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下列生理过程中,不能够表示的是(       )

    A、抗体的分泌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小泡内的物质穿过1层膜结构 D、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
  • 2、人体组织细胞从细胞外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组织细胞内外甘油的浓度差 C、细胞中ATP的数量 D、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 3、在高等植物地下部分的根毛细胞中,不含有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叶绿体 D、液泡
  • 4、将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可发生的变化是(       )
    A、液泡颜色变浅 B、细胞吸水涨破 C、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D、质壁分离
  • 5、在浸泡了完整红苹果的清水中滴加一滴蓝墨水,苹果不会变成蓝色。这是因为苹果表皮细胞具有控制有害物质进入细胞的结构,该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 6、双子叶植物花葵是两性花,为研究花葵的传粉方式,科研人员在花葵分布较多的区域,持续观察其整个花期的传粉情况。
    (1)、调查花葵的种群密度可采取样方法,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被调查的花葵种群分布范围内,

    ②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③以作为花葵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2)、观察发现,有20种昆虫会进入花葵的花中,有3种鸟会将喙伸入花中,这些昆虫和鸟都与雌、雄蕊发生了接触(访花),其中鸟类访花频次明显多于昆虫;鸟类以花粉或花蜜作为补充食物。研究者随机选取若干健康生长的花葵花蕾分为两组,一组保持自然状态,一组用疏网屏蔽鸟类访花,统计相对传粉率(如图)。

       

    上图结果说明

    (3)、为进一步探究花葵传粉方式,科研人员增加了一组实验,即在屏蔽鸟类的基础上,将花葵花蕾进行套袋处理并统计传粉率,此处套袋的目的主要是;该组实验与屏蔽鸟类组对比,可探究
    (4)、科研人员研究“小岛”上花葵的生态位还可以研究(答两点)。
  • 7、某植物的果型有尖果和钝果两种;花色有黄花和白花两种。为研究果型和花色的遗传规律,利用纯合亲本进行了如下实验。

    项目

    P

    F1

    F2

    实验甲

    尖果白花×钝果黄花

    尖果黄花

    (F1自交)尖果黄花:尖果白花:钝果黄花:钝果白花=9:3:3:1

    实验乙

    尖果黄花×钝果白花

    尖果黄花

    (F1与钝果白花杂交)?

    (1)、实验甲表明,花色中为显性性状,控制果型和花色的基因位于(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实验甲F2中的尖果白花随机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2)、实验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用A/a和B/b表示2对等位基因),表中F2"?"处的表型及比例为
    (3)、为获得果型和花色均稳定遗传的后代以留种,科研人员在实验甲的F2自交后,将每个F2单株所结种子各自组成一个F3单系,试推测F3单系大约有(比例)可以直接留种。
  • 8、病毒EV71和CVA16是手足口病的两种主要元凶。实验人员分别根据EV71、CVA16病毒上的蛋白研发了EV71疫苗、CVA16疫苗,以及EV71+CVA16双价疫苗。实验人员为探究EV71+CVA16双价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组别

    实验处理

    血清抗体种类

    血清抗体含量

    健康幼鼠+生理盐水

    健康幼鼠+EV71疫苗

    EV71抗体

    较高

    健康幼鼠+CVA16疫苗

    CVA16抗体

    较高

    ?

    ?

    ?

    (1)、EV71和CVA16侵入人体细胞后,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靶细胞,接种疫苗主要为了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B细胞在与疫苗接触后还需第二个信号并与之结合,才能被激活。
    (2)、据表分析,丁组的实验处理是健康幼鼠+。实验发现,EV71疫苗、CVA16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但EV71疫苗对CVA16引起的手足口病却没有免疫效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3)、若双价疫苗研发成功,则健康幼鼠体内可以检测到含量较高的和相关记忆B细胞。
  • 9、实验小组选取林下栽植了4种灌木的雄黄桂林样地(A-D)和作为对照的雄黄桂林样地(E),探究人工林中灌木对雄黄桂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样地类型

    灌木平均高度/m

    灌木平均密度/株/hm

    雄黄桂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A

    0.96

    2133

    2.56

    B

    1.32

    1044

    4.69

    C

    1.02

    1000

    3.15

    D

    1.22

    2933

    3.11

    E

    -

    -

    2.41

    注:-代表无数据

    (1)、光反应阶段,光能转化成中的化学能,进而驱动在(场所)进行的暗反应,将CO2转化为储存化学能的糖类。
    (2)、E组处理方式为。据表分析可知,当灌木密度较大时,灌木对雄黄桂光合作用速率促进作用有限,主要受限于灌木和雄黄桂的根系对(物质)的竞争;当灌木较高时可为雄黄桂提供适度的遮阴效应,防止气孔关闭,因此有利于 , 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3)、为提高雄黄桂产量,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提出1个合理的雄黄桂林下灌木管理措施
  • 10、先天性聋哑的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遗传(从15岁开始发病)、伴X染色体遗传。下图是某先天性聋哑的遗传系谱图。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6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5的致病基因一定包括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II5携带只携带1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D、7和Ⅱ8的孩子在15岁后健康的概率为7/9
  • 11、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激素,探究BL和IAA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关于激素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单独IAA处理,浓度大于100nmol/L后就产生抑制 B、BL和IAA的作用均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IAA浓度小于10nmol/L时,100nmol/LBL起抑制作用 D、IAA浓度大于100nmol/L时,100nmol/LBL起促进作用
  • 12、下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上既有葡萄糖的受体,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B、激素B的分泌体现出神经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一个环节 C、途径③不属于分级调节,激素D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 D、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起作用
  • 13、图甲是某种植食性动物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图乙是该动物在被引入该岛屿后λ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动物在岛屿上的环境容纳量约为3000只 B、种内竞争加剧可能是该种生物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C、图乙中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时 D、1880年后种群数量短暂升高,可对应图乙的15-20年
  • 14、若2株玉米的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和15:1,则它们测交后代最可能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       )
    A、1:3和3:1 B、1:3和1:3 C、4:3和3:1 D、3:1和4:1
  • 15、某小组开展了“验证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一组土壤灭菌,另一组土壤不做处理,检测土壤中落叶的分解情况,下列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落叶也可以灭菌,以避免落叶表面的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 B、土壤理化性质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实验组落叶的分解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解速率 D、该实验所用土壤中的所有微生物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生物群落
  • 16、下列与生物遗传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表现类型 B、性状分离是指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 C、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该个体即为杂合子 D、不同个体的表型不同,对应的基因型一定不同
  • 17、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相关免疫反应过程推测正确的是(       )
    A、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都能接受抗原刺激快速分泌抗体 B、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过程都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吞噬细胞存在特异性降解流感病毒的酶,因此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D、辅助性T细胞与APC和B细胞都存在特异性结合和信息交流
  • 18、脑干中存在眨眼反射的中枢,下列关于眨眼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脑干中有调节生物节律和呼吸、心跳的中枢 B、脑干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参与非条件反射 C、学生训练长时间不眨眼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眨眼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
  • 19、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关于健康人渗透压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一般大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 B、葡萄糖、抗体和Na+等都参与了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C、血浆渗透压和组织液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中 D、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一般大于晶体渗透压
  • 20、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正常含量为0-40U/L,是肝脏细胞受损程度的检测指标之一,下列对人体内AL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LT是血浆蛋白,主要在细胞外液中发挥催化作用 B、ALT在血液中含量的波动说明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C、血液中ALT超标,ALT对肝脏细胞的调节会出现紊乱 D、ALT超标很可能是由于肝脏细胞受损释放到血液所致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跳转