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
2、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
3、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 , 样方面积为m , 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 , 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3)、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答出2点即可)。 -
4、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为整数)( )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 C、83只/公顷 D、88只/公顷
-
5、下列对种群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迁入率、迁出率 B、种群数量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没有死亡率才能导致其数量增长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 D、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
-
6、麻雀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属于留鸟,不进行季节性迁徙。某地区的麻雀有家麻雀、树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等不同物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所有的麻雀属于一个种群 B、利用标记重捕法可精确计算出家麻雀的种群密度 C、季节变化不影响黑顶麻雀的种群密度 D、山麻雀在觅食区集群分布不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
7、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1)、这个种群中鼠的种群密度大约是只/公顷。(2)、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填“偏高”或“偏低”),理由是什么?。
-
8、在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以降低害虫的出生率,其原理是。
-
9、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
10、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
-
11、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
12、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
13、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
14、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回答下列问题:(1)、单侧光照射后,燕麦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对缺氧、缺少蔗糖等条件非常敏感,说明其运输方式是。(3)、科学家发现:向光素接受光信号后会发生某种化学变化进而从细胞膜上脱离。脱离下来的向光素形成浓度梯度,并与生长素转运蛋白相互作用,进而可能诱导生长素向胚芽鞘背光面运输。请以燕麦胚芽鞘的向光素缺失突变体和野生型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生长素在胚芽鞘横向运输是由向光素引起的”。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注:向光素缺失突变体是不能合成向光素的个体。向光素是接受光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实验思路:
①取的野生型和向光素缺失突变型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
②A组:野生型燕麦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照射;
B组:野生型燕麦胚芽鞘;
C组:向光素缺失突变型燕麦胚芽鞘进行;
③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A、B、C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预期结果:A组 , B组 , C组。
-
15、GR24是新型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的人工合成类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合理应用可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1)、某小组研究了弱光条件下,GR24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均值)见下表:
指标
处理
叶绿素a
含量/
(mg·g-1)
叶绿素b
含量/
(mg·g-1)
叶绿素a/b
单株干重/g
单株分
枝数/个
弱光+水
1.39
0.61
2.28
1.11
1.83
弱光+GR24
1.98
0.98
2.02
1.30
1.54
①结果表明,GR24处理使幼苗叶绿素含量上升、叶绿素a/b(填“上升”或“下降”),净光合速率 , 提高了幼苗对弱光的利用能力。GR24处理抑制了幼苗分枝,与该作用效应相似的另一类激素是。
②若幼苗长期处于弱光下,叶绿体的发育会产生适应性变化,类囊体数目会。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度增加光照强度,气孔开放程度会(填“增大”或“减小”)。
(2)、列当是根寄生性杂草。土壤中的列当种子会被番茄根部释放的独脚金内酯诱导萌发,然后寄生在番茄根部使其减产;若缺乏宿主,则很快死亡。①应用GR24降低列当对番茄危害的措施为。
②为获得被列当寄生可能性小的番茄品种,应筛选出释放独脚金内酯能力的植株。
-
16、如图是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培养天数是因变量 B、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蒸馏水和2,4D溶液 C、用10-8 moL/L的2,4D溶液培养的洋葱根的生长速度在6天内是相同的 D、实验结果可充分说明2,4D既可促进生根,也可抑制生根
-
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瓜、草莓使用高浓度膨大剂,可以加快长势和增加口感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大蒜,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进其成熟 D、幼儿食用过多的用乙烯利催熟的柿子,会出现性早熟
-
18、某实验小组探究了脱落酸和乙烯利对香蕉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对照组可用自来水浸泡 B、本实验不需要再设置单独使用脱落酸和乙烯利的组别 C、脱落酸和乙烯利混合使用最终能使香蕉更加软糯 D、香蕉在不同时间段内硬度下降速率存在差异
-
19、某班同学进行了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2,4,D溶液对大蒜瓣生根的影响的实验。实验组分为五组,每组用相应浓度2,4D处理大蒜瓣,每一组2,4D浓度下处理多个大蒜瓣,最后将各组记录数据统计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大蒜瓣本身含有与2,4D功能类似的植物激素 B、每一组2,4D浓度下处理多个大蒜瓣,这属于重复实验 C、浓度为10-10(g·L-1)的2,4D溶液对大蒜生根有促进作用 D、该结果说明2,4D对大蒜生根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均铺上潮湿的滤纸,并分别放入同一品种的莴苣种子100粒,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数天后统计萌发种子数,结果如表所示,分析该实验及其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项目
甲
乙
丙
丁
光照条件
用黑纸遮光
照橘红光
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
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最后再照橘红光
萌发种子数/粒
10
99
40
98
A、光照对莴苣种子萌发没有影响,适量的水分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B、橘红光能促进莴苣种子萌发,但本实验不能证明适量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C、光照、适量水分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D、莴苣种子只用远红光照射不能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