);第55d时,乙组家兔与丙组家兔交换部分血清,然后逐天测量并记录甲、乙两组家兔血清中抗体滴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仅由免疫细胞分泌 B、55d后,乙组抗体水平急剧上升与反馈调节有关 C、65d后,甲组抗体水平维持较低水平可防止免疫功能过强 D、该实验证明免疫系统可通过感知抗体水平变化进行反馈调节 -
6、如图为人体某类细胞的细胞内液与内环境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甲和乙 B、丁可能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 C、①~④过程中仅④过程没有生物膜的阻隔 D、胰岛素可以经过②①过程进入丁中起调节作用 -
7、为了对重金属镉(Cd)污染的水体进行生物修复,做相关研究。选择水芹菜、灯芯草和水葫芦三种湿地植物设置了4组配植方式:A组水葫芦3株+水芹菜3株;B组水芹菜3株+灯芯草3丛;C组水葫芦3株+灯芯草3丛;D组水芹菜2株+水葫芦2株+灯芯草2丛。利用水培法模拟被镉污染的人工湿地,检测植物配植方式对模拟人工湿地的影响及处理7天后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结果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湿地中配植植物种类最多的组对Cd的去除效果一定最好 B、三种湿地植物中,光合速率最大的植物是水葫芦 C、经合适处理时间,人工湿地中的溶解氧含量与Cd的去除率呈负相关 D、水体生物修复过程中用到了生态工程中协调原理 -
8、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下列对生态足迹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步行大于汽车出行 B、食用土豆大于食用猪肉 C、世界男篮锦标赛大于亚洲男篮锦标赛 D、生产一条毛巾大于生产一床棉被
-
9、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藻类固定的太阳能 B、细菌与藻类的数量变化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ab 段中藻类和细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溶解氧变化 D、ad 段河流净化程度所需距离长短与季节变化无关 -
10、捕蝇草每片叶子的顶端长有一个形似贝壳的小夹子。夹子里贮存有香甜的蜜汁,吸引飞虫、蚂蚁等前来吸食。当昆虫在叶片上来回走动摄取蜜汁时会碰到触发毛,“小夹子”就能“感知”到猎物从而快速关闭将其夹住。当触发毛在短时间内被连续触碰5次以上时,捕蝇草的叶片腺体便会开始分泌消化液。下列关于捕蝇草说法错误的是( )
A、捕蝇草在生态系统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B、捕蝇草香甜的蜜汁向飞虫、蚂蚁传递化学信息 C、捕蝇草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水解酶,由内分泌腺分泌的 D、触发毛在短时间内被连续触碰5次以上才合拢叶片,可防止误触,节约能量 -
11、在一个群落中,当一个早到物种耗尽系统资源,从而抑制了晚到物种在该群落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抢占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环境,使另一个晚到物种受益的情况称为“促进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改变了环境状况(而不是资源水平),以减缓或阻止晚到物种在该系统的建立,这种情况称为“抑制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要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等 B、“抢占生态位”可通过营养竞争,空间竞争等形式发生 C、泡菜中,乳酸菌大量繁殖消耗氧气,迫使后续到达的细菌无法繁殖,这属于“抑制生态位” D、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增加土壤,此后到达的苔藓有了更高的存活概率,这属于“促进生态位”
-
12、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 B、红光能激活光敏色素,促进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C、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 D、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高 -
1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高效物质 B、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幼苗染色体加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育种上的应用 C、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直接参与代谢反应 D、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调控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
14、下图是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相互作用之后B细胞被活化的过程图。CD80/86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表达的蛋白,CD40L是活化后的Th细胞表达的蛋白,BCR是B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CD40和MHC是B细胞表面的组成性蛋白,CD28、TCR是Th细胞表面的组成性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活化B细胞的第一信号是抗原刺激 B、活化Th细胞和B细胞的第二信号分别是CD28和CD40 C、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Th细胞既能参与体液免疫又能参与细胞免疫 -
15、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的分泌受胰高血糖素、神经递质等的影响,说明胰岛素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B、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C、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糖尿病都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有关 D、以上两种糖尿病均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下降,进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
16、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结构,其中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垂体的两个部分。a~d表示物质,已知激素的作用具有逐级放大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液中物质a,b、c的含量关系为a<b<c C、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 D、物质d分泌的神经调节过程中,效应器均位于垂体 -
17、下列化学反应或生理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是( )A、[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 B、食物中淀粉经唾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 C、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 D、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结合
-
18、基因工程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应用一:对微生物或动植物的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它们能够生产药物,如重组人干扰素的市场化生产。干扰素是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同时对乳腺癌、骨髓癌、淋巴癌,以及某些白血病有一定疗效,临床需求量大。回答问题(1)和(2)。
应用二:让哺乳动物本身批量生产药物,如重组血清白蛋白的批量生产。科学家将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使获得的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是人体血浆蛋白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维持人体正常的营养状态,二是维持血浆等胶体的渗透压。回答问题(3)和(4)。
(1)、干扰素基因可从人体T细胞中直接提取,再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在PCR反应体系中一般需要加入Mg2+的原因是。酵母菌或大肠杆菌都可作受体细胞,但上述过程最好选用(填“酵母菌”或“大肠杆菌”),理由是。(2)、携带干扰素基因的重组质粒要用Ca2+处理,使细胞处于;干扰素基因在受体细胞中也能合成人体所需的干扰素,说明生物界中的几乎所有生物。(3)、在血清白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中,必须有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原因是。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转基因牛,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法将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牛的受精卵。(4)、在牛胚胎移植前,需要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吗?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
19、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主要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目前可通过接种HPV疫苗进行有效预防。2023年11月起,内蒙古自治区统一在“蒙速办”平台开放线上预约活动。L1蛋白是HPV的一种衣壳蛋白,E6蛋白仅存在于被HPV感染后癌变的肿瘤细胞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向小鼠体内反复注射L1蛋白,可从小鼠的血清中分离出L1蛋白抗体,原因是 , 但该方法的缺点是。(2)、若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L1蛋白单克隆抗体,可向小鼠反复注射L1蛋白获取B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用方法诱导融合,再用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后,还需进行 , 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抗L1蛋白的细胞。(3)、若已知E6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请根据题目信息及所学知识提出一种生产E6蛋白的思路。(4)、请你预测生产E6蛋白的实践意义?。(答出1点即可)
-
20、杉木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是当前南方人工林区森林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向之一。研究人员对华南地区近20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研究,调查数据如下表格,分析其自然更新的群落组成和结构。
指标
树种
杉木
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
锥
浙江润楠
罗浮柿
山乌桕
乔木层重要值
0.213
0.135
0.124
0.121
0.110
乔木层树
种占比
林冠上层(≥25 m)
无
有
—
有
有
主林冠层(15~20 m)
31%
13%
—
28%
—
亚林冠层(10~15 m)
29%
13%
—
24%
—
林冠下层(5~10 m)
27%
7%
14%
27%
—
更新层(≤5 m)
无
<5%
39%
9%
<5%
注:表格中“—”表示调查中没有相应数据记录,重要值表示物种的优势程度,值越大,越有优势,不同物种之间重要值可以累加。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杉木纯林通过自然更新形成针阔混交林,这一过程叫作。研究人员对自然更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研究,为纯林改造提供解决思路,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通过对杉木在乔木层中的占比和重要值进行调查,明确杉木在该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从角度对杉木进行研究。从调查数据分析杉木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根据表格数据,得出该观点的依据是。根据以上分析,该群落最终很可能会演变成群落。(3)、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从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上提出对现有人工纯杉木林的改造建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